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浦东新区加强进城务工党员教育管理的经验及启示

2010-12-26毛栋英

上海党史与党建 2010年11期
关键词:新家园浦东新区党组织

●毛栋英

浦东新区加强进城务工党员教育管理的经验及启示

●毛栋英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流动呈现加剧现象,进城务工党员的教育管理问题日益突出,已经成为基层党组织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上海市浦东新区作为全国经济的前沿发展阵地,在进城务工党员管理教育上,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在源头管理、组织设置和搭建平台等方面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在加强组织凝聚、深化组织之间的互动以及个性化服务领域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启示。

进城务工党员;教育管理;个性化服务

进城务工党员,通常是指户籍仍在农村但已完全脱离或者基本脱离传统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在城镇各类经济社会组织内打工的党员。目前,在上海市浦东新区的进城务工党员总体呈现出数量多、流动快,层次差异大、行业分布广的特点。据统计,截止到2008年3月底,浦东实有人口基础数据库中登记的外来流动党员7300多名,以男性居多。他们政治觉悟相对较高,具有一定的文化知识及技术技能,富有吃苦耐劳的精神;主要分布在餐饮、销售、建筑、制造和娱乐等行业,为浦东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劳动力资源。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强党员动态管理,健全城乡一体、流入地党组织为主、流出地党组织配合的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工作制度。”为此,浦东新区近年来不断探索加强进城务工党员的教育管理的新机制新途径,在齐抓共管的格局中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并着重彰显服务理念,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如张江镇“新家园”、周浦镇“新周浦人”等都是成功实践的典范。

一、在进城务工党员教育管理方面的主要做法

浦东新区是全国经济发展的前沿,进城务工人员不断涌入,其中的党员数量也在逐年增加。面对新形势下所带来的党员教育管理方面的新问题、新挑战,浦东新区先行先试,注重从源头抓起,通过创新组织设置模式等方式,积累了在进城务工党员教育管理以及服务方面的有益经验。

(一)以源头管理为抓手,坚持齐抓共管,创新党员管理机制。一是全面摸底排查,健全信息网络。针对进城务工党员流动性大、身份较为隐蔽的特点,浦东新区在各社区(街道)、村、新经济组织等相关行业单位中,通过采取查询党内统计信息网、公安户籍管理信息系统、查验工商登记、入户调查以及设立党员登记点等方式,对进城务工党员进行拉网式摸底排查,查找“隐性”党员、“口袋”党员,对流动党员活动证进行动态信息更新,基本形成了以党员服务中心为原点,辐射社区、村、企业、市场、协会的党员网络管理机制。如周浦镇将“新周浦人”党员个人信息录入“周浦镇党员基本信息管理系统”,及时加以更新和维护,实现“新周浦人”党员“数量、分布、结构、思想”四个清楚,为管理好“新周浦人”党员奠定了良好的工作基础。二是明确工作责任,建立共管机制。浦东新区加大与公安户籍、人口办等人口综合管理责任部门的沟通协作力度,构建流动党员齐抓共管、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同时,进城务工党支部书记为党建管理的直接责任人,并实行党务干部联系制度,对党员逐一造册,建立进城务工党员台账,各镇党委、社区(街道)党工委建立了党委负责、各部门协调配合、齐抓共管的管理目标责任机制,把进城务工党员管理工作纳入基层组织党建目标管理责任制的考评内容。三是加强信息交流,实现双向沟通。一方面,浦东新区加强与外省市(外区县)的交流合作机制,交换流动党员的基本情况,实现双方信息共享;另一方面,通过建立流动党员活动证反向发证与回复制度,实现双方管理衔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党组织的空间与时间限制,提高了流动党员活动证的约束力与覆盖面。四是贴近实际需要,提供保障支持。根据进城务工党员的特点以及支部活动的需求,上级党组织给予经费和人员上的保障。如周浦镇在每年的财政预算中,拨出10万元经费作为开展“新周浦人”党建的专项资金,并配备党务干部定期联系,确保“新周浦人”党建工作的顺利开展。张江镇为每个新家园党支部每年提供2000元工作经费,为进城务工党员开展活动提供每人不少于320元的经费保证,对党务干部也给予一定的工作补贴,大大缓解了进城务工党员开展活动难的问题。

