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设计专业人才需求状况与人才培养研究
2010-12-25天津理工大学张芳燕
□天津理工大学 张芳燕
□天津科技大学 梁浩
工业设计专业人才需求状况与人才培养研究
□天津理工大学 张芳燕
□天津科技大学 梁浩
随着工业设计教育的蓬勃发展,一些人对工业设计专业教育有了担忧:中国的工业设计专业的招生规模,是不是已经远远超出了社会的实际需求了?工业设计教育是不是应该更适应市场环境的需求,能否更多元化,个性化一些?工业设计是趋向于通才教育还是职业化教育?针对疑问,本文从社会需要谈起,主要分析了中国工业设计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针对天津地区高等学校工业设计专业教育现状进行了调研分析,并给工业设计专业建设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工业设计;行业现状;专业教育现状;专业建设
一、我国工业设计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1.工业设计行业现状
(4)企业设计部门模式
随着工业设计的发展,一些企业逐步认识到其重要性,相继成立了具有非常专业的工业设计中心,并吸引了大量的人才为企业服务。在一些信息产业领域主导的企业中,不仅成立了自己的设计机构,还委托国外的大型设计机构进行合作设计,进而迅速提升了设计的质量和层次。
2.工业设计行业发展趋势
在中国,工业设计就业前景正处于上升的时期,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提升,工业设计将面临巨大的发展机会。一方面,我国现阶段正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发展,产品设计理念逐步与国际市场接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设计与开发,已成为品牌企业的战略目标,迫切需要具有先进设计理念和艺术创新设计能力的工业设计专业的高级人才。因而,工业设计专业的本科毕业生有广阔的就业市场。其次,是国家政策的支持。由于工业设计在制造业中的核心地位和关键性作用,使得世界各国在发展制造业的过程中,往往把它作为龙头,通过加速工业设计的发展,带动整个制造业的发展。而中国目前还缺乏大量工业设计方面的人才。例如,北京工业设计方面的从业人员现有一万名左右,每年的用人量大概仍需200-300人,所以,目前需要的工业设计人才处在一个高速增长的时期。
二、天津地区高等学校工业设计专业现状
1.工业设计专业点分布情况
目前,天津市普通高等学校共有所,本科大学19所,其中有8所本科高校开设了工业设计专业。一是在综合性大学或以理、工科为主的高校中,将其设置在机械工程院系,为工科类工业设计,学生毕业后授予工学学士学位;二是在艺术类院校中设置在设计学院,为艺术类工业设计,学生毕业后授予文学学士学位,但也有少部分工科高校在两个学院同时开设不同方向的工业设计专业。例如,有些高校分别在机械工程学院设置工科类工业设计、在艺术设计学院设置艺术类工业设计。
2.工业设计专业招生与就业情况分析
据调查,除了天津美术学院开办工业设计专业较早以外,其他高校的招生都是近几年才开始。通过对这几所高校近年来招生情况的了解,该专业招生人数呈逐年增加的趋势。通过对天津高校工业设计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查得知,该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达90%以上。然而,他们中仅有10%的毕业生真正从事工业产品设计,而有40%至50%的人从事装潢、广告类的设计工作,还有30%至40%的毕业生,从事包装和商标设计等工作,也有部分毕业生到网站从事网页设计,另有部分毕业生转入了与工业设计专业不相干的工作领域,从事管理工作等。
根据对往届工业设计专业毕业生工作状况调查可知,毕业生主要面临的问题是缺乏社会实践经验。大多数用人单位都喜欢聘用已经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员工来为之创造更多的利润,而不是再用额外的时间、金钱和精力从头培养应届大学毕业生,所以,大多与产品设计相关的企业在招聘信息中,明确提出要有2年以上的工作经验的要求。显而易见,这对没有实践经验的毕业学生来说,是造成就业难的原因之一,也是促使他们改行的问题所在。
3.天津高校工业设计专业教学情况
由于办学时间短,大部分天津高校工业设计专业尚未建立起知识结构合理的专业教师队伍,尽管有高职称、高学历的教师,但他们并非出身于工业设计专业,多是绘画、美术专业教师或工程制图、机械专业方面的老师,缺乏工业设计的实践和全面系统训练,因此,从事工业设计专业教学工作的能力尚显不足。近年来,很多院校为了增加办学实力,引进了一些刚毕业的工业设计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但他们大多缺乏市场、工程等知识和实践经验,也缺乏教学方面的经验。
此外,天津高校工业设计专业还处在初创和探索阶段,专业教学思想体系的研究不足,教学方法依然沿用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家长式方式,缺乏启发式、研究式的教学,忽视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学能力。即使是一些办学较早的院校,对于本专业教学改革的理论研究也不够深入。课程教学模式除了纯美术类教学模式,就是理工科的教学模式,缺乏系统的、学科相互交叉的主干课程,以便引导工业设计教学。在课程设置方面,虽然设置了多学科的课程,大多也是简单的课程相加,缺乏专业主导课程的系统引导。这些教学手段,显然无法将工业设计学科的多元化和综合性体现出来,导致工业设计专业的“教”与“学”脱节。与此同时,有些高校工业设计教育课程体系不完善,由于课程的内涵、目标不清,课程名称不规范,教师使用的教材往往也是五花八门,随意选择,致使有的教师上课随意性大。而因人设课,盲目随意增减课程的现象还依然存在。
