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脑病(中风)从肾论治

2011-02-11严一文

中国中医急症 2011年9期
关键词:脑髓泻法中风病

严一文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中医临床学院(湖南长沙 410208)

试论脑病(中风)从肾论治

严一文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中医临床学院(湖南长沙 410208)

脑病(中风)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血栓形成、脑梗死等,其复发率、致死率、致残率高,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本文重点论述肾与脑的关系及脑病从肾论治概况。

脑病(中风) 肾与脑关系 从肾论治

脑梗死包括脑血栓形成、腔隙性脑梗死和脑栓塞等,指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而出现相应的神经系统症状,临床上又常将各种动脉血栓性梗死统称为脑梗死。本病属中医学“中风”范畴,临床表现为神志恍惚、迷蒙或神昏不清,偏瘫,口舌歪斜,语言不利,舌强言謇或不语,偏身麻木,头晕目眩。

1 生理基础

肾,位于腰部脊柱两侧,左右各一。肾的主要生理机能是:主藏精,主水,主纳气。由于肾藏先天之精,主生殖,为人体生命之原本,故称肾为“先天之本”。肾精化肾气,肾气分阴阳,肾阴与肾阳能资助、促进、协调全身脏腑之阴阳,故肾又称为“五脏阴阳之本”。肾藏精,主蛰,又称为封藏之本。脑,又名髓海,深藏于头部,内为脑髓,是精髓和神明汇集发出之处,又称为元神之腑。髓分骨髓、脊髓和脑髓,皆由肾精所化,如《医学入门》云“脑者髓之海,诸髓皆属于脑,故上至脑,下至尾骶,髓则肾主之”。《素问·经脉》篇曰“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素问·五脏生成》篇谓“诸髓者,皆属于脑”,《素问·奇病论》曰“髓者,以脑为主”。《医学入门》中记载“脑者髓之海,诸髓皆属于脑,故上至脑,下至尾骶,髓则肾主之”。可见脑髓—脊髓—骨髓,皆由肾生,是一源三歧,肾脑关系甚为密切。肾精的盛衰,不仅影响骨骼的发育,而且也影响脊髓及脑髓的充盈与否。脊髓上通于脑,脑由髓聚而成,故《灵枢·海论》云“脑为髓之海”。《素问·五藏生成》谓“诸髓者,皆属于脑”。因此,肾精充足,髓海得养,脑发育健全,则思维敏捷,精力充沛;反之,肾精不足,髓海空虚,脑失所养,则见“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灵枢·海论》)。可见,脑的功能虽然总统于心,但亦与肾有密切关系。脑的病变,尤其是虚性病变,常采用补肾填精法治疗。

2 病理沿革

关于缺血性中风以肾虚为本之源可以上溯到内经 “内虚邪中”说,早在《素问·脉解》篇中就提出“内夺而厥,则为喑痱,此肾虚也”。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风病诸侯上·偏风候》中也指出“偏风者,风邪偏客于身一边也。人体有偏虚者,风邪乘虚而伤之,故为偏风也”,强调中风是正气不足,感受风邪,经脉闭阻,瘀塞不通,气血运行不畅,筋脉失养所致。宋代严用和在《济生方·中风候》说“中风在伤寒之上,为病急卒……或因喜怒忧思惊恐,或饮食不节,或劳役过伤,遂至真气先虚,荣卫失度,腠理空疏,邪气乘虚而入”。《太平圣惠方·卷第二十·治瘫缓风诸方》中也强调 “肝肾久虚,气血不足,腠理疏泄,风邪易侵”。说明医家们已经认识到中风的发生和真气不足、肝肾亏虚有着密切关系。金元之后,随着内风学说的兴起,以肾虚立论的医家越来越多。刘河间提出“肾水虚衰”之说,并用地黄饮子治疗喑痱证,“内夺而厥,舌喑不能言,二足废而不能用,肾脉虚衰,……地黄饮子主之”(《黄帝素问宣明论方·诸证门》);朱丹溪认为中风乃“精血衰少,水不涵木”所引起,“予尝见中风之证,多是老年因怒而成。盖老年肾水真阴衰,火寡于畏,适因怒动肝火,火无所制,得以上升,心火得助,邪热暴甚,所以僵仆不知人事。火载痰上,所以舌强不语,口眼歪斜,痰涎壅盛也”(《丹溪心法附余·中风》);王履指出“中风者,非外来风邪,乃本气病也。凡人年逾四旬,气衰之际,或因忧喜忿怒,伤其气者,多有此疾,壮年之时无有也。若肥盛则间而有之,亦是形盛气衰而如此耳”(《医经溯洄集·中风辨》),其后张介宾强调“内伤积损”是导致本病的根本原因,认为“人于中年之后,多有此证,其衰可知……根本衰则人必病,根本败则人必危矣。所谓根本者,即真阴也”。而“治此之法,只当以培补元气为主”(《景岳全书·十一卷·非风》)。叶天士也认为,中风的病机是“肾阴弱,收纳无权,肝阳炽,虚风蒙窍,乃上实下虚之象”(《临证指南医案·卷一·中风》),强调中风的根本原因是水不涵木,导致肝阳上亢,阳气失所御制遂亢盛而生肝风。近代张山雷更明确指出“肾水之虚,耗于平时,为是病之本”[1]。现代研究也证实,50 岁以上的中风患者可占总数的79.5%~86.4%。由此可见,虽是脑病,皆因肾虚所致[2]。