(二)以组织设置为基础,坚持分类管理,创新组织覆盖模式。目前,浦东新区形成了三种组织设置模式:一是属地管理模式。按照“方便党员、易于管理”的原则,以进城务工党员集中居住地或阳光驿站为依托建立独立党组织,绝大部分党员组织关系实现属地化管理,党组织隶属于本地某个党组织或阳光驿站党支部领导、管理。如张江镇环东中心村以进城务工人员党员集中居住地为依托建立的新家园党支部、张江镇新成立的韩荡新家园联合党支部、高东镇拟成立的以进城务工人员集中居住地为依托建立的党组织以及周浦镇的“新周浦人”依托阳光驿站成立的独立的“新周浦人”党支部,都属于这一类型。二是双重管理模式。由流出地在流入地建立成建制党组织,受流出地党组织领导,所有党员组织关系由流出地党组织管辖,但在具体服务、教育和管理上,实行以流入地党组织为主、流出地党组织为辅,实行双重管理。如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驻高行镇党总支,该总支部下属5个党支部,党员48名,宣州党总支受宣州区委领导,所有党员组织关系由宣州区委管辖;但在具体管理上,实行以高行镇党委管理为主、以宣州区党委管理为辅、双重管理的模式;组织活动上也以高行镇党委为主。同类型的还有安徽省盛桥镇驻张江镇党支部等。三是联建管理模式。通过联建、共建等形式,以来自一个地区的进城务工党员为成员,由流出地与流入地联合组建党组织,挂靠流入地党组织,流出地党组织对其领导、管理,流入地党组织对其发展进行指导,并协助提供活动场所、学习资料等支撑。如挂靠在东明社区阳光驿站的安徽省旌德县孙村乡驻上海流动党支部,该支部现有党员22名,分散在上海各区县,组织关系隶属于孙村乡党委,但党支部挂靠在东明社区阳光驿站。孙村乡党委与东明社区(街道)党工委签订联建共建协议规定,该支部受乡党委领导和管理,东明社区(街道)党工委对支部发展进行指导,并为其提供活动场所等支撑。山东省平邑县劳动服务所党总支(高桥镇)、江苏省盐城市海浦联运公司浦东流动党支部(合庆镇)也属于联建管理模式。

(三)以搭建平台为手段,坚持寓教于乐,创新组织活动形式。一是创新支部活动形式,不断增强组织的吸引力。张江镇针对进城务工党员组织设计新的“三会一课”,即党员学习汇报会、党政工作沟通午餐会和知识技能培训会,党的教育、普法教育、技能培训相结合,并做到三个定期,即定期印发党员学习资料、定期检查党员的学习笔记、定期交流学习体会,极大地推进组织学习的吸引力和实效性。同时,积极开展双向结对活动,一名行政支部党员结对两名新家园支部党员(简称“一结二”),每月必须走访一名新家园支部党员 (如遇重大事件或特殊情况必访),听取他们的实际困难以及意见,并定期进行情况汇总,提出解决方案。二是创新文化活动载体,提高组织的凝聚力。张江镇积极以团建促党建,通过依托新家园联合团支部,搭建进城务工青年“大家谈”俱乐部平台,组织了“大家看”、“大家练”、“大家谈”、“大家唱”等系列活动,用先进文化引导进城务工人员,还积极组织进城务工人员子女阳光假期活动,开展中秋联谊等活动。周浦镇依托阳光驿站,建立了“新周浦人”俱乐部,共设有7个兴趣团队,吸引了进城务工党员的积极参与,另外还开设了“相约星期四、聊聊烦心事”党员志愿者工作室,这是“新周浦人”的老娘舅之家,进城务工党员非常愿意经常去聊聊。三是创新主题实践活动,推动党员的融入力。为增强进城务工党员的党性观念、组织观念和归属感、责任感,张江镇组织进城务工党员参与主题实践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通过认领并签订党员责任岗协议,发挥进城务工党员自我管理、协同管理的能力,同时引导他们参加社区公益活动,使他们更快更好地融入张江。周浦镇定期开展新周浦人“头脑风暴”座谈会,让他们畅谈各自感受以及为周浦镇的建设出谋划策,在培养他们的主体意识的同时,为周浦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另外还组织开展了“新浦东、新精神、新征程”的主题实践活动,把进城务工党员纳入其中,鼓励他们以“只争朝夕的激情,勇立潮头的胆识,崇尚科学的理念,开放包容的胸怀”投身到大浦东的建设中去。

