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会计实训模块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评价
2010-12-25福建省福州旅游职业中专学校胡颖
□福建省福州旅游职业中专学校 胡颖
基础会计实训模块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评价
□福建省福州旅游职业中专学校 胡颖
本文以中等职业学校的财经专业的基础会计课程为例,从分模块教学入手,对会计基本技能实训的教学,展开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情境教学设计,并提出了改进基础会计课程教学评价的设想。
教学模块;工作过程;学习情境;教学评价
基础会计既是中等职业学校财经专业的核心课程,又是会计专业入门课程。如何在这门课程中打好学生的会计理论和技能操作基础,实现培养具有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的教学目标,以适应社会对财务岗位人才的需求至关重要。
一、基础会计分模块的教学设想
在基础会计课程中,应十分重视技能实训教学,开展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会计实践教学,而推行分模块教学改革,是会计教学改革的一个探索方向。笔者认为,在基础会计课程中,理论课程与实训课程的比例以3:7的设置为宜。即理论课程比例占30%,实训课程比例占70%,从而突出会计实践操作技能培养的重要性。在会计分模块教学中,可以把基础会计课程分为三个模块,如表1所示:
表1 基础会计课程的三个模块
二、基础会计分模块教学的应用
1.基础理论模块的教学设计
在这个模块中,以会计的基础知识讲授为主,其中会计要素、会计平衡公式、账户的结构、借贷记账法等都侧重于基本理论的认知。这对于初中刚毕业的中学生来说,由于是首次接触,这些概念及会计专有名词,对他们而言可能既抽象又空洞,学习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初学环节,不能只注重知识的讲授,还应以引导启发为主,力求引发学生的好奇与兴趣。例如:在日常的生活中,可以让他们留心身边的超市、商场及小型私企等经营过程,适时收集相关资料,加以归纳整理,激起他们的探索欲。也可以建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上网、阅读书报等途径,获取相关专业知识的信息与资料,进行加工整理。通过自己动手在做中学,可以把枯燥的理论在实践中渐渐消化。
2.基本技能模块的教学设计
基本技能模块的教学设计是课程的教学重点,在这个模块的教学中,可以运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实训教学模式。所谓“工作过程导向”的模式,即从实际工作岗位的工作典型任务出发,以完成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为学习内容,使学习者具备能够胜任工作岗位的能力并顺利就业,以实践过程的学习为主要过程的一种全新的职业教育模式。这个理论是由德国著名的职业教育学者Rauner教授和他的团队提出的,该理论提出后很快被德国的职业教育界所认同,引进我国后也被我国的职业教育所接纳,并结合我国的职业教育情况逐渐推广开。[1]
在基础会计的入门课程学习中,学生对会计的工作流程认识有限。因此,应根据技能实训教学任务来创设各种会计工作岗位的学习情境,每个情境的教学内容都应以会计工作岗位任务为导向,以会计岗位职业能力为目标,以模拟企业的真实会计岗位、真实会计业务为载体,注重会计流程中记账、算账、报账的技能操作。根据教材需要,在这个模块中可分设五个学习情境:一是原始凭证的填制与审核;二是记账凭证的填制与审核;三是登记账簿;四是财产清查;五是编制会计表。在每个情境下又可分设多个子情境,使每个情境都根据会计工作岗位并结合技能实训任务来设计教学。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个模块教学中,由于学生刚刚开始进入基本的技能操作学习,一般不能独立完成工作任务,因此,不能操之过急地进行岗位分工教学,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进而熟练地掌握各种会计核算方法的基本操作技能。
以往传统的基础会计教学中,通常是以文字来描述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经济业务,完全脱离了实际工作情景,这种方式不利于初学者对技能的掌握。针对这种情况,应构建以真实会计工作情境为实训教学基础。为此,笔者以原始凭证填制和审核为例,把出纳工作岗位任务结合到填制原始凭证的教学过程中,展开会计实训模块教学的学习情境设计(见表2)。
从上述设计中可见,经济业务发生过程不再以单纯的文字形式出现,而是以各种发票、单证的原始凭证模拟资料的方式提供给学生,让学生领略经济业务发生的真实过程,然后让学生自己学着去分析该项经济业务应使用哪些“原始凭证”?如何取得“原始凭证”?怎样填制“原始凭证”?如何审核“原始凭证”并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动手填制真实的记账凭证。最后通过教师制定的评价标准,评价学生填制原始凭证的正确性,并在教学评价表中如实反馈学生的学习成果,总结在填制凭证的学习过程遇到的问题,并分组讨论解决的方法。
3.综合运用模块的教学设计
通过技能实训模块,学生大多熟练掌握了各种会计核算方法,这时进入综合运用模块的教学。按会计核算程序的步骤,可以模拟企业会计期间的各项经济业务,准备好相关财务单证资料,进行综合实训练习。全体学生仍然分成若干小组,每组约4-6人,以工作过程需要,实行岗位分工制度,每组分设出纳、制单、会计、审核、主管等岗位,明确各自岗位职责与工作任务,分工协作,定期进行岗位轮换,使学生从中既尝试到各个岗位的工作内容,又能体验各岗位之间的相互牵制、相互协洽的管理过程,从而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素质,为今后上岗工作打好基础。
表2 原始凭证的情境教学设计
三、实训教学的课堂评价设想
由于会计职业教育已从原来的知识灌输转变到素质和技能的培养上,因此,在采用了分模块的教学方式后,应该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学习成果评价机制。把传统的评价学生方法,从注重考试成绩转移到注重能力形成的过程上来,改变过去那种靠期中、期末闭卷考试,“一锤定音”来确定学生成绩的做法。
结合分模块的教学理念,在模块教学中,笔者实行形成性考核的方式。即在基础会计的基础理论教学模块中,以掌握会计基础知识为主,这个模块的考核可以采用闭卷考试、课堂讨论,课后小论文的方式,避免学生重实践轻理论,该部分成绩在期末成绩中占30%的比例。在基本技能模块和综合运用模块中,以实训教学为主,包含多个学习情境。每个情境都可以独立进行考核。考核时以日常教学活动中的课堂技能评价为主,对每个阶段技能操作制定出评价标准,以评价表形式下发给学生,指导学生独立完成操作,并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点评反馈在评价表中。同时,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操作过程,并给予准确的评价,以此作为对本阶段学习成绩的考核依据,这个两个模块学习结束时,把每个学生各阶段的评价表汇总,形成学生成绩考查表。(见表3)
表3 基础会计实训模块学习成绩考核表
这部分内容应是基础会计教学考查的重点,在期末总成绩中占70%的比例。
总之,根据每个模块的特点,创设的学习情境越细,越能训练学生准确掌握专业技能。采取多样化的成绩评定方式,即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有利于让学生具有成就感。笔者认为,“以学生为主体,以技能培养为主线”的教学和评价模式是会计教学改革的方向。
[1]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蒋海燕.基于工作过程的财务会计课程设计与实施[J].会计之友,2010(4).
[3]孙志洁.《基础会计》课程模块教学设计与实践[J].财会月刊,2010(3).
G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