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临床应用举隅
2011-02-11李艳滨
李艳滨 康 红
(吉林省辽源市中医院,136200)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出自《金匮要略◦血痹病劳》篇,系由桂枝汤加龙骨、牡蛎等7味药物组成,具有调和营卫、摄阴补阳、安神固涩的作用。仲景用于治疗虚劳病阴阳两虚而致“男子失精,女子梦交”之症。本人将本方应用于临床治疗阴阳虚损之杂症,收到了满意的疗效,举例如下。
心房纤颤
患者,男,57岁,2007年7月11日诊。患者自述近1个多月以来偶觉心慌胸闷,头晕倦怠,初以为年老体弱,不以为然。继而症状逐渐加重,遇劳则发。于7月1日到某医院诊治。心电图所见:异位心律,心室率约100 次/min,“p”波消失,代之以快速 、呈不规则之“f”波,诊为心房纤颤。经西医治疗7天无效,故来我院用中药治疗。初来时,症见心悸胸闷、头晕眼花、神疲倦怠、毛发不荣,胃纳尚可,二便正常,舌淡红无苔,脉细代略数。中医诊断:心悸。证属心肾两虚,阳损及阴,脉气不相接续。投以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加味。处方:桂枝、白芍、炙甘草、琥珀末(冲服)、生姜各10 g,大枣5枚,龙骨、牡蛎(均先煎)各30 g,酸枣仁15 g,党参20 g。水煎服。服药4剂后诸症减轻,原方去琥珀,加丹参15 g,白术10 g,连服10余剂而安,于27日心电图复查,心房纤颤消失。
按:心房纤颤属中医“心悸”、“怔忡”范围。或问:心动悸,脉结代,为何舍炙甘草汤而取本方?余意认为:本例阴阳两虚偏于心肾阳虚为主,本方能兼顾心肾,重于阳兼于阴;炙甘草用于心气阴两虚,血脉损伤,能益气养血滋阴复脉,重于阴而兼于阳,故本方更合乎病情。
用桂枝、炙甘草、党参、姜枣等辛甘化阳;白芍、甘草酸甘化阴;加入龙骨、牡蛎、酸枣仁安神固摄,阴阳既调,脉气得通,则动悸可愈。
风疹
患者,女,23岁,2005年12月就诊。患者于第一胎产后不足40天,晨起洗衣,当晚即觉双手灼热,继而奇痒,遍及全身,发无定处,以颜面、颈项、手臂为甚,每遇风冷则剧,得暖则缓。曾用扑尔敏、强的松,效果欠佳。症见面颊、颈项及手臂等处见散在性抓痕,无皮损,恶风汗出,头晕心悸,面色无华,舌淡苔薄白,脉浮缓。曾治以祛风止痒之方,药后瘙痒汗出恶风等症无减而反增。乃细思考:产后不足 2个月,阴阳亏损,气血未复。阴血亏则虚风易生,且曾接触水冷而有瘙痒诸症。纯用疏风则更虚其表而痒益甚。阳气虚则腠理不密,荣卫失和。须用调和营卫、养血祛风法。处方:桂枝、白芍、炙甘草、生姜、当归、黄芪、荆芥、白蒺藜各 10 g,大枣 10枚,龙骨、牡蛎各 30 g(先煎)。2剂水煎服。药后瘙痒、恶风、汗出减半,头晕心悸好转,睡眠亦可。继投8剂,诸症基本痊愈,惟遇风冷时偶有小作,守前方加何首乌15 g,白术、防风各10 g,连服10余剂而愈。
按:本例首诊以祛风散寒治之不效,乃因产后气血阴阳俱虚,疏泄太过之故。风邪必乘虚而客之。后改用桂枝龙牡汤加味,调阴阳,养气血而正其本,疏风邪以清其标,本正标清,故取之而效。
农药中毒后遗症
患者,女,30岁,2005年10月来我院就诊。患者因民事纠纷,事后耿耿于怀,不能自解而萌寻短见,自服农药乐果液约100 ml,随即被发现送往医院急救。经洗胃、解毒、输液、禁食等法救治10天后脱离危险期,征得医生同意少少进食。2天后出现头晕、不寐、自汗出等症,而无腹痛、呕恶、流涎等胃肠道症状。初起时,医生以为余毒未清,复行输液、解毒、禁食之法,不寐头晕依旧,自汗虽减,停药则依然,乃邀中医诊治。症见头晕,心悸,不寐,神疲,汗多,动则尤甚,口干不欲饮,舌淡少苔,脉细无力。此属心脾虚损,营卫失调。处方:桂枝、酸枣仁、麦门冬、炙甘草各10 g,大枣5枚,生姜3片,白芍、桂圆肉、茯苓各15 g,龙骨、牡蛎(均先煎)各20 g,水煎服,每天1剂。服药3剂后,汗出乃止,头晕心悸大有改善,睡眠亦可,惟夜间多梦,对前事仍耿耿于怀。守前方去桂枝,加野素馨、郁金、白术各10 g。1周后痊愈出院。
按:本症之多汗,系因农药毒素伤害心肾,阴阳俱损,平衡失调,故见头晕、心悸、多汗、不寐诸症。其症状虽与失精、梦交不尽相同,然其机制则一。异病同治,用桂枝汤以调阴阳、和营卫;用龙骨、牡蛎以安心神摄肾气;酸枣仁、桂圆肉、茯苓以养肝脾;郁金、野素馨解肝郁。诸药配合,以达“阴平阳秘”之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