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寒热错杂型慢性胆囊炎临床观察

2010-11-29王勇奇武利兵

天津中医药 2010年6期
关键词:上腹泻心汤胆囊炎

王勇奇,武利兵

(北京市房山区中医医院,北京 102400)

慢性胆囊炎是一种多发常见的疾病,由于存在胆囊纤维组织增生、囊壁增厚,囊腔变小、萎缩等[1]病理解剖改变,所以西药没有非常有效的药物。慢性胆囊炎除了肝郁气滞、肝胆湿热、气滞血瘀、肝阴不足等证型外,由于其反复发作,反复使用清热利胆的苦寒药伤阳气的缘故,产生了寒热错杂证。临床表现胆经常有郁热,脾胃寒邪较重,呈“土壅木郁”的状态。文章从调理脾胃升降、散寒清热的角度出发,利用半夏泻心汤临床观察对照208例非结石性慢性胆囊炎患者,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所选病例均为2006年1月—2008年12月间的门诊病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106例和对照组102例。治疗组男61例,女45例;年龄34~67岁,平均年龄43.32岁,病程3~18 a。对照组男58例,女54例;年龄30~66岁,平均年龄44.51岁,病程4~19a,两组患者,基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所选病例均为门诊患者,共208例。诊断符合《内科诊疗常规》中慢性胆囊炎的诊断标准[2]:1)发作性右上腹钝痛或不适感。2)有恶心、嗳气、泛酸、腹胀等消化不良症状,进油腻食物后加重。3)病程长,病情有急性发作和缓解交替的特点。4)体检胆囊区可有轻度压痛或叩击痛。5)B超示胆囊萎缩或变形,囊壁增厚,胆囊收缩功能不良。中医证型标准参考《实用中医消化病学》、《中医证候鉴别诊断学》[3]:寒热错杂证:右上腹阵发性隐痛,纳少,腹胀,倦怠,易怒,舌质暗,苔薄黄而腻,脉弦。

1.3 纳入标准 患慢性胆囊炎且脂肪餐诱发实验阳性者入选。所有入选病例在治疗前均知情同意。

1.4 排除标准 并有胆结石、慢性肝炎、肝肾功能不全、癫痫、消化性溃疡、精神病、孕妇等。

2 治疗和观察方法

2.1 治疗方法 治疗组以半夏泻心汤加减,处方:清半夏 9 g,黄芩 6 g,干姜 9 g,黄连 5 g,党参 20 g,炙甘草 6 g,厚朴 15 g,大腹皮15 g,金钱草15 g,滑石15 g;兼有气滞加青皮9 g,枳实10 g。兼气虚加党参30 g,黄芪30 g。兼有血瘀者加郁金10 g。水煎服,1剂/d,早晚各服150 mL。对照组用消炎利胆片(6片,3次/d)加良附丸(6 g,3次/d)。两组中治疗1月为1个疗程,休息3 d后继续第2个疗程。

2.2 观察方法

2.2.1 临床疗效 观察患者整体病情变化。

2.2.2 主要症状、体征积分改善情况,证候转变情况2个疗程后观察症状、体征变化。右上腹疼痛明显为3分,隐痛能忍受2分,轻微疼痛1分,无疼痛0分;全腹胀明显3分,仅上腹部胀2分,腹胀轻微1分,无腹胀0分;胆区叩击痛明显3分,叩击痛较轻2分,叩击痛轻微或仅感觉不适1分,叩击无不良感受0分。

2.2.3 检查胆囊的B超表现 胆囊的长径(cm)、短径(cm)、胆囊壁厚度(mm)等参数的变化。半年后对痊愈患者进行脂肪餐诱发试验。

2.2.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内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差异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评定标准 参考《实用中医消化病学》拟定[4]。临床治愈:症状消失,B超影像结果正常。显效:症状大部分消失,B超影像检查明显改善。有效:症状部分消失,B超影像检查有改善。无效:症状和B超检查无改善。

3.2 治疗结果

3.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的比较Tab.1 Comparison of curative effect between patients of two groups 例(%)

3.2.2 右上腹疼痛、腹胀、胆区叩击痛或不适等积分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主要症状积分变化情况比较(±sTab.2 Comparison of major symptom score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of two groups(±s分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主要症状积分变化情况比较(±sTab.2 Comparison of major symptom score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of two groups(±s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组别治疗组n对照组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106106102102右上腹疼痛3.81±0.051.12±0.34*3.56±0.041.25±0.08*腹胀6.05±0.402.24±0.31*6.02±0.422.55±0.13*胆区叩击痛或不适7.34±0.123.58±0.27*7.76±0.323.57±0.30*

3.2.3 胆囊在B超下的参数变化 见表3。

半年后观察治愈患者的脂肪餐诱发实验反应。治疗组脱落3例,脂肪餐诱发5例,诱发阳性率为12.5%;对照组无脱落病例,脂肪餐诱发6例,诱发阳性率为4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经治疗后胆囊的长径、短径及胆囊壁厚度的变化(±sTab.3 The changes of the longer diameter and short diameter of gallbladder and its wall thickness(±s

表3 经治疗后胆囊的长径、短径及胆囊壁厚度的变化(±sTab.3 The changes of the longer diameter and short diameter of gallbladder and its wall thickness(±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组别治疗组n对照组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106106102102胆囊长径(cm)4.91±0.147.62±0.32*4.66±0.146.57±0.09*胆囊短径(cm)1.56±0.432.45±0.31*1.01±0.502.06±0.11*胆囊壁厚度(mm)0.41±0.110.21±0.02*0.46±0.130.28±0.03*

4 讨论

半夏泻心汤始见于于《伤寒论》,原本治疗小柴胡汤证误下成痞。后世医家在临床上发现其能治疗多系统疾病,比如黄疸、失眠、急性胃肠炎、胸痹、头痛、耳鸣、口腔溃疡、结膜炎、不孕等[5]。其中寒性药(黄连、黄芩)、热性药(干姜、生姜)杂用,清热不伤阳气,温阳不助热邪,能发挥辛开苦降的作用。又有党参、炙甘草、大枣扶正气,故祛邪不伤正。加之金钱草、滑石利湿,湿去则寒热之邪无所依附而容易散。共同作用,起到“调理脾胃升降功能”,缓解“土壅木郁”的状态,起到“疏肝利胆”的作用。恰合了慢性胆囊炎寒热错杂证的病机,故疗效好,不易复发。

[1]吴在德.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626-627.

[2]北京市卫生局.内科诊疗常规[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3:261-262.

[3]赵金铎.中医证候鉴别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116-211.

[4]李乾构,周学文,单兆伟.中医消化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764-765.

[5]陈 明,张印生.伤寒名医验案精选[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5:222-223.

猜你喜欢

上腹泻心汤胆囊炎
PTGD联合择期LC在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的应用
辨证仍是中医之魂——从小泻心汤止血说起
和胃化湿汤治疗胃肠道术后胃肠功能紊乱效果观察
经上腹右胸两切口施行食管中下段癌根治术临床分析
右上腹瘢痕粘连下左上腹两新入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改进策略
蒙药治疗慢性胆囊炎疗效观察
蒙医药治疗慢性胆囊炎65例疗效观察
慢性胃炎采用半夏泻心汤治疗的临床观察
右胸上腹两切口中段食管癌根治术60例的分析
大黄黄连泻心汤加味治疗胃癌癌前病变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