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单飞”看我国竞技多元发展方向途径
2010-12-11周茗
周 茗
(济南大学 体育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1)
从“单飞”看我国竞技多元发展方向途径
周 茗
(济南大学 体育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1)
举国体制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计划经济的产物,在市场经济环境中暴露出指导思想的落后、竞技人才培养缺陷、资源的浪费等诸多问题。只有在“夺标育人”竞技思想指导下,走职业化、院校化道路,建立竞技与教育相结合的运动员培养新方式,才能真正实现运动员的欲望体、智力体和精神体的解放,作为竞技的主体的人,其尊严、价值、权利和地位才能得到尊重,制造出人性化的快乐和激情,实现奥林匹克运动的终极关怀。
竞技体制;职业化;夺标育人
作为“单飞”的彭帅,是一位颇受业内和媒体关注和争论的网球运动员,她在十一届全运会夺得四枚金牌的“神话”和澳网上惊人的表现,使“举国体制”人才培养机制再次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本文透过“彭帅现象”,分析我国现行的竞技培养机制所存在的问题,找出适合运动员全面发展,更加科学化、人性化的培养机制,以促进我国人才培养机制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
1 中国竞技现行培养体制
1.1举国体制产生的历史背景
“举国体制”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刚成立时,面对异常险峻而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 在被西方蔑称为“东亚病夫”的刺激下,国家为了迅速改变不利的局面,使竞技水平迅速提高,采取了以政府为主导的行政手段管理竞技事务,以计划手段配置体育资源,形成包括以体委为中心的管理体制、从体校到省队再到国家队高度集中的专业运动队为中心的训练体制、全运会为中心的竞赛体制这样一个“三位一体”的管理运行机制。这项机制将竞技与社会政治制度,尤其是与“国家地位”联系在一起,成为国家富强、民族崛起的象征。所以,整个社会对竞技体育所取得的成绩和胜利,都表现出极大的关注和热情,将其视为展示民族自豪感和优越社会制度的象征。这种举国体制在当时的环境下,确实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使社会经济条件相对落后的我国在较短时间内取得举世瞩目的体育成就。
1.2市场经济环境中竞技举国体制存在的问题
举国体制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计划经济的产物,在倡导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市场经济时代,表现出了与社会和人文环境不协调的种种现象。上世纪90年代,我国为落实中央机构改革方案,组建了20个运动项目管理中心,施行对竞技项目的公共管理职能,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日益突出的问题和矛盾,旧体制仍在发挥惯性作用。
1.2.1观念和指导思想的落后
长期以来,我国以金牌为中心的“举国体制”所强调的是竞技的工具性。在这些观点的导向作用下,把“金牌”作为竞技的目的,在训练和比赛中过分追求技能、成绩和报酬等物化层面的东西,从而忽略了人的全面发展,形成一种“重物轻人”的倾向。人成为了竞技的手段,而竞技成了目的。这样就会导致高水平运动队成为一种造物不造人的物化训练加工厂,实质上把运动员变成了没有人文基础的“商品”,而不是竞技文化的创造者、传播者和享受者。这样虽然可以使人的生物性一面得到了强化,而真正人性的一面却不断弱化,最终造成人在竞技中迷失。[1]因为运动成绩始终在不断的被推高,金牌不断的获得,从而掩盖了出现的种种不良现象,这就是正在形成的一种足以扭曲竞技本质的异己力量。这种力量使人们越来越远离参加竞技本身目的,丧失了竞技中存在的人文精神,同时,这种思想严重违背了体育道德和奥运的基本理念与基本信条,是竞技中产生异化现象,影响竞技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原因。
目前与世界竞技体育的主流思想还有很大差距。竞技体育强国的真实含义绝非仅反映在取得金牌的数量上,还应体现在运动员的综合素质,以及训练方式、管理体制、政策等方面。只有进一步加深对竞技本质—“夺标育人”的认识,才能使我们真正超越“金牌至上”的价值理念。
1.2.2金牌政治化
举国体制依附的必然是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国家权力的扩大,社会和个人的权力就会缩小。长期以来,国家将金牌政治化,把成绩与国家和集体荣誉等同起来,运动员的获胜代表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优秀和强大。运动员、教练员为了能在重大比赛中多拿金牌,完成上级领导交给的任务,承受着来自国家、社会的多重巨大压力。在政治压力和重奖之下,各级体育行政部门、运动员、教练员,就会通过各种手段力保金牌的数量,因为金牌在一定程度上就意味着该项目的资金投入,也关系着行政官员的职位变动。这些都导致竞技领域内种种腐败和不法行为发生。在过多政治干扰下,竞技已经偏离了游戏原本的轨道。
1.2.3夺标育人的缺失
目前,我国运动员的招收和培养,基本沿用计划经济管理体制,虽然有所削弱,但仍然在我国培养体制中起主导作用。在国家政策指导下,运动员的发展和归属非常明确,从体校到省队再到国家队都是在国家投资培养和管理控制下。因此,服从国家意志、为国争光就成为这些运动员的必然选择。这些靠举国体制、靠纳税人的钱培养出的运动员,也就成为“国有资产”,[2]其自身的权利也就受到约束和限制。在训练管理过程中,重“训”轻“学”,使得我国运动员的文化素质水平很低。这导致运动员的潜能不能有效放大,运动寿命缩短、运动成绩和队伍不稳定,一些有潜质的优秀人才过早的离开了竞技场。文化知识的缺乏还影响到运动员的再就业和生存能力,也左右其竞技后时段的生活问题。
1.2.4资源的浪费
