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留学生汉语中介语中疑问代词“怎么”的偏误分析①
2010-11-26汤路
汤 路
第二语言中介语(interlanguage)中偏误(error)产生的原因是非常复杂的,有时一个偏误可能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
其次,学生们在学习目的语的过程中,已经习得的一些目的语规则也会对他们学习新的语法内容产生干扰。学习者基本上都是成年人,他们具有很强的抽象思维能力,能把规则进行类推和对比,势必就会造成规则的过度泛化。
另外,有些学生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由于自身个性心理等原因,为了避免犯错常采取避繁就简、避难就易的学习策略。这种不当的学习策略也会导致偏误的产生。
以上这些都是学习者方面的因素。此外,偏误的产生还与教师的教学引导、例释的不当和教材的编排也都有很大的关系。(鲁健骥,1994;王建勤,1998)
本文打算运用这些理论并进行必要的语料调查,具体研究韩国留学生习得汉语“怎么”一词的过程及常见的偏误类型,分析造成这些偏误的各种原因,用实际证据验证偏误分析理论和中介语理论的某些观点,促进相关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并为改进对外汉语教学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一 语料调查
(一)语料调查对象和调查方法
语料调查对象前期以2007年至2008年在湖南师范大学学习的韩国留学生为主,后期以2008年至2009年在长沙理工大学学习的韩国留学生为主。他们均已学习汉语3-6个月的时间(个别有1-2年),是C班或D班的学生,基本具有中级汉语水平,共34人。我们设定的调查对象为中级阶段的学生,是因为他们在初级阶段疑问代词的用法已全部教授完,可以考察对“怎么”的学习效果。
调查采取了填写调查问卷的方式和提取留学生平时作文里的例句的方式。问卷调查一共进行了3次,两次在湖南师范大学国际汉语学院的课堂中进行,一次在长沙理工大学的留学生中心进行。
(二)问卷调查的设计
为了考察汉语中级水平的韩国留学生在学习“怎么”方面的学习特点,对其出现的偏误现象进行统计和归纳,笔者设计了以“怎么”为中心的调查问卷。该问卷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选择填空”,旨在考察学生对“怎么”基本的句法功能和语义特点的了解。第二部分为“改错题”,重点考察“怎么”和相似词的区别。第三部分为“造句”,主要考察学生对与“怎么”相关的语言知识的应用能力。
(三)调查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在此次的语料调查中共获得有关“怎么”例句510个,其中正确的句子364个,占总数的71.37%;偏误的句子146个,占总数的28.63%。表1是疑问代词“怎么”的偏误分布及比例。
表1
二 偏误类型分析
(一)误代偏误
从统计结果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误代方面的偏误占绝大多数,比重相当大;而韩国学生对“怎么”的典型结构掌握得较好,基本上能正确使用。因此,“怎么”和“什么”、“怎么样”等相似词的对比成了我们在中级阶段这个语法点的对韩汉语教学的重点。鲁健骥(1994)谈到:误代偏误是由于从几个相似词中选取了不适合于特定语言环境的词语造成的。汉语、韩国语的疑问代词都很丰富,从所指代的内容上看,两种语言的疑问代词都有问人、事物、方式、地点、时间、数量、理由、程度等方面的区别(张尹琼,2005)。为了使汉语的疑问代词和韩语的疑问代词能清晰地对比,特制表2以便对照。
表2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与汉语“怎么”相对应的韩语疑问代词的形式有好几种形式。在问卷调查中的第一题选择合适的疑问代词填空,大部分学生混淆了“怎么”“什么”“怎么样”,分析其原因,有些是母语负迁移造成的,但是也有很多是其他方面原因造成的,下文将作进一步研究。
误代偏误的主要类型有以下几种(表3):
表3
1.补语误代
(1) *他身体恢复得怎么了?
正:他身体恢复得怎么样了?
在这个句式中,留学生用“怎么”误代了“怎么样”,“怎么样”在原句中充当补语。
在教学时,我们应该采用对近似的语法点进行比较的教学方法。不仅要加强汉语中几个相似词的对比,而且还要注重语际间的对比。比如要加强汉语和韩语中疑问代词异同点的比较,重点是不同点的比较,尤其是汉语语法规则中有而韩语语法中没有、而学生又容易出错的语法现象更要多加练习,使学生明确区分相似词的差异。
2.状语误代
韩国学生在状语方面产生的偏误比重大,因此我们细分一些小类加以阐释(表4):
表4
“怎么”处在句子中的状语位置时,很容易和其他相似词混淆。
第一种情况:用“什么”误代。例如:
(2)*你什么只坐了一会儿就要走哇?
