2011年1-12期总目录
2011-02-19每行末数字为期数页码
(每行末数字为期数·页码)
本期特稿
人口红利是个伪命题 刘福垣6·5
理论研究
转型期我国劳动力市场运行模式的评估与优化——立足劳动力市场灵活安全性理论的考察王 阳1·5
跨组织企业网络效率研究 田慧芳1·13
员工建言行为研究 肖雄松2·5
组织变革中员工态度和行为的管理研究陈景秋 童佳瑾 王 垒2·8
人格特质对心理契约的影响研究张秋惠 王 淼2·13
劳动关系氛围研究 崔 勋 吴海艳3·5
企业招聘效果评估研究 唐 鑛 史珍珍3·10
北京经济增长中人才资源贡献率研究马 宁 王选华 饶小龙4·5
青年公务员职业倾向影响实证研究顾琴轩 姜秀珍 王莉红4·13
职商的内涵及影响研究 杨从杰 罗 益5·5
北京地区人才效能的比较研究王选华 曹立锋 孟志强5·9
国外退休年龄研究及研究建议荣 莉 林 健5·16
酒店业一线员工胜任力研究聂 婷 胡喆华 张 伶6·8
老年雇员退休适应的影响因素分析——对组织承诺及退休态度的考察章梦昱 童春林 姚 翔6·12
人与组织道德匹配视角下的员工管理 徐本华7·5
一线员工服务破坏行为分析张圣亮 郝晶晶 卓全玉7·9
组织自尊问题研究 李兴娜 凌文辁8·5
知识溢出视角下组织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分析王玉梅 田 恬8·9
情感劳动问题研究 冯 珍 凌文辁9·5
员工-组织关系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分析康 力9·10
中国组织情境下的变革型领导研究于慧萍 张丽华10·5
组织承诺对外部创新网络与成长绩效关系的作用研究 郭 骁10·10
发展中的人力资源管理:创新与挑战——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教学与实践分会第十二届年会综述 蒋文莉10·15
组织即兴问题研究 任 奕 叶茂林11·5
关于企业雇佣质量的思考崔 勋 张义明 王庆娟11·10
大学生职业成熟度结构的探索与验证 杨旭华11·16
人力资源管理协同审计研究 戚振东 剧 杰12·5
工作安全风险感知对员工心理健康的影响分析——以煤炭、供电和物流企业的操作员工为例高志强 杨志新 蔡 瑛12·10
本期专题
创新战略下企业绩效管理系统再造 赵慧娟1·17
构建以提升组织创新力为导向的企业绩效管理体
系李 骏 贺 苗1·22
基于过程模型的创新导向型绩效管理策略齐旭高 齐二石1·27
驱动创新的绩效考核指标设计 王晓春1·32
集成产品开发模式下项目工作团队的有效管理陆学彬2·17
项目团队的薪酬体系设计:问题、方法与条件朋 震2·22
强矩阵组织模式在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以E公司工程管理模式为例 于双燕2·26
团队主管领导风格对团队创新绩效影响机制研究刘 超2·31
基于冲突与组织绩效倒“U”形关系的冲突管理策略马红玉3·14
现代企业中员工冲突管理 邓汉慧3·20
激发组织中的建设性冲突 姬 楠 牛文鑫3·24
团队决策中不良冲突的化解策略陈悦明 葛玉辉 赵士军3·27
知识型员工的冲突管理研究 黄爱华 高兰兰3·31
构建“真诚领导”视角下员工工作投入度提升体系张 行 4·20
员工投入度的影响因素及提升措施研究王平换 刘 城 李 丁4·24
基于绩效改进项目的员工工作投入度提升——以德国Dillinger Hütte公司为例 于 米4·28
论工作场所中的员工忽略行为及其规避丁 刚 王利敏4·33
以人本管理提升员工的工作投入度——以A工厂为例 谭铁生 任永昌4·38
企业后备人才的选拔和培养机制探析李 明 凌文辁5·20
管理培训生项目的瓶颈问题及其改进刘宏鹏 吕 臣5·25
后备人才待用期管理危机与组织支持感改善蒋迎辉 5·29
蓄水养鱼:化解企业人才断层危机王香玲 冯芳军5·32
浅谈企业后备人才目标确立——以A水电开发公司为例 邹锡武5·36
大型国有企业后备人才策略——以B钢铁公司为例 蒋勤峰 田晓明5·40
后危机时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提升研究李小明 陈敬良6·16
提升竞争优势的人力资源流程管理策略黄明睿6·20
业务驱动人力资源管理升级——以Z公司为例 陈松林6·25
