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如何做一名合格的研究生导师
2011-02-14陈可冀
陈可冀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北京 100091)
孔子说:“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也就是说,过了七十岁,做事就一般不会违规了,应该知道如何为人了。但是在社会各个领域,包括一些科研机构,确实有一些年龄比较大的研究生导师,还是在科学道德、科学精神等方面出了些问题的。所以,我觉得就加强对研究生的教育而言,加强对研究生导师的师表精神教育同样也是很重要的。
1 导师的社会地位与定位
我们通常都说“天地君亲师”,君就是过去讲的君王或皇帝,现在就比作是我们国家吧;亲是双亲,即父母;师是老师。老师在这里居第三位。所以老师的地位是很高的。老师是要“传道、授业、解惑”的,这是韩愈《师说》里讲到的,是很对的。但是现在全球网络大行其道,信息如潮,上网就可以很容易看到很多新的学术进展,我们每一位老师到底经常看多少文献?学生有时候上网看很多文献,这就可能出现韩愈说的“弟子不必不如师”的情况。可见,做老师也并非易事,有相当水平才能够指导研究生。有一个故事,说的是有一个人在高楼上看见一个年轻人在一处比较昏暗的灯光底下晃来晃去,徘徊了很长时间,就总是在那儿转。后来才知道了此人在干什么,他在找钥匙,他把钥匙给丢了,找一把钥匙,没找着。为什么他老在那儿转呢?因为只有那一处是灯光照到亮光的地方,他只能在此处看得见到底钥匙有没有丢在这里,他就不会到别的地方去找,就是这个意思。老师的知识面很窄,就跟这个灯光照的地方一样,就这一点亮光处,有很大的局限性。
做一名合格的和与时俱进的老师不容易。譬如,我从事的是心血管内科和老年医学专业,其他方面我就可能懂得很少了。所以,老师的知识不一定很全面,不可能是百科全书,不可能是全能选手;但是老师的作用非常重要,老师的师表风采非常重要。北京师范大学的校训:“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所有老师都应是要不断地学习的,以便学为人师。作为研究生导师,你的表现应该能够被研究生们视为模范才对,师表精神是重要的精神财富!
2 导师培养人才的任务
人生是一本书,怎样做好人,这是非常重要的。教育改变人生,思想决定生活,我们老师指导研究生,是做好研究生的课题研究工作和业务工作,但更重要的是培养全面人才,教育研究生能够比较好地适应全社会要求的生活模式,学会与人相处并参与学术竞争。老师在培养学生方面,在工作、思想等方面都应该有责任。
我们在指导研究生方面,特别要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团队意识、集体意识。因为研究生的思想和工作成长,不能够离开团队,不能够离开科室,做研究或者是做医疗工作,都一样。我们需要培养一些群体人才,大家都要互相帮助。电影《孔子》,我看了很受感动。孔夫子他是“述而不作”,他没写过什么著作,但是他的弟子,所谓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他培养的这个学生梯队人才成果出来了;他的儒学学派两千五百多年以来传下来了,并在全世界都有影响。可见,这个人才梯队有多么重要,儒学学派形成并发展了。现代医学科学和中医药学的传承也需要培养人才,培养团队人才。当然,研究生带教的时候,应考虑到质量,每个导师不可能带太多学生。我现在一般一年招收两个学生,带多了可能误人子弟。现在就怕假的真学位,到时候他真毕业了,也拿到真的博士或硕士文凭了,他是真的博士、硕士。而实际上,课也没有好好上,研究工作也没有好好做,七拼八凑一篇文章就毕业了。现在假的真学位很多了,以前在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开会时,邹承鲁先生就几次提到此事。和老师也没见过几次面;就跟赛跑一样,完了以后影子都不见了。
培养研究生人才当然同样是要道德教育和科学教育同行。古人说“积德自有人见、诚心自有天知”,要有自觉性。作为医生来说,很大一部分是临床教育,要教育有博爱精神和人道精神,要关怀病人。有的研究生在病房里面不是很认真工作,对病人不是很细致负责,就出错了。有的研究生上午查病房处理完了,整天人就不见了。我们提倡有关怀精神,互相帮助,研究生之间有时候有的课题是彼此相关联的,互相要帮助,不要专门只是为了名利,只是为了学位。要爱国家,爱同事、爱同学,同时还要孝顺父母。
