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飞行员健康管理模式的探讨
2011-02-09730020兰州军区空军后勤部卫生处张启山
730020 兰州军区空军后勤部卫生处 张启山
健康管理是对个体或群体的健康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以及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的全过程[1]。建立飞行员健康管理模式既是飞行员个人健康的需要,又是飞行职业的需要,更是航空卫生事业的需要[2]。目前国内外健康管理事业蓬勃发展,而飞行员健康管理尚处于空白,笔者从航空卫生管理角度对建立飞行员健康管理模式探讨如下。
1 转变保障理念
健康管理模式在美国、欧洲、日本等国家已经比较成熟[3],在中国也蓬勃发展[4-5],健康管理理念是当前公认的先进的卫生服务理念。飞行员身体维护是空军卫生工作的重点,只有认识到健康管理的好处,才能主动地建立健康管理模式。王维民等[6]认为,军人健康管理要遵循全员、全程、全科、个性化、互动性、制度化等原则。而飞行员健康管理则要转变先前的落后的、简单的、保姆式的保障理念,树立先进的健康管理理念,建立完善的健康管理机制。
1.1 树立“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服务理念 把飞行员作为最昂贵、最复杂的武器系统的构成要素,把维护飞行员身体飞行能力和保障生命安全提高到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来保障。
1.2 树立“突出重点、航卫优先”的发展理念 飞行员是空军的核心战斗力,因此,空军卫生必须把航卫保障放在首位,把维护和促进身体飞行能力作为航卫保障工作的重中之重,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和手段,提高飞行员身体飞行能力,维护空军核心战斗力。
1.3 树立“身心并重、整体保障”的保障理念 未来信息化战争中,飞行员不仅要在生理上始终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而且还要具备应对严酷空战环境的特殊心理素质。要从注重身体损伤治疗转向伤病预防,从生理维护为主转向生理和病理、心理和智力、飞机和飞行环境等因素并重,按照“人-机-环境”大系统,“生理-心理-智力”一体,对飞行员实施全方位的身体飞行能力维护。
2 完善保障体系
构建完善的飞行员健康管理体系,系统地承担飞行员体检、健康评估、健康维护等任务,从招飞体检、日常航卫保障、飞行作战训练、身体放飞把关,直至最后停飞全过程,实现一体化、规范化航卫保障,是更好地维护飞行员身心健康、提高航卫保障质量和效益的有效途径。
2.1 航空医学鉴定训练体系 抓紧区域性航空医学鉴定训练中心建设,在基层部队全面展开初级航空医学训练,完善“空军总医院、航空医学研究所-区域性航空医学鉴定训练中心-部队航卫机构”三级航空医学鉴定训练体系。
2.2 飞行员疾病矫治体系 目前,许多外军都建立了相对独立又自成体系的飞行员疾病矫治中心,绩效比较明显。我空军应借鉴外军的成功经验,将部分联勤体系医院转隶空军建制管理,按不同方向组建区域性飞行员疾病矫治中心。同时,加强航空兵场站医院(卫生队)建设,增强飞行员疾病矫治能力。形成“空军总医院(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区域性飞行员疾病矫治中心-部队卫生机构”三级飞行员疾病矫治体系。
2.3 飞行员职业病防治体系 在各基层部队卫生机构建立飞行员职业病防治室,开展飞行职业相关性疾病研究和防治工作,发挥好疾病预防工作在维护飞行员身体飞行能力方面的作用,与航空医学鉴定训练体系、疾病矫治体系一起,形成完善的航空医学保障体系。
3 发展保障手段
保障手段与保障体系的关系就好比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保障手段是实现保障体系的必需条件。先进的技术手段是建立飞行员健康管理模式的支撑条件,处于飞行保障一线的部队航医室的保障手段是否先进直接影响飞行员健康管理模式的质量效益。