面向业务发展的人力资源价值链整合邓汉慧 黎金荣6·29
集团企业知识管理策略研究 张维和7·14
面向复杂的大型集团企业知识管理系统的构建何建佳 徐福缘7·19
高科技集团企业知识管理体系构建研究——以H公司为例 张 咏 葛玉辉7·23
重构集团企业知识管理系统——以D集团公司为例 文 革 涂锦毅7·27
集团企业的知识共享模式探究——基于企业集权度和知识分离性的情境段韵柳 李锡元7·31
组织人力资源管理视角下的实习生计划实施孔 锦 8·13
运用制度的社会化策略提高实习生的留任意愿陆芳琼 陶厚永8·17
基于工作特征理论的实习生激励模式研究——以H公司为例 赵 霞 王 灿8·20
胜任导向人力资源管理技术在实习生管理中的应用张 行 8·25
以企业文化为导向的实习生职业化管理实践与改进—— 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华东沃尔玛顶岗实习实证研究 佘伯明8·30
实习生“雏鹰起飞计划”在G公司的实践柯丽菲 邓海涛8·34
实习生计划应用于校园招聘中的思路和做法——以山西A企业为例 王利军8·39
新媒体时代员工参与的组织难题王利敏 袁庆宏9·16
新媒体时代员工参与的有效性研究王玉婷 杜鹏程 王成城9·21
试论新媒体时代以博客为载体的员工参与模式杜 慧 9·25
诺基亚公司员工参与组织变革的实践李志军 贾传亮9·28
HR管理者的职业发展路径与组织支持吴治国 杨 帆10·19
人力资源经理的职业高原现象及应对策略宋志强 葛玉辉 陈悦明10·25
人力资源管理者的职业发展规划研究乐 章 付 华 10·29
人力资源管理者的双向职业规划设计舒 欣 华小培10·34
国际化背景下中国企业的人力资源动态性和人才配置策略 陈笃升11·22
跨国经营企业关键能力转换瓶颈的突破——外派管理人员职业生涯激励视角 叶晓倩11·27
战略协同视角下跨文化团队融合策略研究——联想和TCL海外并购的对比分析 赵 霞11·32
对中国海外企业国际化团队建设的思考——以中石油阿布扎比原油管线项目为例 姜东升11·38
激励与保留中层管理者的影响因素及措施张大力 葛玉辉 程海燕12·14
从组织支持谈中层管理者激励孔 锦 郝婷媛12·19
公司内创业:激励中层管理者的新思路王国颖12·22
企业中层管理者的发展与保留对策研究周爱学12·26
开发技术
以员工价值为基础的薪酬体系设计王平换 刘 城 戴聪文1·37
360度绩效考核法在公务员绩效考核中的应用邢振江 江志宇 王 燕 1·41
人才测评管理系统中员工素质驾驶舱的应用研究曲 聪 杨 恒 郑庚伟1·44
绩效与考核技术战略管理创新的系统工程方法研究贺建龙 史忠科1·48
基于优势分析的绩效评价 李晓鹏 张敏强2·36
岗位评估工具比较研究 胡 洋 曹国年2·40
非通用设备企业劳动定额测定、应用及改进——以RQ公司为例 宋长生 董晓红 臧红鹰2·45
中小型企业“薪酬股”利润分享计划探讨娄季春2·49
绩效奖金的粘性及其应对——以J工业公司为例 林振兴2·53
人本主义视角下能力分级薪资体系的构建与实施王晓波3·35
企业内部市场化服务定价模型研究——以某公司人力资源部为例 吴 磊 霍佳震3·40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中小型民营企业员工绩效考核研究——以KY轴承制造公司为例 乔凤珠3·44
关于“平衡计酬卡”的构想——基于战略性广义薪酬整合激励的综合平衡设计李宝元3·49
工作投入的内涵及提升策略——基于自我决定理论的视角 韩晓路3·52
基于利益相关者满意度的员工培训开发赵富强 张 红 向青青4·42
情绪劳动理论架构及其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应用——以广州某上市医药企业为例 张振刚 田 帅4·46
相对绩效指标在绩效考核结果应用中的作用张国民 陈 进4·50
运用内部劳动力市场理论破解企业人员结构性矛盾困局——以B企业为例 李 非4·55
利用信息技术整合企业培训资源的路径选择高启明5·44
绩效评估中的强制分布问题研究龚 文 陈 锴5·48
基于BSC和AHP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设计赵琛徽 吕 默5·52
知识型团队激励薪酬“三次”分配模型研究张亚南 马鸣萧5·55
企业培训的链式基础架构设计与运用 倪 春6·33
