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点赋权图核与核度理论的企业核心能力识别*

2010-12-04赵炳新黄璐艳

山东社会科学 2010年2期
关键词:赋权节点核心

朱 鹏 赵炳新 黄璐艳

(山东大学管理学院,山东济南 250100;中国新冶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北京 100081)

基于点赋权图核与核度理论的企业核心能力识别*

朱 鹏 赵炳新 黄璐艳

(山东大学管理学院,山东济南 250100;中国新冶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北京 100081)

企业核心能力是企业取得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如何识别核心能力是核心能力理论应用的关键问题。文章基于系统论的观点给出了核心能力的识别模型,该模型用点赋权图的形式描述企业能力系统,利用求点赋权图核与核度的算法对企业核心能力进行识别,推动了企业核心能力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

核心能力;识别;点赋权图;系统核与核度

进入 21世纪后,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环境、技术条件等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影响企业发展的不稳定及不确定因素日趋增多,竞争变得更加激烈。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者开始关注企业竞争的优势问题:企业的竞争优势来源于哪里?如何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Prahalad和 Hamel(1990)提出的核心能力理论从影响企业发展的内部因素出发,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探讨,他们认为公司犹如一棵大树,树叶、花和果实是最终产品,树干和主枝是核心产品,为大树提供养分、维系生命和稳定性的根系就是核心能力。核心能力是企业获得长久竞争优势的源泉,企业要想获得持久的竞争优势,必须构建自身的核心能力。

Prahalad和 Hamel提出的核心能力理论将人们关注的焦点从企业产品转向企业能力,他们构造的模型也形象地描绘出企业核心能力的重要性,但却未能指明形成企业竞争优势的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也未提出实际可行的构建和开发核心能力的方法。正如 Foss(1998)所言,“核心能力理论还不成体系,处于一种支离破碎的状态……企业核心能力更大程度上是一种内涵界定并不十分清楚的概念和判断”。由于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框架和可操作性的系统识别方法,很多企业尽管认识到核心能力的重要性,却难以界定清楚自身“有没有核心能力?”、“核心能力在哪里?”、“核心竞争力有多强?”等基本问题,对如何培育、提升和发展核心能力更是感到困惑。因此,合理界定核心能力的内涵并有效识别核心能力,是这一能力理论走向实践的关键环节,也是培育和发展核心能力的重要前提。

一、核心能力主要识别方法述评

本世纪初,关于核心能力理论的应用研究陆续出现在一些文献中,但到底如何识别核心能力,理论家和业界的实践者至今没有一致的看法。参照王毅、陈劲、许庆瑞 (2000)的分类方法,可以将识别核心能力的方法分为定性描述法和指标量化法两类。

定性描述法是从核心能力的概念或特征出发,采用演绎推理的方法提出一系列企业核心能力识别步骤,然后用文字或图表的形式进行描述。如 Prahalad和 hamel(1990)的文字描述法,Compell和 Goold(1994)的技能树,Klein等 (1998)的网络图等。指标量化法是通过建立一系列的指标体系,采用综合评价等方法来识别核心能力。根据选取指标或评价方法的不同,指标量化法分为定量、半定量、半定量与定量相结合三种。定量方法是用严格计量的指标对核心能力进行描述。如 Prencipe(1997)、Patel等 (1997)、Preast等 (1998),都是运用专利指标研究核心能力问题;半定量是构造一个指标体系,用主观判断方法对各指标评分,然后综合计算出核心能力水平。如Mayer等 (1993)以产品族和产品平台为背景,从产品技术、对用户需要的理解、分销渠道、制造能力四个维度评价企业的核心能力;Durand(1997)把能力分为卓越资产、认知能力、程序与常规、组织结构、行为与文化五个维度,提出了度量能力差距的测度框架;半定量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是设计的指标体系中既有定量指标,又有通过主观评价的半定量指标。如 Henderson等 (1994)将能力分为元件能力和构架能力,运用元件 -构架能力框架,Henderson用经过“折旧”处理的专利存量来测量企业在某类疾病领域中的元件能力,设计六个半定量指标来测量构架能力,分析了制药产业中企业能力的评价。一些学者,如陈畴镛、胡隆基(2000)、魏江 (2001)等基于模糊评价或聚类技术对核心能力进行识别,其主要做法是设计一套评价指标体系,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建立模糊评语集,然后运用模糊评价方法来对企业核心能力进行识别,也有部分学者,如 Khalid Hafeez、YanBing Zhang和 NailaMalak(2002)、吴价宝 (2003)等用层次分析法从财务绩效、非财务绩效两个角度构造核心能力识别模型。不同模糊评价或层次分析法识别模型的主要不同在于在于选取指标的区别。