3.1 配备先进的身体放飞把关设备 根据目前高性能战机航卫保障需求,建议为基层航医室配发飞行生理参数检测记录仪、飞行错觉矫治仪、飞行员抗荷缺氧能力检测仪、飞行员特殊视觉功能检查仪、睡眠质量监测仪等科技含量高的二代航卫保障装备,增强身体飞行把关的科学性,提高航卫保障效益和质量。
3.2 配备简便适用的疾病矫治设备 为场站医院 (卫生队)配置电脑治疗仪、药物离子导入治疗仪等多种理疗仪器,系统开展飞行职业病防治工作,及时消除飞行劳动负荷对飞行员身体的急慢性损伤,维护身体飞行能力。
3.3 配备完善的航空医学训练设备 为基层航医室配备飞行员抗荷抗缺氧能力检测训练器和抗荷动作训练多媒体光盘,以及低压舱、空间定向障碍模拟器、飞行员仪表定向训练器等中小型航空医学训练装备,提高基层航医室的航空医学训练水平。为各航空医学鉴定训练中心配备设备,开展中级航空医学鉴定训练,提高飞行员航空生理机能、心理素质和飞行耐力。为空军总医院、航空医学研究所配备载人离心机等大型航空医学装备,开展高级航空医学鉴定训练,增强飞行员飞行耐力、空中认知决策能力和心理应激适应能力。
4 规范健康管理措施
健康管理的核心是管理,管理的本质是规范化。飞行员健康管理模式要实现提高保障效益的目标,必须改革不科学、不规范的制度,规范各项管理措施,建立规范化的管理制度。
4.1 改革体检制度 为每名飞行员建立从开始服役到退休退役完整的健康档案,进行健康状况动态监测和全程管理。拓宽健康服务功能,加强对飞行训练前、训练中和训练结束后的健康评估和维护。目前基层部队开展小体检只是进行一些简单的身体健康检查,达不到早期发现疾病的目的。在飞行员健康管理模式中,取消小体检制度,在大体检中增加心理测评,心、脑、肺等核磁共振检查等,使体检真正达到维护健康、发现疾病的目的。大体检在采取普遍检查的同时,对大年龄飞行员增加能反映身体飞行能力的检测项目,科学准确地作出结论。对45岁以上飞行员,单一功能指标低于正常水平但不超过一定界限的,可以评定为飞行合格;对某一项目异常可能危及飞行安全,或有久治不愈的疾病,经次极限运动负荷试验和离心机加速度耐力试验认定的应评定为不合格。
4.2 落实健康疗养制度 将健康等级与飞行等级、飞行津贴挂钩,促使飞行员主动落实每年30 d的健康疗养规定,做好体检鉴定、疾病矫治、体能训练和心理治疗等工作,发挥好健康疗养在消除疲劳、恢复身体飞行能力方面的作用。
4.3 完善疾病矫治措施 按照三级飞行员疾病矫治体系,系统开展飞行员疾病矫治工作,对有明确诊断和愈后的飞行员,应早做结论,减少反复住院、地观等现象。基层卫生机构应重点加强飞行员在队康复治疗,发挥好维护和促进飞行员身体飞行能力方面的基础性作用。
4.4 加强健康教育和指导 加强飞行员饮食营养和航空卫生知识教育,提高飞行员自我保健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建立“航空军医-飞行员”双向放飞把关制度,增强飞行员自我评估飞行能力意识。4.5 拓展心智维护 为飞行员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开展经常性心理测评、心理咨询和心理疏导,并利用智能身心反馈控制仪器和音乐放松催眠治疗仪进行心理素质训练,提高心理应激能力,从心理素质方面维护飞行员身体飞行能力。督促和指导飞行员注重开发智能,注意脑的保健,提倡年龄大的飞行员多学习、勤思考和多用脑,发挥“用进废退”作用,用良好的智力水平保持身体飞行能力。
[1]黄建始.什么是健康管理?[J].中国健康教育,2007,23 (4):298-300.
[2]邓志宏,张启山.浅议对飞行员实行健康管理[J].中国疗养医学,2011,20(4):299-300.
[3]陈霄,杨志敏.健康管理的研究进展与展望[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0,31(4):1-5.
[4]李星明,黄建始.健康管理和社区卫生整合对慢性病防治的意义与服务模式探讨[J].疾病控制杂志,2008,12 (1):53-57.
[5]王煜,黄建始.健康管理在中国健康城市建设中的应用[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8,9(7):689-692.
[6]王维民,曾强.刍议军人健康管理应遵循的原则[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09,11(3):237-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