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周脓肿的彩超表现及分型——附51例报道
2011-02-11陈坚
陈 坚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思明分院超声科,福建 厦门 361001)
本文对我院4年来用彩超诊断并经手术证实的51例肛周脓肿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重点探讨肛周脓肿的彩超表现及分型特点。
1 资料与方法
根据1987年中华全国中医学会肛肠分会诊断标准确诊。51中男性41例,女性10例;年龄19~65岁,平均42岁。主要症状为肛门周围出现硬块或肿块,红肿发热、疼痛、坠胀不适、坐卧不安,可伴全身不适、精神疲惫乏力、体温升高、食欲减退、寒战高热全身中毒症状。部分患者为肛旁肿痛流脓间断发作,病程不等,体检时可在肛门周围(或直肠内指诊)可摸到柔软、压痛、有波动的肿物。
使用美国GE LOGIQ-7及GE V730彩色多普勒超声仪(简称彩超),探头频率8~10MHz;病灶较深的病例使用3.5MHz频率的探头。检查前先作肛周触诊及直肠指诊,初步了解脓肿的大致情况。检查时患者取胸膝卧位或侧卧位先以高频探头在肛周局部采用横、纵、斜等切面按一定顺序滑动探头扫查,病灶较深的换用腹部探头扫查,然后将腔内探头缓慢插入肛内,缓慢旋转探头对不同深度进行360°扫查。仔细检查病变的位置、范围、形态、走向及其与肛管直肠、肛门括约肌之间的关系。
2 彩超表现及分型特点
所有病例均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
2.1 坐骨直肠间隙脓肿25例,其声像图特点是:肿块多呈马蹄形或不规则形,前后径等于或大于左右径,病灶境界较清,部分病例有厚壁,内部视炎症的不同阶段可为稍高回声、混合性回声和液性回声。CDFI:液性回声时无血供,其余均较正常稍增多。
2.2 盆腔直肠间隙脓肿2例,其声像图特点与坐骨直肠间隙脓肿表现相似,只是二者病灶部位的深浅不一致,前者位于提肛肌的上方,而后者位于提肛肌的下方;前者用浅表的高频探头往往无法显示或显示不满意,常要用腔内探头或腹部探头方能显示。根据我们统计的病例显示,病灶距皮肤>4cm的多为前者,<4cm的多为后者。
2.3 肛门皮下脓肿21例,位于皮下,呈梭形或腊肠形,声像为低-无回声,无血供。
2.4 肛门皮肤脓肿1例,位于皮肤层,呈椭圆形低-无回声区,高出并破溃出皮肤。
2.5 直肠黏膜下脓肿1例,位于直肠壁上,呈长梭形低-无回声区,其长轴与管壁走行一致。
2.6 坏死性筋膜炎1例,仅在皮下筋膜层间见少许气体回声外,其余无特殊声像表现。
2.7 肛瘘,在上述炎性病灶与皮肤或直肠之间见一细的低回声带,即瘘管。肛瘘为上述炎性病灶的慢性期表现。
3 讨 论
直肠肛管周围脓肿是指直肠肛管周围软组织内或其周围间隙发生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并形成脓肿。肛周脓肿是肛肠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临床多以手术治疗为主。但以往由于仅靠临床医生的指诊,存在着对病灶的物理形态学了解不足,易造成手术不彻底,复发率高的特点。彩超能准确地确定肛周脓肿的部位、大小、形态、瘘管的走向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同时可以确定脓肿是否完全液化。肛周脓肿的彩超分型又能为临床手术方案的设计、麻醉方式的选择提供了更加准确的有价值的信息。特别要提出来的是坏死性筋膜炎的诊断,因该病可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所以,当患者肛周及全身感染症状明显,而肛周脓肿表现不明显,或仅在皮下筋膜层间见少许气体回声时,要高度考虑坏死性筋膜炎的诊断。临床证明,一些彩超显示尚未出现液性暗区的肛周脓肿可通过综合治疗而大大降低手术机率。因此,彩超在肛周脓肿的诊断方面具有明显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