定性描述法简洁明了,方便企业内外部的沟通,但过于抽象,可操作性差,不足以指导企业核心能力的培育。指标量化法追求指标的定量化,但选择的指标基本上沿用了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得到的结果往往是企业竞争力某一或某几方面的强弱,不能准确表述企业的核心能力究竟是什么。另外,这两类方法都过多的关注核心能力要素本身,对要素之间的结构和联系关注不够,没有将核心能力要素整合到一起,从整体的角度来理解和认识。基于以上分析,本文从企业的各项能力以及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则入手,将企业看成一个相互联系的能力系统,提出一种基于点赋权图优化的企业核心能力识别新方法。

二、企业核心能力与点赋权图核

1、点赋权图核与核度的概念

20世纪 90年代,许进提出了系统的核与核度理论,该理论将系统抽象为网络,认为系统的核是由“对系统功能来讲具有重要的或支配性作用的,去掉后会使整个系统遭到破坏或造成重大损失的节点或节点的集合”;而系统核度则是衡量核的一个工具,其计算方法采用点断集和连通分支数来定义。系统核与核度理论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通过系统的核来定量刻画系统的“中心”,为系统科学的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视角。目前这一理论已经应用于神经网络、信息交流网络系统以及通讯网络等领域,取得了令人鼓舞的结果。

核与核度的概念是针对无向简单图提出的,在现实生活中,系统元素 (网络节点)的重要程度往往是不同的,因此,点赋权图在现实中更具一般性,研究其核与核度的计算则更具有现实意义。以无向简单图的核与核度为基础,可将点赋权图的核与核度定义如下:

设 G是一个点赋权连通图,其顶点集为 V(G)={x1,x2,x3,……,xn},顶点的权重为 wi,C(G)表示 G的全体割集构成的集合,若 V(G)的某个子集 S*满足:

则称 G[S*]为赋权图 G的核,简称为赋权核。S*称为G的核集。其中ω(G-S)表示 G—S的连通分支数,|S|表示 S中顶点的数目,G[S*]表示 S*的生成子图。

假设图 G是一个 n阶赋权连通图,S*={xi1,xi2,……,xis}为 G的核集,则称

为赋权连通图 G的核度。

2、基于点赋权图优化原则的确立

核心能力的概念有两个较具影响力的解释,一是由 Prahalad和 Hamel于 1990年提出的,“核心能力是组织中的累积性学识,特别是如何协调不同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的学识”;二是麦肯锡管理咨询公司的解释,“核心能力是企业内部一系列互补的技能和知识的结合,它具有使一项或多项业务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的能力”。Prahalad和 Hamel的概念是对美日两国电子和制造企业进行对比后得出的研究结论,强调了企业技术能力的重要性,而后者则进一步扩大了核心能力的内涵,认为企业的其他能力也可能成为核心能力。相比而言,二者均坚持了系统的观点,认为核心能力不是企业的某一种单项能力,而是多种知识和技能的结合。对核心能力的系统构成也有很多学者进行了研究,如 Henderson等 (1994)认为能力由元件能力和构架能力构成,Klein(1998)认为核心能力是一个技能网络,由各种能力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组成。王毅等 (2000)在此基础上,融合企业系统观与企业能力观,认为企业是由能力元和能力构架组成的系统,核心能力是其子系统。这些观点之间相互印证、相互补充,丰富和发展了核心能力的系统观点。本文赞同从系统的观点认识企业,认为企业是由各种基础能力 (元件能力)及能力之间的关系 (架构能力)构成的系统。

