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特点与发展趋势
2010-12-08李凤梅
李凤梅
(郑州大学体育学院,河南郑州 450044)
新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特点与发展趋势
李凤梅
(郑州大学体育学院,河南郑州 450044)
西方现代体育理念在全球的广泛传播,必将造成各民族传统体育生存与发展的危机,也迫使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逐渐人为地或被动地从注重道德性、务实性、朴素性向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健身性、竞技性和经济性转变,在地域性上也将呈现“多样性趋于消失而独立性日益显现”的新特点与发展趋势。因此,从文化传承的角度,我们应加快实施对民族传统体育的保护和完善力度;从生物进化的角度,我们对民族传统体育应以可行性和差异性相结合的原则采取针对性的保护策略。民族传统体育在发展过程中呈现的新变化是社会快速发展和人们多元选择的必然结果。
民族传统体育;特点;发展趋势
随着以奥运会为核心的西方体育的国际传播,各民族的传统体育在西方现代体育文化和价值观的冲击下而被日益边缘化。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也因带有明显的农业文明时期的特点,已很难适应工业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需要,再加上人们对其认知和保护意识不强,已使得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现状所呈现出来的基本特征是“内容递减、传承断裂”[1]。为了进一步更好地保护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从中央到地方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的举措,如在《体育事业“十一五”规划》明确规定:“重视民族民间传统体育的继承和创新,做好挖掘、整理、保护和推广工作,在民族地区广泛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在现代多元价值观的影响下,我国传统体育的发展也将在固有特点的基础上有所改变,进而顺应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需求。鉴于此,全面了解和重新认识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特点和发展趋势,不仅是开展各项保护工作的一个前提,也能为客观看待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境况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1 传统体育的内涵
民族传统体育是特定历史环境中,各民族人民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综合作用的产物,是既定价值认知与人们现实生活相互影响的结果。它“以一种原始的、粗糙的、浓缩的形式蕴含、体现着文化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审美态度”[2]。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一种实体的文化形态存在,从其形成到发展整个过程都隐藏着独特的文化意义。就其规定性而言,“民族传统体育是指某一个民族或几个特定的民族在一定范围内开展的、具有浓厚民族文化色彩和特征的,历代因循传袭下来的根本性的体育活动”[3]。如果要从时间上追溯源头,“民族传统体育就其主要内容讲,应主要指古代民族传统体育,即奴隶和封建社会的体育”[4]。由于它是基于适应民族生存的特点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自然也往往凝聚着不同民族特有的国民性格和文化意识形态。随着我国各民族文化之间频繁的交流与融合,各自也都逐渐形成了独具民族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传统文化的一种存在形式,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具有的特性也深深地蕴含着母体文化的共性,而且这些共性在发展过程中也将随着外在环境的变化而呈现新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2 传统体育的特点
2.1 道德性——整体性与个体性
注重伦理道德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征,而传统体育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个人修身养性的重要手段,也曾是统治阶级礼仪教化的一种特殊方式。正像李泽厚先生所说:“以孔子始作俑的儒学系统,是凭托小农自然经济和宗教社会结构的文化现实,使民间文化‘愿型’系统化、礼仪化的理性升华的产物。”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我国的传统体育从内在精神到外在表现形式都不仅体现着原始的民间文化和封建的宫廷享乐,而且在社会存在与个体身心发展之间寻求均衡,真正实现道德至上、伦理本位、礼仪安邦的政治理想。从“明君臣之义、长幼之序”的西周礼射与作为一种宴饮礼仪的投壶,到以击中标有“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的红字为胜的唐代十五柱球戏,从老少妇孺皆知的围棋到宫廷内外普遍开展的蹴鞠,都是借助于外在的肢体活动来实现内在的教化功能。不论这种道德性能否理解为现代所倡导的“友谊第一,比赛第二”,但是受制于这种价值观念的影响,我国传统体育的主要功能已不是强健身体,而是作为一种培养品德的工具。可以说,这种普遍的“伦理道德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往往是潜在的、无形的,它对人的日常体育活动行为有着深刻的影响,一般表现为伦理道德以他律的方式作用于每一个参加传统体育活动者的行为模式,对其行为加以规范、引导和约束。”[5]
