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哌啶醇的临床新用
2011-02-14本刊编辑部整理
本刊编辑部整理
别名 氟哌丁苯、氟哌醇、卤吡醇。
药理 本品抗焦虑症、抗精神症作用强而久,对精神分裂症与其他精神病的躁狂症状都有效。镇吐作用亦较强,但镇静作用较弱,降温作用不明显。本品肝脏分布较多。约15%由胆汁排出,其余由肾排出。临床上主要用于各种急慢性精神分裂症、焦虑性神经官能症、呕吐及顽固性呃逆等疾病。
制剂 片剂:2 mg/片,4 mg/片。注射液:5 mg(1 ml)/支。
注意 孕妇禁用,因有致胎儿畸形报道;基底神经节病变患者忌用;心功能不全者禁用;大剂量长期应用本品可引起心律失常,心肌损伤;本品不良反应多为锥体外系反应,降低剂量可减轻或消失。本品尚可引起失眠、头痛、口干及消化道症状。
临床新用
治疗小儿多动症 应用氟哌啶醇治疗小儿多动症患者,可明显改善症状。
方法:内服氟哌啶醇0.5~5 mg/次,3次/日,温开水送服,连续服药至症状消失为止。
治疗小儿孤独症 采用氟哌啶醇治疗小儿孤独症患者18例,效果显著。
用法:口服氟哌啶醇0.1~1.5 mg/日[0.025~0.1 mg/(kg·日)],分早、晚2次服。
治疗口吃 据文献报道,有人应用氟哌啶醇治疗口吃患者15例,效果满意。一般服药12~15天见效。
用法:内服氟哌啶醇3.5 mg/日,生效后以小剂量维持。
治疗顽固性呃逆 取氟哌啶醇5 mg/次,3次/日,呃逆消失后再服2~3天。
用上药治疗顽固性呃逆患者,完全缓解率为81%。本品对脑血管病、精神因素等所致呃逆,疗效较好。
治疗化学药物引起的呕吐 应用氟哌啶醇,可使化学药物引起的呕吐减少或消失。方法:①氟哌啶醇1~2 mg/次,静脉注射,每3~6小时 1次;②氟哌啶醇1~3 mg/次,静脉注射,每2~6小时1次。
免疫调节剂的应用及评价
免疫调节治疗有望成为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重要手段,但目前尚缺乏疗效确切的乙型肝炎特异性免疫疗法。
胸腺肽α1可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不良反应小、耐受性良好,对于有抗病毒适应证,但不能耐受或不愿接受干扰素或核苷 (酸) 类似物治疗的患者,如有条件可用胸腺肽α1 1.6 mg,2次/周,皮下注射,疗程6个月。
胸腺肽α1联合其他抗乙型肝炎病毒药物的疗效尚需大样本随机对照临床研究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