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30例显微外科治疗

2011-02-10杨瑞生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1年9期
关键词:海绵状显微外科瘤体

杨瑞生

河南济源市人民医院 济源 454650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30例显微外科治疗

杨瑞生

河南济源市人民医院 济源 454650

目的探讨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显微外科治疗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01~2010-10我院显微外科治疗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患者3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手术死亡,完全切除25例,占83.33%;大部分切除4例,占13.33%;部分切除1例,占3.33%。结论显微外科手术是当前治疗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首选方法。

显微外科;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病灶切除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临床上较为少见,在脑血管畸形中仅占5%~15%,基本上处在脑实质内,部分位于脑外。选择显微外科手术操作能够把病变和周围结构关系完全显露出来,避免手术中出血过多。现对2005-01~2010-10我院显微外科治疗的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患者3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0例均为2005-01~2010-10我院收治的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男13例,女17例;年龄33~67岁,平均(41.2±2.8)岁。脑内型 24例(额叶 7例,颞叶5例,顶叶6例,枕叶3例,小脑半球3例),脑外型6例,均在海绵窦区。

1.2 临床表现 急性起病7例,缓慢起病l7例,无症状6例。其中头胀痛11例,癫发作8例,出血偏瘫5例,全身大发作3例,视力障碍2例。

1.3 放射学检查 30例患者均实施头颅CT检查:24例在脑内,20例病灶形状圆形,边界清晰明了,未出现占位或水肿;血肿4例,症状随着时间的推移有所变化;6例在脑外实施CT检查,增强前主要呈现出海绵窦区以及完整中颅窝底的低、等、高密度病变,增强后表现强化4例,瘤内呈混杂密度2例。

头颅M RI检查 19例,10例脑内病变,混合信号是T1WI、T2W I,瘤周存在含铁血黄素的“黑环征”、环形低信号区。脑外病变6例,等信号 T1WI,高信号 T2WI(4例),低信号较少(2例),增强显著,附近其他脑神经组织边界清晰,未出现水肿。

DSA检查4例,都属于脑外病变。观察发现2例颈内动脉虹吸部撑开,2例同侧大脑中动脉移位,都出现占位效应。

1.4 手术治疗 所有患者均实施显微手术。对肿瘤处于脑内的病人,其切口、入路参照肿瘤位置选择,在显微镜观察下按照异常血管团的边缘、血管团中的动脉向周围确定供血动脉并予以夹闭,在电凝后将其切断,可观察病变减轻、变软,静脉血色转为暗紫色。大部分患者病变与正常脑组织间存在由胶质增生造成的带,严格沿着这一界面,确保引流静脉不受损伤时对游离病变解剖,再将引流静脉阻断,把病变完全切除。对病变处在脑外海绵窦区的患者,选用翼点入路,颧弓游离,磨除外侧1/3~1/2蝶骨嵴,游离瘤体主要在颅中窝底硬膜外或硬膜下进行,把瘤体外侧血窦组织尽快吸除,当瘤体基本切除后再对海绵窦侧的血窦组织实施分离,而包裹颈内动脉或中动脉的病变可根据情况切除。切除瘤体之后对瘤体表面的硬膜缝合处理。对病变严重的患者需对低血压注意控制,完成手术前需把血压控制在100 mm Hg以上,未发生出血后关颅。

2 结果

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手术死亡,完全切除 25例,占83.33%;大部分切除 4例,占 13.33%;部分切除 1例,占3.33%。对处在脑内病变的24例采取肿瘤完全切除,手术完成后未发生明显神经功能异常。8例癫发作的患者,症状有效控制4例,病情缓解4例。5例偏瘫病人手术后有效缓解,脑外病变6例,完全切除 1例,手术未出现显著功能障碍,血管神经粘连过于紧密5例,采取完全切除难度极大,大部分切除4例,都形成同侧Ⅲ、Ⅳ 、Ⅵ脑神经麻痹,1例肿瘤由高度充血的薄壁血管组成,采取穿刺后发生喷血,对瘤内进行栓塞剂注射后实施切除,术后同样形成同侧Ⅲ、Ⅳ、Ⅵ脑神经麻痹、偏瘫。其中没有完全切除则实施放疗5例,持续1个月后检查头颅M RI示病灶显著缩小,神经功能明显优化4例,仅1例维持原状。完全切除的患者平均输血达3 000 m L,而基本切除者输血1 500~2 500 m L。

3 讨论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属于一种血管畸形的形式,包括脑内、脑外海绵窦等种类。颅内海绵状血管瘤分为3种,处在脑实质内的是Ⅰ型,处在海绵窦区病变呈囊性的是Ⅱa型,而处在海绵窦区病变含实质成分过多的是Ⅱb型 。因肿瘤的部位、表现、外形之间的差异,手术操作者遇到的困难也不也一样。处在脑内的血管瘤由缺少肌层和弹性纤维层的大小不等海绵状血管窦组成,无粗大动脉供血以及静脉引流,病变内的血流速度慢,常造成血栓而使病变机化和钙化,病灶内无神经组织,只有处在脑干的病变操作难度大,其他位置的手术切除难度较低。专家认为[1],若对处在脑干内的病人采取手术治疗,效果依旧较为显著。但对处在颅中窝海绵窦区的血管瘤则存在很大的差别,手术切除难度很大,易因手术不当造成大出血而终止手术,且并发症多。国外医学资料强调术前放疗[2],以期肿瘤内的血管闭塞来减少肿瘤血供,这样对于切除很有帮助,但治疗效果不稳定。本组5例实施大部分切除,手术完成后的1个月持续放疗,且行M RI检查,病灶显著缩小,病人状况显著转好。而有的患者血管瘤含实质成分过多,出血量小,可实施彻底切除。

选择显微外科手术对病灶切除是当前治疗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最佳方式,对处在中颅窝脑外的没有完全切除的患者,应尽量放疗,有助于严格控制残余肿瘤的生长。

[1]王汉东,史继新,杭春华.眶尖部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特征和经颅手术[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4,12(5):22-24.

[2]刘永良,张文德,王峰.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和治疗[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05,11(8):7-8.

R743

B

1673-5110(2011)09-0065-02

(收稿2011-04-06)

猜你喜欢

海绵状显微外科瘤体
显微外科技术治疗再植术后中指持续肿胀成功1例
对比经结膜入路开眶术和内外联合开眶术摘除视神经内侧眼眶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效果
延续性康复护理对复杂性手外伤患者显微外科修复术功能恢复的影响
纵隔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学表现与病理对比分析(附4例报告)
显微手术在矢状窦镰旁脑膜瘤中的治疗效果
输精管结扎致梗阻性无精子症的显微外科治疗(附28例临床报告)
《牛阴茎乳头状瘤的外科治疗》图版
体表软组织巨大神经纤维瘤的手术治疗
腹膜前脂肪瘤1例报道
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磁共振成像诊断及显微外科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