我国有着庞大的体育行政管理机构和培养系统,这些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所产出的效益却只有金牌。而这些资金几乎都是由国家投入,花的是纳税人的钱。在巨额资金投入下,夺取金牌的效率的确很高。那么每枚奥运金牌要消耗多少资金呢?仅仅从一线队员,即各省体工队的费用看,据卢元镇教授的研究指出:“一个省市每年用于体工队的经费大约是北京体育大学办学经费的两至三倍”,[3]考虑我们还有庞大的二、三线运动员队伍,其各种培养和管理成本应该是惊人的。这种举国体制,计划经济时代的体制,已经使竞技体育的发展与经济发展的严重脱节,已经渐失民心。
1.2.5全民体育滞后
目前,竞技体育和全民体育在实施力度上严重失衡。表面上,国家投入在竞技体育的资金相当充裕,实际上却是全民体育资金短缺,组织保障不力,体育锻炼基础设施严重不足,全国青少年体质近20年持续下降。全民体育应是国家的重点发展战略,关乎着国人的总体健康水平,其意义重大。但由于观念落后和资金的匮乏,“全民体育”只是在理论和形式上做文章。如果体育不能把取之于民的资源用于民众从而惠及最广大人群,多数民众只是能成为体育的看客而不是参与者,这必将失去民众的关注和支持,所获取的金牌也失去了意义。
2 竞技体育的变革
我国的“举国体制”曾经历过一段辉煌时期,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其体制是合理的,提升了民族的凝聚力。但在市场经济时代,这种体制暴露了许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只能是变革。
2.1树立以人为本夺标育人理念
变革首先从观念开始。作为竞技的最高形式, 奥林匹克宪章指出:“奥林匹克主义是将身、心和精神方面的各种品质均衡地结合起来,并使之得到提高的一种人生哲学。”其宗旨强调:“通过没有任何歧视,具有奥林匹克精神——以友谊、团结和公平精神相互理解的体育活动教育青年,从而为建立一个和平而更美好的世界做出贡献”。这体现出了“育人”的思想核心,吉林体院宋继新教授认为:“竞技是通过公平竞赛和训练,夺标育人的娱乐”。[4]只有认识到竞技的本质,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夺标育人的理念,才能正确处理竞技中所出现的问题,促进竞技和全民体育有序协调发展。
2.2管理体制改革(竞技体育职业化和社会化的发展)
竞技体育的职业化、院校化和社会化是当代世界竞技体育发展的潮流。中国竞技虽然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形成足球、篮球等项目政府投资、产业开发和社会赞助的部分转轨,但绝大部分运动项目依赖国家财政投资。由于项目众多,资金缺口很大,造成了部分训练规模萎缩,质量下降等问题,从而影响到竞技的可持续发展。中国的竞技体育必须加快改革的步伐,开展更深层次的变革,只有走职业化、院校化和社会化的道路才是我们竞技体育的出路。根据国际竞技运动发展趋势预测,未来我国优秀运动队管理体制改革,必将要走竞技与教育结合、竞技与经济挂钩之路。可见,走业余和职业化相结合的集约化培养之路,是国际竞技体育的共同走向。
3 竞技职业化
目前,我国专业运动员具有一定的职业化特征,但这只是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举国体制是一种供给制的职业化,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职业化,与世界上所通性的职业化相比是一种低水平的、不完整的职业化。我们要敢于吸收和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管理方式和经营方式,在职业理念和职业形式上取得根本性的改变。
1)竞技体育职业化可以唤醒运动员的主体意识。运动员职业化的选择,可以使自身情感得以释放,创造力、理想、潜能等得到更好的发挥,其价值、尊严得到更好的体现。职业运动员奋斗的目的是夺取金牌,但并不能“唯金牌论” ,为了自身的发展,维护自身形象,赢得观众,他们更加注重知识的获取,提高自身素质,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和职业精神、职业素质及职业态度,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2)竞技职业化的多元化管理和培养机制,扩大经费来源渠道,减少国家在竞技上巨额的财政投入,让国家甩掉供养的包袱,将财富注入增强国民体质事业中,使学校、社区、应有越来越多价格低廉甚至免费的运动场所,拓宽体育事业的发展空间。
3)走入市场化后,政府转变自己在竞技管理中的角色,调整自己与企业、体育社团及其它体育组织的关系,下放权限,形成一种法律协议关系,而不是直接管理关系。政府主要职能部门负责政策调控和监管及部分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从而在最大程度上精简机构,把更多的精力投放到全民健康事业上。
4)职业化通过商业化运作可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现代竞技之所以成为一项影响巨大的社会活动,就在于人们通过参与、欣赏及消费这种产品,获得的不仅是一种“享受”,还是一种个人“发展”的资本,同时满足了人们审美享受等精神需要。运动员之间的激烈竞争会给人带来的视觉及审美感受,而这种感觉只有竞技才能提供得更加完美。因此,没有竞赛,就不可能有竞技的生命与活力。没有人们的享受需求,根本不可能有竞技的产生。[5]观众是职业体育商品最大的购买群体,他们的参与充分肯定了竞技项目的市场价值,进而极大地吸引了媒体和大企业,这一方面使职业体育从巨大的电视转播和广告费用中获得利益,另一方面在客观上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竞技文化生活。竞技职业化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有效地推动体育表演、服装、器材、广告、传媒、旅游、健身等行业的发展,使竞技融入到市场经济的大循环中。
4 院校培养为主,专业培养为辅
4.1院校化是竞技发展的需要
目前我国职业化的全面开展,还有一定的局限性,群众基础较差和社会化程度比较低的射击、击剑、举重、赛艇等一些项目,还难以走职业化和市场化,这就需要通过另一种途径——院校化。前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曾说过:“21世纪世界各大洲竞技发展仍不会平衡,走学院化之路将是总趋势。”从国际竞技发展上可以看,竞技职业化和院校化将是必然的,院校化不仅把竞技与教育结合、运动训练和人性修炼相结合,把竞赛、选材、教学、训练、恢复和评价六大过程及其育人措施也都纳入到培养计划中,以形成“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新的培养体制。