正:你怎么只坐了一会儿就要走哇?
(3)*他什么总是去超市买东西?
正:他怎么总是去超市买东西?
(4)*他什么也来了?
正:他怎么也来了?
(5)*你什么去美国?
正:你怎么去美国?
在以上几个例句中的“怎么”都是充当的原因状语,有“为什么”的意思,表示询问原因。在例句(5)中,因为句重音的不同,可以产生不同的句意。例如:
你怎么去美国?
句重音在“美国”时,句子的意思是:你怎么去的是美国,而不是其他地方。这时,“怎么”相当于“为什么”,充当的是原因状语。
你怎么去美国?
句重音在“怎么”时,句子的意思是:你以何种方式去美国?这时,“怎么”的意思也相当于“怎么样”,充当的是方式状语。
像(5)这样的偏误在调查问卷中出现了4次,这也给了我们一个启示,教学有歧义的句型,中级水平阶段的学生要根据句子的语义和语用判断“怎么”是原因状语还是方式状语,是具有一定难度的。可以采取词语替换的方式来进行判断。例如:问原因用“为什么”替换,问方式用“怎么样”替换。
第二种情况:用“怎么样”误代。比较二者,在这里最显著的不同是:“怎么”既可以充当原因状语又可以充当方式状语,而“怎么样”却只能充当方式状语。例如:
(6)*你怎么样只坐了一会儿就要走哇?
正:你怎么只坐了一会儿就要走哇?
(7)*他怎么样总是去超市买东西?
正:他怎么总是去超市买东西?
(8)*你怎么样这么不冷静?
正:你怎么这么不冷静?
(9)*他怎么样也来了?
正:他怎么也来了?
怎样使韩国学生明白什么时候是方式状语,什么时候是原因状语,可以教给学生一种移位方法。可以移至主语前面的“怎么”是原因状语,反之则是方式状语。例如,以上的例句可以改写成:
你怎么只坐了一会儿就要走哇? 改:怎么你只坐了一会儿就要走哇?
他怎么总是去超市买东西? 改:怎么他总是去超市买东西?
你怎么这么不冷静? 改:怎么你这么不冷静?
他怎么也来了? 改:怎么他也来了?
“怎么”放在句首做状语时,一定是询问原因,表示惊奇,如“怎么,他没来?”;“怎么样”在句首是询问性状,如:“怎么样,你今天?”这两种用法很容易混淆,例如:
(10) *怎么样,今天没电?
正:怎么,今天没电?
在教学时建议这些知识点应该编排在一起,有了前面知识的铺垫,学生就能清楚区分“怎么”和“怎么样”。
第三种情况:当“怎么”表示任指并且前后配合使用时,表示的是一种条件关系。前后两个疑问代词连用前后应该是一致的,换句话说,同一个疑问代词前后出现两次,体现前后照应的关系。如果前后不一致,就容易出现偏误。例如:
(11)*大家想怎么样玩就什么玩。
(12)*大家想怎么样玩就怎么玩。
(13)*大家想什么玩就怎么玩。
(14)*大家想怎么玩就怎么样玩。
(15)*大家想怎么样玩就怎么样玩。
(16)*大家想什么玩就什么玩。
正:大家想怎么玩就怎么玩。
在(11)中“怎么样”和“什么”的连用、(12)中的“怎么样”和“怎么”的连用、(13)中“什么”和“怎么”的连用、(14)中“怎么”和“怎么样”的连用都是不符合这条语法规则的。(15)(16)虽是同一个疑问代词前后出现两次,但用“什么”和“怎么样”来误代“怎么”,同样不合语法。从语义上来说,前后两个相同的疑问代词的“所指”也应该是相同的,都是指的以何种方式玩。这是疑问代词的非疑问用法,两个“怎么”都是表示任指。学生们出现这种偏误的原因首先是没有清楚地掌握好疑问代词的非疑问用法。另外一方面也有母语负迁移的影响。在韩语语法里,这几个词语区分得不是很明显,有时在书面语里有这种要求,但在口语中却很少用到。
第四种情况:“怎么”表示虚指时用“什么”、“怎么样”、“怎样”误代。例如:
(17)*这电影不怎么样好看。
(18)*这电影不什么好看。
正:这电影不怎么好看。
(19)*她平常不怎么样说笑。
(20)*她平常没有怎样说笑。
正:她平常不怎么说笑。
“怎么”表示虚指时最常见于否定句中:不怎么+形容词/动词。此时,“怎么”表示一定程度,相当于“很”,用来减弱“不”的力量,使语气变得婉转些。韩语中“什么”的对应词表示疑问时的句法环境相对自由,而表示周遍性任指的非疑问用法的句法环境却受到一些句法的限制(张尹琼,2005)。学生们没有体会到这种语气上细微的变化,教学时,教师应该对这种句型的结构、句义、语用进行重点训练,并且可以给出这种句型的固定格式,帮助学生记忆。
(二)错序偏误
错序偏误主要有以下两种(表5):
表5
虽然,这种偏误不属于“怎么”的主要偏误类型,但却是大部分学生常犯的错误,具有普遍性,因此需要认真研究。韩语语序是主宾谓,而汉语语序是主谓宾,在学生刚刚接触汉语时,教师一般已经重点强调过。学生在汉语初级阶段学习的时候,错序方面的偏误比重较大,这种偏误属于比较容易纠正的,因此到中级阶段时,这种类型的偏误已经有所减少了。下面的一些偏误则是常常出现在学生的日常口语中,有的句子能够感觉到是典型的韩语句式,我们常常可以听到韩国学生说出这样的句子。例如:
(21)*你在这儿怎么来?
