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动态心电图检测的临床意义
2011-01-29赵义娟杨庚明杨艳霞云南省大理州医院干疗科671000
赵义娟 杨庚明 杨艳霞 云南省大理州医院干疗科 671000
无症状心肌缺血(SMI)是指有客观证据的心肌缺血,而不伴有各种类型的心绞痛,与冠心病患者的预后及猝死存在因果关系。近几年来,SM I引起临床上的高度重视,采用24h动态心电图检查(DCG)是最简便、阳性率最高及明确诊断的手段之一。我院2008年9月-2009年8月门诊体检发现SMI 223例,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8年9月-2009年8月门诊体检发现SMI 223例,≥65岁为老年组(A组)150例,其中男61例,女89例;<65岁为对照组(B组)73例,其中男 39例,女34例。
1.2 方法 体检项目:肝功、肾功、血脂、血糖、胸片及十二导联心电图,发现SMI均做动态心电图。DCG的SMI的诊断标准[1,2]:ST段呈水平或斜行下降,J点后0.08s下降≥0.01mV;持续1min以上;在原有ST段下降的基础上再下降0.1mV,间隔1min以上则为另一次心肌缺血发作。排除其他影响ST-T改变的因素。
1.3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2 结果
2.1 SMI的发生率 老年组SMI的发生率67.3%(150/223),对照组SMI的发生率32.7%(73/223),两组比较,χ2=21.6,P<0.05。
2.2 SMI的发生时间 老年组发生SMI的时间段为18:00~24:00;而对照组则多发生在6:00~12:00,见表1。
表1 各组SMI出现时段(阵次,±s)
表1 各组SMI出现时段(阵次,±s)
注:A组与B组比较:*P<0.05,#P>0.05。
组别(n) 06:00~12:00 12:00~18:00 18:00~24:00 00:00~06:00 A 组(150) 68±21* 130±28# 256±37* 52±19#B组(73) 33±41 163±35 55±23 26±15
2.3 SMI的诱发因素 老年组SMI多无明显诱因,而对照组SMI多与情绪激动有关,见表2。
表2 各组SMI的诱因(阵次,±s)
表2 各组SMI的诱因(阵次,±s)
注:A组与B组比较:*P<0.05,#P>0.05。
组别 情绪波动 活动 饱餐 无明显诱因A组 52±18* 115±16# 65±19# 264±38*B组 32±49 132±43 50±22 32±17
2.4 心率对SMI的影响 老年组SMI发作时心率快、慢均有,而对照组心率快的发作SM I次数增多,心率慢时SMI发作减少,见表3。
表3 各组SMI与心率(HR)的关系(阵次,±s)
表3 各组SMI与心率(HR)的关系(阵次,±s)
注:A组与B组比较:*P<0.05,#P>0.05。
组别 HR>100次/min 60~100次/min <60次/min A组 220±32* 136±28# 163±31*B组 422±57 122±30 62±23
3 讨论
本组资料显示,老年人发生SM I较多,且SMI多发生于18:00~24:00,而深夜较少;一般无诱因,发作时心率快、慢均有,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的差异。SM I近年来逐渐被人们认识,老年人发生SMI的机理多与以下因素有关[2,3]:(1)心肌缺血的程度较轻,范围较小,持续时间较短,引起疼痛刺激较弱,未达到心绞痛的阈值;(2)心绞痛报警系统缺血,疼痛阈值升高;(3)内源性镇痛物质增高;(4)疼痛传导的神经通道异常;(5)“心肌顿抑”和“心肌冬眠”。另外,还可能与老年人心脏退行性变、不易感知疼痛有关。老年人SMI潜在危险性较大,多数无胸闷、胸痛的症状,易诱发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心律失常甚至会发生心脏性猝死,故对老年人要重视对SMI的检出,积极治疗,对预防心脏不良事件、改善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
1 王斌,郭继鸿.运动试验和动态心电图缺血性ST-T改变的诊断与评价〔J〕.临床心电学杂志,2001,10(3):131.
2 卢烈喜.冠心病心电图〔M〕.天津:天津科学出版社,2005.
3 高东升,东殿阶.临床心血管疾病〔M〕.济南:山东科技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