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社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实践与探讨

2010-12-21任和平

学理论·下 2010年11期
关键词:实效性

任和平

摘 要:以上海海洋大学大学生社区党员示范团八年以来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创新实践为范例,在介绍、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探索并讨论了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与理念。

关键词:高校社区;党员示范团;主体与理念;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410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0)33-0336-02

一、上海海洋大学大学生社区党员示范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践和探索

(一)背景与意义

上海海洋大学大学生社区党员示范团(以下简称示范团)成立于2003年5月,至今已近八年。示范团的成立是校党委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秉承“勤朴忠实”的校训传统,加强学生社区思政及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增强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举措;通过社区党建增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极大地促进了社区文化和安全教育工作的开展。示范团的建立契合了党和国家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1],拓展了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新方式,改变了高校后勤社会化所引起的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弱化问题,适应了高校学分制和学生公寓社区化的需要[2]。

(二)组织形式与工作思路

示范团由学校党委组织部、学生工作部和后勤服務中心直属支部共建,学校每年提供定额经费予以支持。示范团建立了专门的《工作章程》,对其名称、性质、指导思想、宗旨、组织机构、管理形式、主要职能、考评制度、成员权利义务等进行了详细的规定。示范团团长由社区主任兼任,设副团长五名,从社区学生党员中进行公开选拔。根据学生公寓分布,示范团下设示范队若干,由学生党员担任队长;并由学校通过公开招聘形式专门聘任专、兼职辅导员任示范团的指导教师,成立办公室。示范团工作思路是立足社区,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理论学习、实践锻炼、开展活动等形式辐射并加强社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与党建工作,实现“一个党员,一面旗帜”的作用;坚持“学生利益高于一切”的宗旨,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带领广大学生为构建平安文明社区与和谐校园献计献策、积极工作。

(三)工作开展与总结

1.开展党员在社区的理论学习和研究:党员示范团以先进的理论引导社区广大党员学生,在每个时间阶段结合组织要求先后开展了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理论研讨、“实践八荣八耻,展示青春风采”等学习活动;邀请校内外知名教授为学生党员作专题辅导报告;多次举办学生社区思想政治工作党建工作研讨会,形成了论文汇编。

2.建立社区党员公示栏与党员示范岗、值班岗:在各楼栋中建立学生党员、辅导老师公示栏,将党员照片进行公示,在让党员学生具有荣誉感的同时,形成广大学生对其监督的机制。社区在不同楼栋设立党员示范岗和值班岗,为学生提供生活、学习等方面的帮助。

3.拓宽学生党员培养教育新渠道:示范团通过各类学习和相关活动,加强对党员在社区的监督和教育,使其在社区的示范作用更强。各学院学生党支部在发展党员时,必须征求党员示范团的意见,通过考察学生在社区的表现,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考察和培养,对广大学生有良好的引导功效。

4.以丰富的文化活动和主题活动促进学生在社区的思想政治工作:示范团成立后每年在社区开展一届文化艺术节活动,丰富学生在社区的文化生活,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将广大学生团结在一起。同时,结合社区的特点,开展多次安全系列活动和欢送毕业生联欢晚会等活动,使社区安全和毕业生的平稳离校得到保障。

5.走进社会使社区大学生切近社区、服务群众:示范团先后开展了公益募捐、暖‘心瓶、敬老活动、清洁家园、桃花节志愿者行动等,以走进社会、切近生活的形式,学生在服务群众实践中得到锻炼,获得良好的社会评价。

6.表彰先进,促进党员学生的示范作用进一步提升:根据示范团章程,每两年进行一次党员示范团先进个人与集体的评比,学校党委专门发文予以表彰。通过颁发荣誉证书和奖品的形式,对优秀学生进行奖励。平时,通过形式多样活动的开展与评比,对学生进行奖励和表彰。

二、高校继续加强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探讨

(一)拓宽思路:合力促进社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增强高校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取决于工作开展的路径与方法,根源取决于参与工作的主体。发挥相关主体的能动性,通过紧密协助、相互补充等形式,才能更好地实现育人目标。上海海洋大学社区党员示范团的工作实践,充分发挥了学生主体的能动性,拓展了一些工作方式。实践证明,高校学生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和党建工作的进一步提升需要全校上下思想一致,形成合力,探索新思路。

(二)明确主体:正确选择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路径的前提

1.社区思想政治工作主体及职能

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体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动实施者,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的关键组织人。主要分为组织和个人两个层面:

组织层面包括社区公寓管理委员会、学工部、后勤部门、安全保卫部门等。学生社区公寓管理委员是学校层面研究社区建设和管理中的重大事项,探索加强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方式,制定并发布学生社区建设和管理文件,统筹社区工作开展的机构。委员会的日常办公机构应常设于学工部,由学工部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公寓委员会应全面筹划和安排学生在公寓中的思想教育工作,拓展新途径和新思路。其他部门应根据委员会的要求做好社区学生的安全教育(保卫部门)、物业服务(后勤部门)、文化开展(团委与学院)、帮困落实(勤办)、心理咨询(心理咨询办公室室)等,实现分工清晰,责任明确,路径恰当,切实可行的机制,避免因后勤社会化后高校社区重服务、轻教育,重物业、轻思政的弊端。