关键职业群体胜任特征模型探析——以知识产权代理机构为例李永瑞 刘 欣 毕 妍 王子姝 黎 翔
邱月波 王 倩 6·38
海氏法在企业薪酬制度改革中的应用 孙 松6·42
构建文化企业人力资源危机管理预警系统王福鑫 任 娟6·46
职位评价方法的演变历程及其最新进展刘 昕 贾 蔷7·36
制造型企业员工能力评估创新研究桂 萍 胡庆为7·41
评价中心技术在地方政府后备干部选拔中的应用——以秦皇岛市农业局为例司林波 孟卫东 吉进波 于泽玮7·45
企业人力资源会计应用研究——以H公司销售人员为例邱铄越 线玲玲 乌尼莎莎7·49
B2B企业大客户经理的权变薪酬策略研究朋 震8·43
公共效能视野下的竞值架构理论 秦晓蕾8·48
学习岛:德国企业内部培训的新方式 卢 亮8·53
中西方人才测评考官评分模式的对比分析谷向东8·57
基于BSC和KPI整合的绩效指标设计方法及实证探析 史超芹9·31
在胜任力模型基础上构建企业后备干部评鉴中心臧志彭9·35
我国企业岗位评价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杜永全 肖鸣政9·40
知识型员工绩效考评指标体系设计曹书民 梁 镇 初晋华9·44
三级匹配下企业高层次人才P-JTO引进模式研究王麒凯 袁 钰9·47
“立体”综合评价法在公开选拔国有企业高层领导干部中的应用 郭京生 郭建文10·38
智力资本商业模式下的情商管理探讨——以K集团为例 朱乃肖 丁卓琪10·42
裁员风波中针对存续员工的员工援助计划于鉴夫 时 勘10·47
基于行动学习解决企业人才流失问题陈万思 郝聚民 潘奇琦10·50
基于灰色BP神经网络的企业人力资源需求预测蒋蓉华 曹 琦11·42
共享服务中心:专业化人力资源管理新模式——以Z公司为例陈淑妮 谭 婷 崔翯也11·47
构建集团公司人力资源管控模式赵琛徽 胡 敏11·52
从组织嵌入视角看职业生涯管理体系构建周坤梅 刘耀中11·56
无领导小组讨论在企业招聘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夏建文 12·30
劳动密集型企业“星级员工”薪酬设计探索娄季春 12·34
532绩效考核模型的进一步研究 陈建青12·37
基于岗位与绩效的动态宽带薪酬体系设计陈 禹12·41
平衡计分卡在高校特色专业建设中的应用苏志霞 王兰爽12·45
人物访谈
美国劳动关系治理的经验与启示本刊记者 王 阳8·61
日本劳动力市场灵活化的经验及反思本刊记者 王 阳10·54
用事业揽留海外高层次人才——访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院长刘若鹏肖鹏燕 12·49
案例研究
职场排斥现象与应对案例研究 肖雄松1·53
基于绩效评价的组织公民行为研究——以军工企业研发人员为例 许 景 陈效林1·58
IT企业技术人员绩效评价的变革——以A公司高级技术支持人员为例刘 宁 赵会勇 张正堂2·56
新生代产业工人的激励研究——以Y公司生产部门为例 郑耀洲 朱立和2·61
广电网络企业绩效管理体系的优化——以A市有线电视网络公司为例赵琛徽 线玲玲3·56
化学品公司销售代表的校园招聘陈万思 毕向量 丁 珏 兰晓雪3·61
S煤业集团年薪制方案的优化 张四龙4·59
立足于内部预算的组织绩效管理丁雷青 陈永忠4·63
根据员工需要及满意度构建企业关爱与激励体系——以A房地产公司为例 李 志 程 珺5·59
制造企业健康型组织管理模式的构建——以海鸥卫浴公司为例邱伟年 林家荣 蒋 雪6·50
企业岗位创新工作绩效考核管理体系探讨郑 勇 郑莉莉6·54
工作疏离感及其应对策略 李 明 凌文辁7·54
成为高“情商”的管理者 王淑红 李秀洁7·58
煤矿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和职业安全——基于安徽两家国有煤矿的案例 蔡宇杰8·63
组织分配中的员工公平感差异研究——以H公司为例 严垚垚9·52
“最佳雇主”的成功之道——以万豪国际集团为例 李 晓10·57
以能力模型为基础的安利(中国)直销培训体系邱伟年 刘 莹11·60
团队自反性案例研究 杨卫忠 葛玉辉11·65
大型国有企业集团绩效指标管理评价与启示——以A集团KPI制度为例 马 灿12·51
H公司绩效考核系统设计与应用 刘 佳12·55
企业论坛
中小型国际货代企业绩效管理体系研究——以韩资KJT国际货代公司为例于 林 赵士军 李 真1·62
