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具操

2010-12-29张智红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10年12期

  有这样一句话:“听过了,就忘记了;看过了,就记住了;做过了,就理解了。”这句话其实是在告诉人们,只有动手实践,才能理解知识的真谛。同样,在我们的数学学习中,动手操作也是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学具为学生的动手操作提供了丰富的材料,课堂为学生提供了操作的平台。正确合理地使用学具可以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静止的问题动态化、抽象的问题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的教师特别是低年级教师却不喜欢甚至害怕使用学具,因为一旦使用学具,课堂就变得热闹了,学生无法管理了,教学任务常常无法完成。作为有效的动手操作取决于能否让学生真正地动起来,取决于动手操作的内容是否在为解决重点、突破难点服务,取决于操作材料的选择是否能够凸显数学本质,也取决于在动手操作后能否及时进行方法整理和思维提升。
  一、培养良好的操作习惯
  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自控力差,对于新鲜的事物总是充满了好奇,课堂中特别是有学具操作的课堂中,他们总喜欢摸个不停,学习效率大打折扣。只有教师及时加以引导与规范,实行动态监控,才能保证操作的正常进行,真正为数学学习服务。因此,从一年级开始我们就应培养学生形成一定的操作规则,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如课前检查操作材料是否齐全;在操作前对操作的方法与步骤进行一定时间的思考;学具放在桌子的一角,听教师发出指令后再进行操作;小组操作中要进行必要的分工,明确具体要求;操作过程中不做与课堂无关的事,不大声喧哗;操作结束后迅速将学具放到指定位置……即使在操作过程中出现了混乱的场面,这时也要理解学生,不要一味地批评指责学生,要积极地进行正面引导。
  二、选择有效的操作材料
  在数学操作活动中,操作材料的选择是否适宜,直接关系到学生参与操作的兴趣和效果,也直接影响到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紧紧围绕操作的目标,遵循科学性的教学原则,选择简便易行、凸显数学本质的操作材料,使操作活动有序高效的开展,让学生在操作中深刻体验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感悟知识的真谛。如“认识角”一课的教学,在学生初步认识了角、了解角各部分的名称后,教材安排了用两根小棒搭一个角。这样的活动对学生而言轻而易举,没有任何的挑战性。因此,我在这个环节改变了教材原有的编排,设计了“用不同的材料创造角”的活动。课前给学生准备好小棒、折扇、毛线、硬纸条、图钉、圆形纸片等材料,课堂中将学生分成小组,利用桌上的材料做角。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选择不同的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