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向警予女性教育思想探析

2017-05-19丁俊萍袁玉梅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7年2期

丁俊萍++袁玉梅

摘要:向警予女性教育思想主要集中在女性教育目标、女性教育内容、女性教育方法、女性教育制度和管理方式等方面,其内涵丰富、特征鲜明、意义深远。考察向警予女性教育思想,有助于拓展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研究,对当下开展女性教育,实现女性发展,汇聚广大妇女力量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向警予;女性教育;妇女解放;国家救亡

DOI:10.15938/j.cnki.iper.2017.02.003

中图分类号:G40-09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49(2017)02-0012-06

向警予是中国共产党早期著名的妇女运动领导人之一,中共中央妇女部首任部长,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位女中央委员。向警予极其重视通过教育来实现妇女解放,推动妇女发展,并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对女性教育问题进行了艰苦深入的探索,形成了具有深刻意蕴和鲜明特征的女性教育思想。考察向警予的女性教育思想,对于拓展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研究,对于汇聚广大妇女力量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均有着重要意义。

一、向警予女性教育思想形成的背景和历程

19世纪末20世纪初,晚清中国时局动荡、风雨飘摇、大厦将倾、人心思变,中国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在进步知识分子探寻国家出路之际,向警予积极投身中国女性教育事业,试图通过教育唤醒广大女性,投身到争取自身解放和救亡图存的斗争中去。向警予女性教育思想的形成不是偶然的,除了救亡图存这一大的社会历史背景之外,与湖南女学的兴起、开明的家庭教育和进步教师的影响也是分不开的。

1.湖南女学的兴起

湖南女学的兴起是在近代中国历史背景下,湖南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必然产物,是教育救国思潮的自然延伸。

甲午一战,深深刺痛了中国的知识分子。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强烈刺激着中国人寻求救亡图存的道路。在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过程中,进步知识分子掀起了一股教育救国的社会思潮。在这股思潮的影响下,女性教育勃然而兴。戊戌变法时期,湖南汇聚了一大批杰出的教育革新人才,如梁启超、谭嗣同、唐才常、熊希龄等,他们以《湘报》、《湘学报》为宣传阵地,以时务学堂和南学会为讲堂,宣传男女平等、倡导女性接受新式教育等进步思想。女性教育得到了湖南主政官员陈宝箴、俞廉三、黄遵宪等的支持,女子学堂教育、女性留学教育在这一时期快速发展。一时之间,湖南成为全国最富有朝气的省份。

向警予的成长无法置身社会思潮之外,相反在教育救国思潮的影响下,她萌发了投身女性教育以达救亡图存的鹄的。

2.开明的家庭教育

向警予的家人思想开放、文化程度高,为向警予提供了良好的成长环境,这对她日后形成女性教育思想具有深远影响。

向警予的父亲向瑞龄虽然经商,但并不要求子女继承其衣钵,相反由于他“深恨幼年家贫,自己不能读书,很乐意培植子女攻读。”[1]他重视知识,重视子女的教育培养。他们夫妇共育有八个子女,其中六个都接受了高等教育。向警予虽然是女孩子,但这并未影响她的求学历程。在父兄的指导下,向警予五岁识字,七岁开始读《三字经》、《孝经》以及《增广贤文》等古籍,八岁入读溆浦县立小学堂,首开溆浦女子公开进学堂读书的风气。向警予的大哥向仙钺,肄业于日本早稻田法制经济科,他思想进步、知识渊博,曾在常德西路师范任教。向警予在大哥的指导下,阅读了《民报》、《新民丛报》和《清议报》等资产阶级进步报刊,参与西路师范教员的讨论,因而文思大进。十五岁即考入常德女子速成师范学堂,她学习认真刻苦,成绩优异,思想进步,励志读书,“以达教育救国之目的”[2]。

