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陈鑫的传统体育养生观

2010-12-11安献周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10年5期
关键词:陈式经络太极拳

安献周

(洛阳师范学院体育学院,河南洛阳 471022)

论陈鑫的传统体育养生观

安献周

(洛阳师范学院体育学院,河南洛阳 471022)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重点分析了陈鑫的传统体育养生理论,认为陈鑫穷其毕生精力探研陈式太极拳的价值和作用,对陈式太极拳的传统体育养生观具有独到的见解。他提出了保持身体康健必须要进行动静结合的身体活动锻炼的运动观;以阴阳辩证思想为统驭,调节人体运动与自然“内外合一”,“天人合一”的一种大系统、大整体平衡的辩证调养观。不仅强调了物质、哲学层面“气”的培养,更加注重“气”之伦理道德层次养练的气养观。另外陈鑫摘录大量《内径》经络学说的图解,为太极拳气血劲力缠丝运行原理找到权威的理论依据。强调练拳始终要以意识支配气血周流全身,以达到“培其本原”,“身本强壮”的目的。系统梳理陈鑫的传统体育养生观,不仅对陈式太极拳的理论建设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而且对今天陈式太极拳健身运动的推广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陈鑫;传统体育养生观;太极拳

1 前言

陈鑫(1849-1929),字品三,出生于河南温县赵堡镇陈家沟村。陈氏第十六世,生于武术世家的陈鑫自幼习武,功夫纯熟,并听从父命进私塾,饱读圣贤书,光绪三十四年戊申岁贡生。晚年立志著书立说阐明陈氏世代相传的太极拳“理法”。他是陈式太极拳理论的第一位公开阐释者,对太极拳的发展所作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著有《陈氏太极拳图说》四卷、《陈氏家乘》五卷、《安愚轩诗文集》若干卷、《太极拳引蒙入路》一卷及《三三拳谱》。《陈氏太极拳图说》是有关陈式太极拳理论的第一次全面总结。内容从拳论到技术甚为详尽,主要是阐发陈氏族人历代积累的练拳实战体会和经验,详细介绍了每招每式动作的规格及运劲走架方法,大量引用易理来解释拳理,并引用经络学说解释内劲的运使,字里行间传达着陈鑫对传统健身养生的独特理解。

2 陈鑫的太极拳运动观

陈鑫所处的时代为清末民初。当时,许多有识之士追求新思想,伴随新体育思想的到来,上层人士,非常注重国民的素质。康有为、梁启超以进化论为武器提倡近代体育,大力推崇尚武思想,提出:“尚武者,国民之元气也,国家所恃之以立,而文明所赖以维持者也”[1]。民国时期,北京体育研究社的章程中写道:“德育、智育、体育三者皆为教育之必要,不可偏废者也,而三者之中尤以体育为尤要,何则?盖人之身体不健,无论有何种道德、学术均无所寄托。体育一门因而中堕,至使武士道之荣名传自远东,返视神州,独湮不传岂不惜哉?”[2]这一时期,传统武术也开始发生变化,这些变化最集中地体现在清末民初的国术改良运动中。经过这场运动,植根于传统农耕生活的传统武术已经逐渐转化为适应现代城市生活的新的体育方式[3]。

在此大背景下,陈鑫提出运动是保障身体健康的永恒不变的真理。《太极拳权论》中他从“天人合一”的角度出发,认为“天地一大运动也”、“圣人一大运动也”,“至于人之一身,独无运动乎”?人和世间万物是相同的,也存在永恒的运动,并且保持人的身体需要运动。“因而以阴阳五行得于有生之初者,为一身运动之本。于是,苦心志,劳筋骨,使动静相生,阖辟互见,以至进退存亡,极穷其变,此吾身自有之运动也”。他阐述了对人身体运动的独特理解,提出太极拳运动的内在含义和普遍意义,对人们理解太极拳运动的本质有较大的意义。

当然,陈鑫所提出的运动观也不是纯粹的。动静是一对辩证统一的概念,不可孤立求其一面。动静调养,寻求身体的平衡才是运动的至高境界。在突出静养时陈鑫说“平素要先养气,临场更要顺气而行,勿使有惰气参,勿使有逆气横”;“先洗心涤虑,去其妄念,平心静气,以待其动。”突出强调人体在练拳中的心理静态,神情的专注,“收敛精神,别无他诀,心平气和则得”,如他所说“清心寡欲,平心静气,着着循规蹈矩……苦去甘来,机趣横生。”非常直接地指出了在练习太极拳时讲究“身动”、“心静”、“气敛”、“神舒”,也是内静而外动 ,内外互补,以动为主。太极拳的每一个动作都有“一动一静合轻重”的辩证走转变化,这种一动一静阴阳统一思想正是“拳以太极名”的重要原因。