2.2 朴素性——抽象性与具体性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产生和形成过程使得其在形式和内容上带有明显的朴素性,这种朴素性主要表现在对抽象自然的崇拜和具体动物的模仿上。一方面,在生产力较低的农业文明初期,大自然所具有的极大破坏性和不可知性不仅给人们带来了恐惧感也增添了自身的神秘性。在古人看来,世间万物均受惠于大自然,人也应该对大自然表现出敬畏和虔诚,祈求自然风调雨顺、保佑连年丰收。在这种顺应自然观念的影响下,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也带上了一层神秘的宗教色彩。以舞蹈为例,古时舞蹈是宗教祭祀活动的主要内容,而许多传统体育项目也正是源于此,如藏族的“锅庄舞”、蒙古族的“曲棍舞”、彝族的“虎皮舞”、哈尼族的“采茶舞”等。从一定程度上说,从原始的各种舞蹈到带有浓厚地域色彩的舞龙舞狮等民俗体育活动,都是在古老的祭祀崇拜习俗基础上逐渐向高级礼仪化发展,通过将超自然的冥冥力量与普通的伦理世俗理念合而为一,达到世俗教化作用。另一方面,我国传统体育项目所带有的较强仿生性也说明了自身的朴素性特征,不仅有模仿动物所形成的具体养生动作,如五禽戏、导引术中的熊经鸟申,还有源于动物运动特点的具有攻防功能的套路或功法,如猴拳、螳螂拳、大雁功等。
2.3 务实性——实用性与观赏性
因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我国传统文化深深地打上了现实主义的烙印。林语堂先生曾说:“中国人生理想之现实主义与其着重现世的特性源于孔姓之学说。”而产生于这种文化母体中的传统体育也必将带有母体文化的特征,不同的体育项目或同一体育项目在不同历史时期对于不同群体来说,其作用都随着人们的现世需要而发生变化。先以武术发展历程为例,从其最初体现的宗教特征到中间产生的政治效应再到最后具有的自卫功能,都说明在不同环境和不同阶层对它的实用性取向。再说太极拳作为一种特殊的民族传统体育,虽由技击演化而来,但却集武术与导引于一身,集养生与修身于一体,不仅成为体现中国哲学阴阳合一、动静合一、形神合一等理念的典型代表,还映射出诸多人生处事的哲理。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也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达到保证生产、稳定社会集团生活的实际作用”[6]。此外,很多“民族传统体育产生于乡土社会,生存于乡土的原生态环境中,充分延续着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休闲价值和娱乐情趣”[7]。尤其是每逢重大传统节日,各地都将举行形式多样、风格迥异的庆祝活动来愉悦人们,烘托热闹的节日气氛。据清史料记载“每到端午,喜竞渡,龙舟不华,数亦不多,水面梭织如飞,男女纵玩,城楼上下及两岸併肩接踵,唱采喧哗,并有小艇笙歌往还助兴”[8]。总之,中国传统体育文化正是在传统文化的熏陶和约束下向着娱乐性、表演性或观赏性的方向发展。
2.4 地域性——多样性与独立性
我国传统体育是建立在松散性、自发性的原始农耕文明基础上,必然也带有强烈的民族性或地域性。因为任何一个民族都拥有自己独具特色的节日和传统体育项目,于是就会有不同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共存的多样性与每个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自成体系的独立性相互博弈,以争取各自较多的生存资源。可以说,“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部分是在河谷平原的摇篮中发育成长的。但它的边缘部分却选择了草原文化、森林文化、高原文化、海洋文化以及游牧文化、渔猎文化,并由此繁衍出不同的文化传统,铸就了中华民族体育文化的多样性”[9],如蒙古族的三项运动、彝族的集体舞蹈、高山族的骑射和游泳、壮族的打扁担等都是不同的地理环境孕育出的不同活动形式。同时也正是“少数民族居住的地理环境和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使他们与外界往来较少,生活枯燥单调,许多体育活动是他们充实、娱乐自己的主要方式[10]”,各民族才能在这种条件下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立的传统体育项目群。如壮族的打陀螺、芭芒燕、打铜钱、倒立竞走、跳桌、跳橡皮筋、咬水桶,瑶族的掷石头、跳铜铃、打猴鼓,侗族的弹毽、蛇舞,苗族的鸡毛球、跳脚会等。
3 传统体育的发展趋势
客观地说,“民族传统体育的消失与衰落,缘于民间文化与民间生活形态的演变和发展,缘于民间文化与民间生活传统形态背景的丧失[7]。”而作为民族传统体育生存背景的社会文化形态、组织结构的演变与更替既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民族融合趋于全球化的客观反映。在倡导文化多样性、价值多元化的背景下,我国传统体育也将呈现出一些新的发展趋势。
3.1 道德性趋于边缘化,健身性增强
众所周知,中华民族注重情感和尊崇道德的主体价值观在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而民族传统体育的形成、发展与传承也受到了中国主体价值观和历史背景的规范与制约。现今,随着各民族间文化的交流和生活方式与生产方式的趋同,各民族的传统体育也将在外界的压力和人为的改造下完成现代化转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和健康意识的逐渐增强,人们的消费结构也将逐渐发生变化,而体育消费作为一种集健身、娱乐于一体的特殊形式,也将在我国不同民族地区居民的消费结构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例。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意识到:借助于开展一系列的民族体育赛事和民族体育娱乐活动,不仅可以促进当地传统体育项目的推广,也利于转变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而在“中国传统体育文化重建的实践过程中,首先要重视对核心价值层面的重建,其次重视制度层面和物质技术层面的重建”[11]。可以说,当前建构和完善传统体育的价值取向是促使其融于现代生活的前提。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纲要》进一步推广和落实,以往传统体育的重道德取向因不能适应和满足人们现代生活的需要而趋于边缘化了,其健身价值将得到重视,被进一步挖掘且日益凸显。
3.2 实用性日益淡化,竞技性增强