每一位研究生都是有培养前途的,每一位研究生都是一颗星,就看我们怎么样去培养他;这些研究生选择中医药做终生职业,这是人生中很重要的一个选择,我们应该爱护他,帮助他成才。孔子曰:“有教无类”,这就有几种解释了,就是说,学生不分类别,就应该一样的教;还有的说,就是有好的教育的话,个个都可以成才。所以,对学生还是要多多爱护。当然,对研究生很关键的方面还是要在学术上的负责任的指导,学术上的指导要有特色,如果没有特色就不行,难以立住脚。我们中国有几所中医骨科有特色的医院,如佛山、洛阳等地的骨科医院,能培养出人才特色。所以说培养研究生学术上就是要讲特色,用老师的强项来指导学生,来立题。老师自己要有自我的估计,你到底自己能够指导什么?你的强项是什么?如果你没有支撑能力,你最好不要选这个题。我们希望培养的学生能干事,能做实验或者干临床,能做,能写,能说,工作做了,文章也能实事求是地写得好。
3 师生情谊与教学相长
我们要提倡尊师爱生,老师和研究生应该是朋友,也是同道,要多沟通、多交流,说真话、办真事、讲真情、求真知,事业上互动。成都武侯祠里边有一副对联,提到:“不审势则宽严皆误”,对此,我体会很深。我对研究生有时候太严,有时候又太宽了。太严引发了遗憾和教训,作为老师对研究生还是要多鼓励,少一些不好听的话,这是非常重要的,太严了,也许会伤感情;太宽了,那也不行。
关于师生情谊方面,我是侧重做临床科研的、做医疗服务的,所以我提倡病人第一,疗效第一。不要把学生当打工仔,当学术民工,当奴才,只是给老师干活,而是要启发研究生的服务意识和创新思考。最近我听到刘延东同志的一个报告,她说与李政道座谈时,问李政道:你培养人才的主要经验是什么?李政道说:要有向权威挑战的思想。这是李政道的经验,我想这也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4 以责任为首的六个心态
首先是责任心,主要强调知识责任,知识责任实际上也就是社会责任。我们对指导研究生做课题要有承担风险的责任心。我从研究生开题开始,差不多每一个月要有一个集体的汇报,每一个人都在汇报会上讲一讲,互相交流,互相批评,强调过程教育。这过程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不能说开了题,就完事了;实际上,每个月开会汇报已经晚了,有的人还是要经常个别的谈,了解情况。我为什么要集体开会呢,因为开会有一个好处,就是很多人听,每个人都必须认真准备。很多人听了以后,互相提意见,能够促进大家做得更好。
“天生我材必有用”这句话还是要相信的,但关键还是在于你把你自己放在了什么位置上了。譬如说你做什么题目,做临床的,或者机理的研究,或者某个专科,适合你的才能,可以设计去做。每个题目完成都不容易,完成得好更不容易,要靠自己有责任心去努力;为了课题的完成,要教研究生不是仅拿出50%的努力,而是要拿出150%的努力去完成。
研究生课题的目标要合理,我们现在大部分研究生还应该侧重临床,临床研究不容易,但你要是设计得好,确实会取得一定的效果的。所以,目标要合理,设计要严谨。
要用心,要教育研究生用心做事,诚信做人,所以我建议组织研究生多开中小型会议,比如说研究生在一起开会,让研究生来做学术会议的主持人或者轮流做演讲,或者提问,帮助他。包括读书、读杂志心得的报告会(Journal Watch)或者中午时间开会(Lunch Meeting),用半小时到一小时的时间谈谈进展。
要耐心,耐心是一种成熟的标志,是人们修身制胜的关键;此外,还要有忍受悲剧和失败的思想准备。我的研究生中有2~3位在做冠心病血瘀证基因组学的研究中,都有过教训,开头都失败了,因为很多慢性病都是多基因致病的,它不是单个基因起作用,所以你要找一个目标基因,哪一个是最主要的,或者证明是关键的,这很难。虽然我们阴性的结果在《科学通报》上发表了,但还得说那是一个失败,所以心理上要有允许失败的准备。不仅要有耐心,要有信心,还有决心。
李政道讲“科学教育天下事,创新见解谈笑间”,说科学教育创新要与耐心相结合,也许可能在随便聊天中一个思路出来了,创新的思维出来了。要多思想,多思出智慧,不要急躁,要耐心。
要真心,标志着我们永远年轻,是一种负责任的态度。不可以造假,剽窃,抄袭,说大话,说废话,说假话,说套话,说空话。要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汉书》里面的原话,是中国人的好传统。
