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蛛网膜下腔出血护理的伦理学探讨

2011-02-14超,张敏,祝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1年5期
关键词:蛛网膜医护下腔

颜 超,张 敏,祝 刚

(孝感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湖北 孝感 432000)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指颅内血管破裂后,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的症状,为神经内科常见的危重脑血管病之一。此症具有起病急、出血量多、并发症多、死亡率较高等特点。一般情况下,面对危重病情,患者及其家属均无思想准备,情绪难以自控,对救治要求急切或期望较高。笔者从伦理学的角度对此类患者的护理工作进行分析探讨。

1 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是患者急救成功的必要保证

研究发现,蛛网膜下腔出血情况下,急性的死亡原因为脑疝、脑血管痉挛。当患者出现剧烈头痛、频繁呕吐、视乳头水肿、血压升高、脉搏变慢、呼吸不规则等颅内高压症状时,瞳孔两侧会变得不等大或忽大忽小,光反射迟钝或消失,同时意识障碍程度也会加重。这些脑疝早期表现出现时,应即时抢救治疗,以防恶化。若出现这种情况,护理人员应依据急救伦理原则,迅速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快速给患者脱水、降颅内压,同时注意控制液体的摄入量,输液量不宜过快过多,为防止误吸呕吐物造成窒息,头应偏向一侧。

护理人员需要具备极强的急救能力,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娴熟的操作技能,针对应急问题要反应迅速。同时应熟练掌握各种急救操作、各种抢救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熟悉各类抢救物品的位置、性能及抢救药品的摆放序号、剂量、药理作用与副作用等方方面面的情况。例如,面对急性期的患者,护理人员要绝对保证患者静卧,应向患者解释过早活动的危害性,帮助他们适应在床上大小便。[1]在急性期,应劝告患者的家属和亲友减少探视的次数,避免患者情绪激动而再出血。急救时,医护人员要在患者肩下垫上枕头,使上身和头部略抬高,保持呼吸道畅通。对于行气管切开的患者,应做好管道护理并密切观察,防止呼吸不畅引起窒息和颅内压增高而再出血;对于不适应在床上排尿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及时给予导尿,以防尿潴留,并每日冲洗膀胱,防止尿路感染。[2]如发生便秘,应给患者使用缓泻剂或开塞露,禁止灌肠,以免引起血压升高而再出血;然后迅速准确地执行医嘱。在发病后4小时内,每小时测血压、脉搏,观察神志、呼吸、瞳孔1次;8小时内每2小时测1次;以后每4小时测1次,以便及时了解病情变化,直到病情稳定为止。因此,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是患者急救成功的必要保证。

2 针对患者治疗的医护沟通

医护团队应当是一个充满协作精神的团队,是医院工作中相对独立而又密不可分的系统。医生和护士的服务对象都是病人,只是工作侧重点不同而已。医生主要的责任是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做出正确的诊断和对其采取恰当的治疗手段。[3]护士的责任是能动地执行医嘱,搞好患者的躯体和精神护理,同时向病人解释医嘱的内容,取得病人的理解和合作。

在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医护之间的交流、协作、互补是保障良好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①有关病人的病情应及时互相交流,如该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是否头痛剧烈、呕吐频繁,以及咳嗽、喷嚏、便秘等情况。由于护士平时与患者接触时间多,能及时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和心理、生理状态,这对医生明确诊断病情、调节治疗方案非常有必要。因此,护士应该积极主动地将搜集到的患者信息传输给医生。医护不要当着患者的面交流,以免发生不必要的纠纷。[4]②在蛛网膜下腔出血病情突变或须急救时,医护之间能够相互代替实施快速有效的急救。护士要主动观察病情变化,对病人实施身心全面的整体护理。[5]对医生的医嘱,护士要采取审慎的态度予以执行,若有疑问,应及时和医生沟通信息,不断修改、补充和完善医疗护理过程。③医护之间应彼此尊重、信任、协作、谅解、制约、监督。医护沟通与交流除私下进行外,还可能在更大范围的正式场合下进行;除自发地进行外,还要用制度来加以保证。[6]如晨会,整体护理查房,责任护士组长或护士随医生及科室主任查房等。查房时,不仅要主管医生报告病情,而且要求责任护士组长或责任护士报告病情动态,并有所记录。这样做既可体现护士的工作成绩,提高护士的地位,又可使护士得到锻炼与提高,使医护工作关系整体协调。

