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赛事中体育产品有效提供的机制研究
2010-12-08张洪振陈文新
张洪振,陈文新,赵 聪
(1.山东大学威海分校体育教学部,山东 威海 264209;2.河南科技学院体育系,河南 新乡 453003)
体育赛事中体育产品有效提供的机制研究
张洪振1,陈文新1,赵 聪2
(1.山东大学威海分校体育教学部,山东 威海 264209;2.河南科技学院体育系,河南 新乡 453003)
长期以来,我国理论界对体育产品的定义存在着很大的分歧,本研究从现代市场学的角度对体育产品进行了定义:体育产品是一种体育产业的生产组织为消费者参与(亲身参加、观赏等)体育活动而生产、提供的一种服务。体育产品是非实物形态的服务产品(包括竞技表演服务和健身娱乐服务),属于提供服务的第三产业范畴。在此基础上,针对体育产品的消费特征进行深入分析,对体育产品在我国大型体育赛事中提供机制的运行方式和制约条件进行分析,以期为构建可以实现体育产品有效提供的体育产品复合的多元的制度模式提供理论基础和制度建议。
体育赛事;体育产品;有效提供;机制
大型体育赛事提供一种特殊的服务产品,其产生的经济波及效应与一般会展所产生的“会展经济”效应不同。尽管人们对大型体育赛事的产业波及问题做了一些研究,但对体育赛事中相关体育产品的研究较少。本研究以大型体育赛事组委会生产体育赛事产品的过程与其相关产业的供给与需求关系作为研究的逻辑前提,并依托产业关联及产业波及理论的思想,构建大型体育赛事与提供其投入品产业部门和消费主体产业部门的结构波及逻辑模型。
1 研究方法
1.1 文献资料法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查阅,深入了解体育产品的定义、特征以及在消费过程中的性质。在此基础上深入了解大型体育赛事基本制度安排以及在此制度下体育产品提供的机制问题。
1.2 专家访谈法
通过对相关问题的探讨,把握产品在消费过程的一般规律,访问财政学、经济学、社会学的有关专家,探讨我国体育赛事中体育产品提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3 比较分析法
通过对有形产品和无形产品,公共物品、私人物品及准公共物品,一般产品和体育产品的比较来分析体育产品的特征和提供的机制问题。
1.4 逻辑推演法
通过对体育产品在消费过程中性质的把握,以及对我国体育赛事基本制度的分析,探讨体育赛事中体育产品提供机制的弊端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2 结果与分析
2.1 体育赛事及体育产品的概念
体育赛事亦称体育竞赛或竞赛表演,主要是指各类综合性的运动会或有较大影响的单项赛事。现代经济学理论认为,社会产品从形态上可划分为实物产品和服务产品,竞技运动观赏服务业提供的产品属于服务产品。从经济学角度看,大型体育赛事服务是指竞技运动观赏服务业的主要生产部门(大型体育赛事组委会)生产和提供的各类高规格的可供观赏的人体运动动作组合服务产品及其衍生出的无形资产。
关于体育产品概念的界定,当前国内存在着多种看法和观点。综合对体育产品内涵和外延的认识,笔者认为体育产品是一种体育产业的生产组织为消费者参与(亲身参加、观赏等)体育活动而生产、提供的一种服务。体育产品是非实物形态的服务产品(包括竞技表演服务和健身娱乐服务),属于提供服务的第三产业范畴。
2.2 我国体育赛事的基本制度安排
我国长期以来的计划经济体制,把所有的经济活动都同国家整体利益联系在一起,政府不但直接负责公共物品的提供,甚至生产,而且把公共物品概念的外延无限扩大。我国体育的发展长期以来总是以国家主体利益的实现为第一选择。这种制度安排将竞技体育的政治功能突出到至高地位,而且正是因为对竞技体育政治功能的这种不断提升、强调和贯彻,完成了这种制度安排,将国家主体对体育的利益诉求突出到最高地位,忽视或损害了社会主体和个人主体的利益。在此制度背景下,国家主体、各级政府以计划经济的财政拨款方式提供全社会体育发展的资源,政府仍是体育发展的直接付费者。而在计划经济时代,我国财政是由政府通过税收和其他方式从城乡各种生产组织和广大居民中汲取的资金所支持,所以最终付费者显然是个人主体和社会主体。另外,各级体育事业系统和其中各种组织机构(作为社会主体)是根据政府计划进行并向社会提供体育服务的生产者。在我国社会的“二元结构”和单位制度条件下,从制度上说它们不负责向作为个人主体的广大农民提供服务。此外,由于我国因体育资源的稀缺所采取的以竞技体育为重点的赶超型发展战略,根据其目标的要求和体育事业部门的封闭性,在客观上也导致他们不向或不必向作为个人主体的城市居民提供服务。所以,体育事业系统的生产活动或功能走上单纯满足国家主体即各级政府对体育的政治功能要求方向。其最终付费者个人主体和社会主体的利益并没有得到最大的满足或者得到应有的满足。
当然,各级政府财政间接对体育的拨款中,如学校体育、单位福利(体育娱乐服务)、城市财政投资发展的公共体育服务是满足了个人主体和社会主体的部分利益,同时举国体制或举国体制蜕化的多级增光体制在国际、国内竞争中获得荣誉或形成的文化氛围,不论从理论上讲或者从事实上看都属国家、各级政府向所有作为个人主体的公民提供的公共物品,这些为国或为地方争得到的荣誉都可认为是全国和地方各类社会组织和全体居民共享的荣誉。但这些并无法改变国家主体一直在其中起着绝对权威作用的事实,而且国家主体的利益几乎成为唯一的利益,在全社会的个人主体方面,尤其由于社会“二元结构”农民为中国体育发展付费却并无保证他们享受体育服务的制度,城镇居民作为付费者在中国单位制度条件下也并无法充分享受体育服务。
2.3 体育产品提供的机制选择
体育产品究竟应当采取怎样的提供机制,是由政府机制、私人机制或者志愿组织机制。根据前文所述,选择或衡量一个机制的好坏,考虑两个因素:效率和激励相容。
