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咳嗽咳痰,肺部阴影4年

2011-02-14牟向东

中国社区医师 2011年1期
关键词:肺叶支气管镜黏液

胡 艳 牟向东

病历摘要

患者,女,52岁,主因“咳嗽、咳痰4年”而入院。患者4年前出现咳嗽、咳痰,发热,最高体温39℃。胸部CT显示右下肺实变,外院诊为“肺炎”,予左氧氟沙星和头孢哌酮/舒巴坦钠静脉输液3周,上述症状消失,未复查胸部CT。此后4年反复出现咳嗽、咳痰,并伴发热5次,均予抗生素治疗1~3周后缓解。1年前复查胸部CT示右下肺实变,右上肺片状阴影。外院行右肺下叶切除术,病理提示“肺炎改变”。患者于术后仍间断有咳嗽、咳痰。10天前患者出现发热、咳嗽加重、活动时憋气,外院CT示双肺片状阴影,予抗感染治疗后体温降至正常,咳嗽、咳痰无缓解。为进一步诊治收入我院。患者自发病以来,精神、食欲可,无盗汗、消瘦,大小便正常。既往史:慢性胃炎10余年,无烟酒不良嗜好。久居山东,在家务农,平时接触农作物。体格检查:T 36.5℃,P 80次/分,R 25次/分,BP 120/75 mm Hg。体形偏瘦,全身皮肤无皮疹,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耳鼻无异常,胸廓对称,双肺可闻及中等量湿啰音。心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腹平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及。双下肢无水肿。辅助检查:WBC 7.8×109/L,NE 75.8%,EO 1.7%,Hb 135 g/L,PLT 310×1012/L。尿、便常规未见异常。血沉13 mm/小时,C反应蛋白19.5 mg/L(参考值<8 mg/L)。

入院诊断:肺部阴影原因待查,右下肺叶切除术后,慢性胃炎。CEA 75.29 ng/ml(参考值<5 ng/ml),CA19-9 695.3 U/ml(参考值<37 U/ml),其他肿瘤标志物正常。总IgE 23.5 kU/L(参考值<100 kU/L),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ECP 24.0 μg/L(<13.0 μg/L)。ANA谱、ANCA、抗GBM抗体均阴性。动脉血气分析(呼吸室内空气):pH 7.385,PCO2 43.1 mm Hg,PO2 68.5 mg。高分辨CT(HRCT)示:右肺体积缩小,气管向右侧移位,右侧膈肌抬高。双肺多发斑片状、结节状阴影,部分融合,边界模糊,以内中带为著。左肺舌叶片状病变中可见支气管充气征。腹盆腔B超示:子宫多发肌瘤并有钙化。

第一次查房

住院医师 患者中年女性,慢性病程,反复发作。临床表现为慢性咳嗽、黄痰,间断发热,2005年7月胸部CT提示右下肺叶实变,经抗生素治疗后临床症状可缓解。

2008年4月行右下肺叶切除术,术后病理提示炎症改变。

以上表现均支持患者存在肺部感染的可能,但是患者症状反复出现,本次入院胸部CT提示肺部病变范围较前明显扩大,因此还需要考虑其他疾病可能,提请主任查房,指导下一步诊断和治疗。

第二次查房

住院医师 报告病历如上,目前病人诊断不明确,提请主任查房,指导下一步诊断和治疗。

呼吸科主治医师 患者中年女性,慢性病程,反复发作。临床表现为慢性咳嗽、黄痰,间断发热,2005年7月胸部CT提示右下肺叶实变,经抗生素治疗后临床症状可缓解。2008年4月行右下肺叶切除术,术后病理提示炎症改变。以上表现均支持患者存在肺部感染,但是患者症状反复出现,本次入院胸部CT提示肺部病变范围较前明显扩大。