说到造假,这个现象不是没有,所以我在科室每次学术会议上,有机会就说要讲加强科学道德修养,不仅只是研究生,工作人员也得强调。临床科研结果有效就是有效,没效就是没效。特别是硕士研究生,主要是学习方法、科研态度的问题很重要;博士研究生就还要有一定的创新;不可以“认认真真走过场”,看起来很认真,但实际上是假的。医学本身具有两重性,要有人文教育的滋养,不能只看学位和职称,不事耕耘。
最近在《自然》(Nature)杂志上有一篇文章,称在中国做了调查:1/3的中国研究人员有造假,有急功近利的行为,认为这个是与急功近利的思想、与官僚干预有关系。医学科学研究人员千万不可以造假,要真心、真情、真实地对待工作。《柳叶刀》(The Lancet)2010年1月9日,也有一篇题为《科学造假——中国需要采取行动》(Scientific fraud:action needed in China)的文章,应该引起大家警惕。中国现在发表的科学论文数量全球排名第二,数量之多,很可观,很受国际注意;但造假陆续被发现,影响不好。
以责任心为首的六个心中还有一个好奇心,很重要。不要小看研究生,年纪轻轻,“焉知后者不如前者”,要重视研究生的好奇心。“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对研究课题要有兴趣。譬如你治疗某个病,关节疾病的疼痛和肿胀、怎么止痛。没有兴趣,没有了好奇心就不行。如果他提出各种各样的思路来供你参考,这就是研究生的潜力,你让他去思考,去提出问题,做个学术报告,可以采用他的有潜力的思路带研究工作或实际中去。我有一个研究生,他的中医水平并不是太高,西医水平也不太高,但他有研究的好奇心,他的毕业论文就是《高血压病的血压峰值与中医昼夜时辰的关系》,很有意思。因为高血压的血压峰值有的人上午起床就高,有的人午后三四点高,不一样,有的人夜间高。血压水平为什么有不同高峰时间,跟昼夜时辰及阴阳消长有何关系,做出分析,有一定的规律性,所以要尊重研究生的思路,也要尊重他的好奇心。
要有爱心,就是我们要与学生彼此真诚相见,付出一片真情,给他关爱。有时候几个研究生在同一科室工作,实际上分工的题目可能有主次之分,有的是主角的题目,有的是配角的题目,有的人高兴,有的人不高兴,我们要鼓励他们分别做好工作,互相配合协作。冰心说的:“爱在左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端”,就是说要给他们以关爱,千万不要追求过分的“十全十美”。知足常乐,除去浮躁,回到实际,做配角一样也是贡献。
5 因材施教,实践先导
要德才并重,因材施教。有的人操作能力比较好,有的人古典文献水平比较好,所以千万不要千军万马都去过独木桥。关键还是要保持和发扬导师的学术特色特长,老师的学术水平要继承下来,加以发展并创新,发现自我,回到实际里来,不要都去赶“时髦”,做不切实际的文章。现在真正好的临床研究文章比较少,要因材施教,还要以实践为先导。首先要做好计划,想法很重要,我想我们大部分提倡做点实际临床研究,强调有严格设计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的研究工作,真正有指导临床实际的意义,提高临床水平,也符合社会的需求。在临床设计方面,我再三强调要适合导师的特长,这样可以少走弯路,优势始于老师自己的强项,所以不要站在错误的起跑线上。有这样的人,因为国家课题中有一项是古典文献的题目,他就想做,实际上他文献知识不行,经典的书看得很少,书名都不知道,他也要抢这个课题,因为有钱有经费,那可不行,害了自己,也贻误了研究工作。有的人做实验不行,自己不会动手,拿钱雇别人做,这都不行。所以导师要指导研究生站在正确的起跑线上。你的水平是什么样子的,你应该侧重哪一方面,这是很好的实际,不要一个方案所有人都来做。
整个设计的起点还是要高一点,希望解决某一个环节的问题,但解决问题要实际一点,不必贪大。例如糖尿病的血管并发症问题,能解决一个症状有效就行,做好整体设计,最好有连续性。作为导师培养研究生,今年研究生做这个,下一届研究生深入一步创新,对导师整个学术思想、思路和特点便有连续性,将来你的几届研究生的工作结合起来,就可能是很系统的成果了。所以,最好能够产生出有临床影响的成果。现在我们的工作还是低水平重复比较多。我参加了国家基本药物的评审,还有社保药物的评审,我看里面很多中成药大同小异,是重复的,创新性不够。