浓厚的求知氛围和开明的家庭教育,使向警予在封闭落后的溆浦县城接受了先进的文化知识教育,为她日后从事革命活动打下了良好的文化根基。

3.进步教师的影响

教师是知识传播的桥梁,也是价值观基因的转接者。教师的言行举动都在无形中影响学生成长。在向警予求学过程中,杨昌济、朱剑凡、徐特立等进步教师投身教育的热情和对国家救亡的担当深深感染了包括向警予在内的一大批学生。

这些进步教师将国家救亡的希望寄托于教育的发展,希冀以教育来改革人心,唤起国民觉醒,实现国家独立、民族振兴。例如,杨昌济面对上层社会的昏庸和底层社会的麻木冷漠而大声疾呼:“欲图根本之革新,必先救人心之陷溺。......欲救国家之危亡,舍从事国民之教育,别无他法”[3]。为了达到教育救国的功效,杨昌济放弃担任湖南教育司长的机会,而选择了担任湖南第一师范的教师。徐特立曾创办梨江高等小学堂,专收贫困子弟入学,后应朱剑凡之邀,到周南女校任教,支持女性教育发展。而周南女校,则是朱剑凡倾尽自己的所有家资、顶着巨大压力创办的一所新式女子学校。为了动员女生入学,他不辞劳苦,登门劝说,广泛动员;为了筹措办学资金,他变卖田产,捐献私宅;为了招募优秀教员,他四处奔波,严格选拔;为了办好周南女校,他呕心沥血,废寝忘食。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学校从初创时的30多人到“其规模宏大、规矩严肃、学科完备,可为湘省女学之冠”[4]的湖南名校。向警予曾感慨道:“我生何幸,得此多數之良师,宜如何勉力以步趋诸先生之万一耶?”[5]

二、向警予女性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教育是妇女解放的重要台阶,在向警予短暂的革命生涯中,她对女性教育投入了巨大心血和精力,其女性教育思想主要集中在女性教育目标、女性教育内容、女性教育方法、女性教育制度和管理方式等问题上。

1.关于女性教育的目标

向警予主要从女性自身解放和女性对改造社会的责任这两方面阐述了女性教育目标。

从女性自身来看,向警予认为女性教育的一个主要目标是养成女性独立人格以实现妇女发展。传统女性教育重在培养妾妇之道,教育女性三从四德,文化上“只须文理略通,字迹清楚,能作家书足矣”(《训学良规》)。到了近代,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出新“贤母良妻”主义,以“上可相夫、下可教子、近可宜家、远可善种”[6]为目标,实质上,女性教育仍是奴隶式、依附式教育。向警予尖锐批判这种可耻的、侮辱人格的教育,积极倡导女性“养成独立判断和发展理性勇气”[7],追求女性的全面发展。她认为,教育以知识和经验为工具,使人拥有认识自己、发展自己以及实现自我价值的能力,是女性实现个体发展的必备条件。“读书才能养成充分活动的能力,解放自身,担当改造社会的使命。”[8]因而,她号召女性参加新式女子教育,摆脱封建枷锁的束缚,提高自我发展和完善的能力,养成独立人格。

从女性的社会责任看,向警予认为女性教育的另一个重要目标是改造社会。向警予从国家救亡和社会发展需求出发,站在民族解放的高度,强调女性教育的目标应是“准备改造社会的工具”[9]。她倡导中学女生“一面努力准备改造社会的学识,一面参加实际的社会运动”[10]。一方面,中国面临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国势垂危、社会动荡、民生凋敝,国家救亡的希望全在进步青年身上,女性教育肩负“谋振刷东方民族之精神”[11]的重任;另一方面,“在中国民族未达到自由平等以前,妇女绝对不会单独达到自由平等”[12]。她以上海为例,指出如果任由上海租界一直扩大到西门、闸北、南市以至于全中国的领土都被变成租界,那么中国就变成了第二个朝鲜,妇女不要说争教育权,恐怕就连两个人偶语都要禁止。

因而,女性教育以改造社会的工具为目标不仅是国家救亡的需求,也是女性教育自身发展的必然出路。女性教育是推动妇女解放和民族解放的重要台阶,反过来,只有在国家独立、社会稳定中,女性教育才能得到长足发展。