3 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心理护理及患者家属的心理沟通和疏导

患病初期,患者有明显的头痛,或伴有肢体瘫痪、生活不能自理等情况,加之缺乏对疾病的正确认识,容易产生焦虑、急燥和恐惧的心理。对此,护理人员应主动热情地安慰、鼓励患者,解除其紧张、焦虑和恐惧情绪,详细介绍病情的危险因素和注意事项,稳定其情绪,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有利于治疗。

在为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做心理护理之前,应该针对患者可能出现的心理状态做具体分析:①紧张恐惧。由于出血引起颅内压升高、疼痛剧烈,可致其恐惧紧张,并产生濒死感。②焦虑抑郁。因主观上自觉症状重,故患者易产生一种不愉快的期待,并导致产生悲观、失望、无助等不良情绪,对康复失去信心。③依赖性。[7]卧床时间长及疾病致暂时自理能力的丧失,严重地损害患者的认知功能,同时破坏了患者的心理平衡,故其观察和评价任何事情都是悲观的,对医护人员产生强烈的依赖性。面对以上这些负性心理体验,护士首先从提高自身素质、服务质量入手,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其次,应在本科室现有的医疗环境条件下,为患者营造一个舒适、安静的治疗护理环境,使患者心情舒畅,精神宽松;护理人员应采取热情、诚恳、关心、体贴的态度,用恰当的语言介绍病情,使用积极暗示性的语言来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振作精神,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护理人员在安排家属陪伴之前,要做好对患者家属的心理沟通和疏导。要让患者家属全面了解病情,强调防止再次出血的重要性,对其做好说服解释工作。讲解不良的刺激会对病人产生危害,所以应杜绝在患者面前谈论与病情有关的刺激性言论,对患者传达不利于心理健康方面的家庭及工作信息;同时,应使家属认识到其情绪行为对患者的暗示作用,应保持平静,体贴、关心患者,给患者以积极的影响。

4 临终的人文关怀

当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濒临死亡时,医务人员给予患者必要的临终关怀,不追求可能给病人增添痛苦的、无意义的治疗,让患者有尊严的离去。

当死亡不可避免时,病人最大的需求是安宁,亲属的陪伴,对美(如花、音乐等)的需要,或者有某些特殊的需要,如写遗嘱、见最想见的人等。病人亲属应该尽量给予病人这些精神上的安慰和照料,很多患者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仍有听觉,因此在患者弥留之际,鼓励家属对患者说些安慰性的话,让患者放心、安心的离去。给予临终患者一个安静、独立的环境,减少外界的干扰,使他们无痛苦地度过人生最后时光,让其安详、平静地离开人间。[9]

[1] 刘瑜.医院的医学伦理学教育[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2,15(4):63-64.

[2] 丛亚丽.护理伦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2.

[3] 崔文香.护理学专业伦理学教育改革的思考[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11):846 -847.

[4] 牛素芳,焦杨.6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急性期的心理护理[J].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3,6(3):112-113.

[5] 李素玲,刘燕.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再出血的预防性护理[J].中华医学写作杂志,2003,10(9):842.

[6] 刘玲英.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再出血的早期判断及护理体会[J].河北医学,2002,8(4):372-373.

[7] 杨丽华,陈秋月,柯绍发.蛛网膜下隙再出血预防中的循证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16(21):11-12.

[8] 陈瑜,吴雪洁.蛛网膜下腔出血心理干预的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16(3):74-75.

[9] 罗灿辉,向淑明.临终患者护理需求的调查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1998,5(13):26 -27.

猜你喜欢

蛛网膜医护下腔
工银医护无界卡一份对医护者的关怀
改良序贯法测定蛛网膜下腔注射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中的半数有效剂量
“医护到家”真能“到家”?
老年习惯性便秘的蒙医护理
中老年高血压病的预防及蒙医护理
复合手术救治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体会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观察与护理
16排螺旋 CT 诊断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