髂骨骨髓炎的X线诊断
2011-02-11赵刚杨鹤
赵刚杨鹤
吉林省九台市医院放射线科,吉林 九台 130500
骨髓炎是常见的骨病,而发生于髂骨非常少见,临床误诊率较高,由于X线及临床所见特殊,因而常视为独立疾病,现把我们遇到的19例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文19例均为髂骨X线平片,均经手术病理证实,19例中,男13例,女6例,18岁以下12例,成人7例,最小年龄6岁,最大年龄56岁。起病初有发热15例, (占80%),其中18岁以下10例,成人4例,无发热病史者5例 (占25%),其中18岁以下1例,成人4例。起病后有髋部痛18例 (占99%),有明显红肿包块16例,位于髋部或股前上方,有窦道形成9例。
2 X线分析
2.1 发病部位 发生在髂骨翼中心4例,髋面上方2例,髂前下棘4例,整个髂骨破坏9例。
2.2 骨破坏方式 局限性破坏8例,(其中4例为虫蚀样破坏);6例呈穿凿样空洞周围硬化;整个髂骨破坏5例(其中虫蚀样4例,不规则破坏并骨硬化1例)。
3 讨论
3.1 临床诊断问题
本文19例髂骨骨髓炎在临床上有以下特点;(1)年幼患者多,且全身症状严重,本组起病后发热者16例,其中年幼者三倍于成人,有6例合并严重败血症者全部为年幼患者。(2)成年人患者全身症状轻或只有局部症状,如髋部肿胀、疼痛,有1例就诊主诉仅是右下腹包块,1例仅有髋部痛,1例发现臀部包块后出现窦道而就医。(3)大多数有髋部疼痛,可在臀、髋股前上方出现窦道。
髂骨骨髓炎的发病率低,一般统计占全身骨髓炎的5%,临床诊断误诊率甚高,统计本组误诊13例 (占70%),其中诊断恶性肿瘤9例,髋关节炎2例,败血症2例,其他有臀部肿、风湿热等。有专家指出误诊原因:(1)这类患者为急性时全身症状常遮盖了局部症状。(2)在髂骨骨髓炎广泛型中病灶深在,局部触诊常无价值。(3)感染位于髋关节附近时有髋关节积液鉴别困难。(4)对本病缺乏认识,以及由于少见而忽视了它的可能性。本组临床首次诊断之所以误诊率高,此为主要原因。
在诊断本病的临床指征中,文献指出:对突发高热,髂部 (髋部或臀部)疼痛,不论有无诱因,即应考虑到血源性骨盆骨髓炎的可能性,他强调髂骨本身压痛为本病早期诊断的特有体征。
产生上述临床特点的病理基础是因髂骨是扁平骨,有两层骨膜,血供丰富,以及由于髂骨内营养血管侧支循环较多,使得病灶容易扩展,造成整个髂骨感染或病菌进入体循环造成败血症,表现出全身症状明显,文献指出:在髂骨骨髓炎时,髂骨翼部炎症直接刺激腰肌以及髋关节早期被侵犯,故造成发病早期即出现髋部症。至于慢性脓肿形成或窦道出现,临床诊断并不困难,而最后确诊还需细菌培养。
3.2 X线诊断
急性髂骨骨髓炎早期X线检查常无所发现,文献指出:改变软组织投照技术可看到髂骨外侧面的软组织肿胀。
X线片上发现病灶一般认为在第3~4周,本组最早在第18天的X线片上看到髂骨广泛的虫蚀样骨破坏,当然这不意味着18天才出现X线改变,若结合临床注意观察可能会更早地发现病变。
根据本组19例病变X线影像特点,可归纳以下五种情况:
(1)局限性虫蚀样破坏,多发生于髂骨上下棘髋臼上方或髂骨嵴,局部密集虫蚀样状密度减低,边界不清。
(2)局限性空洞样破坏,且周围均有硬化骨。
(3)广泛虫蚀样骨破坏。
(4)广泛骨硬化,其中多发不规则空洞。这类均为慢性患者并常有窦道不愈。
(5)大片骨破坏,边界不清,周围骨可有硬化现象。
3.3 鉴别诊断
(1)骨结核:都有虫蚀样破坏,结合临床症状及穿刺培养即可鉴别。
(2)骨巨细胞瘤:发病在髂骨时缺乏典型的X线征,主要为大片溶骨破坏,但往往有清晰的边缘,或呈溶骨性膨胀性改变,不发生骨折时无明显成骨现象。
(3)骨血管瘤:髂骨患这类病时可有均匀一致的透亮区或蜂窝样改变,但患者无明显症状。
(4)良性骨母细胞瘤:如病灶血管丰富,钙沉着少,则为溶骨性透明区,若钙沉着多则呈不透明的云状阴影。
(5)软骨肉瘤:发生在髂骨可见广泛骨质破坏,但分界清楚,边界硬化,且症状内可有粗大的小梁间隔。
(6)成骨肉瘤:髂骨成大片破坏,其内尚有少量骨嵴存在。
(7)尤文氏瘤:发生在髂骨可呈大片骨溶解,但该病在破坏的邻近骨没有骨增生。
(8)骨瘤:可为大片的骨溶破坏,但无新骨,且多侵犯关节附近时可在关节面外留有一薄层骨,关节间隙仍然保存,这在骨炎中难以见到。
(9)血友病:可见广泛骨破坏,骨膜反应,通过临床化验容易得到确定。
(10)纤维异常增殖症:有大片骨缺损,髂骨明显扩大,可有骨性分离,骨缺损区如毛玻璃状,身体其他部位多同时发病,在临床上症状常不明显。
[1]胥少汀:成人急性血源性骨盆骨炎,中华外科杂志1963、11、434
[2]股放射学:正常与早期病理表现的界定,第五版 (德)弗雷施米特等编著,徐文坚、刘吉华、肖德贵主译,——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