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伤寒方治“胃不和”之“卧不安”

2011-02-10李艳滨

中国民间疗法 2011年10期
关键词:方用心神泻心汤

李艳滨 康 红

(吉林省辽源市中医院,136200)

“胃不和则卧不安”一语出自《素问·逆调论篇》:“阳明者胃脉也,胃者六腑之海,其气亦下行,阳明逆不得从其道,故不得卧也。《下经》曰:胃不和则卧不安。此之谓也。”按原文其意指阳明经气上逆,呼吸有声,不能平卧的病症。后人多把“卧不安”看成是“不寐”、“失眠”。而把“胃不和”泛指胃气的纳降失常引起的病症。中医学认为,“寐本乎阴,神为主也,卫气内入则寐,外出则寤”。而胃为卫气的发源地,是卫气之本,这里说明胃与卧不安的关系是甚为密切的。笔者在临床上注意脾胃之病所致之不寐失眠者,并运用《伤寒论》的理法方药,进行辨证论治,屡获佳效,现简介如下。

中焦虚寒

脾胃同居中焦,经脉相互络属,两者形成表里关系。胃主降,脾主升,从而协调气机,促进人体的受纳、消化、吸收和排泄,为人体不断产生气血津液,故两者合称为“后天之本”。由中焦虚寒之“卧不安”者,多缘素体中阳不足,或过食生冷、寒凉之物损伤中阳,阳虚阴盛,浊阴扰胃,致使气血津液化生不足,心失所养所致。其表现除“卧不安”外,尚有心悸心慌,气短乏力,纳减,口淡不渴,舌淡,脉虚等脾胃虚弱(寒)、气血不足见证。根据此证的机理及表现,与《伤寒论》的茯苓甘草汤、小建中汤、理中丸(汤)等汤证病机相仿,故可用上述方剂加减化裁,达到补脾益(温)胃、化生气血以镇静安神。如:某女,56岁。自述:心悸心慌,寐而易醒,醒后难寐。服西药无效,故来我院就诊。除上述症状外,伴气短,肢凉喜暖,纳少,口淡不渴,便溏,舌淡,苔白,脉沉迟无力。证属中焦虚寒,心神失养。方用小建中汤、茯苓甘草汤加减:桂枝、生姜各10g,白芍、党参各20g,茯苓、龙骨各25g,炙甘草8g,饴糖2匙(溶)。服药6剂,各种症状均得缓解。原方加减继用3周,睡眠转安,后以香砂六君子丸调养脾胃。

胃肠积热

胃肠有热而“卧不安”者,是因胃肠积热上扰,或因胃热伤津,燥热上扰心神所致。其表现除“卧不安”外,尚有口干渴,喜冷饮,或脘腹有灼热感,小便黄短,大便干,甚则便秘,或热利,唇红舌红,苔黄,脉数等胃肠积热(伤津)等见症。此证与《伤寒论》中的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等汤证病机相仿,故可用上二方加减清泄胃热以安神。如:某男,20岁。自述:心烦失眠,曾服用天王补心丹无效,故来我院诊治。除自述症状外,尚见:口干口渴,喜冷饮,胃脘灼热感,小便短赤,大便干,舌红苔黄,脉数有力。辨证为胃肠积热,上扰心神。方用白虎加人参汤合栀子豉汤加减:知母、山栀子各12g,石膏、淡豆豉、太子参、白茅根各25g,黄连、炙甘草各8g。服药3剂,诸症得缓,睡眠安稳。原方加减继服3剂而安。

痰热互结

痰热互结于胃而“卧不安”者,是因痰热互结,致“浊气不能归于心”而影响心神所致。其表现除“卧不安”外,尚有心下痞满不适,甚则痞硬压痛,或咳痰黄、黏稠,纳减,口干,小便黄,苔黄腻,脉滑等痰热之证。本证与《伤寒论》中的小陷胸汤证的病机相似,故可用小陷胸汤加减治疗,清热豁痰以达安神之目的。如:某男,45岁。感冒后夜不能寐,咳嗽痰黄黏稠,心下不适,纳差,口干,小便黄,舌苔黄腻,脉滑数。辨证为痰热互结,心神受扰。方用小陷胸汤加减:黄连、半夏、厚朴、川贝母(打)各10g,全瓜蒌20g,杏仁15g,鱼腥草35g。服药3剂,咳痰减轻,睡眠转安。再服黄连温胆汤调理脾胃。

食滞中焦

本症因饮食不节,食滞不化,停滞胃脘,气机阻滞,胃气上逆,心窍不通,影响心神所致。故除“卧不安”症状外,尚有脘腹痞满不适,嗳气吞酸,厌食,大便不爽或泄泻,舌苔厚腻,脉滑等症。此证与《伤寒论》的生姜泻心汤证病机相似。本证虽非痞证,但食滞不化却与生姜泻心汤证同,故可用生姜泻心汤加减化裁,消食化滞以安神定志。如:某男,12岁。脘腹痞满不适,卧寐不安,嗳气吞酸,厌食,大便不爽,舌苔厚,脉滑数。辨证为食滞不化,心神被扰。方用生姜泻心汤加减:半夏12g,陈皮12g,茯苓10g,黄连8g,黄芩6g,党参、生姜各20g,干姜10g,神曲15g,破布叶15g。服药5剂,诸症消失,睡眠安稳。

猜你喜欢

方用心神泻心汤
支气管哮喘基本用方
二十世纪美术钩沉·吴嘉行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腹泻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腹泻
小朋友绘画作品展
生姜泻心汤治疗伊立替康导致的结直肠癌小鼠迟发性腹泻
加减平胃散在兽医临床中的应用及体会
慢性胃炎采用半夏泻心汤治疗的临床观察
心神宁片中酸枣仁成分的质量控制研究
大黄黄连泻心汤加味治疗胃癌癌前病变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