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风受累患者心理问题及其跟踪辅导模式的初步探讨
2011-02-11谌苏燕朱红卫
谌苏燕 朱红卫
(江西省南昌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西 南昌 330200)
在我国,目前针对麻风受累者这一特殊群体的心理辅导工作尚未得到有效的开展。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地位的不断提高与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自身的生存质量问题,并且希望通过提高生存质量来更好的享受生命的乐趣。生存质量是当下比较时新的一个名词,它的内涵至少包括三个方面,分别指的是:身体健康状况、心理健康状况和社会健康状况等[1]。这三个方面相辅相成,互相影响。产生疾病以后,患者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健康这三个方面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和损害,并且是以某个方面的损害为主,或者是以某个方面的损害为原发性进而影响了其他几个方面,使其他方面也出现异常,最后使患者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的产生全面异常。人是自然动物,更是社会动物,对爱的向往和归属感的需求要强于其他动物,如果患者被确诊为患有麻风病后,对他的社会交往势必产生很多负面影响,并且对他的心理造成极大的压力,严重威胁了他的生存处境,使他的生理和心理都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剧烈变化。通过对生存质量的评测,可以有效的评价麻风病的治疗效果的预测和防治效果的终点。对麻风受累者的心理康复新模式的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讨,在尊重患者的隐私权的前提下,在治疗过程的不同时期对其提供心理康复服务和适当的心理支持,帮助患者正确看待自己的疾病,接纳当下的自己,克服对疾病产生的心理排斥感,积极参与治疗,努力改变自身的不良行为倾向。
1 麻风受累者的心理和行为特征
由于麻风的社会心理现象的存在,使麻风受累者承受着精神和生理上的双重痛苦,极易导致严重的心理行为上的障碍。作为一个患者,因疾病所处的时期,畸残程度及个人的年龄、文化背景,性格特征和社会环境背景的不同,其反映出的心理特征和行为表现也不尽相同。在这里,仅从疾病的不同过程角度上加以简要的分析[2]。
1.1 成为怀疑对象
当患者自己或被周围的人怀疑染上麻风病后,他就会非常自然的表现出以下几种行为:①讳疾忌医,患者不敢主动求医问药,不会主动到当地的医疗部门进行有关麻风病的咨询,更不能主动要求查清病况,配合医疗部门作出正确的诊断或排除。患者从内心非常排斥自己有可能已经染病的事实,所以会表现出一种强烈的抵触情绪。②患者能够主动到当地的医疗部门寻求医疗救助,但不能积极配合检查,究其原因,是因为患者对麻风病内心充满恐惧,非常害怕自己被确诊为麻风病,所以往往对医务工作者提出的相关问题,闪烁其词,甚至答非所问,严重干扰医务人员做出正确判断,延误了最佳的治疗时机,会对患者自身和家庭都造成了莫大的伤害。
1.2 成为确诊病患
当患者被确定为麻风病患者以后,无论意志多么坚强的人,这种最后的诊断对他们都是非常致命的打击,生理上出现的异常状况毫无疑问的会直接导致他们的心理也出现不同程度的偏差,所以很多患者对于这种突如其来的病痛会采取一种非常消极的态度来回避这一事实,采取的方式有很多种,总体来说,他们最想做的事情就是远离人群,尤其是熟悉的人,这对他们的工作、生活会造成很多不良的影响。更有甚者,他们会背上沉重的思想枷锁,产生诸如恐惧、焦虑、自卑、多疑和忧郁等一系列的心理反应,这样的不良心理往往会使患者产生很多极端的情绪,这些患者一旦在工作生活中遭遇到挫折,就会对周围的事物充满了攻击性,并因此仇视他人、怨恨社会对自己的不公正待遇,还有少数患者会产生人格分裂,会发生与以往判若两人的行为举止,产生变态的反应,人变得异常暴力、凶残、可怕[3]。更有甚者,性格严重扭曲,冲破法律和道德的约束,以麻风病为利器,恐吓、敲诈,无所不为,对社会及他人财产安全造成严重的危害。
1.3 预后遭受困扰
麻风病并非不能治愈,但是一部分患者在接受治疗以后,在病情有所好转的情况下,还不能完全走出麻风病给他们带来的身心上的伤害,麻风病给他们心理上造成的伤痛显然要比生理上造成的影响大很多。他们非常忌讳别人关于自己疾病的一些言论,不能正确理解这些言论;也非常害怕陌生人对自己投来的异样的眼光。特别是部分畸残疾患者,因为不能得到彻底的康复,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史璋瑛等研究表明麻风病患者因为家庭和社会的歧视,有自杀意念的人是一般人群的17倍[4]。
2 麻风受累者心理跟踪辅导
2.1 麻风患者心理辅导的模式
患有麻风病的人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基本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程度较轻的心理或行为失调,具体表现为极度焦虑、情感低落、具有攻击性等等。第二类是各种神经病的症状,比如恐惧症、孤独症、强迫症等。第三类是严重的心理疾病,如精神分裂症。针对目前出现的这三类心理问题,医务工作者必须根据病患的具体病况,不断探索新的心理治疗模式,在具体实践中,可以尝试突破传统意义上心理辅导模式,能够设身处地的为病患考虑,了解疾病给他们带来的复杂的精神状态,兼顾心理辅导与专业防治两者相结合的模式,给麻风病患带来真正的福音,更好的为他们解除病患带来的负面影响。
