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完全抗体交叉配血方法的比较观察
2011-01-29项嘉亮黄伟刚赖金养
项嘉亮 黄伟刚 赖金养
(广东省江门市人民医院,广东 江门 529000)
近年来随着医学水平的不断发展,对于输血安全的程度也在逐步的提高,避免由于不完全抗体引起输血反应,危及患者生命安全,成为江门市人民医院研究的热点问题[1,2]。本研究通过对江门市人民医院交叉配血情况进行观察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江门市人民医院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输血科120例接受输血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参与本次调查,选取抗D、抗E、抗C、抗c抗体通过抗人球蛋白法、胶体促凝剂法、凝聚胺法敏感度分别测定。
1.2 仪器与方法
1.2.1 材料与仪器
人源血清抗D、抗E、抗C、抗c抗血清,用生理盐水倍比稀释人源血清抗D、抗E、抗C、抗c,每管中加入相应的谱细胞2滴,混匀。分别通过四种不同试剂分别测定不同滴度的抗血清。
1.2.2 所有操作规程均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严格执行。①凝聚胺法:向各个管中加入0.6mL低离子介质,混匀,放置1min,向管中加入2滴凝聚胺应用液,混匀,静置15s,3000r/min,离心15s,倒掉上清液,轻摇,直到肉眼可见明显凝集状,加入重悬液2滴,轻摇,进行结果判定:阴性:无凝集者;阳性发生凝集反应者。②胶体促凝剂法:向各管中加入2滴胶体促凝剂,离心3000r/min,1min,加入3滴生理盐水进行轻摇,进行结果判定:阴性:无凝集者;阳性发生凝集反应者。③抗人球蛋白法:向标记好的微孔内加入50μL不同滴度的抗血清,每管加入相应的谱细胞50μL,在37℃孵育15min,专用离心机离心5min,进行结果判定:阴性:红细胞完全沉降在凝胶管底部者;阳性:红细胞的凝集块在凝胶表面或者凝胶中者。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不完全抗体交叉配血方法灵敏度的对比情况。
2 结 果
观察不完全抗体交叉配血方法灵敏度的对比情况(表1)。
凝聚胺法在不同抗体交叉配血方法中灵敏度明显高于抗人球蛋白法、胶体促凝剂法,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表1 观察不完全抗体交叉配血方法灵敏度的对比情况
3 讨 论
近年来,随着交叉配血应用的不断更新和发展,因ABO同型交叉配血不合引起输血事故时有发生[3]。为了更进一步确保输血安全,减少由于不完全抗体引起的输血反应,为探讨快速、灵敏的不完全抗体配血法,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本研究通过对江门市人民医院不完全抗体几种交叉配血方法,进行分析。一般情况下,红细胞表面有大量的负电荷存在,彼此之间相互排斥,但是当不同类型不完全抗体诱导红细胞出现聚集反应时,就会出现输血反应,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红细胞聚集主要有两条途径,其一是通过红细胞表面抗体某种变化,缩短红细胞之间的距离,其二是在两个红细胞抗体之间架桥,诱导红细胞发生聚集。根据红细胞聚集原理,应用不同方法,进行交叉配血试验。常用的方法主要有菠萝酶法、抗人球蛋白法、胶体促凝剂法、凝聚胺法。其中菠萝酶法因耗时较多,主要应用于特殊情况,本研究中不用于观察。本研究分别通过不完全抗体分别应用凝聚胺法、胶体促凝法、抗人球蛋白法进行观察。其中凝聚胺法主要是利用低离子介质降低溶液的离子强度,进而减少红细胞周围的阳离子云,促进血清中带有正电荷的IgG抗体和红细胞带负电荷的抗原相结合,从而提高和红细胞摄取抗体的速率,另外加入带有大量正电荷高价阳离子的多聚物-凝聚胺溶液,中和红细胞表面的负电荷,形成非特异性聚集,使IgG型抗体直接凝集红细胞。加入中和液后,仅由凝聚胺引起的非特异性聚集,会因电荷中和而分散,而由抗体介导的特异性凝集则不会分散。胶体促凝法是通过胶体促凝剂如鱼精蛋白、聚乙二醇及草酸盐等进行的,其中鱼精蛋白产生的阳离子和红细胞表面的阴离子结合,缩短了红细胞之间的距离,聚乙二醇促进反应物碰撞和形成免疫复合物,从而提高反应敏感度。抗人球蛋白是检测不完全抗体常用的方法。凝聚胺法在不同抗体交叉配血方法中灵敏度明显高于抗人球蛋白法、胶体促凝剂法。另外有研究表明,凝聚胺法不仅能检测IgM抗体,又能检测IgG抗体,可以解决急诊输血安全性的问题。本研究通过选取抗D、抗E、抗C、抗c抗体通过抗人球蛋白法、胶体促凝剂法、凝聚胺法敏感度分别测定,结果表明,凝聚胺法在不同抗体交叉配血方法中灵敏度明显高于抗人球蛋白法、胶体促凝剂法。综上所述,凝聚胺法检测不完全抗体敏感性较高,操作简便、快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王雪明,虞秀兰,刘冬梅,等.微柱凝胶试验交叉配血在临床输血中的应用[J].临床检验杂志,2005,23(4):318-320.
[2]王俊涛,朱文克,付雪霞,等.不完全抗体交叉配血方法的比较[J].临床医学,2010,30(3):109-110.
[3]段佳慧,赵拉呱.多凝集红细胞合并不完全抗体临床分析[J].西南军医,2007,9(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