3 陈鑫的太极拳辩证调养观

3.1 阴阳辩证

阴阳辩证是陈式太极拳的基本的运动理论、运动机制和方法的基本原则,并直接地指导了太极拳的技击和养生实践。陈式太极拳是以阴阳理论为基本的思想核心,将柔、缓、慢、蓄、退、屈、虚、合等与“阴”相匹配 ;又将刚、疾、快、放、进、伸、实、开等与“阳”相匹配,并经过实践中不断地总结,逐步形成了太极拳是以“开合”为主要的运动特点。陈鑫认为陈式太极拳是“以阴阳开合运转周身”的拳种,并在《太极拳论》中提到:“拳名太极,实天机自然之运行,阴阳自然之开合也,一丝不假强为,强为者皆非太极自然之理,不得名为太极拳”。可以这么说太极拳是将天地之间的太极之理推理到人体运动的太极之理。

陈鑫讲“太极至理,一言难尽,阴阳变化,存乎其人”。太极拳的根本思想亦认为根本的“理”,生出了阴阳、动静、刚柔、虚实、开合、奇正之矛盾的变化,这种事物之间矛盾双方对立的变化推动了事物的运动与发展。以阴阳辩证观为指导,陈式太极拳的最突出的运动特点和风格是刚柔相济,柔中有刚,刚中有柔,这既是太极拳技击之本质,也是调养身体的根本所在。刚柔是相互依存的,“用柔不可无刚”,“用刚不可无柔”,否则就练拳就达不到高层次的境界。陈鑫对柔与刚两个概念也进行了较为深刻地论述,提出柔与刚的关系为“刚而归之于柔,柔而造至于刚,刚柔无迹可见”。这里他将“柔”与“刚”看作是在一个统一体内,两者“互为其根,不可分为两橛”的。在谈到柔与刚的力量对比时他又说“克刚易,克柔难。”通过“运动之功久,则化刚为柔,练柔为刚,刚柔得中,”有了“至柔至刚”,就可以达到“乾健坤顺之德”;有了“阴阳合德”,才能“阴阳互用,天道所藏,动静无偏,乃尔之强。”达到身心调养的至高目的。

3.2 内外合一

在太极拳的发展过程中无论是理论核心,还是运动体系一直强调的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人自身的协调统一。陈鑫讲:“秉天地元气以生,万物皆备于我,得圣人教化以立,人人各保其天。因而以阴阳五行得于有生之初者,为一身运动之本”。它所要求的人体身心内外、人体与外界艺境的整合构成了太极拳较为突出的文化特征,也即“天人合一”。儒家把“天人合一”视为人生的最高境界。“天”是指自然界,“人”是指人体,就是要达到人与自然的调整、修养、从而交融合一,达到一种大系统、大整体的平衡。

在讲求技法时也强调“内外合一”,既注重人体外部“形”的修炼,又主张内部“神”的调养。即陈鑫所讲:“运动之功,既与圣人同体,又与天地合德,浑浑穆穆,全泯迹象。亦以吾身还吾心之太极焉已耳!亦即以吾心之太极,还太极之太极焉已耳”。这种“天人合一”、“内外互导”、“内外互养”、“内外合一”方法是以强本固末、健身养体为文化属性。

陈鑫认为“以内养外”是以内动引气、外动练力为原则。在太极拳“内存”的运行中又有微观的气血活动,经络活动,并注重“以内养外,以外带内”的辩证统一,充分说明了古代养生注重以内而至外的生理健身机制。

太极拳不仅包含着“以内养外”的体用思想,而且包含着丰富的“由外及内”、“以外练内”、“以外调内”的养生思想。“其开合收放,委宛曲折,种种如画,是之谓景。景不离情,犹情之不离乎理,相连故也。心无妙趣打拳亦打不出好景致”。“神乎规矩,在我打得天花乱坠,在人自然拍案惊奇,里面有情外面有景”。在太极拳练习的过程中要求通过形体的表现来达到神情的专注、合一。无论是练拳也好,还是练神韵也好,都要以形传神,以神传意,以意导气,以气固本,完成身与心、内与外、意与气、气与力的统一,使人能在休闲、虚静、轻柔、无为的练拳过程中通过收发自如的“无意”境界来领悟了拳术的“真意”,以真意传递太极拳的“神韵”。实际上在练拳中通过肢体的(有形)开合运动,气息的(无形)吐故纳新,感情(神,无形)的吐露,运用“通神”而达到“神韵”,这是理想意念中的“天人合一”之境。从最初练有形到神的无形,从无形中再运到有形,达到形神合一、至高至大、浑浑穆穆、无形无迹、天人合一“太极”境界。因此可以说,历代太极拳家都非常重视太极拳的形神并重。既强调拳理结合,同时也强调练拳心理调节的重要作用。心有妙趣,练拳既是一番好景致。由此可见,无论从它的锻炼原则,还是锻炼效果来说,都是以辩证原则为出发点的。太极拳的“内外”互为其根,互为其养,是一种协调、连贯一体的辩证关系。无论怎样,对人体来说,只有达到内壮精气神,外强手眼身法步方能达到武术的既健身又练技的双重效果。两者是互相辩证的“内外兼修”的结果。