2.2 麻风患者心理辅导的预期效果
①患者能够充分认识到自己当下的病况,并乐于接纳现在的自己,能够积极的配合治疗;②患者能够顺利的接受当下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不再特别介意别人对他们的看法;③能够比较合理的控制自己的情绪,不再让不良的情绪严重干扰自己的正常生活;④病患的生理、心理和社会能力得到相应的提高,能够比较好的适应家庭生活。2.3 麻风受累者心理跟踪辅导的艰巨性
因为麻风病患者在我国的发病率目前来说还比较高,所以对于这类人群的关注还是应该引起医务工作者的注意的,特别是在麻风患者的心理康复这方面,我国目前的研究层面还处于较低的层次,没有严格的规范起来。对于麻风受累者心理问题的研究还仅仅停留在较为肤浅的住院观察的层面,实质意义上的心理康复工作才刚刚起步。针对麻风受累者这一特殊群体,他们存在着上文已经分析过的各种心理问题,包括在确诊前、确诊后和治疗过程和预后。这些心理问题如果长期得不到正确对待,得不到合理的解决,这在很大程度上会严重影响麻风病患者最终的生存质量。所以,这种特殊情况就要求医务工作者能够充分为患者提供帮助,主动发现病患存在的各种心理问题,对症下药,进行不同程度的心理指导,从而更好地增强病患治愈疾病的信心,提高治疗和康复的效果、提高生存质量。
3 讨 论
根据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麻风病患者在生理方面已经处于劣势,如果不能正确的帮助他们渡过心理的难关,不但会给患者本身带来难以克服的痛苦,而且会给他人、家庭、社会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所以,医务工作者必须帮助他们重塑人格,重新树立生活的信心。这给医务工作者既提供了挑战,也提供了机遇,这就要求医务工作者在具体接触病患的时候不断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和理论水平,能够有效地摸索出适合我国麻风病患者的心理康复模式,建立完善的麻风病心理康复体系。要达到这个目标,医务工作者应该做到:
3.1 多元化的理论支撑
对麻风病患者进行适当的心理辅导已经是业内很多工作者达成的共识,如何有效的对患者进行心理辅导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相关的理论支撑是必不可少的,应用心理学是应该引起医务人员注意的一个学科,它已经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发展,有一个较为完整成熟的理论体系,并且已经衍生出很多学科分支,这些分支的相关理论对于建立麻风病患的心理辅导模式有很积极的参考意义。医务工作者可以多方面的学习有关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并且将它们更好地运用到实践中去。
3.2 建立健全专业心理辅导的医疗队伍建设
由于目前对麻风病患的心理辅导工作才刚刚起步,从事心理辅导的人员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所以选送一些医务工作者进行相关的专业培训是目前的首要任务,只有建立一支技术过硬的医疗队伍,才能更好的为麻风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
3.3 更新传统的技术模式并整合完善辅导体系
传统的治疗模式往往过分依赖用药和手术,但是随着医学技术的日益发展,治愈一个人生理上的病痛并不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对于很多患者及患者的家庭而言,更重要的是减缓疾病带给他们心理上的副作用,能够让他们在治疗过程以及治愈以后都可以达到一种身心的舒适和协调。这就要求医务人员责无旁贷的认识到自己肩上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转变传统的技术模式,通过更为广泛的途径认真学习多元化的理论知识,提高医疗水平,给麻风病患者以心灵上的真正慰藉。
WHO提出力争“创造一个没有麻风的世界”的目标[5],这个目标的提出就是要求没有麻风病患者,消除麻风病造成的残疾和不良影响。要顺利实现这个目标,就要求医务工作者既要帮助麻风受累者进行躯体康复,同时还要注重麻风患者及治愈者的社会心理及经济的全方位康复。在具体的实践工作中,积极帮助麻风受累者得到全面的心理康复治疗,对生存质量的三个层面的内涵和外延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以期摸索出颇有成效的心理辅导模式。
[1] Barnett DB.生命质量测量[J].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1993,9(2):78-80.
[2] 陈贤义,李文忠,陈家琨.麻风病防治手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130.
[3] 吴增强,姚鑫山,冯永熙.现代学校心理辅导[M].上海:上海科学文献技术出版社,1998:2-12.
[4] 江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西省艾滋病自愿辅导检测(VCT)工作手册[M].南昌:江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8:12-25.
[5] 史璋瑛,蔡文科.麻风患者自杀的心理与社会因素[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1997,3(2):148-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