因此,还需要考虑其他疾病可能:①肺泡癌:患者CEA、CA19-9明显升高,CT表现为病变范围逐渐扩大的实变影伴多发结节,首先考虑肺泡癌,需进一步获得肺部病理证实。②过敏性肺炎:患者有接触农作物的病史,并反复出现发热,故应考虑该诊断。该病肺泡灌洗液中淋巴细胞增多,典型的病理表现可见非干酪性肉芽肿,故可行支气管镜检以明确诊断。③淋巴瘤:可有发热、肺部实变表现。原发于肺的淋巴瘤以MALT淋巴瘤最常见,肿瘤生长较慢,病史迁延。应行肺活检进一步明确。④慢性嗜酸细胞性肺炎:以肺部阴影、发热、外周血和肺部嗜酸细胞增多为主要表现,但也有外周血嗜酸细胞正常者。该患者应行支气管镜检,了解肺泡灌洗液中嗜酸细胞比例以及肺组织中是否有嗜酸细胞浸润。

影像科副主任医师 该患者第1次CT表现为右下肺叶实变,可见支气管充气征,病变周边有毛玻璃影,胸膜下可见小结节。本次入院CT病变范围波及双肺,仍为实变、毛玻璃影和小结节混合存在。这种混合病变是肺泡癌,特别是累及整个肺叶的多灶型肺泡癌的特征表现。此外,在2次CT中实变区域均可见支气管充气征,这也是肺泡癌常见的征象。过敏性肺炎在急性和亚急性期以毛玻璃影和小叶中心结节为主,慢性期可见纤维化,上肺病变更明显。该患者病变以实变影为主,不符合过敏性肺炎的表现。肺淋巴瘤可表现为肺部实变,同时可有支气管血管束增粗、纵隔淋巴结肿大等淋巴系统受累的表现。慢性嗜酸性肺炎典型的表现为“反肺水肿征”,即实变影主要肺部在外周带,多以上肺为主,与该患者肺部病变分布特点不同。

呼吸科副主任医师 患者病史迁延4年,虽然抗感染治疗可减轻临床症状,但肺部病变由右下肺叶逐步蔓延至双肺,CT表现及其演变符合肺泡癌的特点,同时CEA、CA19-9明显升高,考虑诊断肺泡癌合并肺部感染的可能性大。需要与其他有类似肺炎表现的疾病进行鉴别如特殊病原学感染、过敏性肺炎、肺淋巴瘤、嗜酸性肺炎等鉴别。但目前这些疾病均无支持依据,需要再次行支气管镜检明确病理诊断,同时应复阅外院右下肺叶切除术后病理切片。

呼吸科主任医师 患者影像学表现为弥漫性肺部实变,以腺泡结节实变为主,经支气管镜行肺泡灌洗和透壁肺活检可获得满意的标本,对肺泡癌的诊断有较高的阳性率,同时对于其他疾病如过敏性肺炎、嗜酸细胞性肺炎也有重要的鉴别诊断意义。但该患者病变范围较广,氧分压偏低,应注意吸氧后能否纠正低氧血症,以保证有创检查的安全。如考虑行支气管镜检查风险较大,也可以行B超或CT引导下经皮穿刺肺活检。

支气管镜检查

患者支气管镜检查,予鼻导管吸氧,监测血氧饱和度>95%。支气管镜下见右中叶支气管狭窄,右下叶缺如。肺泡灌洗液白细胞外观无色透明,细胞密度0.03×106/ml,巨噬细胞占70%,淋巴细胞28%,中性粒细胞2%,含铁血黄素细胞阴性。支气管刷片和支气管分泌物找抗酸杆菌阴性,支气管分泌物细菌培养阴性。左下叶支气管透壁肺活检,病理显示黏液性上皮分布于肺泡腔,部分腺体成分排列密集,诊断为细支气管肺泡癌(黏液型)。

