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设生态文明:宁波坚定不移走科学发展之路的历史责任

2011-02-19任春晓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2011年2期
关键词:宁波文明生态

任春晓

建设生态文明:宁波坚定不移走科学发展之路的历史责任

任春晓

在“六个加快”中,建设生态文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重要保证。“十一五”以来,宁波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在保持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前提下,切实加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突出抓好经济转型升级、节能减排、清洁生产;坚持进行环境污染治理和环保基础建设,从人民群众关心的重点、难点、热点、焦点问题入手,严格环境执法,解决了一批环境污染突出的问题;坚持在学校、在基层社区进行广泛深入的环境宣传教育,使市民的环保观念、生态理念不断增强。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目前,宁波区域环境质量总体保持平稳局部有所改善,连续5年成为生态省建设先进单位,总体环境质量在全国113个环境保护重点城市中继续位居前列。据中国环境规划院的测评报告,宁波在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中,列环境宜居城市第二名。但是,由于资源禀赋薄弱,环境容量有限,与经济发展要求相比,生态形势依然严峻,生态建设任务十分艰巨。这些矛盾的存在,形成了一种“倒逼”机制,生态危机“倒逼”环境治理、公众要求“倒逼”政府作为、资源匮乏“倒逼”“腾笼换鸟”。面对“倒逼”,我们感到了前所未有的紧迫性;也正是“倒逼”,为我们创新发展、加快发展、转型发展提供了机遇。

宁波是带着两大独有的特征,站在“十二五”起跑线上的:一是进入工业化与城市化深度融合期,二是进入结构性与素质性矛盾集中凸现期。在这个背景下的生态文明建设,理应有自己独有的内容和方法、进程和模式。就宁波而言必须要处理好五大关系:

1.加快宁波的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处理好城市发展与环境承载的关系

城市发展一般表现为各种产业集聚、城市面积扩大、城市人口增加,这意味着资源配置集中、生产效率提高、物流消耗减少、公共设施优化,同时也能让居民的收入水平、生活品质上一个新台阶。然而,城市迅速发展的缺点也很快暴露出来,近期全国多个城市先后出台购车摇号、购房限量等行政措施,以期控制城市人口规模。在城市发展中,人口、经济、粮食、资源、环境几大因素是密切联系、相互影响、彼此制约的。人口、经济的超指数增长会引起粮食短缺、不可再生资源缺乏和环境恶化。改革开放以来,宁波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化率达63.7%,这时要特别注意防止人口过度膨胀过分集中引起的城区道路拥堵、供水供气用电紧张、房价居高不下、社会公共服务水平下降等“城市病”,适度控制城市扩大的规模和速度。要按生态城市的要求,以新型城市化为主导,健全城乡统筹、布局优化、区域协调的发展机制,努力构建“一核、两翼、多节点”网络型都市区,形成区域发展新格局。

2.加快宁波的生态文明建设,必须调节好农业增长与工业发展的关系

美国经济学者舒尔茨在《改造传统农业》中曾提到,研究增长问题的经济学家为了集中解决工业问题,都撇开了农业;大部分国家在实现工业化时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增加农业生产,某些国家甚至以损害农业来实现工业化,这是没有远见的表现。人类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农业,城市的发展必须由农业的发展作生存依托,通过投资和有效的刺激,完全可以使农业成为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和新源泉。过去,我们片面地把工业化理解为大规模地发展工业,导致“村村点火,家家冒烟”使环境污染扩散化,其实每个地方的地理环境、区位优势、资源秉赋和传统产业是不同的,应该科学规划,在全市形成合理的产业生态布局,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推进差异性发展,推动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充分利用和挖掘“南三县”的生态优势、国土空间潜力、海洋资源优势,帮助“南三县”走出一条新型发展道路,从而实现区域均衡发展。推进绿色食品向绿色农业转变,提升农业经济综合实力,并把它与百姓的“菜篮子”和“米袋子”工程相结合,使农业、工业及其它产业达到平衡发展。

3.加快宁波的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协调好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环境恶化通常有两个原因:一是人类各种废弃物的排放大于自然能分解和自净的能力,造成环境污染;二是由于环境污染和过度使用导致自然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必须的生命支持系统和服务功能减弱,直接影响着人类的健康和福利。环境保护除了减少污染,还要维护自然生态,这就要求宁波做好三方面的工作:第一,保护森林。森林植被区能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能调节气候变化、能为植物提供生长场所、为动物提供栖息地,宁波要在“国家森林城市”的基础上,增加森林覆盖率和绿化覆盖率。第二,保护湿地。宁波地区湿地资源丰富,近海及海岸类湿地总面积大且门类齐全。但过度的围垦已影响到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及其生物多样性的维持能力,使水生动物天然栖息地、产卵场丧失,鸟类栖息地功能减弱,导致地区性生态系统失衡。宁波应建立湿地保护管理与开发利用统一的协调组织和机构,提高湿地的综合保护能力。第三,保护海洋。工业的快速发展给海岸线和海洋造成巨大的环境压力,海洋越来越脆弱,东海渔场传统的“四大家鱼”资源衰退,宁波要全面拓展近海海域海洋生态环境的整治和修复,使海洋生态环境逐步恢复到良性循环状态。

4.加快宁波的生态文明建设,必须要迈上节能减排与低碳循环的道路

良好的生态环境既是提升城市形象和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支撑,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成果。第一,要着力转变发展方式,加快推进转型升级和优化产业结构。改变重开发、轻节约,重速度、轻效益,重眼前、轻长远的传统发展模式,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着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经济增长由资源依赖向创新驱动、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第二,实施循环经济发展战略,树立循环经济发展典型,大力推广例如宁波化工区、宁海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区的经验,分类别建立企业原料、加工、产品等信息的交流平台,使企业之间能资源互补、信息共享。在重视对居民生活垃圾收集、保持城市环境卫生的同时,更要重视研究变废为宝的途径,实现对它的循环利用。第三,加强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提高企事业单位及全社会的资源利用效率,尽可能降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在科学确定宁波生态承载力的基础上,严格把好项目环评关,通过科技创新使控制增量与减少排放相结合,以扩大环境容量。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鼓励太阳能、风能、地热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减少一次能源消耗。

5.加快宁波的生态文明建设,必须要强化生态意识和生态行为的教育

建设生态文明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上和口头上,更重要的是行动。意识是行动的前提,教育是意识先导,制度是行动的保障。生态文明教育和宣传既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生态文明的必由途径。宁波土生土长的浙东文化中包含了丰富的和谐思想,但过去我们着重于藏书文化、商贸文化、慈善文化、经世致用等问题的研究,以后要注重挖掘生态文化的内容,展现历史文化与生态文化交相辉映的独特魅力。要加强对各类人群的生态建设、生态警示、生态保护、生态文明和绿色消费等主题教育,广泛宣传生态环境保护政策法规,普及生态文化知识。要在现有的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基础上,扩大公开的范围和领域,加强公众对环境保护的监督力度,推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公众参与制度,健全重大项目听证制度,促进环境决策民主化;扩大公众对环境信息的知情权和参与权,拓宽公众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参与和监督渠道。着重培育和引导生态绿色型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使每一个公民、每一个家庭都能成为环境保护的宣传者、实践者、推动者和受益者。

(作者系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哲学教研室主任,教授,博士。)

猜你喜欢

宁波文明生态
请文明演绎
“生态养生”娱晚年
漫说文明
一图读懂宁波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拖起明天的希望
聚焦·宁波
对不文明说“不”
文明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