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60岁以上居民高脂血症患病率及相关因素分析
2011-01-23张梅霓王春梅
张梅霓,王春梅
健康档案是记录有关健康信息的系统化文件资料,是社区医护人员对居民进行卫生服务和健康管理的基本工具[1]。社区医护人员通过为在档老年人提供系统的健康管理,能够及时了解老年人的健康动态变化,及早发现和治疗疾病,减少各种老年疾病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心脑血管疾病是引发老年人群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因素[2],而高脂血症是其重要危险因素之一。本研究整理了某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健康档案,对415名参加2010年健康体检的60岁以上居民的体检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旨在了解该人群高脂血症患病率,并探讨高脂血症的相关因素,为社区老年人防病治病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整理某社区卫生服务站参加2010年度健康体检的60岁以上老年人的健康档案415份。其中男186人,女2 29人;年龄68.42岁±5.43岁;体质量指数(BMI)23.58 kg/m2±2.87 kg/m2;高血压病209人,糖尿病78人。
1.2 方法
1.2.1 资料整理 记录体检老年人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疾病史、血压、血糖、血脂检查结果。其中血液检查均为隔夜空腹12 h以上采集静脉血测定的,包括空腹血糖(FPG)、血清总胆固醇(TC)及三酰甘油(TG)。
1.2.2 诊断标准 参考《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及社区生化检验仪器的参数设定,将TG≥2.21 mmol/L和/或 TC≥5.7 mmol/L诊断为高脂血症。参考《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防治指南》,将BMI≥24 kg/m2的人群归为超重肥胖组。参考《2007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将 FPG>7.0 mmol/L,或有糖尿病史者归为高血糖组。参考《2005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将收缩压(SBP)≥140 mmHg(1 mmHg=0.133 kPa)和/或舒张压(DBP)≥90 mmHg,或有高血压病史者归为高血压组。
1.2.3 统计学方法 所有资料均使用SPSS 11.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用百分数表示,单因素相关分析采用二分类变量的关联性分析,多因素相关分析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社区老年人高脂血症的患病率 415名体检老年人,高脂血症总患病率为57.1%(237/415),其中高胆固醇血症患病率为16.4%(68/415),高三酰甘油血症患病率为22.4%(93/415),混合性高脂血症患病率为18.3%(76/415)。
2.2 不同性别、高血压、超重/肥胖、高血糖的老年人高脂血症发生情况(见表1)
表1 不同性别、高血压、超重/肥胖、高血糖的老年人高脂血症发生情况 人
2.3 社区老年人高脂血症的多因素分析 以高脂血症作为因变量,性别、高血糖、高血压、超重/肥胖为自变量,使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逐步筛选,仅性别及高血压进入回归方程,见表2。
表2 社区老年人高脂血症发生的多因素分析结果
3 讨论
本研究中415名社区在档老年人的高脂血症总患病率为57.1%,且以高三酰甘油血症为主,与袁启远等[3]的研究报道相近,但比全国大城市老年人高脂血症患病率(不含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30.4%高[4]。
大型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血脂水平受性别和BMI的影响,中青年男性的血脂水平通常高于同龄女性,但绝经后女性的血脂水平则比同龄男性高;随着 BMI的升高,血脂水平升高,血脂异常患病率亦升高[4]。绝经后女性的高血脂可能与缺乏雌激素保护、脂质代谢紊乱有关。肥胖时脂解激素与抗脂解激素分泌失调、脂蛋白脂酶活性下降,可能影响了脂肪及一些脂蛋白的分解和清除,进而可能导致高脂血症[5]。Framingham心脏中心研究则显示,约80%的高血压病人并存其他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其中最常见的为血脂异常[6]。高血压与血脂异常往往合并存在,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一方面,利尿药、β受体阻滞剂等降压药物可能引起继发性血脂升高;另一方面,高血脂可通过影响细胞膜的脂质结构,进而影响钙离子转运,参与高血压的发病机制[7]。本研究分析结果符合上述特征,该人群的高脂血症与性别、超重/肥胖及高血压相关,且女性和高血压是高脂血症的危险因素。
本研究仅对样本人群高脂血症的部分危险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果提示应加强对该人群中老年女性、超重肥胖及高血压病人的血脂监控和管理。其他研究调查还发现血脂水平与人格特征[8]、吸烟[9]和饮食结构[10]相关。因此,在制定高脂血症社区干预措施时应充分利用老年人健康档案信息,全面评估血脂异常的相关因素,提倡健康生活方式,控制体质量,合理用药,防治高脂血症,实现心脑血管疾病的一二级预防。
[1]高斌,马海燕.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0,262:281-283.
[2]赵月玲.体检中心健康教育对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干预效应[J].全科护理,2009,7(11C):3096.
[3]袁启远,陈怀恭,吴红梅,等.老年高血脂及血糖、血压、血尿酸异常患者的现况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06,33(5):720-722.
[4]赵文华.2002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之七血脂[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6-47.
[5]张心刚,孙兆青,张新忠,等.辽宁省阜新市农村地区高血压患者体质指数与血脂异常关系的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08,11(3):243-245.
[6]Kannel WB.Fifty years of framingham study contributions to understanding hypertension[J].J Hum Hypertens,2000,14(2):83-90.
[7]徐厚兰,糜怀英.高血压与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高血糖的相关性分析及健康教育[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0):931-932.
[8]李虹,曲成毅,白丽霞.太原市城区老年人人格特征与原发性高血压、甘油三酯水平、血糖水平相关性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07,34(2):234-237.
[9]李慧珍,张瑛.健康体检人群脂肪肝病人的健康教育及效果评价[J].家庭护士,2008,6(5C):1197.
[10]厉永强,石贞玉.2 734例社区健康居民血脂水平检测及相关分析[J].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25(1):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