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史氏中医儿科治疗雪口验谈

2011-02-10史来恩

中国民间疗法 2011年10期
关键词:家传口舌青黛

史来恩

(江苏省兴化市戴窑医院,225741)

雪口又名“鹅口疮 ”。鹅口疮以口腔、舌上满布白屑为主要临床特征,疮面一般无痛感,亦可不影响吮乳,是新生儿常见的一种口腔黏膜感染性疾病。

史氏认为该病有内外二因,“胎热”及“心脾热气”为本病之内因也,而感受湿热之邪为本病之外因也。“舌为心之苗,口为脾之窍”,如心脾蕴热与外邪湿热相合,即可口舌生疮。正如 《外科正宗·鹅口疮》说:“鹅口疮皆心脾二经胎热上攻,致满口皆生白斑雪片,甚则咽间叠叠肿起,致难乳哺,多生啼叫。”西医认为本病系白色念珠菌感染所致。

治疗本病见解不一,有主泄热导火者,有主滋阴降火者,有主升发其火者。史氏以表里兼治,内服清其积热,外用祛其湿热。

辨证施方

若见烦躁哭闹,口中流涎,尿短色赤,为心经热甚,加黄连、灯心草清心热。若口干口臭,大便干结者,为脾经热甚,加石膏、黄芩解郁散脾热。口渴甚者,加麦门冬、玉竹养阴降火,生津止渴。

2.虚火上炎证见体形瘦弱,颧红,口腔内散在白屑,周红晕不显,口腔分泌液多,口不渴,尿多色白,大便溏者,舌红,苔少,脉细,也可见指纹紫。此是虚火上炎而致,为雪口病虚证,应滋阴降火。汉以家方滋阴消雪汤:知母、黄柏、鲜生地滋阴降火;连翘、重楼、蒲公英清热解毒除湿;炒薏苡仁、猪苓、云茯苓、泽泻等清淡渗湿。

若见面白颧红,手足心热为肾阴虚,加熟地黄、黄精滋阴补肾。若见神疲乏力,食纳差,或便结青为脾阴虚,加怀山药、茯苓、炒扁豆,健脾养阴除湿。纳差者,加炒扁豆、乌梅滋养脾胃。便秘者,加熟大黄。

两方药煎后取汁不分次数频频服之,一般服5剂。

中成药

1.小儿清热解毒口服液:每日3次,每次5~10ml。用于心脾实热证。

2.银黄口服液:每日3次,每次5~10ml。用于心脾实热证。

3.银黄颗粒:每日3次,每次5g。用于心脾实热证。

4.知柏地黄丸:每日3次,每次3g。用于虚火上炎证。

外用药

先以无菌棉签蘸0.9%氯化钠注射液清洗口腔,轻柔地拭去白屑后,再涂外用药。其方有:

1.降火型的鲜丝瓜叶洗净捣烂如泥取其适量汁,徐徐喂入,使其口舌黏膜均含有该药汁,再用少量锡类散涂于口舌。

2.四宝丹,口服每日3次,每次3g。外涂口舌均可。

3.家传雪梅散:硼砂、青黛、雄黄、冰片等。清热收敛,用于雪口。

4.家传青乌散:青黛、乌贼骨等。清热收敛,用于雪口及喉痧,搽口舌。

5.家传青柏茶散:青黛、黄柏、儿茶等。清热收敛,用于雪口及喉痧,搽口舌。

6.家传青牛黄散:青黛、牛黄、黄柏等。清热收敛,用于雪口及喉痧,搽口舌。

7.黄柏20g煎沸后再煎30min后取适量汁,徐徐喂入,使其口舌黏膜均含有该药汁,再用少量锡类散涂于口舌。

上方为每日6次,连用1星期可愈。笔者20世纪80年代对外涂药作了改进:外用锡类散1支加入核黄素片(研末)5片效更佳(不宜参入抗生素内服和外用)。笔者认为:锡类散以象牙屑、青黛、珍珠、冰片、人工牛黄、滑石粉等组成,有消炎解毒、收敛化腐之功。核黄素可防治口角炎、舌炎,加入锡类散外用促进愈合,减少病程。

《医宗金鉴》云:“倘治之稍迟,必口舌糜烂,吮乳不得,则难痊矣。”也就是说,治疗不及时,会延及咽喉、气管、食管等,可出现吞咽困难,呼吸急促等症状。儿童为“易实易虚”之体,病情极易变,应及时治疗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治愈后,应注意患儿的口腔卫生,哺乳时须洗清乳头,乳具要煮沸消毒,平时可给小孩适量水果汁,如苹果汁、梨汁等。乳母日常可吃些水果,可减少本病的发生。儿母均忌食辛辣、炙及香燥之食品,不可给婴儿多次使用抗生素和激素,以免复发,这也是值得注意的。

猜你喜欢

家传口舌青黛
三七青黛膏预防阿扎胞苷皮下注射治疗所致不良反应的效果观察
咏书
创意蚊帐修复术
作业布置:不妨费点“口舌”
老农捡田
布置作业,不妨多费“口舌”
家传豆腐脑助留美学子致富
单味青黛外敷治疗带状疱疹30例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