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向警予关于妇女解放运动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关系之研究

2010-12-21李惠康,朱

学理论·下 2010年11期

李惠康,朱 海

摘要:向警予是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杰出领袖,她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深刻剖析了妇女受压迫的根本原因,认识到妇女解放运动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运动的紧密关系,明确了妇女解放运动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共通的革命性质、革命目标和革命动力,同时,她还认为,妇女解放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大劳动妇女想要获得彻底解放,只有实行广泛的政治革命。

关键词:向警予;妇女解放;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中图分类号:K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0)33-0139-02

向警予是中国共产党早期优秀的妇女领袖,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女性中央委员和首位女性部长。她曾撰写大量卓有成效的文章,深刻地分析了当前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形势,提出了许多关于妇女解放运动的独到见解。其中,她的无产阶级妇女解放思想和理论为中国妇女解放运动提供了理论指导,指明了前行的方向。此外,为了获得妇女自由及妇女人身的彻底解放,在实践中,向警予身先士卒,高歌猛进,领导和指挥广大妇女勇敢地向万恶的旧制度展开了积极的反击和不懈的斗争。毛泽东曾这样评价她:“她为妇女解放、为劳动大众解放、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了一生”。

无论从国内还是从国外讲,中国妇女在当时人口数量中的比重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分量,然而,她们却是那时中国国内最受压迫的广大群体。凭借着独到的眼光和先进的思想,向警予认为,中国妇女解放运动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有着相通的革命性质、动力和目标,并且二者有着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纵观历史可以得出:只有在中国的无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之后,中国最广大的妇女阶层才能从被压迫的旧社会里逃离出来。本文笔者将从下述几个方面来初步探讨向警予关于妇女解放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关系的一些思想。

向警予认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是一切劳动人民受剥削、受压迫的根源。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遭受残酷压迫的广大妇女终究亦会绝境反击,在这里,历史老人开始为妇女解放运动和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的民主革命牵线搭桥。

在旧社会的中国,妇女的社会地位十分低下,与广大的劳工相同,妇女被当做奴隶一样对待,“女子所以沦为奴隶,岂不全然是私有财产制度的罪恶吗?”向警予在《女子解放与改造的商榷》中提到的:“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剥削制度是万恶之源,也是妇女受压迫的阶级根源。要真正达到劳动解放和妇女解放,就必须摧毁剥削制度的代表——摧残民权、摧残女权的一切恶势力、恶制度,实行政治革命。”[1]183她说:“这种制度,在理不应存在,在势不能存在。”[1]50为了让广大妇女不再深受奴役,只能推翻这个旧社会,才能赢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只有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广大的劳动人民才能获得解放,广大的劳动妇女才能解放自身。倘若恶势力、恶制度不被铲除,我们的女权就永远不能伸张。

在向警予看来,因为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双重压迫,中国的妇女问题早已不再是一个单纯的压迫和反压迫问题,妇女解放运动也绝不再是单靠妇女阶层就能完成的一项运动,她说,“女权运动本是民权运动的一部分”,“政治问题如果不解决,妇女问题是永远不能解决的。”[1]111我国的女子参政运动发轫于辛亥革命民国纪元,但历史证明,软弱的民族资产阶级无法实现民权,自然也不能实现女权,20世纪20年代之后,无产阶级政党已经建立,新民主主义时期到来,广大妇女要“洞察全局,明识机先……以开女权之路。”[2]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向警予身体力行,将妇女运动坚定地纳入到了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行列当中,妇女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不谋而合,二者联姻,最终形成了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紧密关系,自此,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妇女解放运动踏上了为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而努力奋斗的曲折历程,为实现中国人民的翻身做了主人开始了新的艰苦卓绝的不懈斗争。

历史表明,任何一项解放运动都要具有自身的领导阶层和运动形式作为前提保障。妇女的解放是社会解放的天然尺度,也是开展妇女解放运动和进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共通的革命目标,为了这一目的,需要无产阶级政党的坚定领导和源源不断的革命动力。

单单对于妇女解放运动而言,广大妇女自然要冲在运动阵地的最前沿,在她们有力的呐喊和实质性的行动之外也需要其他农民、工人、小资产阶级等力量的支持和帮助,而在这些追求解放的运动当中,却要从最基本的女权与民权的关系说起。“(要)在普遍的民权运动里去争取女权的运动,因为女权运动本是民权运动的一部分,有了民权运动才有女权运动,女权运动绝对不能离开民权运动而独立。”[1]183向警予在妇女解放协会成立大会上说:“妇女运动是求妇女的自由平等,然而在中国民族未达到自由平等以前,妇女绝对不会单独达到自由平等的。”因此,“真正觉悟的中国妇女,必然是一面参加政治改革运动,一面参加妇女解放运动。”[1]1251923年,在《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妇女运动的决议案〉》中,向警予再一次讲到“应加入‘打倒军阀、‘反对外国帝国主义两个国民革命运动口号,以引导占国民半数的女子参加国民革命运动。”[1]217从向警予的一系列著作和言论中,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向警予眼中的妇女解放运动需要由无产阶级的组织即妇女解放协会的领导,其实质就是反对封建主义、反对帝国主义压迫的一种革命方式,这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质趋同,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指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它的领导阶级也是无产阶级,它的主体是人民大众,包括了无产阶级,新民主主义革命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因此,妇女解放运动与新民主主义革命拥有相同的革命性质和革命目标。