2.关于女性教育内容

在女性教育的内容上,向警予主张强化国家意识教育,并进行科学文化知识方面的教育。

国家意识承载着国家信念与民族大义,是反对外敌入侵和维护祖国团结统一的锐利武器。没有国家意识,就没有爱国之心,更没有爱国之举。向警予批判了传统封闭式的闺阁教育,她们或者专理柴米油盐酱醋茶,或者专注于胭脂茶粉、打牌逗乐,对于国家兴亡、社会动荡毫不关心,对与妇女密切相关的问题,犹秦人视越人之肥瘠,毫不关痛痒。缺乏相应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女性,在面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时,“永远是戏剧的看客。”[13],或者说是高级看客。“盖尝深究今日之战乱,苟人人脑巢心穴中有国家主义、人格主义,何自而望国家——辱临有出望外。”[14]在国家面临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下,国家意识教育不仅是必须的而且是紧迫的。向警予以事实激发学生的爱国心,以行动引导学生的爱国路,寓教于“救亡图存”。她带领学生到校外宣传爱国思想,揭露军阀的卖国行径,讲述帝国主义的侵略;她编写剧本,带领学生表演爱国抗敌的戏剧,扩大政治宣传;当五四运动席卷全国的时候,她带领学生开展抵制日货的活动,宣传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在女性教育尚处于萌芽阶段时期,向警予即注意到国家意识教育的重要性,引导女性将自身发展与国家救亡相结合,寄希望于“学生们能成长起来,摆脱封建的枷锁,摆脱愚昧无知,走上争取国家独立富强、争取妇女自身解放的道路。”[15]突出了女性历史使命感和民族责任感的培育。

与此同时,向警予主张女性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她倡导广大女性:树立明确的读书目标,认清自己所处的位置,认清时代和社会的需求,时刻准备改造社会的工具;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通过阅读历史学、社会学、社会进化史、经济学、政治学等,识明社会现状和历史方位;丰富学习内容,学习天文学、地质学、物理学、化学等自然科学,全面充实和提高自己;组织读书会,联络志趣相投的同学共求新知,相互砥砺,共同进步。总之,广大女性要通过学习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通过知识武装头脑,为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准备条件。

3.关于女性教育方法

在教育的方法上,向警予主张以“三自”精神为指导,并强调以身示范与“教育取重自动”相结合。

向警予认为女性教育的“根本希望,是希望一般女性各个自觉,各个自决,各个自动。”[16]指出女性思想上的落后性、生活上的依附性以及社会事务上的麻木性,不是因为她们天生如此,“乃是后天历史的条件限制了他们,把他们固有的人的知觉、人的感情完全麻木了。”[17]因而,“回复他们的知觉,唤起他们的感情,使他们脱离生殖机与灶下婢的生活而堂哉皇哉的干起人的生活来”[18],是女性教育的重要环节。向警予号召中学女生利用寒假的时间,积极鼓动妇女参加国民会议。一方面,向妇女解释参加国民会议的意义,指出国民会议是人民对付军阀、自己起来收拾时局的唯一武器,是人民自己决定国家大事的重要平台;另一方面,向妇女宣传参加国民会议的必要性,指出妇女团体只有通过参加国民会议,自觉参与国家政治,自动争取妇女权利,才能逐渐实现男女平等的权利。

向警予还经常去女工集中的纱厂、丝厂和烟厂,用“三自”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教育、唤醒和训练工厂女工。她向女性宣传革命形势和革命道理,鼓励女工结成团体,集体反抗资本家的剥削和压迫;她经常去工人夜校和平民夜校,对女工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帮助女工认清形势,引导她们用阶级的方法分析斗争形势;她深入女工家庭,结合女工实际,向她们宣传革命斗争的意义和前途,引导女工把个人命运的改变与国家前途的抗争相结合;她利用一切时机向青年宣讲马列主义,剖析妇女受压迫的原因和解决的根本途径,号召女性自觉投身社会变革。