4 陈鑫的太极拳经络养生观

4.1 陈鑫太极拳理论引入经络学说的来源

关于经络学说,陈鑫在《陈氏太极拳图说》中,主要绘有十二正经和奇经中任脉、督脉图,共有经络图18幅,图后均附有歌诀。《陈氏太极拳图说》在经络图解之第一图《手太阴肺经十一穴图》下方标注有“经穴歌录内经注”字样,经查阅大量版本的《内经》相关书籍,发现陈鑫所录之18幅经络图解,歌诀几乎原本的摘录于明代马莳[4]著《黄帝内经灵枢注证发微》;马莳是明代著名医家,字仲化,又字玄台,是会稽(今浙江省绍兴)人,生活在嘉靖、万历年间。著有《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黄帝内经灵枢注证发微》各九卷。毕生精研《内经》,颇多心得。马莳为全文注释《灵枢》的第一家[5]。

陈鑫摘录经络图解主要目的是为使太极拳练习者知晓丹田之气的循行路线,为其丹田内转、气血劲力缠丝运行原理找到切实的、权威的理论依据。人身存在经络结构经现代科学证实确实可信。至于练习太极拳如何达到调动气血按经络运行,陈鑫讲“功久自知”。

4.2 陈鑫经络养生理念

陈鑫除了大量篇幅的摘录《内经》经络图解之外,还将经络养生理念灵活运用,贯穿于打拳始终。在《任脉督脉论》中说:“任脉起于会阴,上行循腹,里到天突……导引之术,以为修仙之根本,打拳以调养血气,呼吸顺其自然。”实际上以往的太极拳家总是将古代的调息、气血、经络与内丹之术相联系起来。打拳不仅仅只是为了逞强、防身,更多则是为健身养生。陈鑫又说:“调息绵绵,操固内守……两肾如汤热,膀胱似火烧,真气自足,任督犹车轮,四支若山石,亡念之发,天机自动,每打一势,轻轻运行,默默停止,惟以意思运行,则水火自然混融,久之水火升降如桔槔之吸水”。这里陈鑫将人的调息对脏腑、真气、任督两脉的重要作用进行了比喻性描写。后来他在自己的《十三势分节》部分,详尽地阐述了在太极拳的演练中拳势与血脉、气息运行之间的关系与注意事项。充分显示出传统文化对人体健康方面的重要作用与职能。

陈鑫体育养生思想主要是强调气沉丹田,气血、劲力均要循经经络路线运转,如在内,练习气聚丹田,以意识支配气血周流全身,以达到阴补阳充的效果;在外,即由表及里地锻炼四肢,改善躯体的结构,改善人体运动的外在机能条件,以达到壮阳补阴的效果。以此长期练习,必能达到“培其本原”,“身本强壮”的目的。中医精、气、神学说虽然无法由现代科学实验和实证的角度获取证明,但却作为被淘汰之余的经验的自然科学顽强地生存下来,长期处于一种既无法被证实也无法被证伪的状况。中医的精、气、神学说,以及经络学说、脏象学说等,已愈来愈为科学所认同[6]。

5 陈鑫的太极拳气养观

从哲学、物质和伦理三个层面来讲,“气”均有不同的解释与说明。而陈鑫提出气由先天之气和后天之气两类:一类是从母体中带来的一种物质能量之气,即元气,是生命之源;“是天以阴阳五行之气化生万物,有是形即有是气,是人所秉受于天,本来之元气也”。另一类是由自然界的物质,如水谷、空气进入人体,并与人体之气结合生成的内在物质能量,称为后天之气。他认为人的生长发育所依据的原发物质能量“气”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同时又是脏腑活动的表现。这种传统的养生思想给陈式太极拳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它是通过以“心”为领,指导意、气、力三者的结合来进行内外的调整,以整个躯体协调的动静运动,支配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的活动。陈式太极拳不仅是以传统养生思想为基调,而且充分反映出中国古典“气用”直养思想的基本特征:松静自然,意力合一,意与气合,养练相兼。