1922年,向警予从法国留学回国后,便积极入党,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正式党员,从那时起,她就具体负责领导妇女解放运动的工作。并且在主持妇女工作的同时,还写了大量关于妇女解放运动的文章。她充分运用马列主义关于阶级斗争的学说,论述了我们党关于妇女解放运动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她认为,中国的广大妇女只有积极投身到中国民主革命的洪流中去争取全民族独立,妇女是妇女运动的主力,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则包括了无产阶级、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所有受剥削之妇女均不外乎这个动力范围,只有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彻底胜利,妇女阶层才能获得真正的自身解放。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妇女解放运动必然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可能脱离中国革命运动的范畴而孤立地存在和发展。

辛亥革命失败的历史教训就雄辩地证明了妇女解放运动必须与中国革命运动相联系,并且男女平权,妇女解放必须在阶级解放之后才能取得的道理。正如向警予日后所认识到的:“妇女问题的解决,决不是单靠妇女运动所能做到的。妇女解放与劳动解放,是天造地设的伴侣。”[1]155向警予认为,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仅仅依靠单一的女权运动来实现妇女解放的道路是走不通的。她认为,妇女的的解放运动只有和旧中国的社会改造以至于全世界的改造紧仅仅的相结合才有出路。

向警予在《今后中国妇女的国民革命运动》一文中所提到:“中国如果有强有力的国民革命党率领此剧烈的国民革命运动,一面反抗英、美,一面打倒军阀,建设真正人民的政府,不独中国民族实际解放,且可完成世界革命工程之一半。那时候中国妇女的解放自是题中应有的文章”[3]。字里行间流露着她坚定的思想理念,她是绝对不赞成那种只追求男女平等,而漠视中国的实际社会政治的妇女解放运动的,对于那些仅仅把男子视为敌人,单一的追求男女平等,相信只要在法律上规定了男女平等的规章制度,就可以享受到自由和平等的狭隘浅薄的思想,向警予给予了严厉的批判。她指出这是一种脱离中国的社会现实,脱离中国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斗争实际的女权运动思想,“犹之起屋沙上,随起随倒”,“终免不了昙花一现的惨运”[4]。向警予表示:“妇女运动是跟着国民运动起来的,没有国民运动也便无所谓妇女运动,……妇女运动必须乘着国民运动的长风才有日进万里的可能”[3]。“女权运动是妇女的人权运动,也是妇女的民权运动”而“民权运动的唯一目的就是要反抗帝国主义打倒军阀”[5]。这样以来,向警予就把妇女解放运动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运动结合起来,形成了无产阶级领导的妇女解放运动,给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完整的革命肌体注入了新的活力,成为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一整体的强有力支撑。

小结

向警予关于中国妇女解放运动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关系的真知灼见,好似黑夜里的一盏盏灯塔,为饱受压迫和迷茫不前的广大妇女照亮着前进的道路,向警予在妇女解放运动中身体力行的实践工作,也成为整个中国的妇女解放运动中的楷模和表率。旧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帝国主义、封建军阀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残酷统治下,不仅仅是妇女,所有的劳动人民都不可能拥有自由的民权,罪恶的社会制度一日不被消灭,中国的社会性质就一日不会改变,中国广大的妇女以及其他的劳苦大众被压迫、被奴役的状况也将会一如往前。而作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斗争一部分的妇女解放运动,拥有不可小觑的革命动力,她一定程度上肩负着实现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目标的艰巨任务,只有将妇女解放運动融入到中国民主革命的运动洪流中,妇女解放的最终目的才能实现。向警予关于妇女解放思想与中国革命之间的关系的论述的意义,是重大而深远的。

参考文献:

[1]向警予文集[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5.

[2]向警予.今后中国妇女的国民革命运动[N].妇女日报,1924-01-02.

[3]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妇女运动历史研究室.中国妇女运动历史资料(1921-1927)[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111-233.

[4]纪念向警予同志英勇就义五十周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8:87.

[5]向警予.女国民大会的三大意义[N].妇女周报,第七十九号,1925-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