任何一个包含了二元关系的系统都可以用图形来模拟,图的节点表示系统的要素,边代表要素之间的关系。企业能力系统是由基础能力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构成的,可以用点赋权图的形式加以描述。图的节点表示在企业的运营中起作用的基本能力 (元件能力),该能力对于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程度以顶点的权重表示,各项能力之间的关系 (架构能力)用图的边表示。在点赋权图上,系统核指对图连通性破坏能力最大的关键节点组成的子图,与企业核心能力是能力系统的子系统相比,本质是相似的。核心能力的主要特征是:价值性、独特性、不可替代性及不可模仿性。在系统核(能力系统子图)上,能力的价值性和独特性分别体现在节点的权重和节点代表的不同能力上;而不可替代性与不可模仿性指赋权图上节点间连边的情况,体现为节点连通度的不同。不同的企业,由于其能力系统图的节点个数以及节点之间是否有边相连的情况不同,导致了系统核即核心能力的不同 (假定都有核心能力)。比如,A企业为了追求 B企业的竞争优势而刻意模仿其活动 (能力系统图的节点是一样的),但由于不熟悉其运行规则 (能力系统图的边及构造情况不一样),仍不能获得B企业的核心能力。

三、企业核心能力识别模型设计

1、企业能力系统图构造

(1)以企业基本能力 (元件能力)构建网络图的节点

核心能力的首要特征为价值性,衡量企业核心能力就应着重考察企业在价值链活动中增值能力的大小。价值链的概念是 Porter(1985)提出的,他认为,企业价值链由五种基本活动 (企业内后勤、生产、企业外后勤、市场营销和服务)以及四种辅助活动 (采购、技术开发、人力资源管理、企业基础设施)组成,企业基础设施涵盖总体管理、计划、财务、会计、法律、政府事务和质量管理等内容,其他基本或辅助活动可再细分为若干价值活动,企业正是通过比竞争对手更出色地开展这些重要的战略活动来赢得竞争优势。1993年,Peter Hines对 Porter的价值链进行了拓展,提出了新价值链的概念,并将信息技术的运用作为辅助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价值链上的这些活动虽然有着明显的区别,但彼此之间却不是毫无关系的,各活动之间存在着“联系”,企业通过这些联系而形成一个有机的系统。不管是基本活动还是辅助活动,都是企业价值创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必要环节,企业要进行这些活动,就必须具备相应的能力。与基本活动相对应,企业需要具备相关的物流管理能力、生产制造能力、营销能力、服务能力等;企业与辅助活动相适应的能力则包括战略管理能力、财务会计能力、技术创新能力、企业文化、信息化建设能力、人员资源管理能力、质量管理能力等。我们以价值链活动所需要的基本能力来构造企业能力系统图的节点。

(2)为企业基本能力 (网络图节点)赋权

企业能力系统的各构成要素,其重要程度是不同的,要素在能力系统中处于什么位置,通常是由产业或行业的性质所决定的,能力要素对系统的贡献大小,往往会反映出这个行业的特点。高新技术企业,如英特尔公司的创新能力是影响其竞争力的最主要因素,在要素能力组成中必然居于重要地位,甚至它的强弱直接影响着核心能力的强弱,当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时,就有利于促进核心能力的形成及提升。与此不同的商品零售企业,如沃尔玛的要素能力中最突出的则是快速的服务能力。在网络图上,要素本身的重要性体现为节点的权重,我们可以通过节点赋权的方式,表示各基础能力的重要程度。节点赋权的方法可分为主观法和客观法两大类,主观赋权方法如专家评判法、层次分析法等;客观赋权方法中比较常用的有熵值法等。