4.2利用大学科技优势和专业优势
目前我国对竞技人才智力体和精神体的开发要远远落后于对其生物体的开发,运动员的文化知识和人文素质的缺乏已严重越制约运动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和运动员个人的可持续发展。大学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地,多学科知识相互交融,具有人才、信息、技术、科研等诸多方面的综合优势,这些都为运动员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获得高等教育的机会,改善原有的知识结构整合和形成了多才专业优势。同时,浓厚的校园人文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每个人,这对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修养和运动竞技水平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也为退役后就业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帮助。
5 结束语
1)“举国体制”走过了那特定的历史时期,创造了辉煌。随着市场化逐步深入,旧体制不容回避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其金牌战略和培养方式无法适应当今市场经济多元化发展的需要,违背了“以人为本”,创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严重制约了竞技体育的发展。
2)观念是改革的核心。人作为竞技的主体,其尊严、价值、权利和地位应得到尊重,只有在“夺标育人”竞技思想指导下,走职业化、院校化,建立竞技与教育相结合的运动员培养的新方式,才能真正实现运动员的欲望体、智力体和精神体的解放,才能维护社会正常秩序,制造出人性化的快乐和激情,实现奥林匹克运动的终极关怀。
3)职业化是竞技的发展方向,职业化可以更好的唤醒运动员主体意识,体现个性化和人性化,可以为国家节约大量资金。我们可以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对部分社会化程度高,有群众基础的项目开展职业化,也可以根据国家和个人需要,让一部分运动员到国外发展,形成多元化发展渠道,促进我国竞技可持续发展。
4)在注重以人为本和全面发展的今天,院校化不仅把竞技与教育结合、运动训练和人性修炼相结合,而且把竞赛、选材、教学、训练、恢复和评价六大过程及其育人措施也都纳入到培养计划中,以形成“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新的培养体制。这是我国未来竞技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5)要充分利用好高校人才、信息、技术、科研等诸多方面的综合优势,促进竞技的快速健康发展。
[1] [4]宋继新.竞技教育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8.
[2] 韩志芳.举国体制下发展竞技体育职业化的思考[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9,23(5).
[3] [5]卢元镇.从体育的“协调发展战略”到“可持续发展战略”[A].战略抉择——2001年全国体育发展战略研讨会文集[C].国家体育总局政策法规司,2001:301,310.
TheApproachofChina’sAthletics’DiverseDevelopmentfrom‘SoloFlight’
Zhou Ming
(Sports Institute of University of Jinan,Jinan,250011,Shandong,China)
The whole nation system is the product of planned economy at a specific historic period.In the market economy circumstances,this system has exposed several problems,such as the lag of guiding ideology,defects of athletic talent’s training,and wasting of resources.We should follow professionalism through colleges and establish a new way of cultivation,which combines athletics and education with the instruction of athletic thought of championship and cultivation.Only in this way can we truly achieve the liberation of athletes’ desire,intelligence and spirit.Besides,as the principal part of athletics,human’s dignity,value,right and status can
eserved respect only in this way.What’s more,only in this way can we create humanistic happiness and passion,and achieve Olympic movement’s ultimate concern.
athletic system;professionalism;championship and cultivation
2010-02-20;
2010-04-06
周茗(1958-),男,吉林丹东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
G80-05
A
1672-1365(2010)05-003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