陈鑫所提气养论的不同之处是:太极拳不仅仅局限于养练外在呼吸之气,要养一身“浩然之气”,进而达到得乎“中气”,养一身“正气”的至高境界。“耍拳者能以浩然之气行之,技亦过乎大半矣,再加涵养功夫,则庶乎中气矣”。“气之贵得乎中,名之曰:中气,非气之行于官骸之中之谓也,官骸之中是当中之中,中气之中是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理宰乎,刚柔得中之正气元气”。这种最高境界是通过有形的煅练、运动,即所谓的“调养”来达到人体的“固本”,“固本”了才能生养“精气”。在人们身心调养的过程中是追求“复归于无极”、与自然同体、与天地合一的混沌境界。最终达到身心合一的良好健康水平。

6 结论

1)陈鑫的太极拳运动观为:运动是万事万物永恒不变的主题,要保持身体康健必须要进行身体活动锻炼,身体运动过程中强调内静而外动,注重动静结合。在民国时期,提出这种科学的体育养生观念,在国术领域是十分难得的。

2)陈鑫的太极拳辩证调养观是以阴阳辩证思想为统驭,进而演化出动静、刚柔、虚实、开合为运动形式的传统养生根本理念,辩证提出“以内养外”、“以外调内”的太极拳体用思想,调节人体运动与自然的“内外合一”,“天人合一”的一种大系统、大整体的平衡。

3)陈鑫在《陈氏太极拳图说》中,大量摘录、引用明代马莳著《黄帝内经灵枢注证发微》中关于经络学说的图解,使太极拳练习者更加明白丹田之气的循行路线,为太极拳丹田内转、气血劲力缠丝运行原理找到切实的、权威的理论依据。强调练拳始终要练习气聚丹田,以意识支配气血周流全身,由表及里地锻炼四肢,以达到“培其本原”,“身本强壮”的目的。

4)陈鑫的太极拳气养观的不同之处是:不仅强调了物质、哲学层面“气”的培养,更加注重“气”之伦理道德层次养练。练习太极拳不仅仅局限于养练外在呼吸之气,要养一身“浩然之气”,进而达到得乎“中气”,养一身“正气”的至高境界。

[1]高翠.从“东亚病夫”到体育强国[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24.

[2]谭华.论中国古代的健康观[J].四川体育科学,1995(2):3.

[3][明]马莳.黄帝内经灵枢注证发微[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

[4]李庆和,李慧吉.马莳《内经》学术思想初探[J].天津中医学院学报,2004(3):113.

[5]程大力,王庆余.论传统医学与武术的双向渗透[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0,16(3):13.

[6]陈鑫.陈氏太极拳图说[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On the Concept of Chen Xin’s Traditional Sports Health

An Xianzhou
(Sports Institute,Luoyang Normal College,Luoyang,471022,Henan,China)

This paper focused on analyzing the theory of Chen Xin’s traditional sports health by literature ,logic ,analysis ,ChenXin explore further the value of the role of Chen Style Taijiquan ,and have a unique view on the traditional sports health of Chen Style Taijiquan. He proposed a movement concept ,which must be combined dynamic and static exercise to keep the body healthy ;and a dialectical concept nursed back to health ,which ascent the dialectical thinking of Yin and Yang and to regulate body movement and nature“internal and external unity ,”“Heaven and Man”. Not only highlights“Qi”training in the physical and philosophical level ,but more focus on the gas training concept in“Qi”of the ethical and moral level ,In addition ,Chen Xin extract large numbers of“NeiJing”meridian theory diagrams ,it finds the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authority of Taijiquan impulsive wrapping operation principl. It emphasizes the sense of Taijiquan is always necessary to control blood flow of the body weeks to achieve“pui its primitive”“, the body of this strong”. Carding Chen Xin’s traditional sports health systematically is not only have a strong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in constructing Chen Style Taijiquan theory ,but have a more important guiding significance in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Chen Style Taijiquan fitness exercises.

Chen Xin;traditional sports health;Taijiquan

G852

A

1672-1365(2010)05-0130-03

2010-03-01;

2010-06-11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河洛体育文化研究”(08BTY005)。

该文获吉林体育学院学报“百期征文”二等奖。

安献周(1981-),男,河南登封人,在读硕士研究生,助教,主要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学。

猜你喜欢

陈式经络太极拳
陈家沟陈式太极拳文化传承与旅游开发互动模式的构建
身体出现这5个现象 说明体内的经络不通
太极拳的『绝世秘籍』
太极拳的“教”与“学”应“以点带面”
42式太极拳
《易经》养生法
陈式太极拳大师——杨文笏
陈式太极拳研究述评
经络养生
陈式太极拳传人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