构建组织内部知识市场:以H公司为例刘志成 詹世乾 吴能全1·67
跨地域、多项目经营的风电开发企业薪酬设计李辰雷 1·71
国企中层领导干部年度绩效考评激励机制的实践与思考 杨 恒2·66
服务性企业的服务创新问题——以新加坡航空公司为例 林美珍2·68
证券公司员工长期激励薪酬制度研究 张建宁2·71
创新导向型领导如何创造卓越绩效——以腾讯公司为例 刘 超 付金梅3·65
我国商业银行人才测评研究 王慧琴 余海斌3·68
企业劳务派遣用工面临的问题及对策——以X公司为例 李建荣3·72
商业银行客服代表离职现象探究 谢佩峰4·67
石油企业外派人员的职业生涯管理刘红霞 张冬平4·71
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人力资源培养战略研究周 洪4·74
对商业银行实施逆周期人力资源管理的思考吴思嫣 胡君辰5·63
大学科技型企业衍生过程中科研人员道德风险的产生和治理 方厚政 崔 琳5·66
实习生管理中校企合作模式研究——以服务业为例 房国忠 孙 哲6·58
浅议员工的压力管理——基于领导方式匹配的视角 徐 斌 王 蕊6·61
基于特殊人力资本视角的人才界定 奉 莹6·66
在华美企如何应对刘易斯拐点 中国美国商会7·62
从南海本田罢工事件看事后企业的应对策略熊新发7·66
基于JCI认证标准的员工资格确认与教育培训管理 曹向阳 王怀庆 欧丰霞 关晶莹7·70
高能激励下的组织交流困境及其解除吴 涛 李定清7·72
浅谈乍得油气投资项目的本地化用工实践及策略唐 尧 罗黛琛8·67
国有企业员工“幸福工程”的构建——以C机场集团为例 李 志 张 驰8·70
电力行业多种经营企业外聘员工用工风险与管理策略 李 坚9·57
大型活动志愿者培训模式研究——以2010年上海世博会园区志愿者培训为例杨芳平 余明阳 陶慎先9·60
大学衍生企业科研人员的股权激励——以川大智胜为例 方厚政 崔 琳9·64
后金融危机时期高管薪酬合理性思考——以中国上市公司为例 陈益民9·68
构建以绩效文化为导向的企业绩效评估制度——以A化工集团为例 李 志 汪琳琳10·61
文化冲突背景下跨国传媒公司文化整合的路径——以迪士尼公司为例 曹艺凡 童 锋10·65
跨国石油企业的本土化用工策略探析——以A石油企业为例 郭圣乾 刘 婧10·68
以就业能力提升为导向的HR人员职业发展支持策略 熊会兵 方 平11·69
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的一线管理者领导力开发邓汉慧 黎金荣11·72
新员工入职培训工作的改进——以S信贷公司为例宋朝利 王立校 郭爱英11·76
餐饮零售业一线管理人员基于能力模型的培训课
程设计和实施——以麦当劳中国汉堡大学为例王博艺 顾琴轩12·59
构建以“3P”模式为基础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以S研发机构为例郭博智 吴治国 任建党12·64
企业义工制度的运行与优化研究——以江苏JD公司为例王友发 林春华 何 娣12·67
政策分析
我国短缺性人才资源配置机制探讨 宋本江1·73
“微型企业家”计划——德国再就业问题新解于 米 Peter Hartz 孙乃纪1·76
我国西部地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驱动模式探究俸晓锦 徐枞巍 2·75
贫困人口分布、构成变化视阈下的农村扶贫政策探析——以湘西八个贫困县为例 王丽华2·78
合肥市竞争性选拔领导干部的实践与思考凌 云3·75
欠发达地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现实困境王晓东3·78
城市人才国际竞争力研究——以上海为例 徐坚成4·77
区域人才资源开发合作的主要方式研究——基于十六个区域人才开发的历史实践陈书洁 曹立锋4·81
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民教育培训现状及战略选择——兼议甘肃农民教育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牛胜强5·69
河北易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调研 王 阳5·72
