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直肠癌Miles术后腹内疝1例

2011-02-09陈会林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2011年3期
关键词:下腹平片压痛

王 启,陈会林

患者男性,69岁。以里急后重伴便血2个月入院,诊断为直肠癌(中分化腺癌),于2010年6月22日在全麻下行直肠癌根治术(Miles术式)。术后第4d未排气,腹胀渐重,腹部轻压痛,下腹部明显。术后第6 d腹部平片及CT提示肠梗阻,予禁食、留置胃管等,少量排气,仍感腹胀,腹部轻压痛持续存在。术后第12 d腹部平片示肠梗阻,口服泛影葡安液100mL,24 h可见造影剂到达回盲部及降结肠。考虑不全性早期炎性肠梗阻,继续药物治疗1周。进半流质饮食,时有腹胀。术后第28 d,口服2剂中药大承气汤加减,突然出现腹部疼痛,呈持续性胀痛,无呕吐。右下腹压痛伴反跳痛,肠鸣音正常,腹部平片提示肠梗阻,暂继续予药物治疗,疼痛未缓解。次日腹肌紧张,全腹压痛伴反跳痛,右下腹为主,肠鸣音亢进。WBC 16.81×109/L,N 94.6%,CRP 113.8 g/L。B超示右下腹混合性回声,阑尾包块?左下腹积液。腹部平片示左膈下游离气体,中上腹小液平。腹部CT示腹腔游离气体,左侧胸腔积液。右下腹麦氏点穿刺抽出0.5mL黄色液体。考虑急性腹膜炎,腹内疝、肠扭转致肠缺血坏死?阑尾炎穿孔?急诊剖腹探查,见腹腔黄色液体约120mL,以右下腹为多,左髂动脉内侧壁腹膜裂开约3cm,回肠部分疝入其中,长约4cm,近端回肠扩张,直径约3cm,肿胀明显,暗红,部分缺血坏死呈黑色,穿孔处约0.3cm×0.5cm,距回盲部约20cm,周围见较多脓苔。阑尾充血水肿,约5cm。行小肠穿孔修补、阑尾切除术。术后第5 d,盆腔引流出少量粪渣,考虑小肠修补口漏,加强抗感染等药物治疗,6 d后患者情况改善。后手术切口并发感染,予敞开清创引流,4个月后全部愈合。

腹内疝[1]是指脏器通过腹腔内孔隙,偏离原来的位置,形成隐匿于体内的异常突起。在临床上出现的几率较低,但腹内疝若引起绞窄性肠梗阻,在短时间内可致肠坏死,引起腹膜炎、中毒性休克、多脏器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直至死亡。所以,腹内疝强调早期诊断,早期治疗[1]。

本例从出现肠梗阻到实施剖腹探查手术,前后持续约22 d。分析原因,主要有:⑴对本病认识不足。⑵手术后围手术期出现的腹内疝诊治十分困难,不仅难以与术后粘连相鉴别,而且与术后多种常见并发症以及术后存在的腹腔炎症、肠功能麻痹、切口疼痛等混杂在一起,难以区分。⑶本病无特异性临床表现,临床出现急性肠梗阻时诊断较容易,而之前诊断该病无可靠依据。该病人术后一直未排气,并出现腹胀、腹部轻压痛症状,术后第6 d腹部平片及CT均提示肠梗阻可能,但经治疗后少量排气,腹胀未进行性加重,故仍继续非手术治疗。⑷初期并未立即形成急性绞窄性肠梗阻,肠内容物尚能部分通过疝入肠段。经治疗后腹胀腹痛虽仍持续存在,但并未迅速加重,口服造影剂到达左下腹降结肠,考虑为不全性炎症性肠梗阻。⑸腹部X线平片、钡剂灌肠、B型超声检查是诊断肠梗阻的重要手段[2],但对病因诊断价值不大。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是目前内疝诊断的首选检查方法,但该病人早期CT检查并未提示腹内疝可能,考虑可能是早期部分肠管疝入,影像学表现不明显。