任何事物的存在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始终趋于变化之中,我们对事物的认识也不能一劳永逸。民族传统体育的存在和发展也不例外。随着社会发展水平和人们需求层次的提高,人们对传统体育存在和发展也应始终处于一个既不断建构又不断解构的过程。“我们应站在全人类文化的高度,从人性与人生的需要,以及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和文化发展的内在规律来认识传统体育文化的意义和价值,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知行合一、内外兼修的和谐自然观,将对奥林匹克竞技文化作出生动的补充,与自然和谐,与人类自身和谐相处,成为现代和谐的思维基点,传统体育文化价值的开发应体现人性的回归和社会化进程的统一”[5]。从整体上,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必须介入人为干预的力量,转变和改善其农业文明时期遗留的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特点,而且已经初见成效。例如: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毽球,经过改造后不仅具备了一定的审美水平也达到了较高的竞技水平。还有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武术,借助于市场化的经营与运作,不仅具有了更强的普适性,而且已成为我国传统文化一个典型的象征性符号。总之,我们应该尝试借用现代手段和媒介,根据民族传统体育的固有特点对其进行改造和完善,使其不仅符合自身发展的要求,也能满足人们现代生活的需要,真正将传统体育融入现代生活。
3.3 朴素性日益弱化,经济性增强
虽然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尤其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绝大多数源于各少数民族自身的原始宗教及娱乐活动,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认识水平的提升,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赖以生存和传承的外部环境必将发生改变。一方面,各少数民族的原始宗教及祭祀仪式正在逐渐淡化,甚至有些已经消失;另一方面,很多少数民族传统的娱乐活动已经被形式各样的现代娱乐和休闲方式所取代,传统体育生存和发展的空间日益被压缩。然而,在市场经济的引导下,假日经济、休闲经济、观光旅游业的迅速成长将为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提供重要的契机。因为“民族传统体育是一种综合的民俗文化,它重视人的身心需要和情感愿望的满足,以普适的、自娱自乐的消遣性与游戏性特征迎合民众,在这些活动中得到较直接的令人愉悦的主体情感的抒发和宣泄”[12]。各地政府已意识到民族传统体育在促进地区经济发展上的优势,规划和设计以旅游为切入点来带动村寨乃至整个地区经济的发展。有些地区还通过设置和开展特色的体育项目和节庆活动,融民族传统体育与旅游、休闲于一体,使得以往只有在盛大节庆日才举行的民俗体育活动现今随处可见。从游牧民族盛行的那达慕到各具特色的体育旅游节,各地也正是通过对传统体育进行适当的改造借助于其具有的特殊文化感召力,来迎合旅游观光客的心理需求进而创造潜在的经济效益。同时还通过开展与民族传统体育密切相关的器材设备、服装及文化产品的市场活动,进而促进民族传统体育朝向产业化发展。在一定意义上,民族传统体育日益增强的经济性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客观反映。
3.4 多样性趋于消失,独立性日益显现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是一种真正扎根于民间的乡土文化,浓厚的乡土气息和地域特点促使其经久不衰。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曾批判:“文明根本不受生物学法则的约束,文明的发展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文明的灭亡也不是一个必然的命运。”然而,一些文明的发展却难逃生物法则的制约,因为地球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需求的无限性对某些弱势文化的发展提出了严峻挑战,加之选择的多样性也进一步说明,并非所有的民族传统体育形式都适合且应该在全国或全球推广,因为这样做既不现实也不符合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文化生态。我们一直努力要保护各民族共有传统体育的多样性,尤其是要为一些边远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创造存在的空间。事实上,既然是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那么其必有适合自身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外在环境和受众群体。而要保存或营造民族传统体育所需的地域特征和人文风俗也是极其艰难的,在某种程度上也没有必要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去做。毕竟,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价值的选择,某些传统体育项目必将像自然中的生物物种一样消失,因为将有新物种出现进而代替它。经淘汰之后生存下来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其生命力会更强,适应性和独立性也将日益显现。以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和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为例,各省市、自治区为了筹备和参加两会,一般都侧重于设点集训国家规定的几项传统体育运动竞赛项目和能够反映本地特点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表演项目,这本身就进一步强化了优秀或典型传统体育项目的独立性。
结语
西方现代体育理念在全球范围内广泛的传播,必将造成各民族传统体育生存与发展的危机,迫使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逐渐人为地或被动地从注重道德性、务实性、朴素性向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健身性、竞技性和经济性转变,在地域性上也将呈现“多样性趋于消失而独立性日益显现”的局面。从文化保护的角度看,我们应充分认识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重要性,整合和利用一切资源挖掘和研究各民族尤其是少数民族趋于边缘化甚至已经失传的传统体育文化;而从生物进化的角度看,面对体育全球化的挑战,由于民族传统体育生存和发展资源的短缺必将使某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处于危境和一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失传,针对这种发展趋势,我们应以可行性和差异性相结合的原则对民族传统体育采取针对性的保护策略。毕竟,“在全球化、多元化的现代社会,我国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边缘化趋势是社会需求和人们价值选择的必然结果”[13]。进一步说,部分民族传统体育也很难逃脱被淘汰和被选择的命运,其在发展过程中所呈现的新变化就是社会快速发展和人们多元选择的结果。当然,我们并不希望越来越多的民族传统体育从人们的生活中消失,仍要不遗余力地通过对典型传统体育的内容、形式、结构进行整合和重建,为其提供可能的现实生存空间,使其朝着健康、科学的方向发展。
