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内固定术后切口感染行持续灌洗的护理
2011-02-11刘拥丽
刘拥丽
(河南省安阳县第三人民医院骨西区,河南 安阳 455133)
骨折内固定术后切口感染行持续灌洗的护理
刘拥丽
(河南省安阳县第三人民医院骨西区,河南 安阳 455133)
骨折;固定;切口感染;灌洗;护理
骨折内固定术后切口感染是骨外科常见的并发症,闭合性骨折发生率低,而开放性骨折发生率较高。由于清创时间超过6~8h,清创不彻底,局部组织血循环差,患者自身抵抗力低及内固定材料,无菌技术执行情况等因素,造成了骨折内固定术后切口的感染。总结河南省安阳县第三人民医院骨西区2005年3月至2009年3月发生的15例骨折内固定术后切口感染的病例,均行持续灌洗治疗后,痊愈出院,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15例,男12例,女3例。年龄14~62岁,平均41.2岁。胫腓骨开放性骨折5例,桡骨远端开放性粉碎性骨折4例,肱骨髁上骨折2例,胫骨平台骨折1例,开放性前臂双骨折3例。所有病例的切口均检查出细菌,出现切口渗液,红肿,疼痛,渗出液为血性或淡血性。感染最常见的细菌有:溶血性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链球菌等,体温不同程度持续升高。
1.2 治疗方法
当切口出现红、肿、疼痛,体温升高时,即取切口渗液行细菌培养,阳性时,做好术前准备,行手术切开切口,清除坏死组织,冲洗创面。先用3%过氧化氢溶液冲洗,生理盐水冲洗之后,用0.5%络合碘溶液冲洗创面后,用生理盐水冲洗,再用纱布浸湿0.5%络合碘敷于创面5min后,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彻底清创后,缝合伤口,伤口内放置两根塑料管,一根为灌洗管,另一根为吸引管,以抗生素溶液行连续24h灌洗。另外,根据细菌药物敏感实验,选择静脉用药。
2 结 果
15例病例经上述治疗后,体温下降,感染的切口愈合。住院时间为15~40d,平均30.1d,所有患者经随访至去除内固定,无继发感染及化脓性骨髓炎的发生。
3 护 理
3.1 灌洗液的配制和量
灌洗液采用生理盐水250mL加硫酸庆大霉素4万U(或视药敏实验结果,决定选择抗生素)。术后前4~5d灌洗的量要大些,一般每天用生理盐水3000mL加硫酸庆大霉素48万U,随着创口的缩小,灌洗量减少为生理盐水1500mL加硫酸庆大霉素24万U。
3.2 持续灌洗的方法
伤口清创后,放置在高位的冲洗管接灌洗液,置于低位的引流管接负压吸引瓶[1],并保持有效的吸力。用生理盐水250mL加硫酸庆大霉素4万U(2h输完)在更换液体时,先关闭下方的引流管,然后将灌洗管的调节器完全打开,持续快速灌洗0.5~1.0min/次,之后开放下方的引流管,并自上往下挤捏引流管,并观察是否通畅。同时,调节滴速为31~41滴/min,保证余液在2h的时候输完。快速灌洗的目的是冲洗创面上的坏死组织或血块,借其冲击力而使其排出。
3.3 停灌洗和拔管的指征
一般引流管留置2~4周,当体温恢复正常2~3d,切口周围无红肿及疼痛,引流液转清,连续3次培养阴性,可停灌洗和静脉用药,将灌洗管接负压引流瓶,观察1~3d,症状无复发且引流液<20mL,可拔管。本组病例冲洗时间为3~15d,平均10.6d。
4 总 结
4.1 预防
针对内固定术后切口感染的各种因素采取有效措施,以预防发生。
4.2 灌洗
总量不能>3000mL/d,因为灌洗量多,速度快,引流管细不能及时引流,使灌洗液渗入皮下组织而致水肿,
4.3 术后处理
术后前4~5d,灌洗液配制时用生理盐水250mL加硫酸庆大霉素4万U。因为灌洗总量为3000mL,要求1次/2h快速灌洗。用250mL的生理盐水时,24h共用12瓶,恰好2h更换1次液体,在更换液体时,可进行快速灌洗,避免了各种因素造成的快速冲洗时间的不规律,也减轻了护士既要换灌洗液,又要定时快速灌洗的工作量。
4.4 预防交叉感染
协助医师上报院内感染科,进行床边隔离。本组病例未发生交叉感染。
[1]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757-897.
R473.6
B
1671-8194(2011)03-014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