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职业院校体育课程现状与发展研究
2011-01-02金显春吴向明
金显春,吴向明
(成都体育学院,四川 成都 610041)
体育课程作为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学校体育进行教育和教学活动的中心,无论何种的体育教育理论及其思想和观念,都必须借助体育课程这座桥梁才能最终实现。文章从成都市职业院校体育课程现状出发,对其体育课程改革与发展进行了研究,根据职业院校和学生特点,创造新的体育课程内容,发挥体育课程价值与功能,实现体育课程与相对应专业技术相结合的素质教育。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成都市职业院校体育课程现状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问卷调查法研究对成都市、区39所职业院校的学校领导、教师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700份,其中学校领导或体育教研组长200份,回收175份,有效回收率87.5%;教师问卷200份,回收180份,有效回收率90%;学生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15份,有效回收率86.6%。
研究邀请20位专家,对问卷进行了评审,对学校领导、体育教师、学生进行问卷效度的检验,并根据检验的情况作必要的补充和修改,然后再进行问卷的发放。
采用再测法对问卷进行了信度检验,采用小范围内的“测量——再测量法”,经过对两次发放问卷的相关系数进行统计,r=0.81,说明问卷的填写具有较高的信度,符合研究的要求。
表1 20位专家对问卷设计总体评价的结果统计表
1.2.2 文献资料法在研究过程中,详细查阅了2003年以来相关的文献资料50余篇,《体育课程改革意见与标准》等国家政策文件与法规。为研究奠定理论基础,提供理论支持。
1.2.3 数理统计法通过SPSS、EXCEL等统计工具对所获得的资料及成都市体育局普查职业院校体育场地所得的最新数据进行归类整理分析。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专业技能与体育教学相分离
职业院校的体育教育教学,应不同于其他高校的的体育教育教学,它应是以提高身体素质为主要目的的技能型教学,对不同专业的工作对体能、技能的要求也各不相同。目前,职业院校体育教学的内容、模式、方法和管理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在教育过程中只注重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忽视对学生身心、身体素质等的培养。
2.2 教学方式与教学模式的陈旧
目前大多数职业院校的体育更多地把体育课视为传授有关身体运动知识的过程,过分强调教学过程的规范化、程序化和成人化训练而忽视学生体育兴趣和习惯的养成,常规的体育课堂教学中,仍不乏以教师、课堂和教材为中心,学生处于从属和被动的地位,无法选择教学的形式和教材的具体内容。
2.3 体育教材体系和内容脱离实际,教学时数受到限制
通过调查发现,职业院校本身学制短(一般是2~3年),有条件的院校均会把一半以上的学时安排给职业技能训练的教育,而体育教育的学时数很少,一般是一周一次,开一个学年。学校体育教材体系和教材内容变化不大,初中毕业后入学的参照中职(技)教材,高中毕业后入学的参照大学或高职教材。各职业院校的改革,体育教材大多都是在是原有大学、中专或高中教材的基础上稍加改进形成的,甚至有的院校仍在沿用原来教材体系,新开设的体育项目不多,仍然以传统的体育知识、技能和能力体系始终占据体育课程的核心地位。
2.4 体育设施布局和配置现状
根据调查和实地考察,在体育器材质量方面,校与校之间的差距比较大,体育器材管理不善,修理不及时,这为正常的体育教学埋下了安全隐患,如:篮球框架不稳、篮板破损;足球场墙围不够高,场地没有种植草皮;球场跑道坑坑洼洼长年失修,造成散失或破损。场地与教学楼之间也过于紧密,相互干扰;器材之间过于紧密:没有针对性的对学生的特点进行配置体育器材,如篮球架太高不符合身高的特点,并且场地基本都是水泥地,足球场和篮球场靠的太近(足球场围墙不够高很容易踢出场外,干扰其他活动的正常秩序);缺少高单杠、低单杠、高双杠、体操垫(没有在这些器材上安装有保护的护垫,而且都是由铁制成的),学生进行体育锻炼不够安全,存在很多的安全隐患,无法保证学生的身体健康。
表2 学生对学校体育场地设施评价的调查统计表
2.5 体育教师的配置不合理
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队伍和具体成员,是体育教学和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是引导学生身心健康的指引者。体育教师的素质和工作态度直接影响学校体育的效果,也关系到学生健康成长,轻视学校体育工作和体育教师的观点是一种狭隘的传统教育观念和陈腐的偏见。