(3)根据基本能力之间的关联度 (构架能力)构造网络图的边

构成企业能力系统的各项能力并不是孤立的,能力之间相互影响或制约 (互补、增强、削弱)。能力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和作用,决定了能力系统的结构并不是组成要素的简单组合。就象同样的积木,可以搭建不同的模型一样,不同企业即使具有同样的基础能力,仍可能形成不同的能力系统结构。在企业能力系统图上,如果能力之间相关性较强,则认为它们是有边相连的。确定能力之间关联度的大小可以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或灰色关联分析法 (邓聚龙,1987)。结构方程模型可以分析各能力变量之间的关系,通过模型中能力变量的协方差矩阵来确定能力之间是否具有强相关性。灰色关联分析法的关联度可以用来分析能力变量之间的关联性。灰色关联度是两个系统或两个元素间关联性大小的度量,它描述系统发展过程中元素间相对变化的情况,也就是变化大小、方向等的相对性。如果两元素在发展过程中相对变化态势基本一致,即同步变化程度高,则两者的关联度大,反之灰色关联度就小。根据实际的经济意义,我们可以认为关联度在大于某一值 (如 0.9)时,两指标的关联是很大的,即两个能力变量在网络图中是有边相连的。关联度的大小是根据实际经济意义选取的,可以通过调整关联度的大小来改变网络图。这样以各能力要素为节点,根据关联度的大小确定节点之间的连接边可以建立企业能力系统图。

2、企业核心能力识别

根据构造的企业能力系统图,求点赋权图核所构成的子图,也就得到了企业的核心能力。得到的结果是一个能力节点构成的子图,对于企业来讲不仅能够识别出至关重要的基础能力有哪些,而且还能够得到这些能力要素之间存在的关系,有助于企业对核心能力的培育和管理。关于点赋权图的核度的计算,可以借鉴许进在系统核与核度理论中提出的算法,也可以通过图的关联矩阵的性质来计算。计算出的点赋权图核度是唯一的,但核可能有多个。若选取的核较小 (构成核的要素少),则系统相对来说很稳定,但非核要素间的联系不好;若核大则系统稳定性差,非核要素间的联系好。选取点赋权图的核时应把握两点原则:同样核度,优先选择累计权重相对较大的核;与实际经济意义相吻合。

企业核心能力是战略管理理论研究中的热点问题之一,许多学者都从理论上概括了企业核心能力的内涵,但由于缺乏系统化的识别方法,阻碍了这一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基于现有识别方法中存在的不足,本文以价值链模型为基础设计企业的基本能力,从企业的各项能力以及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则入手,通过构造企业能力系统图并借鉴点赋权图的优化技术来进行企业核心能力的识别,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企业核心能力理论。由于各个行业和不同领域的企业属性有所不同,企业能力系统图有不同的内容和结构,本文只是提出了一个识别核心能力的总体思路和框架,具体到某个企业时,还要结合本行业的实际情况和特点进行分析。另外,本文力求对企业核心能力的定量化研究,但在建立能力系统图时仍存在一定的主观性。以上不足,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中进一步改进或完善。

F27

A

1003—4145[2010]02—0115—03

2009-10-20

朱 鹏,山东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研究生。

赵炳新,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大学继续 (网络)教育学院院长。

黄璐艳,现任职中国新冶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责任编辑:陆影)

猜你喜欢

赋权节点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CM节点控制在船舶上的应用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论乡村治理的有效赋权——以A县扶贫项目为例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lectronic equipment usage distance for common users
企业数据赋权保护的反思与求解
基于AutoCAD的门窗节点图快速构建
试论新媒体赋权
基于改进AHP熵博弈赋权的输变电工程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