[1]肖宁.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机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8,24(2):32 -35.
[2]赵林.神旨的感召——西方文化的传统与演进[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3:20-21.
[3]倪依克.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18.
[4]王岗.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社会文化选择[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7):872 -876.
[5]陈波,冯红静.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价值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2008,(10):27 -28.
[6]王俊奇.论江西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性格”[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20(3):30 -33.
[7]邓星华,谢毓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价值冲突与话语谱系的内在紧张[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8,24(1):35 -37.
[8]丁世良.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华东卷)[M].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2:1084.
[9]卢元镇.中国体育文化纵横谈[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12.
[10]李志清.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起源与变异探析[J].体育科学,2004,(1):68-72.
[11]万义,白晋湘.中国传统体育的文化悖谬与重建[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34(6):1 -4.
[12]熊志冲.民族体育特征功能和传播方式[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2,16(1):17 -20.
[13]李凤梅.传统体育边缘化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2010,(2):99-102.
NeWdiscussion on developing features and trends of Chinese traditional sports
LI Feng-mei
(Inst.of PE,Zhengzhou University,Zhengzhou 450044,China)
To further protect and succeed our traditional sports,the developing features and trends are newly analyzed by the methods of document and logic.Results are as follows:the wide spread of west modern sports believes will cause the existing and developing crisis of different traditional sports,and meanwhile force Chinese traditional sports to regularly change by artificial or inactive pressure from focusing on the morality,practicality and simplicity to the value of healthy,competition and economics so as to meet modern needs.Moreover,the neWfeature and trend is more and more evident in dependence with the disappearing diversity in region.Therefore,we should fasten the perfection and protection of traditional sports on the basis of succession of culture;we should take corresponding steps feasibly and differently by the evolution.NeWchange appearing in the course of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sports is an inevitable outcome both the fast social growth and people’s multichoice.
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s;features;developing trends
G85
A
1009-9840(2010)04-0045-03
2010-10-03
李凤梅(1982- ),女,河南商丘人,助教,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