据调查,目前天津高校工业设计专业办学设备明显不足,特别是实验室和实习基地的建设还很不完善,专业书籍缺乏,工作室太小,设备简陋,计算机及现代多媒体设备的配置,远不能适应现代教学、科研的需要。据了解,尽管不少学校工业设计专业成立了人机工程实验中心,但配置的仪器设备较为落后,利用率很低,满足不了实验教学要求。
三、对工业设计专业建设改革的建议
根据以上调研情况,天津高校工业设计教学可以说仍处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中,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眼界不开阔,不仅会造成就业困难,也容易造成宝贵的教育资源浪费。如若不尽快改进和加强,该专业在学校的地位会越来越低,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也会降低。如此恶性循环下去,将很不利于专业的建设与发展,甚至会导致整个专业被淘汰。为此,笔者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首先,要结合本地区文化、经济、产业结构、发展规划及学校的学科基础,确立合理的专业方向,建立稳定的产学研基地,以便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
当前,天津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时期,滨海新区纳入了国家整体发展战略。天津工业已经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抢占高新技术作为构筑产业新优势的中心环节,加快实施一批自主创新重大项目,努力培育一批自主品牌,不断增强原创能力,努力实现由“天津制造”向“天津创造”的转变。为此,天津工业已经建成了钢管、汽车、医药等十大产业研发平台,在重点定位于汽车制造业、加工业、化工业、高新技术产业、旅游业的同时,把文化及创意产业也作为天津市现代服务业重点发展对象。例如,天津市科委与河北区政府在天津3526创意工场搭建的工业设计技术服务平台,集聚了天津市创意产业企业和人才,不仅发展和壮大了本市的工业设计企业,为广大工业设计人才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也为学生提供了教学实践的空间。随着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笔者所在的学校,将进一步充分整合社会和学校的资源,以天津五大产业密集区为依托,开展电子信息产品、机械电子产品、汽车制造业等方向的产品设计,进而建立稳定的产学研基地。
其次,要建立符合社会需要的工业设计教学模式。
相关院校在对所处地区的环境进行深刻分析之后,应以市场发展为导向,建立合理的课程体系,转变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加强对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工业设计的核心是创新,而创新来源于宽厚的基础知识和良好的素质。要以社会发展需求为基础,在课程设置上,要确定出专业的主干和学位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比例,增加教学计划的柔性,加大选修课的比重,允许学生跨校、跨系、跨学科选修课程,拓宽知识面、灵活专业方向,使培养的学生既具有适应性又具有多样性。为了适应新时期的社会需求变化,应寻求多样化教学形式,从“以传授知识为主”转变到“以激发能力为主”,使学生能够在未来遇到问题时,立刻能够被激发成为思考者、合作者、行动者。要强化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的培养,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教师的科学研究,鼓励学生到企业实习,参与企业实践课题,包括市场调查与分析、模型制作、工程技术设计、市场推广等,使设计教育走出课堂、走进社会。
最后,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支持并鼓励教师将国际上最新的思想、技术、成果以最快的速度运用到教学中去,把学生的思维引领到时代最前沿。为此,一方面,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的专业能力,通过高校教师工业设计专业课程进修班、工业设计专业计算机应用培训班等形式,对专业教师进行培训,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另一方面,学校可以面向社会招聘教师,聘用更多经验丰富的设计师担任教师,加强与企业合作的联系。
目前,高等学校教育改革的方向是“面向社会,自主办学”。高等学校培养的人才能否被社会所接纳,是衡量高等学校办学质量好坏的一个主要标志。因此,高校对工业设计教育需要进一步进行调整与改革,用创新性的方法和手段,增加学生的实践训练,逐步培养出思路开阔、创新意识强、动手能力强、适应现代科技发展要求的新时代设计人才。
[1]王珏,郭涵.对中国工业设计教育存在问题的几点思考[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8(6):134-135.
