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教学情境 激发求知欲望
2010-12-29孙伏龙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10年12期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教师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教学过程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掌握知识的学习过程。如何使学生投入到学习过程中来,教学情境创设显得尤为重要。
一、设置故事情境,激发求知欲
教师可根据教材内容,精心设计一些有趣的故事片断,使学生在聚精会神听故事的同时,进入新课的学习。例如,教学“按比例分配应用题”一课。
师:一天,小白兔和小灰兔给山羊伯伯收白菜,山羊伯伯把6筐白菜按1︰1分给它们,那么两只兔各分得几筐?
生1:小白兔和小灰兔各得了3筐。
生2:小白兔和小灰兔一样多。
师:第二天,小白兔和小灰兔又给山羊伯伯收白菜,小白兔总结昨天的经验,迅速帮山羊伯伯收白菜,山羊伯伯非常高兴,又把6筐白菜按2︰1分给小白兔和小灰兔,小白兔高兴地拿走自己的白菜,你知道小白兔为什么高兴吗?两只兔各分得几筐白菜?
……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体会到平均分是一种特殊的分法,很想知道按比例分配的解题方法,因而学习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开始。
二、让童趣进入课堂,激发求知欲
要入学才两个月的学生记住被减数、减数、差、加数、加数、和等抽象的词,他们没法记住。如有一天,刚进家门,儿子便拿着两块石头冲了出来。“爸爸,这是它妈妈,这是它孩子。”“对,这个是石头妈妈,这个是它孩子!”在第二天的数学课上,我为学生们讲了一个故事。“在减法王国里,有3个孩子,大孩子叫‘被减数’;他的妈妈觉得这个名字太长了,于是给她的第二个孩子名字取得简单点了,叫‘减数’;写了一段时间后,还是觉得太长了,于是就给他的第三个孩子取了个更简单的名字‘差’。”“老师,加法王国里的两个孩子名字怎么一样的呀?”“这两个孩子一样大,他们总是要争着‘要到前面去’,它妈妈说了‘你们两个一样大,谁在前面谁在后面,最后的结果都是一样的’。”实践告诉我,多彩的童话故事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能激励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之中,使学生在故事中学习数学,其注意力和观察力比平时有明显的加强,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能被调动起来。
三、巧设问题情境,激发求知欲
在新授课时,教师把学生迷惑不解、好奇关切的事融入情境之中,激发学生心中探索新知的欲望,从而主动学习。例如,教学“物体的平移”一课。
师:同学们,今天小金鱼也来到了课堂。哟,左边还有一条虫子呢!小金鱼怎样才能吃到小虫子?
生1:小金鱼只要向左平移,就能吃到小虫子了。
师:小金鱼要向左平移几格才能吃到小虫子呢?请大家在1号图上数一数。
生2:小金鱼向左平移7格。
生3:小金鱼向左平移4格。
师:刚才这位同学数到了7格,说说你是怎么数的?
生2(边指屏幕上的画面边数):我从平移前的鱼嘴数到平移后的鱼嘴,数了7格。
师:数到4格的同学是怎么数的呢?
生3:我从这儿(平移前的鱼嘴)数到这儿(平移后的鱼尾),数了4格。
师:按照你的数法,我们来让小金鱼移一移。
生4:不行,小金鱼吃不到虫子!小金鱼还要向左平移3格。
师:对呀,小金鱼要再向左平移3格。看来,从平移前的鱼嘴数到平移后的鱼尾不行,要想正确的数出小金鱼向左平移了几格,我们应该怎么数呢?
生5:应该从鱼嘴数到鱼嘴。
生6:我从平移前小金鱼的鱼尾数到平移后小金鱼的鱼尾,也正好数了7格。
生7:我还可以从平移前小金鱼的鱼鳍数到平移后小金鱼的鱼鳍,也数了7格。
……
为学生创设一个“金鱼吃小虫子”的情境,巧妙地设计了“小鱼金向左平移几格才能吃到小虫子”这一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在观察和交流中分析、探索、比较、感悟。尽管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有挫折、有怀疑、有失误,但在教师的启发下,不仅正确地判断出金鱼图向左平移的距离,而且体会到图形平移的特点:平移前后图形中同一个位置的点都移动了相同的距离,从而发现最佳的判断图形平移距离的方法。这样巧妙地创设情境导入,顺利突破教学难点,让学生学会了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他们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会学习、学会创新。
(责编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