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临床研究

2011-02-09魏广州洪丽君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11年1期
关键词:儿科学轮状病毒合剂

魏广州, 洪丽君

腹泻病是小儿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尤以秋季腹泻多见。小儿脾常不足,日久易导致脾气亏虚,脾气运化水湿,运化失利,水湿内停,腹泻反复不愈,是造成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在秋冬季节,婴幼儿腹泻80%是由于病毒感染引起的[1],其中轮状病毒占小儿腹泻病原的第1位。本院儿科采用辨病辨证相结合,经3年多临床研究、实践,总结出秋泻灵合剂直肠推入法及敷脐法,用于治疗小儿秋季腹泻,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7-07/2010-11牡丹江市中医医院儿科消化内科收治住院的泄泻患儿7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中男20例,女18例;年龄6~12个月19例,~24个月15例,~36个月4例;病程1~3 d;呕吐28例;发热26例;轻度脱水31例,中度7例;大便每日≤8次30例,>8次8例。对照组中男22例,女 18例;年龄6~12个月21例,~24个月17例,~36个月2例;病程1~3 d;呕吐30例;发热28例;轻度脱水33例,中度7例;大便每日≤8次31例,>8次9例。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情、病程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秋、冬季发病,有消化道或呼吸道感染病史,大便次数增多,量多,呈黄色水样或蛋花样,便轮状病毒抗原检测阳性[2]。

1.2.2 中医诊断标准 符合《中医儿科学》中湿热泻诊断标准[3]。

1.3 纳入标准 (1)符合西医诊断标准和中医证型诊断标准;(2)年龄6~36个月;(3)实验室检查大便培养均阴性,便无脓细胞,大便抗原检测示轮状病毒阳性;(4)未治疗或未经正规治疗。

1.4 排除标准 (1)合并严重细菌感染;(2)重度代谢性酸中毒及严重离子紊乱;(3)合并其他消化道疾病或严重心肺疾病;(4)有肛周疾病、严重腹胀及不配合者;(5)严重过敏史或有脐炎者。

1.5 治疗方法

1.5.1 对照组 给予补液,轻中度脱水口服补液,中重度脱水静脉补液,并纠正离子紊乱,静脉滴注利巴韦林,口服蒙脱石散,口服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并合理喂养,能进食的不禁食,母乳喂养的患儿继续母乳喂养,部分患儿换用止泻奶粉,未用抗生素。

1.5.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秋泻灵合剂直肠推入及止泻敷脐。

秋泻灵合剂组方:葛根、黄芩、大腹皮、滑石、杜仲炭各15 g,黄连5 g,五味子、藿香、佩兰、佛手、甘草各10 g,桂枝7 g。水煎浓缩,3~6个月每次10 m L,~12个月每次15 m L,~24个月每次 20 m L,~36个月每次30 m L,每日2次,间隔8 h以上。操作方法:用20m L或50 m L注射器抽取适量适温秋泻灵合剂,注射器乳头连接头皮针(剪去注射针头)一端,用石蜡棉润滑肛周及头皮针,将头皮针另一端插入肛门,将药液缓缓推入,推入时间1~2 min,推入时观察患儿耐受情况,推完后抽出头皮针。注意事项:直肠给药深度6~10 cm,推入秋泻灵的温度控制在36.5~38℃,温度过高或过低均会刺激直肠黏膜,造成局部损伤及迷走神经兴奋导致排便,不利于药物吸收。

止泻散为自制药,方选:肉桂、丁香、元胡、吴茱萸、茴香,等份共研细面,温水调成膏,敷脐 2~4 h,每日2次。

1.6 观察指标 便常规、便培养及轮状病毒抗原检测,血常规、电解质及肾功检查,每日观察大便次数、量及性状,呕吐、发热及尿量情况,治疗3 d后复查便常规及轮状病毒抗原检测,直至转为阴性。

1.7 疗效判定标准 治疗3 d后进行评定。(1)显效:症状体征消失,大便次数及性状恢复正常;(2)有效:症状体征基本消失,大便次数减少,性状基本恢复正常;(3)无效:症状体征及大便次数无改善或加重[4,5]。1.8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1.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n(%)]

表1结果说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秋季腹泻为婴幼儿期常见病,主要在秋季高发,发生于3岁以下,特别1岁以内,多由饮食不当、气候变化或肠内病毒感染引起,人类轮状病毒是引起秋季腹泻的主要原因,轮状病毒容易侵犯近端小肠黏膜,引起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变形与脱落,使上皮细胞吸收功能明显不足,造成大量水电解质在肠内蓄积而引起腹泻。该病中医属“泄泻”范畴,古人云“无湿不成泻”,主要致病因素是湿,病变部位在中焦脾胃。小儿脏腑娇嫩,脾常不足,饮食不节或感受外邪,脾胃受损,运化失职,水湿内停,发为泄泻,且多兼热邪,而成湿热泻,本病起病急,病变迅速,若失治误治,可变生阴竭阳脱之危侯,由于目前治疗秋季腹泻无特效药物,临床采取对症治疗[6]。

本科采用秋泻灵合剂直肠推入及敷脐法治疗该病,秋泻灵合剂中葛根升举清阳,黄芩、黄连清热燥湿,藿香、佩兰、佛手醒脾化湿,滑石清热利湿,五味子、甘草酸甘化阴,桂枝、甘草辛甘养阳,大腹皮行气消胀,杜仲炭补肝肾固元,甘草调药和中,固护脾胃,共收清热利湿,醒脾止泻之功。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方中藿香、佩兰、佛手对胃肠有解痉及止泻作用,黄芩、黄连对病毒有明显抑制作用,杜仲炭有增强免疫力及利尿作用。止泻散中肉桂、丁香、元胡、吴茱萸、茴香有很好的缓解胃肠痉挛性疼痛、促进肠运动、消除肠道积气的作用,两种方法合用不仅见效快,能够明显缩短秋季腹泻的疗程,且在退热、改善腹胀、减轻腹痛、止呕及促进食欲等方面疗效确切,通过中药外敷方式给药患儿易于接受,操作简单,药源丰富,价格低廉,临床疗效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1] 沈晓明,王卫平.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46-256.

[2] 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294-1299.

[3] 汪受传.中医儿科学[M].2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153-158.

[4] 方鹤松,魏承毓,段恕诚,等.“98全国腹泻病防治学术研讨会”纪要、腹泻病治疗新原则、疗效判断标准的补充建议[J].临床儿科杂志,1998,16(5):358.

[5]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79.

[6] 江蕙芸,王艳华,陈红慧,等.干扰素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的疗效评价和动态排毒观察[J].临床儿科杂志,2008,26(11):976-979.

猜你喜欢

儿科学轮状病毒合剂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杂志稿约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杂志稿约
猪轮状病毒病及其防控措施
揭开“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的面纱
石硫合剂熬制与保存
说一说轮状病毒疫苗
孩子可以看电视吗?看美国儿科学会怎么说
揭开“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的面纱
HPLC法同时测定退银合剂中6种成分
HPLC法同时测定二陈合剂中8种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