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锁定钛钢板内固定结合植骨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

2011-02-09郑旭欣贾浙西徐建武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2011年3期
关键词:斯氏植骨腓骨

郑旭欣,贾浙西,徐建武

跟骨骨折是最常见的跗骨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2%,占全部跗骨骨折的60%[1]。传统治疗是闭合手法复位或斯氏针撬拨复位石膏外固定,常有疼痛、扁平足、足跟变宽等后遗症而严重影响踝关节功能[2]。2006年6月—2009年3月,我们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加植骨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39例51足,获满意疗效。

1 临床资料

本组39例,男27例,女12例;年龄25~62岁,平均37岁。单侧27例,双侧12例。高处坠落伤22例,车祸伤17例。开放性骨折5例,闭合性骨折34例。合并腰椎压缩性骨折6例,胫腓骨骨折5例,踝部骨折3例。按Sanders等[3]分型,Ⅱ型4例,Ⅲ型25例,Ⅳ型10例。5例开放性骨折急诊手术,闭合性骨折于伤后5~12 d手术。

2 手术方法

单侧骨折侧卧位,双侧骨折俯卧位。持续硬膜外或全身麻醉。跟骨外侧取L形切口,于跟腱前缘平外踝尖,纵行向下至足背皮肤与足底皮肤交界处,转折向前至第5跖骨基底处。全层切开皮肤与皮下组织,不剥离皮下组织,紧贴跟骨外侧壁骨膜下剥离,以保护皮肤血液循环。轻轻牵拉皮瓣,保护腓肠神经和腓骨长短肌腱。掀起跟骨的外侧壁碎骨片,显露塌陷的距下后关节面及移位的骨折块,充分显露出距下关节面和跟骰关节面,明确跟距关系改变情况。在跟骨结节相当于跟腱附着处的外侧,用1枚斯氏针沿跟骨纵轴向前并略偏向外侧,达后关节面2cm左右,进针不超过骨折线,在C型臂机透视下,用斯氏针将塌陷骨块向距骨方向撬起复位,使关节面平整,Bolder角度恢复至30°左右。骨折复位满意后,于跖曲位将斯氏针打入临时固定,维持复位。双手挤压内外分离增宽的跟骨骨折块,矫正跟骨变宽畸形,力求恢复跟骨正常的解剖形态。复位后骨折间隙较大,关节面下方空虚,视骨折部缺损的大小及形状,取自体髂骨,修剪后充填植骨。选用合适的跟骨锁定钢板进行内固定,C型臂机透视检查骨折复位情况及锁定钛钢板、螺钉的位置。确切固定后拔除临时固定的斯氏针,放置引流管。术后抬高患肢,2~3d后拔除引流管。足踝部不负重功能练习,3个月内禁止负重。

3 结果

本组39例,术后X线片提示骨折达解剖复位26例,接近解剖复位13例。钢板位置均满意。经9~24个月平均15个月随访,按Kerr[4]跟骨骨折评分系统,优23例,良12例,差4例,优良率89.7%。术后创口一期愈合33例,4例创缘皮肤略坏死,创口裂开,经换药治愈;2例坏死,经换药后行局部皮瓣转移而愈合。

4 讨论

大多数学者认为,伤后延迟一段时间再手术比较好,一方面可使患者受伤的肌体得到修复,另一方面可使骨折部位的软组织肿胀消退,足跟及周围破坏的微血管得到再生,降低皮瓣坏死的几率[5]。笔者认为,骨折后5~12 d,至骨折部位出现皮肤皱褶时再手术,明显可降低切口感染、皮瓣坏死的发生率。术前患肢抬高,冰袋冷敷,消炎止痛膏外敷,甘露醇脱水,中药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可以有效保护软组织,消除组织肿胀。即使局部无明显肿胀,也不主张过早手术。除开放性骨折外,本组均入院5~12 d消肿后手术。

大多数SandersⅢ型、Ⅳ型骨折,距下关节面及体部明显塌陷。骨折复位后,往往造成跟骨体部特别是距下后关节面下方的较大范围的骨质缺损,已复位的骨片无法获得支撑,在应力作用下还会出现骨折块向缺损处塌路的倾向。而且缺损区为松质骨,如不植骨填充将可能造成长时间渗血,影响伤口愈合。骨移植能够对塌陷的后关节面及骨块起到支撑作用,维持整复后的Bohler角,防止复位后继发性关节面或跟骨体塌陷。自体髂骨因具有诱导活性、传导活性和无排斥性,填充缺损区是最佳选择。植骨的填充效应也强化了内固定的夹板作用,增加了固定的可靠性,利于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孙宏慧等[6]对跟骨骨折复位植骨与单纯复位不植骨两组病例进行对比发现,单纯复位组优良率77.4%,植骨组优良率92.6%,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

锁定钢板可塑性好,可以根据跟骨的解剖特点塑形,能够保证钢板紧附于跟骨,有效维持复位后的跟骨形态,满足了SandersⅢ型、Ⅳ型骨折对固定材料牢固性能的要求。锁定钢板的锁定钉固定呈整体结构且前后上部呈框架式支撑,术后塌陷骨折不易再变形,可早期活动。对于关节面有塌陷进行植骨后的骨折,其支撑作用明显优于普通钢板,术后无需外固定,早期功能锻炼有利于踝关节、趾间关节功能的恢复。锁定钢板为钛合金材料,组织相容性好,术后局部无不适感,减少了异物反应、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手术中应避免损伤皮瓣的供应血管,尽量避开有挫伤的软组织和张力性水泡区域。术中禁用电刀剥离,需用刀片骨膜下全层剥离皮瓣,以免术后组织溶解致内固定物外露。术中避免损伤腓肠皮神经和腓骨长短肌腱。恢复跟骨的高度及Bohler角时应注意撬拨复位,对复位后出现的骨缺损进行植骨填充,否则容易出现跟距关节平衡破坏,造成创伤性关节炎。跟骨向外侧凸出可压迫腓骨长短肌腱,产生撞击综台征而出现疼痛,故必须恢复跟骨的宽度。术中还要关注距下后关节面是否平整光滑。术后功能锻炼直接影响关节功能的恢复,过早和不恰当的锻炼将造成骨折再移位,使治疗变得更困难,术后3个月再下地负重比较妥当。

[1]王怀显,译.骨折与脱位图解[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250.

[2]梅炯,俞光荣,朱辉,等 .开放复位内固定治疗距骨骨折69例[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0,15(5):332.

[3]Sanders R,Crogorg P.Operative-treatment of intra-articular frac⁃tures of the caleaneus[J].J Orthop Clin Morth(Am),1995,(2):203.

[4]宁志杰.骨科临床新进展 [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52.

[5]邹剑,章唪.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伤伤口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6,8(7):647.

[6]孙宏慧,王强,唐农轩.跟骨骨折的手木治疗[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1,9(12):1232.

猜你喜欢

斯氏植骨腓骨
Herbert螺钉合并桡骨远端松质骨植骨治疗陈旧性舟骨骨折
显微镜辅助下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颈椎病疗效研究
MRI诊断鞘内型腓骨肌腱半脱位的价值
崴脚千万莫忽视
腓骨移植在骨肿瘤切除后骨缺损重建中的应用
角蝇各龄期幼虫体内斯氏副柔线虫的分子生物学鉴定
椎管减压并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分析
关于“斯氏体系”的系统化研究
综合护理干预在胫腓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
中药结合植骨内固定治疗胫骨骨不连2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