2.5.1 年龄结构不合理,趋向老龄化教师的年龄分布情况反映各个年龄段的教师人数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教师的教学经验水平。学校有关部门应该注重教师年龄结构,适时引进年轻教师,只有这样才能做到老、中、轻的有机结合,才能使教师队伍呈和谐状态发展。
表3 对180位体育教师年龄调查统计表
2.5.2 职称人数比例不协调,高职称教师偏少教师职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师队伍的学术水平和科研工作的能力,也是衡量学校的学科层次和人才培养层次重要尺度。通过调查发现正高占3%,副高占27%,中级占53%,初级占I7%,高级职称的比例偏低,也从某一方面反映成都市职业院校体育师资教学科研能力不强。
表4 对180位体育教师职称调查统计表
2.5.3 学历人数比例失衡,高学历教师匮乏教师的学历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他们的教学观念与水平,是教师理论水平、科研水平的重要标志,是教师专业知识的深度和广度的直接反映。由表4可见,成都市职业院校的教师学历结构偏低,难以满足高等职业教育的需求。学校应大力促进体育教师的再深造机会,加深对体育理论的学习,满足职业院校体育课程发展的需要。
表5 对180位体育教师学历调查统计表
2.6 学校领导对学校体育发展重视不高
体育管理与评价是保障体育教育工作顺利进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调查结果表明,学校领导和体育组长对学校体育的发展不够重视。
表6 175位学校领导对本校体育建设等相关问题反应统计表(%)
3 结论
(1)体育经费短缺,体育场地和器材设施不能满足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的需求。
(2)职业院校基本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设定符合学校实际的体育课程教学体系,但体育课程内容还是过于简单化和单一化。
(3)实施体育课程种类与资源条件的开发,实现不同专业技能与体育相结合的发展趋势。
(4)促进职业院校体育精品课程的形成,从教师、学生、课程理念、目标、内容、方法、组织形式、评价等要素方面逐渐加强建设,从而走出一条以“体育精品课程”为引领的,体育课程教育全面的、综合性发展道路。
(5)加大体育教师的培养与输送,提高教师的收入,优化体育教师配置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健全教师管理制度。
(6)更新体育教学方法,创造新的体育内容,扩宽体育教材选材面,体现教材的科学性与实用性。
(7)加强体育工作管理,形成科学的管理体制,发挥课外体育活动对体育课程的促进作用。
(8)营造良好的学校体育环境,巧妙选择、组合体育活动器材,精心选择、规划、建设体育场地,保障体育场地、设施安全。
[1]何爱红,金彤.高等职业院校体育课程的目标和内容构建之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6, 20(6): 20-22.
[2]何健,吴龙.高职体育教材的建设[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2005, 19 (2): 96-98.
[3]阎寒松.高职院校体育教材内容的改革设想[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1, 14 (1):38-39.
[4]陈红.高职院校体育分层教学探析[J].科技信息(学术版), 2007 (5): 135,
[5]孙兰.江苏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培训现状调查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07, 15 (7):87-88, 90.
[6]汪聚伟.高职院校体育教师的素质结构及培养模式[J].科教文汇(上旬刊), 2007 (6).
[7]欧阳秀雄.体育网络教学模式设计与实现[J],体育科学研究, 2004 (9): 143.
[8]方达泉.现代信息技术与体育教学[J],体育科学研究, 2004 (9): 205.
[9]张玉超.我国体育场地建设现状与发展对策[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06 (3): 73-75.
[10]邹虹波.谈突显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体育课程改革[J].科技前沿, 2009 (2): 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