(四)以实际需求为导向,坚持以人为本,创新组织服务内容。一是积极推进就业及相关帮助。浦东新区认真做好进城务工党员求助的受理工作,政府积极搭建平台,并提供相关培训项目,切实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为缓解“新周浦人”的就业压力,让他们安定地生活在周浦,安心地服务于周浦,周浦镇劳动保障所认真排摸失业的“新周浦人”,通过举办“新周浦人”党员就业咨询会、技能培训班,开设育婴师、网页设计员等培训岗位,帮助进城务工党员找到了工作,真正解决了他们的燃眉之急、后顾之忧。二是关注职业发展及维权服务。张江镇根据进城务工党员职业发展需求,设计服务项目,并关注权益维护等重点环节,为党员提供职业帮助。周浦镇建立了“新周浦人职工援助之家”,同时,积极帮助“新周浦人”组建工会,还联合妇联,邀请专家为新周浦媳妇开展《妇女权益保障法》、新《婚姻法》等相关法律培训等。三是开展生活关怀与帮助。张江镇会同有关部门组成联席会议,负责对新家园党支部及其党员在工作和生活中碰到的问题的调处,通过不定期召开会议,分析解决新情况新问题。周浦镇对进城务工生活困难的党员进行实地调查,协同有关部门,解决了“新周浦人”党员的子女上学问题、结对帮困问题等,使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

三、几点启示

浦东新区在进城务工党员教育管理服务方面的工作经过了八年多的实践推进,无论是新家园党支部,还是“新周浦人”,都显示了蓬勃的生机和旺盛的活力,其启示在于:

(一)组织凝聚是加强进城务工党员工作的根基。我国经济仍处于快速发展的上升期,进城务工人员将继续保持高频率的流动,这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基层党组织要用发展的眼光来设计动态管理的维护系统,坚持与时俱进,根据进城务工党员队伍的不同类型和特点,不断探索和创新灵活的组织设置模式,并且突破单纯的组织覆盖的工作目标,坚持工作覆盖、制度覆盖与组织覆盖相结合的工作机制,这样才能真正做好凝聚工作。浦东新区就是在创新组织设置的同时,通过改变传统眼光和固定思维模式,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新进城务工党员,结合他们的自身特点以及工作实际,开展个性化、有特色、有意义的组织活动,并建立起活动长效机制,保证进城务工党员参与的认同感与积极性,从而牢牢巩固了党在进城务工人员中的执政根基。

(二)组织互动是加强进城务工党员工作的必要条件。随着进城务工党员日益频繁的流动,为及时把握他们的动向以及相关信息,流出地与流入地党组织之间的沟通联系显得尤为重要。浦东新区的新家园党支部从成立开始,就突破党组织之间信函联系等传统简单模式,打破时空与地域的界限和党组织之间的壁垒,主动与进城务工党员的流出地党组织之间建立起长效、动态的联系和互动,切实提高了党组织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保证进城务工党员流动不流失,用创新、开放的思路去思考和解决问题,以实际、方便、有效为工作原则,建立起长效联系机制,丰富相互间的活动形式,不断提高党组织的科学化工作水平。

(三)个性化服务是做好进城务工党员工作的重要保证。进城务工人员作为新出现的社会群体,有着特定的需求,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行政化、管理化的服务理念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现实需要,这就迫切需要党的基层组织创新和深化个性化服务理念,真正找准服务与进城务工党员需求的切入点和交接点,并通过服务来激发党员的主体意识。浦东新区基层党组织在进城务工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中,贯穿了尊重进城务工党员的基本权利、文化观念以及为他们进城安居乐业提供个性化服务的理念,更好地从服务的角度激发他们的主体意识,发挥主体作用,从而使进城务工党员在城市中的位置、权利和责任更加明确,使他们的思想境界、自身价值在社会参与中得到不断提升,与此同时也增强了党组织的影响力与凝聚力,促进了整个社会的和谐。

(四)社会化运作是推动进城务工党员工作的不竭之源。随着改革的深入,原有的单位制分解导致党依托单位形成的凝聚力和认同感逐渐失去支撑,这就需要党建工作的社会化。在推动进城务工党员工作的过程中,如果仅仅依靠党组织的资源,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日益庞大的群体需要。浦东新区张江镇以及周浦镇等地,通过引进镇域范围内各类社会、经济组织的资源,对进城务工党员俱乐部等实行社会化运作,在经费方面也积极推行会费制、企业赞助等多种方式募集,这不仅加强了党与社会的关系,而且提高了党的认同度,更为党在各类群体中开展活动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社会资源。

[1]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作者单位:中共上海市浦东新区区委党校

■责任编辑:周奕韵

D263

B

1009-928X(2010)11-0030-03

猜你喜欢

新家园浦东新区党组织
渝水区下保村:打造生态美丽宜居新家园
为“浦东新区法规”开启众筹模式
村党组织委员会候选人预备人选的推荐与确定
以提升组织力为抓手建设全面过硬的国企党组织
共同建设美好禹州新家园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动物们的新家园
浦东新区中医药健康服务业发展建议
绿色四联新能源 缔造智能新家园
行业协会在科技创新中的政策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