最后诊断

细支气管肺泡癌,黏液型。

治疗

患者应用NP方案化疗2个周期后,咳嗽、咳痰等症状明显缓解。

NP方案包括去甲长春花碱(NVB)和顺铂(DDP)。该患者化疗2个周期后转回当地医院,目前已经完成6个周期化疗,正处在随访之中。

肺癌总的预后是较差的,一般6个周期化疗后随诊观察,如果病情再进展,可更换化疗方案,生存期平均仅1年余。

专家点评

该患者以咳嗽、咳痰、发热伴右下肺叶实变起病,通常首先考虑肺炎。但经抗感染治疗后肺部阴影并未吸收,此时需要考虑以下原因。

●肺炎:包括细菌性肺炎治疗不充分,阻塞性肺炎,特殊病原如结核及非结核分枝杆菌、真菌等引起的感染。

●类似肺炎的非感染性疾病:包括肺炎型肺癌、肺泡型结节病、Wegeners肉芽肿、闭塞性细支气管炎伴机化性肺炎(BOOP)、药物引起的肺损害、嗜酸细胞性肺炎、肺泡蛋白沉着症、淋巴瘤等。此时应及时行支气管镜或其他肺活检术,避免延误诊断。

细支气管肺泡癌是肺腺癌的一种,占全部原发性肺部肿瘤的5%~24%。发病年龄一般在40~70岁,30%~50%的患者为女性,25%~50%的患者有大量吸烟史。局限性病变可以无任何临床表现,仅在体检时发现。弥漫性病变可出现咳嗽、咳痰、气短、体重下降等症状。发热在肺泡癌中并不常见(仅占8%)。但如果合并肺部感染可出现明显发热、黄脓痰,如同本例患者,极易误诊为肺炎。咳大量白色泡沫痰是肺泡癌的特征性表现,但仅出现在5%的患者中,多见于弥漫性病变的晚期。

细支气管肺泡癌的影像学表现多样,在CT上大致可有4类表现:单发或多发毛玻璃影;单发或多发结节;一个或多个肺叶实变,铺路石征。持续存在的毛玻璃样结节以及多种病变混合存在均高度提示肺泡癌。癌细胞沿肺泡和支气管上皮匍匐样生长,一般不破坏原有的肺结构,因此,在未被肿瘤填充的区域可出现小泡征、假空洞征。在实变区域内可见因肿瘤浸润管壁而形成的狭窄、僵硬、拉长的支气管充气征。增强CT上可见病变区域内有血管穿过(CT血管造影征)。这些征象有助于鉴别弥漫型肺泡癌和肺部感染。

支气管肺泡癌在病理上分为3个亚型,即黏液型、非黏液型和伴有明显肺泡癌生长方式的混合型腺癌。其中黏液型约占80%,主要起源于柱状黏液细胞,而非黏液型则起源于Clara细胞或2型肺泡上皮细胞。当合并感染、坏死时,以及由于取材的原因,可能给病理诊断带来一定困难,因此需要仔细查阅全片,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减少误诊。

黏液型的肺泡癌多表现为多灶性或弥漫性病变,预后差于非黏液型。直径<3 cm的结节手术切除后5年生存率可达100%。而多灶性病变和实变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40%和0。呼吸科医生应该提高对支气管肺泡癌的警惕,特别遇到经充分抗感染治疗后仍不能吸收的毛玻璃或实变影时,应考虑该病,争取尽早确诊,及时治疗,以改善患者的预后。

猜你喜欢

肺叶支气管镜黏液
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的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在肺和纵隔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超声小探头引导下经支气管镜活检对于肺外周病变诊断价值
鞍区软骨黏液纤维瘤1例
会阴部侵袭性血管黏液瘤1例
用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与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的效果对比
黏液型与非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Cif基因表达研究
黏液水肿性苔藓1例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转开胸的临床研究
经支气管镜活检联合刷检对支气管肺癌的诊断价值
痰热壅肺证肺炎患者纤维支气管镜象表现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