在主张“三自”精神指导的同时,向警予还主张以身示范与“教育取重自动”相结合。[19]她摒弃传统的灌输式教育,以女性发展特点为起点,采用启发式、引导式教育法,同时坚持以身作则,突出自身示范性作用。她认为教育应当以学生本性为基础,充分启发学生的自动心,引导学生本性发展。在具体教学中,向警予根据女生理性思维较弱的特点,十分注重感官刺激和日常学习练习。她用捡来的石子教学生加减法,用话剧的形式教育学生认清国家形势。同时,她十分注重学生榜样的作用,“当表出其真善之点而称扬之,至其所恶则为浑涵之辞,俾其自省。”[20]对于学生中遵守纪律、发奋读书的,立为楷模;而对于做错事的学生,她从不在公共场合训斥学生,而是采取个别教育的方法,敦促其醒悟。

在教育教学中,她严格要求自己和其他老师,以身作则。她认为教师不仅是知识传播的桥梁,也是品德基因的转接者。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无形中影响学生道德素养的形成。她不仅最早起床摇床铃,而且主持朝会,给同学们宣讲国家大事;她不僅主持学校的教学管理和教务工作,而且还经常帮其他教师代课;她不仅与学生共做早操,而且还带领学生亲自打扫溆浦街道;她不仅号召同学抵制日货,而且还率先摔坏自己的洋盆。她和其他老师一起经常进行家访,关心学生成长中的问题,倾听学生、家长的教学意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她平日不讲吃、不讲穿,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好学深思,努力锻炼。读书时如此,办学时更是如此,深得父母和长辈称赞,并且影响同事和学生们。”[21]向警予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三自”精神,以崇高的人格和高尚的行为影响带动学生,正是在她和其他老师的示范教育下,溆浦女校培养了一批品学兼优的杰出女性。

4.关于女性教育制度和管理方式

在女性教育制度和管理方式上,向警予主张建立规范严谨的现代化女性教育制度和学生自治与学校主导相结合的民主管理模式。

在《中等以上女学生的读书问题》中,向警予对“女师范不及男师范,女中学不及男中学,女高师不及男高师”[22]的现象进行了深入剖析。她认为造成女性教育不如男性教育的主要原因在于官僚化和饭碗化的腐败教育。这样敷衍苟且的教育培养出的女生不过是一批批高等装饰品,她们可以帮助丈夫抄抄写写,整理书籍文稿,校对印稿等,终究逃脱不了依附地位。向警予对这样的教育深感痛心疾首,她认为男女两性不均等的教育,势必会影响社会进步。她提出:“第一、完全改变女性教育的方针,以近代思想近代知识启发女青年;第二、将十余年来盘踞女学校的老冬烘完全铲除;第三、将带特殊性的女校编制、女校课程,一律废绝,严格地采用最进步的编制和最完备的课程;第四、招收学生,严考程度,毫不敷衍,毫不迁就。其因从前师范中学办法不良根柢浅薄者,设法令其补足。”[23]

严格考核与民主开放的管理密不可分,两者共同构成高质量教育成果的关键。向警予认为“教育重自治”[24]。因此,她支持湖北省立女子师范学校的女生发起的抵制校长周敏禁止学生参加孙中山先生追悼会的学潮;支持学生们在学潮中提出的要求校务、经济公开,学生会代表参加校务会议和学校预算决定和决算审查的要求。她认为“近代教育主要目的……要培养学生自治自由的精神。学生要求管理自己的事情,管理学校等情,这是进步教育家所当欢迎的。”[25]学生在参与教育管理过程中,无论对或是不对,都是教育家教育训练的第一手资料,对于教育改革和学生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这既可以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也可以督促学校改革和教师进步。她鼓励学生组织起来建成学生自治会,在改进学校课程、吸收近代知识、训练活动能力以及领导全国妇女运动方面积极研讨,通过学生自觉的压力督促学校不断改革。

