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静脉滴注双黄连致药物副反应32例回顾性分析

2011-02-09周国苹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11年1期
关键词:双黄连副反应注射剂

周国苹

双黄连注射剂为黄芩、金银花、连翘等中草药提取物组成的复方制剂,其剂型分水针剂与粉针剂。主要成分绿原酸、芩苷利、连翘酸,具有广谱抗菌和较强的抗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及使细胞免疫功能增强的作用,具有疗效确切,无耐药性等优点。2003年以来本院儿科应用双黄连粉针或双黄连注射液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等疾病,虽取得良好临床疗效,但过敏反应却十分常见。现将32例发生副反应病例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3-01/2010-01云南省永平县人民医院儿科收治呼吸系统感染患儿7 800例,有32例发生副反应,其中男 15例,女 17例;年龄1~14岁,平均5岁;上呼吸道感染21例,扁桃体炎6例,支气管炎5例。

1.2 诊断标准 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中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的诊断标准[1]。

1.3 纳入标准 (1)符合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的诊断标准;(2)年龄1~14岁。

1.4 排除标准 (1)支气管哮喘、支气管异物、支气管肺炎、肺结核、糖尿病、甲状腺疾病、血液病及心、脑、肝、肾疾病患儿;(2)近1周服用抗过敏性药物者。

1.5 治疗方法 25例给予双黄连粉针剂(哈尔滨制药厂,批号:0807201)60 mg/kg加入1/5张力液或5%葡萄糖静脉滴注,7例给予双黄连注射液(哈尔滨制药厂,批号:090205)1 m L/kg加入1/5张力液或5%葡萄糖静脉滴注。

1.6 观察指标 输液后的副反应。

2 结果

27例输液数分钟至十余分钟后周身出现局部皮肤瘙痒,分布大小不等的鲜红色丘疹及斑丘疹,继而丘疹遍及全身,瘙痒剧烈,伴发热,皮肤潮红,烦躁不安。立即停药,静脉注射地塞米松,肌肉注射扑尔敏,予10%葡萄糖酸钙静脉滴注,皮疹很快消退。3例输液后十余分钟出现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予停药后症状缓解。1例输液后出现过敏性休克,表现为静脉滴注后数分钟出现局部瘙痒、皮疹,继而出现心慌、气短、胸闷等严重的症状,予立即停药,吸氧,皮下注射肾上腺素,静脉注射地塞米松后症状好转。1例输液后出现呼吸、心跳骤停,表现为静脉滴注双黄连约半小时后,患儿突然出现胸闷、憋气,随之意识丧失,双眼凝视,四肢频繁抽搐,面色苍白,口唇及指趾端发绀,大动脉搏动消失,呼吸音及心音消失,血压为0 mm H g。立即停药,给予心肺复苏,吸氧,静脉注射肾上腺素、地塞米松,肌肉注射异丙嗪,静脉滴注多巴胺、阿拉明,20 m in后心肺复苏成功,血压恢复正常。

3 讨论

双黄连近几年广泛应用于临床,其副反应的报道日益增多,引起普遍关注。该组病例发生过敏反应,属Ⅰ型变态反应,此反应发生迅速,消失也快。84.4%(27/32)病例表现为急性荨麻疹,少有发热及胃肠道表现,偶有过敏性休克及呼吸、心跳骤停,危及生命,应引起重视,要诊断及时,立即停药,及时治疗,避免造成不良后果。该组病例因同时使用青霉素、头孢霉素等药物,部分病例不能完全排除抗菌素引起的可能,不易鉴别。双黄连注射剂的主要成分为金银花、黄芩、连翘等药物,注射液与粉针剂成分相同。金银花中的有效成分绿原酸,既是抗病毒、抗菌的有效成分,也是致敏原性物质,注射后可致过敏反应[2]。黄芩中所含有效成分黄芩苷等大分子物质或混入制剂中的杂质如蛋白质、鞣质、挥发油等也可作为抗原或半抗原直接进入血液中,易引起过敏反应[3]。双黄连注射剂是中药制剂,成分较为复杂,生产过程中为了提高有效成分的溶解度、稳定性而加入助溶剂、稳定剂等添加剂,也是发生过敏反应的原因之一。文献表明双黄连与葡萄糖配伍静脉滴注易致过敏性休克[4]。

儿科应用双黄连注射剂应权衡利弊,注意其安全性。用药前详细询问患儿过敏史,包括药物与食物的过敏史及过敏性疾病,对于过敏性体质和过敏史者原则上不用。要注意双黄连注射剂使用中的配伍禁忌,最好单用,不宜与其他药物配伍使用;文献报道双黄连应与氯化钠配伍静脉滴注[4]。双黄连所引起的过敏反应最常见的是皮疹。目前临床并不对常用中药注射剂进行皮肤过敏试验,中国中医科学院翁维良等[5]研究发现,双黄连注射液在人群中的致敏率为8.6%,皮肤过敏试验阳性率为12.3%,因此,皮试对减少双黄连用药后过敏反应有一定意义,可作为临床减少不良反应的措施之一。要严格按药品说明书推荐的剂量及用法使用,切勿擅自增加剂量,药物浓度不宜过高,速度不宜过快;小儿剂量30mg/kg,速度每分钟15~20滴[6]。在1个疗程中要尽可能采用同一厂家和同一批次的药物,以减少副反应的发生率。为确保双黄连注射剂的质量和疗效,要采用现配现用。和青霉素、头孢霉素同时使用,发生不良反应时应注意鉴别。用药时要注意观察,发现不适,立即停药,予抗过敏治疗。

[1] 吴瑞芳,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72.

[2] 李仪奎,姜名瑛.中药药理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2:63.

[3] 张冰,徐刚.中药不良反应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5:47.

[4] 杨翠平.双黄连及清开灵注射液与葡萄糖及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不溶性微粒情况的观察[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4,19(5):18-19.

[5] 翁维良,林洪生,高蕊,等.4种中药注射剂皮肤过敏试验方法与意义的探讨[J].中国中药杂志,2007,32(24):2649-2652.

[6] 王凤华,李春梅,李建忠.双黄连注射液128例不良反应文献分析[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03,12(2):65-66.

猜你喜欢

双黄连副反应注射剂
国家药监局关于修订辅酶Q10注射剂说明书的公告(2022年第11号)
不一样的“双黄连”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flow separation over a backward-facing step with high Reynolds number
双黄连注射液生产过程中超滤膜完整性的快速检测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与12种常用注射剂的配伍稳定性
动物免疫副反应处理方法及预防措施
双黄连系列制剂制备工艺再评价
中药注射剂树脂检查方法的改进
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副反应的处置
无敌上上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