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2010-12-29钱锋锋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10年12期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一个好的问题,往往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引发学生积极思维。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发挥课堂提问的功能,通过精心设问、科学发问、智慧理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那么,我们应如何应用数学课堂提问的策略呢?
  一、以问激趣策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布鲁纳说过,“最好的学习动机,莫过于学生对所学课程本身具有内在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课堂提问同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设问时,要以学生的兴趣为着眼点,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例如,在教学 “20×3等于多少”时,教师首先创设了小猴要建房子,请邻居大象搬运木头的情境。“一只大象搬20根木头,那个3只大象搬了多少呢?”这样,学生不是去想抽象的20×3等于多少,而是想20根木头和3只大象,这些数字是具体的、生动的、形象的,从而激发了学生思维的兴奋点,在快乐、兴奋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走进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之中。
  二、以问导航策略
  课堂提问从表层看是抛出一个问题、设置一个悬念,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其实,在一些问题中,往往包含着问题解决的思路和思维的方向。特别是通过递进式的提问,会逐步使问题解决的途径明朗化,这就是所谓的“以问导航”策略。在使用“以问导航”策略时,要坚持由易到难、逐层推进的原则,既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让学生能拾级而上,又要面向全体,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并享受到成功的愉悦。例如,在教学“圆柱的体积”时,要求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第25页的内容,然后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动手操作,并提出以下四个问题:(1)圆柱通过切割、拼合后,转化为近似的长方体,什么变了?什么没变?(2)这个近似的长方体的底面积与原来的圆柱的哪一部分有关系?(3)这个近似的长方体的高与原来圆柱的哪一部分有关系?(4)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是什么?用字母如何表示?通过这四个小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出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和公式,渗透了以直代曲的观点,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以问化疑策略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问题的设置要具有启发性,问题的呈现要有利于展开观察、实验、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探索与交流。”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通过“以问化疑”的策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引导学生探究,获得新知。采用“以问化疑”策略,有两种途径:一是有针对地提出一些反例,引发学生展开分析、讨论、判断,从而化解疑问。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性质时,教师设计了这样的命题:“因为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如果把这个三角形分成两个小三角形,那么,每个小三角形的内角和就是180°除以2等于90°。”以此引发学生思考、讨论、验证、推理等,从而突破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二是让学生自己说出知识掌握中的注意事项,化解疑问。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内容时,教师创设让学生自主发现有余数除法的计算规律的问题情境,这样既能加深印象,又能引发学生积极思考。
  四、以问生成策略
  新课程改革倡导教学中的动态生成。尽管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动态生成点很多,但在很大程度上源自于学生的学习状态,而学生的学习状态,又是以师生的互动与在对话中体现出来,具有动态性、生成性和真实性等基本特征。就动态生成的教学内容而言,应该是新知识与旧知识的交汇点;就难度而言,应当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就生成的对象而言,应该是全体学生,而不是少数优秀学生。“以问生成”策略,主要体现为在进行有效提问的同时,教师智慧理答,并进行适度追问,进一步引导学生思维,促进互动生成。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教师在进行教学预设时,将重点确定为学生自主探索与创造对称图形之中。因此,在教师帮助学生理解轴对称图形的基本概念后,可以作进一步的追问: “应用本课知识,你能设计出哪些轴对称图形应用于生产、生活呢?”引导学生对生成资源加以利用,感悟数学的应用性和数学美。有时,也可以设置一个开放性、发散性的问题,在学生的回答中生成全新的教学资源,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灵活思维能力。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应特别关注问题教学的价值之所在,采用科学有效的问题策略,科学地设置提问,把握好问题呈现的时机以及提问方式的艺术,并能做出有效的理答,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不断提升。
  (责编杜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