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设有效情境 构建高效课堂

2010-12-29何立娜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10年12期

  如何有效地增强课堂教学效果,促进有效教学,是广大教师所关注的重要问题。笔者经过几年来的数学教学实践研究,认为在数学课中实施情境教学,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所谓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目标,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有目的地创设或引入相关问题的情境,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激活思维,使其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从而启发、帮助学生掌握、理解知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探求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学实效。
  一、创设趣味情境,激活已有经验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和年龄特征、知识经验、能力水平、认知规律、智力水平等因素,抓住学生思维活动的热点和焦点,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背景材料。可从学生喜闻乐见的实情、实物、实事入手,采用猜谜语、讲故事、辩论、竞赛等形式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疑问,激发探索欲望,乐于发现问题,自主学习。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我这样设计:“有2个苹果,平均分给小明和小刚,每人分到几个?请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苹果个数。”学生很快伸出一个手指。“现在只有一个苹果,要平均分给小明和小刚,请用手指表示分到的苹果个数。”学生一下子怔住了,有的用半截手指表示,问他表示什么意思,他说表示“半个苹果”。“你能用一个数来表示‘半个’吗?”学生这下子可被难住了。这时,一种新的数(分数)的学习,伴随着学生自身的情感体验成为他们自己学习的需要。
  二、创设导学情境,激发求知欲望
  探究是数学的生命。数学教学应该开展有效的探究活动,为学生制造探究的环境和提供探究的机会是探究活动得以进行的重要前提条件。在进行有效的探究活动之前,我们首先要找准学生的认知基础,考虑学生已有的经验和能力水平,创设富有挑战性的、值得去探究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在探究中应用,在探究中创造,在探究中升华。例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课前创设这样的情境:“同学们,今天老师来当一回学生。现在,请你们出题给老师做,写出一个你想写的多位数,并偷偷地计算一下这个数是不是能被3整除,然后报出你写的多位数,老师不需要动笔就能判断你写的数是否能被3整除,同学们相信吗?谁先来考考老师……”经过几次试验,学生被老师的“快速抢答”吸引住,学生眼里尽充满疑惑,心想:“老师到底用了什么绝招呢?”于是一种急于揭谜的心情油然而生,这样学生的探究火花被激发出来了。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沉浸在这种浓烈的探究活动之中,加深了对知识的认识。
  三、创设开放情境,拓展探索空间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是课堂的主人”等理念,这说明了数学课堂应该具备开放性,即开放的教学环境、开放的教学内容、开放的思维方式。例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时,我在引导学生探索元、角、分之间的进率中,先出示价钱是1元的实物——转笔刀,每人发给一定数目的样币,接着提问:“如果买一个转笔刀,要付多少钱呢?请你拿一块钱给售货员。”让学生试着拿一拿,并在小组内交流,比一比哪组拿法多,鼓励学生用不同的付款方式。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活动,兴致勃勃地按自己的生活经验拿出1元钱,接着全班一起讨论付款的结果。在汇报结果的过程中,学生展示他们不同的拿法,有的付10张1角;有的付5张2角;有的说我不用那么麻烦,付2张5角就可以了;还有的说我有更简单的付法,即直接付一张1元……根据学生的付法,我适时提问:“为什么这么付,能说说理由吗?”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出元与角的进率,即1元=10角。学生通过自己亲自动手实践,自然地从感性上领会了不同付款方式的共同点,帮助学生理解10角就是1元、1元就是10角,并由此联想到角与分之间的进率。在开放式的教学情境中,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和创新能力,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评价信息的能力及与他人合作共事的能力,深化了教学的有效性。
  总之,教师在创设情境时,要尽可能地将生活性、趣味性、可探性、开放性融于一体,让学生在情境中经历数学的起源、体验数学的价值、探索数学的规律,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全面的发展,形成切实有效的实践策略,让数学教学情境发挥积极的作用。
  (责编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