我们认为,直肠癌Miles术后若出现以下表现,应考虑腹内疝:⑴术后5 d结肠造瘘口无排气、排便,或者排气、排便极少。⑵术后出现持续性腹胀,或胃管引流液明显增多。⑶突发局限性、阵发性腹痛,腹痛呈进行性加剧,伴明显恶心、呕吐,但体征不明显,腹软,无压痛或轻压通,无反跳痛,肠鸣音亢进;随着病情发展,腹痛加剧难以忍受,呈持续性腹痛阵发性加剧,伴腹肌紧张,腹部压痛、反跳痛,或出现弥漫性腹膜炎体征,肠鸣音亢进直至减弱或消失。⑷腹部立卧位X线片发现低位小肠积气积液并近端肠管扩张;B超提示局限性或弥漫性肠管扩张,扩张和非扩张肠管间有过渡区,蠕动增强,局限性或弥漫性腹腔内积液,梗阻部位肠管壁增厚,肠管返折挤压,小肠堆积成团并受压,如袋子包裹。⑸CT表现为肠管异常占位征象,系膜血管走行异常,小肠梗阻,扩张积液;肠壁水肿增厚、形态僵硬;当存在肠绞窄时,可见“靶征”、腹水等[3]。⑹腹腔穿刺出血色或黄色液体。

腹内疝的治疗原则在于早期诊断与早期手术治疗。腹内疝所引起的急性肠梗阻能很快导致肠管绞窄、坏死,因此一旦疑及此病,应立即手术。Miles术后出现肠梗阻,经24~72 h药物治疗无好转,怀疑腹内疝时,应积极剖腹探查。直肠癌根治术后腹腔内可形成两个空隙,一是腹壁造口的结肠与腹壁之间的空隙,若缝闭不良则可造成内疝;二是盆底腹膜缝合不当或术后腹胀致盆底腹膜裂开,形成间隙,肠管进入即可造成腹内疝。本例为盆腔腹膜关闭不严密或不可靠所致。手术应松解复位疝入的小肠,合并小肠浆肌层小范围破损应同时行浆肌层修补术。梗阻小肠已坏死穿孔,或嵌顿小肠已形成闭袢性狭窄,则应切除该段小肠,行吻合术。本例腹内疝病程长,已有肠段坏死,单纯行修补术,造成了修补口漏,尤显不当。如果粘连不严重,缝合后无张力,应积极缝闭疝环;如果缝闭后张力太大,就应扩大疝环予以敞开,以防再出现内疝。

腹内疝的预防[4-5]:⑴ 术中仔细、轻柔操作,尽量减少手术的机械刺激与损伤,保护好肠管。⑵手术时要关闭一切因手术而导致的裂孔、腔隙,消除内疝发生的基础。⑶缝合盆腔腹膜时缝合张力要适中,缝线间距要合适,可借助周围组织如网膜、肠脂垂或子宫进行缝闭,如缝合困难可敞开不缝合。⑷结肠造口术后,将侧腹膜与结肠系膜间的孔隙缝闭,可预防乙状结肠旁沟间隙疝。⑸吸尽腹腔内的各种炎性、脓性液体,清除腹腔内坏死的组织和大网膜,术后腹腔引流通畅。⑹尽量关闭好盆腔腹膜。如果张力过大,也可不关闭,因为盆腔腹膜可再生使盆底形成腹膜腔的一部分。

[1]童仕伦,王琦.腹内疝的诊断与治疗 [J].腹部外科,2009,22(3):141.

[2]陈东平,郭荣华.腹内疝六例诊治体会[J].腹部外科杂志,2008,21(1):61.

[3]兰庆茂.腹内疝的CT诊断探讨[J].柳州医学,2008,21(4):248.

[4]李福广.腹内疝14例治疗体会[J].腹部外科杂志,2009,22(3):155.

[5]赵公金.直肠癌Miles术后腹内疝的诊治体会[J].山东医药杂志,2004,44(35):67.

猜你喜欢

下腹平片压痛
X线平片和CT对颈椎病诊断的临床效果
经脐单孔腹腔镜下腹直肌子宫悬吊术在治疗盆腔脏器脱垂的临床研究
颈椎病患者使用X线平片和CT影像诊断的临床准确率比照观察
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探究
内热针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症近期及远期临床疗效观察
擦胸揉腹增强免疫力
压痛点推拿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35例疗效观察
多层螺旋CT在急性右下腹疼痛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腹股沟疝治疗中的价值探究
丹桂逍遥丸联合米氮平片治疗脑卒中后抑郁3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