后金融危机时期农民工就业问题考量——以贵阳市为例 陈昌丽 刘陈姣5·77
析美国的生活工资制度 杨 欣5·80
论《社会保险法》的制度创新与立法不足 冯祥武6·69
产业结构转型背景下省域人才需求预测和发展策略探讨 ——以浙江为例 胡丹鸯6·75
干部晋升与职业路径关系探析——以市委书记群体为例 战伟萍 于永达7·75
融入与回流:新生代农民工的两难困境 冷艳菊7·79
人力资本出资的法律障碍分析及对策 张利国8·75
试论腐败生存的人际关系条件及政治文化根源金爱慧 8·80
滨海新区国际人才引进优化研究韩婷婷 李丽君9·71
公务员晋升制度的激励作用研究———基于“政治人”的人性假设视角缪国书 张洛丹9·74
就业能力贫困与再造: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悖论及其破解 赵泽洪 李传香9·78
我国职业描述因子体系构建及其启示黄 炜 张才纯 岳素娜9·81
合作与共赢:京津冀区域人才一体化问题研究马 宁 饶小龙 王选华 王俊峰 曹立峰10·72
创新人才开发需要新型举国体制 张子良10·78
国有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尹晓燕 10·82
区域科技人力资源竞争力的“一体两翼”理论模型与指标体系构建 林喜庆 郑琳琳11·79
高端人才开发机制存在的问题与创新建议——基于六省市的调查 陈小平11·83
制造业企业技工密集型技术发展与技能员工培养陶 洪 徐福缘12·72
我国农业科技人才队伍的“短板”及“再造”于海波 12·75
纯农民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及创新分析周化明 曾福生12·77
劳动关系
劳务派遣中雇主责任的法律适用 张 帆1·80
国企改制过程中职工利益保护机制的探讨——由河南平顶山棉纺织集团职工罢工引起的思考王少波 1·84
我国劳动关系转型与集体劳动关系治理——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劳动关系分会2010年年会观点综述 路 军 徐 莹 吕梦捷1·88
启动集体谈判的“潜机制” 李 琪2·82
集体谈判立法的若干重要问题——兼评《广东省企业民主管理条例(草案)》刘焱白2·86
非公企业基层党组织协调内部劳动关系的职能及实现途径 王明琴2·91
2004-2010年我国典型停工事件分析 李丽林苗苗 胡梦洁 武静云3·80
我国非标准劳动关系问题探讨 李培智3·84
劳工短缺背景下劳动密集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策略蒋文莉 3·87
集体谈判中利益争议的处理——加拿大模式的借鉴与讨论 李 琪 周 畅4·84
新生代农民工的利益诉求与管理策略——以南海本田停工事件为例 李 艳4·90
通勤事故工伤认定规定的法律适用问题梁三利 梁海峰5·84
组织社会化视角下中小企业劳动关系状况分析——针对珠三角地区中小企业的调查 鲁汉玲5·87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劳动关系的转型与发展——中美劳动关系专家的一次学术对话 王侃(译)6·80
澳门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及其借鉴 孙德强6·85
组织支持感、组织承诺与劳动关系管理实践研究——以某自来水公司为样本 廖少宏6·90
在华外国劳动者劳动争议处理问题研究 林 欧7·83
日本劳务派遣行业发展现状及对我国的启示范 明 朱 珺 7·87
劳动合同法实施以来我国劳动关系面临的问题与
对策——针对湖北省三市的调查思考 王长城8·83
新法环境下非标准劳动关系调查分析马跃如 陈名波 杨 兰8·88
雇佣关系: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
约 翰·巴 德 (John Budd) 迪 瓦 希 什·海 沃(Devasheesh Bhave) 9·85
论违法解雇的法律救济 李国庆10·84
企业人事管理如何有效规避劳资纠纷风险——以A公司劳资纠纷企业胜诉案为例 周 青10·89
“灵活化”生产方式下建筑业的劳动关系和工会组织赵 炜 11·86
