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练习设
2010-12-29董永康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10年12期
现代教学论认为,数学教学的主要特征就是将教学过程变为引发学生练习的过程。每堂数学课的教学任务都是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来实现的,所以数学课堂有效练习设计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措施,是实施素质教育中一个值得认真深入研究的课题。那么,如何进行有效的练习设计呢?
一、练习设计要具有针对性,能帮助学生领会知识的实质
练习设计要根据不同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现实状况,紧扣教学目标,突出教学内容的重点,注意前后知识的联系及对后继知识的延伸和拓展,使学生通过练习有所提高,从而真正实现“练在关键”。比如,针对容易混淆的问题,精心设计对比练习。有些结构相似的应用题,学生往往不认真审题,造成解题错误,对此,通过对比练习就会收到好的效果。如下面两题:“有20吨煤,运走了1/4吨,还剩多少吨?”“有20吨煤,运走了1/4,还剩多少吨?”学生往往认为这两题是同一类型,但通过对比之后不难发现,前者比后者多了个“吨”字,“1/4吨”与“1/4”表示的意义是完全不一样的,“1/4吨”是一个具体量,“1/4”则是一个分率。最后再确定算法,就不会搞混淆了。还有一些计算题,以分数乘法与分数除法为例,分数除法在计算时需转化,变成乘法运算,运用分数乘法计算法则。这个转变过程不易理解,也可以用对比练习来解决。
二、练习设计要具有趣味性,能激起学生的参与意识
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练习时,从练习素材的选取到呈现,从练习活动的安排到组织,都应从学生感兴趣的实物、事情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设计融科学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练习题。如教学计算题后,常让学生做一些机械、重复的练习使新知得到巩固,但是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就大打折扣了。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常设计一些“欢乐大比拼”、“夺冠ABC”、“勇攀高峰”等竞赛练习。同样的计算习题,放在不同的情境下,效果就有所不同。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下做题,学习兴趣高,解题速度快,巩固性也强。
三、练习设计要具有开放性,能发掘学生的内在潜力
“有效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在设计练习时,应有意识地设计一些能开拓学生思路和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索不同解决问题策略的开放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教师要不失时机地运用开放性的练习,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学会筛选、学会思考、学会整合。如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后,出示这样一道练习题:“一间房长4米、宽3米,现在有20×20厘米(每块2元)、30×20厘米(每块2.5元)、30×30厘米(每块3元)、40×40厘米(每块10元)、50×50厘米(每块12元)五种地砖供你选择,设计铺设方案。你设计的方案买地砖需要多少元钱?并说说为什么这样设计。”学生的思维马上被激活了,设计了多种不同的方案。有的学生设计了最省钱的方案;有的学生根据房间大小,设计了不浪费材料的方案;有的学生提出根据地砖质量的不同来确定方案;还有学生提出根据各人爱好不同,设计出具有个性化的方案。
四、练习设计要具有实践性,能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中,应当有意识、有计划地设计一些实践性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之间的联系,感受数学的整体性,不断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给学生提供实践活动的机会,使他们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同时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可以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展开实践活动:(1)在画圆时,设置“你能用多少种方法画圆”“你是怎样画的”“圆的位置怎么确定”等问题;(2)在研究圆心、半径、直径时,设置 “认识了圆哪些部分的名称”“这些名称在圆的哪些位置”“圆的各部分名称各有什么特点”“你所研究的圆,半径与直径之间存在些什么关系”等问题,让学生通过“绕”“滚”“折”“画”等的实践操作活动自主获取知识、解决问题,充分创造展示其数学学习能力的好机会。
练习是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只有我们长期的努力,认真设计每一堂课的练习,才能使学生真正意识到数学与自己的生活密切相关,才能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责编黄桂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