三、向警予女性教育思想的特點和意义

向警予的女性教育思想内容丰富、特征鲜明、意义深刻。在社会实践中,提升了女性觉悟,推动了妇女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但同时受制于社会发展的宏大叙事,存在一定的历史局限性。

1.向警予女性教育思想的鲜明特征

任何独特的教育思想,都会展现出鲜明的教育特征。向警予并不是一位职业教育家,她的政治身份和国家意识决定了她对女性教育的认识,必然是将其纳入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的视域内。同时,作为一名女性革命家,她在推动妇女解放的进程中,觉察到妇女发展的重要性,她站在性别主义立场,自觉自动地将女性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融入妇女解放和民族解放。她把女性教育与反对阶级压迫相结合,女性发展与女性解放、民族解放相结合,这就使得她的女性教育思想明显不同于维新派的新型“贤母良妻”,也不同于民国时期“保持母性之特质”[26]的女性教育,而是形成了独立的显著特征。此外,向警予女性教育思想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以及教育管理上呈现出不与落后传统为伍的、极具现代气息的优良特质。

(1)突出社会价值的多元化教育目标向警予以女性解放和发展为立足点,围绕民族解放,推动女性教育融入社会变革,借此构建女性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框架,在多元化的价值目标中突出社会价值,构成其教育思想的首要特征。微观上,从女性自身发展诉求出发,着力培养女性的独立人格,提升女性的整体素质,推动女性的综合发展;宏观上,从社会发展的需求出发,注重将女性教育融入民族解放的实践中,借力政治变革实现妇女解放。向警予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指导,结合中国社会实际,在女性教育的培养目标上,既注重女性个人素质的综合提升,同时引导女性积极投身于民族解放运动。将“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相融合,将国家救亡的责任感渗透于个人发展。摒弃女性教育囿于闺房、隔离社会的传统观念,对女性施以全方位、多角度的教育,把女性培养成为完整的“人”和有改造社会志向的人相结合,从妇女解放出发,寻求女性解放与民族解放、个体人格的养成与女性全面发展、女性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契合。

(2)强化国家意识的全方位教学内容教育是超历史的,更是历史的。超历史的一面,教育必须以培养学生的文化知识素养为先,使其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这是教育之为知识教育的必然属性。历史的一面,教育必须紧扣时代的脉搏,急时代之所急,教时代之所求,这是教育之为社会教育的必然要求。中国当时国危民困,向警予紧抓知识教育的同时,在内容上强调国家意识,培养学生服务于民族解放的意识,树立女性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实现个人发展与社会需求的有机契合。以国家意识为核心,涵盖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多学科的全方位教育,是向警予女性教育思想的一大特征。

(3)重视个性的科学化教育方法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必须相互适应。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变革,要求教育方法必须同时变革。向警予改变了以教师为单一主体的传统教学方法,立足受教育者的个性,从女性需求的特殊内容,女性成长的特殊规律出发,积极探索适合女性成长的教育方法。无论是“三自”精神,还是“教育取重自动”,均反映了向警予“尊重个性”[27]、重视学生主体性的科学化教育法。在教学中,她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课堂为主阵地,以加强理论教学和实践环节为重点,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参与性,积极探索适合学生理解和吸收的教学方法,不断创新教学方式和教育路径,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科学化教育方法。

(4)严谨与民主并重的教育管理教育不仅存在教与学这对矛盾,还存在管理与被管理这对矛盾。向警予十分重视教育的管理艺术,一方面重视对教师的考核和对学生知识的考察,另一方面注重学生在教育管理中的参与度,体现了她既严谨求实又民主开放的教育管理理念。严谨求实与民主开放是教育管理密不可分的两面。一方面,严格的教育考核制度可以督促教师成长、规范学生发展,确保学校沿着正轨不断发展,提升教学质量;另一方面,民主科学的管理可以吸纳新思想新理念,充分调动学生、教师的积极性和参与性,督促学校不断改革完善。向警予力倡以新思想为标准选拔教师,以文化知识严格考核学生,以民主方式治理学校。对教师严格选拔,对学生严格考察,对教材严格把关;同时建立学校、学生共同参与的现代教育管理模式。