策划设计项目的时候,要考虑到研究生这个题目做下来将来结果是什么样的,要预测。在临床上可能直接解决什么问题,或者潜在可能解决什么问题,或者我能够形成一个在社会上能够用的即所谓规范,或者理论上可能揭示什么问题。又如在证候方面的研究,或者能印证什么问题,或者有突破性的进展,要预计。学术评价不一样,有的是行政的评价,有的是学术的评价,有短期的、有长期的,各有不同的情况。我们很多工作的关键还要是实际上能解决什么问题。评价成果开头都是小同行评审,最后一般都是外行评审内行,因为你不可能请那么多内行来,大部分还可能是外行,所以你的工作要想到内行过得去,能接受,外行也能听得懂。很多工作都是要与众不同,要有创新性,但是你如果预测做不到创新,你就不要叫研究生去做了。
6 中西医并重面向社会需求
中西医要优势互补,融会贯通。因为我们医疗研究,培养人才,归根结底是要提高临床服务水平,临床服务要与时俱进,不可能说不联系现实的情况,中西医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陈竺院士说过,要打掉篱笆墙,“打掉中西医间的壁垒”,要优势互补。我们的古典哲学讲“和而不同”,我们现在讲“和谐”,真正的和谐是“和而不同”,不可能是百分之百的都一样,一模一样不可能,也不行,那样就不是真正的“和谐”;“和而不同”才是真正的“和谐”。譬如我们都是为了中医药事业贡献力量,做临床研究,做基础研究,但方法可以不一样,途径可以不一样,所以“和而不同”是真正的和谐。安全与疗效还是第一的。有的人不赞成中西医的优势互补,他说中西医之间雪中送炭可以,锦上添花没用,不要。我个人不赞同这种看法,我认为雪中送炭可以,锦上添花也行,只要是优势互补就行。
2010年1月10日,美国Science(《科学》)杂志的封面标志强调转化医学的开展,转化医学亦称转换医学,即“Translational Medicine”,希望基础医学研究加快速度,从实验室走向临床,加快变成生产力,加快研发出新药。我们中国“十二五”规划的临床规划中也强调加强转化医学研究,中国还特别强调临床进一步转向社区基层,加强临床服务的公益性。强调要把老知识结合起来,继承确是实实在在重要的,没有继承不行,没有继承你就站不稳、升不高,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去创新。中国有句老话,“上不知古,何以知今?”要与古的知识结合起来,做到“一切为了人民健康”。我们现在的临床选题,应当结合社会的需求,包括突发性的新发的传染病、精神系统疾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及老龄化、环境污染、职业病等等这些方面结合起来,还应联系中医药本身的优势所在。“十二、五”规划基本上也就是从这些方面来要求。临床上我们现在"治未病"也在做,也可以从亚健康问题出发考虑,世界卫生组织有关标准中指出,亚健康人数可占80%,研究起来难度会比较大一些,不容易做。因为中医学讲“形神合一”,讲形和神,形比较好办,客观指标和微观的可以参照;神,你怎么评价,病人亚健康状态,累,疲劳,没劲,没精神,怎么去评价,这是值得参考国际上及国内相关功能量表进一步研究的。形与神,是中医药学中很大的一块,我们现在讲功能医学,人要干活,要有精神,要有能力,讲生活质量、健康水平,这些是需要重视的。
7 我的座右铭:终身学习
作为研究生导师,我的座右铭是:终身学习!我就是不断的学习。我通常没有在十一点多以前睡觉,睡眠上有欠债;其实,睡眠的确非常重要,美国和北欧的临床研究证明,人如果没有午睡,他的心脑血管事件发病率就高,所以,我通常中午要午休一会儿,哪怕一刻钟、半小时也好。
多读书,知识积累,对专业思考也有益处。据统计,马克思写《资本论》,做过笔记和摘录的书有1500多种,列宁写《俄国资本主义发展》参考过563种书,我国钱钟书的《管锥编》,共五卷,中国的古典著作他都做了评论注解,参考文献4000多种。我们指导研究生,不能光用灌输式的,要有素质式的,要教学生多读书,多思考。
8 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情
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情,这句名言是朱自清先生在一篇文章中写下的,我十分欣赏,认为是警句,他教导我们要淡泊名利,去为社会做好事。
我们现在有的研究生抢名夺利,发表论文非要排在第一名不可,当然要看实际贡献;有的研究生还用论文换钱花,很可悲。作为研究生导师,我认为要谦让、谦卑。现在有的老师和学生关系很不好,不少是因为争排名的缘故。台湾有一本《人生经济学》的著作,很有新意,这个提法也非常有意思:要珍视时间,因为时间很有限,时间似流水一样;空间,人跟人之间要很好的合作协力。我觉得其立意甚好,有爱心,大爱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