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体诊断学见习的几点思考
2011-02-11张之福
张 鸥 张之福
(北京市石景山医院内科教研室,北京 100043)
检体诊断学见习的几点思考
张 鸥 张之福
(北京市石景山医院内科教研室,北京 100043)
检体诊断学;思考;见习
诊断学是应用医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对疾病进行诊断的一门学科,是一座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是临床各专业的基础[1]。检体诊断学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问诊、体格检查、病历书写、临床基本技能及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它对于培养医学生的诊断技能,防止疾病的误诊、误治至关重要,是临床各科医师必须掌握的基本功。诊断学见习是学生接触到临床的第一步,为了使学生扎实、稳健的迈好这一步,现就检体诊断学见习中需注意的问题加以阐述。
1 重视师资的准备
有资料表明[2]学生临床技能考试成绩分析中,体格检查成绩低,操作成绩最差。而带教老师的教学意识强弱、带教能力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临床基本技能的培养。这就要求我们重视师资的准备,做到:
1.1 加强教师岗前培训及集体备课,达到规范教学内容、检体程序、检体手法的目的,同时学习现代医学教学方法学。医院组织带教师资参加学校举办的师资培训班,并请学校的教师到院内进行培训,采用多种方式对师资进行岗前培训;坚持开课前进行集体备课,对教学内容和程序有统一的要求。
1.2 充分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使新老教师结成对子,一对一传、帮、带。老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优良的教书育人的意识,是新教师学习的榜样;同时,新教师具有较新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网络知识,可以给老教师一些启发。
1.3 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变以教师为主体,即教师先讲解理论、示教,学生观摩,然后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学生分组动手操作,采用如下方法:教师在课前讲授技能操作的原理、方法及注意事项并逐步示教;学生分组进行技能训练;教师巡回指导,对学生操作中出现的问题当场指正;最后利用多媒体技术、录像等再次讲解、示教。
2 加强对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
很多教学管理人员和教师将临床医学实习生临床实践能力的着眼点放在了动手能力上,并将这些内容列为考核临床教学质量和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指标。因此教师在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着内容和方法的局限性和片面性。学生临床动手能力的培养固然重要,但临床动手能力只是临床实践能力的一部分,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绝不能忽视。良好的临床思维能力是一个合格医师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具有了临床思维能力才能对疾病做出正确的分析、正确的诊断、正确的治疗。见习生是首次与患者接触,首次接触问诊,大部分学生不知如何询问病史,问诊常常不得要领,无主次、思路混乱、抓不住重点和难点、经常漏项,表现在:不能确立主诉,主诉常与诊断不符,只重视阳性而忽视重要的阴性症状,对主要症状特点问诊欠深入,不重视询问病情的发展与演变及病程中的一般情况,诱因和系统回顾常常遗漏,诊疗经过不重视,伴随症状问诊不全等;从而难以形成有效的诊疗体系。检体中,不按顺序检查,查体手法既不正规又不熟练,查体内容不全,造成阳性体征不能发现。这就要求我们带教不仅要规范学生的查体手法等,还要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思考能力;教师要从带领学生床边教学拓展为灵活的病历分析和讨论,学生可以根据现有病历来虚拟患者可能会出现的各种病情变化,提出依据和诊治原则;多方位培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
3 增加学生在患者身上的“实习”机会
检体诊断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正常人的体征,还要让学生掌握异常体征。由于现在医疗环境的限制,学生在真的患者身上的检查机会越来越少。这不仅要带教老师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同时要加强各科室之间的协调,增加见习病例数,避免安排在某个患者身上的见习学生数过多,造成不必要的矛盾。我们还可以培训标准化患者。在检体诊断学授课阶段,安排固定学时利用标准化患者培训学生问病史、体格检查等基本技能[2]。
4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以往学生习惯了老师“填鸭”式的教学,课前对本堂课内容了解不充分,没有带着问题上课,上课时缺乏兴趣,主动性差。现在应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中心的新模式,采用多途径多渠道教学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见习,增加学生的兴趣。如采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和引入典型病例并用标准化患者模拟等,可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从而使学生深入学习,提高教学质量。要变过去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学习积极性和逻辑思维能力。
检体诊断学是医学生的一门重要课程,是由基础医学过渡到临床医学十分重要的一门课程,是医学生所有临床学科的基础,对医学生成为一名称职的医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有责任通过自己的努力,改进我们的教学方法,优质的完成检体诊断学的教学任务。
[1] 安力彬,王彦鹏,李楠.关于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培养的几点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3(2):58-59.
[2] 彭秋凤.内科学临床技能考试成绩分析[J].广东医学院学报, 2002,20(1):75-76.
R44
B
1671-8194(2011)03-017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