半个世纪以来,我国体育实际发展过程表明,我们在主观上(至少是口头上)选择了一个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同时、平行、大规模协调发展的目标,选择了一个赶超型体育发展的宏伟目标。因而使这个宏伟目标对体育资源的需求与我国体育资源高度稀缺的现实的矛盾,成为贯穿全部过程的基本矛盾[1]。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采用了政府公共财政投资,投资主体一元化的由各级政府财政拨款来发展体育,提供体育产品。这种做法就使得相当多数的体育产品都是(如举国体制和多级增光体制下的竞技表演服务)政府提供的,即使当前这种情况也仍未有大的改观。这包括政府直接提供和间接提供两种方式。就直接提供来看,是指由政府全额拨款进行投资,如目前尚未改制和改制并不彻底的国家体育工作队、产权不明晰的职业体育俱乐部和军队体育工作队所从事的部分竞技表演服务;就间接提供来看,包括由体育部门自筹部分资金的国家差额拨款、补贴或税收优惠、合约提供等。
政府的这种投资主体一元化的垄断现状,虽然通过一些像足球、篮球项目走职业化道路,引入了社会投资,但政府行为依然过多地参与和干预了市场的生产和交换,影响了市场的正常运行。所谓“职业俱乐部”在市场运作中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企业行为,政府依然垄断着体育资源配置市场,其政府行为的根本性质并没有得到改变。这样,政府在经历了扩张性财政政策带来的一个时期的表面繁荣之后,制度安排的效用递减和传统官僚体制内在的弊病,使得自身无法经济、有效地提供体育产品。
《行政许可法》第十三条规定:在可以设定行政许可的事项内的可以通过以下事项给予规范的可以不设行政许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能够自主决定的;市场竞争机制能够有效调节的。中国体育的发展同样需要建立一个“有限政府”,政府必须放权于社会,取消各种制度门槛,取消垄断,尽量减少对市场的无理干预,减少政府垄断。
上一节分析的中国体育制度的基本安排中,目前,对于体育产品中属于公共物品的部分如公路接力赛、体育广播电视节目、体育制度等产品,这些产品没有办法实现排他或者低成本实现排他,在消费上是非排他。并且每一个人都可以进行消费,而在消费过程中,一个人的消费也不会使得其他的消费量变少,具有非竞争性,这些产品通过政府提供机制向社会提供可以看作是有效率的。又如举国体制或举国体制蜕化的多级增光体制下,政府直接和间接的投资竞技体育表演服务,从理论上讲或者从事实上看都属国家、各级政府向所有作为个人主体的公民提供的公共物品,其首要目标确是为了实现国家主体利益,在此利益诉求意义上也可以看作政府提供机制是有效率的。
同时,我们应该看到,一般来说政府的活动是为了增进集体福利,但集体福利的实现有多种制度选择。单从经济效率的角度来看,一个社会的政府,其存在的经济理由是为了增进人民的集体福利,而公共物品则是集体福利的载体。根据财政学的理论,政府支出理应为社会提供公共物品,并且任何一种公共物品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正外部性以及由此所引起的“搭便车”问题,因此,为了实现公平与效率,公共物品的提供还不能没有政府的参与。
但是,政府参与并不等于政府垄断,政府提供也不等于是政府生产。针对中国体育产品提供制度安排中,政府不但参与了公共物品的提供,而且也参与了包括很多准公共物品甚至私人物品的提供(如足球、篮球等职业竞技表演服务,这些可以低成本的实现排他的准公共物品,显然其通过市场机制由私人提供和生产是最有效率的)。这种“政府管事”过多、力度过大、方式不合理的情况,如果按照有限政府、分权政府、效率政府等原则,特别是要按照公共物品的生产与提供分开的思路,大力推进公共物品生产的市场化和政府采购制度,形成公共物品提供市场中的公、私以及各自内部的竞争性格局,中国体育产品提供制度必须进行创新。创新的核心问题在于打破政府垄断,引入市场机制,由私人或志愿组织参与体育产品尤其是竞技表演服务的生产和提供,这样既能保证以较低的成本提供这些产品来满足市场需求,而且还能在市场机制下获取利润来发展自身。而且国家在需要参加国际比赛时,可以通过政府采购制度以远低于政府直接生产或提供的成本来获取所需的竞技体育成果。
另外,我们从激励相容的角度来看体育产品的提供机制问题。激励相容就是在所制定的机制下,每个参与者主体即使追求该主体的目标,其客观效果是否也能正好达到设计者所要实现的目标。现代各国的体育作为一种全社会自觉的大规模的社会存在,它的进行过程是个人、社会和国家主体共同参与的过程,这三个不同层面的主体对这一过程都有自身特殊的利益诉求。在交易活动中建立起了三种主体不同利益诉求得以实现的规则,在全社会体育发展过程中以个人主体所追求的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全发展的体育的本质功能的发挥作为首要目标,社会主体和国家主体则在此前提下,从它们的经济的和政治的功利目的出发对这种本质功能进行开发利用,从而使体育具有了经济上和政治上的社会功能,利用这类功能实现它们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同时,个人主体和社会主体在全社会体育发展过程中是主要的付费者,国家主体实际上以最低的成本实现着它对体育的政治利益诉求。
可见,中国体育制度忽视了激励相容问题,导致个人主体利益、社会主体利益遭到损害。个人的积极性、主动性无疑受到打击,社会目标自然无从实现(至少是与理想的状态相差太远)。同时,也由于个人、社会主体利益的长期被忽视,个人、社会主体参与体育产品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博弈过程的积极性越来越低,这无疑失去体育持续发展的最基本土壤,也将必然导致无法实现国家主体利益。我国足球职业化改革走到今天这种对外没能在国际竞争中实现既定的国家目标(参加06年世界杯),对内经营着没有赞助商、没有观众(2005年中超被迫推迟,最近几年的国内联赛观众寥寥,甚至没有赞助商)的职业联赛,这种“惨淡”境地便是长期忽视个人、社会主体利益的典型案例。从而我们可以说,中国必须首先在对体育的基本价值正确认识基础上,把个人主体利益放在首位,按照市场经济“需求决定供给”、“消费决定生产”的逻辑去发展体育。对体育产品中无论是公共物品还是准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都必须建立竞争的市场提供机制来进行提供。