內涵丰富的教育思想呈现出鲜明的现代教育特征,向警予高举民族大义的旗帜,融女性个体发展与民族解放于一体,推动两者互利互进,对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向警予女性教育思想及其实践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向警予作为中国共产党早期著名的妇女运动领导者,她关于女性教育的思想及实践,为妇女实现自我解放提供了条件,唤起了女工的觉醒,推动了妇女运动的蓬勃发展,对于当下开展女性教育仍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1)唤醒女性主体意识,推动妇女运动发展在向警予看来,由于广大女性缺乏主体意识,不能正确认识妇女解放的目的和意义,不能主动参与到妇女运动和国民革命中,使得妇女运动缺乏群众基础,更不要说融入社会变革中了。她认为必唤起妇女的主体意识,让广大妇女积极主动地参加到妇女解放斗争中,为在各方面实现解放而奋斗。向警予跳出传统女性教育的窠臼,以女性自身为主体,以国家救亡为主题,采用新式教育方法和教育管理模式,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强化国家意识教育和女性主人翁意识教育,动员妇女融入民族解放,在社会变革的洪流中推动妇女运动的蓬勃发展。向警予卓有成效的工作不仅推动了妇女思想觉悟的提升,也推动了实际运动的发展。在“五卅”运动中,上海有十余万女工参与罢工运动,成为20世纪20年代中国妇女运动的高峰。

(2)为革命培养了大量女性人才向警予积极培养进步女青年,用知识武装头脑,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引领女性发展,用实践教育女性成长。她经常深入女校、工厂和罢工一线,注意挖掘积极分子,培养女干部。她教育引导一批批热血女青年相继走上革命道路。在党内,她注重引导妇女工作者参加社会实践,在实际工作中增长为革命服务的本领,在她的帮助和影响下,杨之华、王一知、张琴秋等都热心参加妇女工作,并逐渐成为党的早期妇女运动的领导者。

向警予的女性教育思想虽然具有先进性和革命性,并且在学校和社会中取得了部分成效,但在民族救亡的宏大叙事下,女性自身的利益诉求无法得到相应的关照,女性在婚姻、经济、参政等各种事项上的权利不得不让位于民族解放,妇女自身权利意识的觉醒让位于民族国家意识的唤起,女性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民族解放而不是个人的全面发展。为了达到妇女解放服务于民族解放的最终目的,向警予在从事妇女宣传时有时甚至贬低谋求妇女自身利益的运动,“妇女解放决不是鼠目寸光的仅仅注射于妇女本身、单做妇女运动所能办到的。”[28]这种历史局限性不是以个人之力可以更改的,而是近代救亡具有的逻辑和实践上的优先性所决定。在宏大的历史叙事下,向警予作为一名职业革命家,站在历史发展的前沿,从社会发展趋势和国家发展需求方面仍然对女性教育做出了一系列高瞻远瞩的洞见,这些理论和思想直至今日仍对教育女性投身“两个一百年”的现代化建设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

参考文献

[1][15][21]刘茂舒主编.向警予:传记·纪念与回忆·论述·资料[M].武汉:武汉出版社,1995:86,99,89.

[2][5][7][8][9][10][11][12][14][16][17][18][19][20][22][23][24][25][27][28]向警予.向警予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1,282,184,184,183,239,5,236,298,15,198,198,262,279,178,181,268,228,291,172.

[3]杨昌济.杨昌济文集[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3:45-46.

[4]朱有瓛.中国近代学制史料(第二辑下册)[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735.

[6]朱有瓛.中国近代学制史料(第一辑下册)[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883.

[13]鲁迅.鲁迅全集(编年版第二卷1920-1924)[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363.

[26]宋恩荣、章咸选.中华民国教育法规选编[G].苏州: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36.

[责任编辑:刘慧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