个人层面是隶属于组织层面的各类群体。包含有辅导员队伍、社区管理员(生活辅导员员)队伍、思想政治教师队伍、学校政工队伍和团学组织队伍、社区学生自治组织队伍。这些队伍在社区学生教育管理上各有侧重,但目标一致又相互交叉。实践中,学生辅导员队伍具有整体素质高,有能为学生解决思想问题的良好条件但他们因主要忙于应付学校安排的各种事务,搁于深入学生宿舍,即使在深入学生宿舍时,也存在着了解学生问题不够深入和不够全面的缺点。而社区管理员队伍一般隶属于后勤部门,他们长期和学生在宿舍中接触,对学生在宿舍中的言行了如指掌,但其整体文化层次底,缺乏和学生沟通的语言和处置问题的技巧,其工作内容处于低层次的应对。而其他队伍基本处于缺位的角色,如“两课”教师在课堂教学和平时实践上存在偏差;政工干部仅局限于自身日常工作而认为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与己无关;团学组织在组织大学生文化开展上,校园和社区是“冰火两重天”;社区学生自治组织缺乏有经验的部门给予良好指导,其学生干部没有纳入学校团学干部考核体系,使工作开展后劲不足。

2.实现主体功能需加强和改进的工作

(1)弥补和改进主体缺位与错位现象

后勤社会化的实施后高校社区广泛划归后勤进行管理。高校管理者在很大程度上产生了错觉:“既然是后勤管,那后勤就应该‘包揽社区的一切工作,既要做好物业工作,还应负责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要负责社区文化开展,也要抓好安全。”事实上,后勤方面具有服务的优势,但没有结合学生特点开展学生教育的能力。而在社区学生自治组织上,错位管理现象较为普遍,如近年来不少高校创造性地出现“社区党校”、“学生自律委员会”、“学生楼管会”、“社区学生居委会、楼层长”等学生自治组织,而在很大程度上,这些自治组织的日常管理和工作指导由后勤部门开展,往往流于形式,成绩不明显。在社区文化开展上,因团组织的缺位,后勤显然缺乏经验和精力举办既让学生喜欢又能体现社区特点的活动。至于一些思想政治工作、心理咨询、学生虚拟网络等方面的开展也出现了指导或引导上主体的缺位,其工作成效非常不理想。高校在树立思想政治工作时,发挥各方力量,合力参与,是弥补和改进主体缺位与错位的先决条件。

(2)建立主体考核与培训机制

根据高校社区不断强化教育功能的表现,其工作主体应该是最能体现教育育人作用的部门和个人。即在学生工作委员会指导和领导下,学工部作为第一责任部门协调下的各学院、各部门;以学生工作辅导员为主体,学生干部、社区员工、政工干部、思政教师等群体的配合;在日常工作开展中,要制定工作开展细则,建立专门的考核机制,实现分工明确、责任到位又各有侧重、相互补台的良好局面。加强各线、各块工作的互通和了解,建立定期培训机制。在培训内容设置上实现“三结合”:结合不同部门的特点与优势;结合思想政治教师理论优势与一线实践工作者的经验;结合辅导员的政治优势与社区管理员的生活服务。

(三)更新理念:切实提高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社区在传统理念上为学生休息的场所,普遍认为只要提供必要的住宿条件,让广大学子休息好就实现了它的功能。但随着扩招后后勤社会化以及学分制等教育改革的深入贯彻,这一认识越来越不合时宜。当前,有众多高教研究人员和管理人员对传统社区的概念进行论述和探讨。其中在社区空间范围上,已将狭隘的“寝室”扩展到包括社区周边的商业区、运动区和活动区;在社区管理方式上,已经不断实现从“以物为中心”向“以人为中心”的转变,体现高校社区管理已经从对物的单一管理向对人的综合培养的转变;在管理的主体上,从以前的后勤单方面管理逐渐实现向专门委员会、学工会等管理为主的多样化主体转变,并通过形式各样的学生组织不断强化学生自治功能;在社区管理的技术手段上,从辅导员“三同”和社区管理人员“查宿舍”的面对面交流向通过网络邮件、MSN、QQ、易班等形式的虚拟网络管理和指导。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R].中发[2004]16号.

[2]王志军,等.高校学生社区思想政治工作初探[J].现代教育科学.2008,(2),134-138.

猜你喜欢

实效性
基于艺术素质测评的初中生音乐课堂实效性提升对策探讨
“主讲主问主评”工作法:提升党课教育吸引力实效性
利用微视频提高小学美术教学实效性的实践与研究
精梳巧练 理性分析——提升小学数学复习课实效性的教学策略
浅谈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实效性的研究探讨
优化作业设计 提升数学教学的实效性
提高中职德育管理实效性的探索与研究
论民事诉讼法课程的 “实效性” 教学改革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