对国内外劳动关系评价的评论和思考张丽华 孙彦玲11·90
集体劳动关系规制:问题与挑战——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劳动关系分会第4届年会
观点综述 廖少宏12·81
浅析企业劳务派遣用工风险及其应对策略李 坚 汪丽华 屠聂华12·85
观点交流
创新环境因子分析 郑其绪 梁晓梅1·92
我国人力资源招聘服务行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广东省人才研究所课题组1·96
高校教师偷懒行为的经济学分析 徐秋慧1·100
浅议高校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建设尹忠恺 顾 红1·104
新生代农民工工作幸福感的形成机理研究夏 晶 吴燕妮 夏 季2·95
新生代农民工心理问题及干预对策 牛丽宇2·97
以企业化管理模式提高大学引进人才的使用效率刘树忠2·101
构建服务业人力资源柔性管理模式 王 伟2·104
人力资源需求预测与模型构建研究——以资产管理公司为例 王 婷3·91
加强中小企业新员工入职培训李文武 孔春梅3·96
如何构建企业执行力 姜洪武3·98
企业非人力资源经理的人力资源管理职责陈日华3·101
高校职业指导教师的自身职业发展张才纯 黄 炜3·104
再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就是供求管理——基于国外人力资源管理新发展的分析 傅志明4·93
商业银行绩效管理体系问题及对策 尹海峰4·99
以信息化手段提升国有企业的绩效管理 朱国成4·102
区域人才服务评价指标体系探讨 孙 航5·91
将低碳经济理念融入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叶 明5·95
创新型人才激励机制研究 卓 玲 陈晶瑛5·99
科技人才培养环境与个体需求实证研究——以辽宁企业为例 刘建华5·103
发挥大学生“村官”参与农村治理的作用 朱鱻灏6·95
EAP咨询师能力素质探究赵 然 岑鸿羽 王 锐6·98
金东纸业“全面绩效管理”模式研究邓先喜 吕会军6·101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现状调查——以河南省为例 许建国7·92
高校教师薪酬激励模型设计 强明隆7·95
计算机仿真技术在集输工培训中的开发与应用吴亚新7·99
我国创新型科技人才研究述评 李中斌7·102
我国国有企业高管薪酬制度演化逻辑与改革启示陈湘州8·94
论我国寿险企业人力资源激励机制再造 段文军8·97
浅议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创新素质的提升庄灵灵8·100
大五人格与科研人员工作绩效的相关性研究吕伟萍8·103
煤炭采掘业农民工的就业状况及其改善——以唐山市为例 邱 磊9·96
关于创新人才工作机制研究的思考 刘建洲9·100
我国企业单位设置社会工作岗位的必要性及实施策略 刘邦凡 郭一平9·103
我国老龄事业发展的经济效应分析顾国爱 江贻送 田大洲10·94
基于胜任力的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策略研究潘锦全 程荣晖10·98
企业“五险一金”缴存制度调研与改进——以重庆市三家企业为例彭 欢 孙丽璐 谭建伟10·101
消极情绪、情绪表达规范与工作压力下的员工心理健康 汤超颖 衣 冰 赵丽丽11·95
团队信任与团队任务绩效和周边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 赵修文 袁梦莎11·100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及策略研究胡爱祥孙少哲 杭祝智11·104
我国老龄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的对策研究刘进才12·88
同工同酬问题探讨 王贵军12·92
泉州中小型鞋服企业吸引人才的策略 吕艺高12·96
高星级酒店员工满意度和组织承诺关系实证研究——以天津地区为例 王 钰1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