[2]汤志坚.符合社会需要的工业设计教学模式研究[J].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5(2):79-81.
[3]吴国强.对当前工业设计教学模式的再思考[J].南通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1):85-88.
[4]刘春嫒,李国涛,张亚先,等.谈工业设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5(13):13,15.
[5]裴继刚,范劲松,周伯军.工业设计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装饰,2002(8)17-18.
[6]蒋薇,贾宏禹.工业设计创新性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讨[J].实验室科学,2008(4):19-21.
G642.0
工业设计是我国一个新兴的、综合性的应用型专业。随着我国对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视,各个企业也开始了自己的新产品研发和老产品的改造,企业对工业设计人才的需求急剧上涨。因此,工业设计教育也随之蓬勃发展起来。在这样的背景下,各个学校纷纷开设了工业设计专业,于是人们又对工业设计专业教育产生担忧:中国的工业设计专业的招生规模,是不是已经远远超出了社会的实际需求?工业设计教育是否应该更适应市场环境的需求,更加多元化,个性化一些?工业设计是趋向于通才教育还是职业化教育?如此等等。针对这些疑问,怎样开展工业设计教育,怎样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工业设计人才,是当前工业设计教学改革的方向。
20世纪80年代末是中国工业设计的职业化发展的开始时期,具有真正意义上的专业化工业设计公司于20世纪80年代末出现在广州和深圳。截至目前,中国工业设计行业已具有了一定的规模,设计行业的从业人员约30万人,年产值约为300亿人民币,占2005年世界创意产业产值的1.27‰,相当于2004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2.19‰。此外,我国工业设计人员的年龄结构呈年轻化趋势,且大多集中分布在经济较发达地区。根据调查显示,现在工业设计机构里面的从业人员主要是大学毕业3年以上、年龄在40岁以下的人员。他们当中大都集中分布在华北、华东、华南等经济较发达区域,其比例分别是24%、22%和20%,而西南地区和东北地区所占比例各占总量的8%左右,西北地区的从业者最少,仅占总数的4%。可见,工业设计人员的数量与我国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水平区域差异相关。
随着中国经济和市场化的发展,我国的工业设计机构呈现出多样化的模式。
(1)自由职业设计顾问公司模式
这类公司的特点是将设计与生产制造相结合,以设计的市场实现和销售状态为最主要的评价标准,在时间把握上具有优势。他们的主要客户对象涉及到家电、信息、通讯、医疗等产业领域。
(2)政府支持的设计机构模式
这类设计机构以北京工业设计促进中心与北京经纬工业设计公司为代表。北京工业设计促进中心是政府实施“工业设计科技促进”专项计划、推进设计创意产业发展的促进机构,承担设计产业政策规划研究、提供企业设计咨询指导、开展国际设计交流合作、承办设计论坛展览会议、举办设计技能专业培训等工作。同时,为企业进行设计实务示范。北京经纬工业设计公司是由政府投资股份方式建立的设计机构。这些机构的客户对象包括政府机构、信息产业、家具制造业、家电业、医疗业等。
(3)院校工作室模式
该模式主要集中在北京、广州、上海等地,这些以院校为依托的工业设计工作室或公司在专业素质上具有较大的影响,主要偏重于企业设计课题与设计教育实践的结合,注重设计概念的创新。院校模式由于集中了教授、研究生和大学中的不同研究部门和人员,因此,更注重设计的整体解决方案和企业的文化性。其所涉及的企业范围包括信息、家电、通讯、医疗、交通工具制造业等。
项目名称:天津理工大学教学基金。项目号:YB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