3 小结
从就制度层面对我国体育赛事中体育产品的有效提供机制做的深入分析,可以认为具有公共物品特性的体育产品的提供应该采取生产与提供分开的思路,推进这部分公共物品生产的市场化和政府采购制度,打破政府垄断,引入市场机制,由私人或志愿组织参与生产和提供。而具有准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特性的体育产品,其市场化程度应该进一步加大,政府可以完全地退出该类产品的生产与提供,采用市场提供机制来进行生产和提供。政府在需要实现国家主体利益时,可以以较低廉的成本从私人或社会组织手中直接购得所需要的竞技表演成果。
这里特别要说明的是,本研究只是在制度层面对我国体育产品提供的有效机制进行了分析。制度层面的研究是具有前提意义的,只有在建立符合市场经济体制的体育制度前提下,进一步研究市场执行层面的政策建议和实施办法才是有意义的。本研究并未涉及到执行层面的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例如,职业竞技表演服务中部分项目的市场化条件不足,市场化程度也非常低。像射箭、射击、现代五项运动等项目,由于观赏性不强,市场需要相对低,市场机制来提供的积极性不足,难以进行完全的私人提供,对这部分难以使用市场化机制提供的产品,究竟由谁来投资和提供,政府的资金支持程度多底要多高,公私部门的联合方式等等问题,值得认真探讨,迫切需要加以进一步的研究。
[1]布坎南.自由、市场和国家[M].吴良健,等译.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8.
[2]斯蒂格利茨.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3]夏海.中国政府架构[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4]袁旦.赶超型体育发展与我国体育产业结构非常规转换[R].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证书号:20040609
[5]曼昆.经济学原理[M].梁小明,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
[6]刘军宁,等编.市场逻辑与国家观念[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5.
[7]史卓顿,奥查德.公共物品、公共企业和公共选择:对政府功能的批评与反批评的理论纷争[M].费昭辉,等译.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8]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8.
Mechanism of effective sport production supply in sport games
ZHANG Hong-zhen1,CHEN Wen-xin1,ZHAO Cong2
(1.Dept.of PE,Shandong University at Weihai,Weihai 264209;2.Dept.of PE,Henan Technical College,Xinxiang 453003,China)
There have been big divergences of views on the definition of sport productions in Chinese theory circle for a long time.This paper firstly defines sport production from the vieWof modern marketing:the sport production is a service produced and offered by the manufacture system of sport industry,aiming at serving the participation in sports activities of consumers.The sport production is a kind of non-objective service(including athletic performance service and body building entertainment service),belonging to the tertiary industry.Based on the clear definition of sport production,this paper did deep study on the consumption characteristics of it,aiming at analysing the running methods and restraints of sport production supply mechanism in our large-scale sport games,in the hope that we can offer theory base and system advic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all-round effective sport production supply system pattern.
sport games;sport productions;effective supply;mechanism
G80-05
A
1009-9840(2010)04-0048-03
2010-05-12
张洪振(1976- ),男,山东威海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体育社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