3 治疗进展

现代中医认为,中风的病因病机是在气血内虚的基础上,因劳倦内伤、忧思恼怒、嗜食厚味及烟酒等诱因,引起阴阳失调、气血逆乱、直冲犯脑,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溢脉外,病变过程会出现风、火、痰、瘀、气、虚6类病理因素。初期以风、火、痰、瘀为主,后期以虚、瘀为主。结合历代医家观点,发现中风病的发病大致有两种,一部分人以气血不足为因;另一部分以肝风内动,气血逆乱为因。火热、痰浊、瘀血出现在病变过程,临床上部分患者并不出现风、火、痰证,而以虚证为主,确有其理论依据。中医立方遣药是以阴阳五行、标本、病机、脏腑经络、四时六气、八纲八法等学说为理论依据的。对机体来说,也只有按立方遣药的原则施治才能从整体出发,祛邪除病从而恢复健康。因此立方遣药是赢得疗效的最有力保证。武宇平[3]自2000年以来自拟补肾化瘀益智汤加减治疗中风后痴呆症,取得较满意疗效。陈凤玲[4]的补肾活血化瘀治疗法则,药用黄芪30g,熟地黄、枸杞子、淫羊藿、合欢花各 15g,川芎、石菖蒲、地龙各 10g,三七 5g,丹参 20g,党参、当归各15g,赤芍、葛根、益智仁各10g,远志10g,蜈蚣2条。以上方的基本方,随证加减治疗中风,疗效满意。张树泉等[5]认为,中风病脑梗死的发生是由于肾虚痰瘀内生或其他因素产生痰瘀,阻于脑络而发僻不遂或猝然昏倒。因此,以培补肾元,涤痰化瘀为治疗大法立方遣药。此外,还有针灸治疗方法:(1)中经络。治法为醒脑开窍,滋补肝肾,疏通经络。以手厥阴经、督脉及足太阴经穴为主。主穴为内关、水沟、三阴交、极泉、尺泽、委中。内关用泻法;水沟用雀啄法,以眼球湿润为佳;刺三阴交时,沿胫骨内侧缘与皮肤成45°,采用补法;刺极泉时,在原穴位置下2寸心经上取穴,避开腋毛,直刺进针,采用泻法,以患者上肢有麻胀和抽动感为度;尺泽、委中直刺,采用泻法使肢体有抽动感。余穴按虚补实泻法操作。(2)中脏腑。治法为醒脑开窍,启闭固脱。以手厥阴经及督脉穴为主。主穴为内关、水沟。配穴为闭证加十二井穴、太冲、合谷;脱证加关元、气海、神阙。内关、水沟操作同前;十二井穴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太冲、合谷用泻法,强刺激;关元、气海用大艾炷灸法,神阙用隔盐灸法,直至四肢转温为止。

4 结 语

由上可知,脑髓之源滥觞于肾,脑源于肾,脑病(中风)之病位在脑之脉络,病机以肾精气亏损为根本,而化生风、瘀、痰、热、毒等病理要素。治病必求于本,治疗中风病,需以补肾益气为基本大法,佐以活血、化痰、通络、泄毒等。因此,治疗脑病(中风病)可从肾论治。

[1]张山雷.中风斠诠[M].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31.

[2]陈邦森.脑血管疾病[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112.

[3]武宇平.补肾化瘀益智汤治疗中风后痴呆症62例[J].黑龙江中医药,2006,49(6):8-9.

[4]陈凤玲.补肾活血化瘀法治疗老年性痴呆症50例[J].吉林中医药,2006,26(11):26.

[5]张树泉,徐西元.益气祛瘀化痰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机理探讨[J].中医药学刊,2005,26(6):1083-1086.

R255.2

A

1004-745X(2011)09-1450-02

2011-04-01)

猜你喜欢

脑髓泻法中风病
伍大华应用脑髓理论治疗痴呆经验*
浅论《黄帝内经》针刺补泻操作
缺血性中风病复发危险因素中西医的研究进展
基于脑髓生成理论探讨补肾化痰法在中风病恢复期的应用
太阳穴
顺时针揉通便 逆时针揉健脾
补肾活血祛瘀方治疗中风病恢复期100例
中风病机及用药分析
张圣德主任中医师治疗中风病经验介绍
迷信让南非秃鹰濒临灭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