正:你怎么来这儿?
(22)*你这件事情怎么知道呢?
正:你怎么知道这件事情呢?
(23)*现在我才知道对他怎么联系。
正:现在我才知道怎么联系他。
正:现在我才知道怎么与他联系。
(24)*她平常怎么不说笑。
正:她平常不怎么说笑。
(25)*我不知道小姐怎么交往。
正:我不知道怎么与女孩儿交往。
其实韩国留学生对于“怎么”的基本用法已经有所了解,只是具体地运用到语言环境中,因为句子成分的复杂,还有一些诸如句重音、语气等方面的因素就造成了偏误。下面具体分析这两类错序出现的成因以及相应的教学策略。
1.宾语错序
从收集的语料情况来看,宾语前置是学生在错序方面的主要偏误。例如:
(26)*你这件事情怎么知道呢?
正:你怎么知道这件事情呢?
还有的学生不仅把宾语前置,而且还在宾语的前面加上了介词组成介词结构,使其看上去更象是状语,例如:
(27)*你在这儿怎么来?
正:你怎么来这儿?
(28)*现在我才知道对他怎么联系。
正:现在我才知道怎么联系他。
正:现在我才知道怎么与他联系。
这几例中的介词短语“在这儿”、“对他”中的介词是应该去掉的,直接将宾语还原至动词的后面。这是学生把他所学的不充分的、有限的目的语知识套用在别的不太熟悉的语言现象上,错误地把宾语当做状语处置,而出现的偏误。这种“过度泛化”的现象反映在具有中级水平韩国学生的话语语序上很具有典型性。到了中高级水平,学生已掌握的目的语知识开始产生干扰,再加上训练中的一些失误,导致学生在目的语汉语与本族语韩语之间做不恰当的对比,这种不恰当的对比导致对目的语在理解上和使用上的偏误。
值得注意的是,例(27)修改成合法的疑问句有两种潜在的深层语义,正如我们前面所分析的例句一样:因为句重音的不同,“怎么”可以询问“来”的原因也可以询问“来”的方式。例(27)的原义应该是问方式。
2.状语错序
汉语的疑问代词作状语在韩语语法中有对应的语法点,称为“副词疑问代词”。这里韩语语法当中所说的“副词”,是一种修饰动词的词。副词用在动词前起修饰或限定动词的作用,与汉语语法中的状语功能基本一致。例如:
这些母语的语法规则在学生学习目的语的过程中起到了较好的正迁移作用,从学生这部分的偏误率较低可以看出来。但是同汉语相比较而言,韩语中状语的位置较自由,可以在主语前,也可以在主语后。韩国学生由于母语的干扰,在这方面常常出现偏误。例如:
(32)*她平常怎么不说笑。
正:她平常不怎么说笑。
“怎么”在否定句中作状语时,可以概括为这样一种句子格式,让学生记住:“不+怎么+形容词/动词”,或者让学生直接记住“不怎么”相当于“不十分”、“不很”。这种固定格式便于学生学习、记忆、使用,并且将较复杂的理论转化为较简便的句式,便于学生理解。
(33)*我不知道小姐怎么交往。
正:我不知道怎么与女孩儿交往。
这个偏误的原因较为复杂。从表面上看是错误地将宾语前置了。可仔细分析,这个句子中的动词“交往”是一个不及物动词,后面不能带宾语。韩语中动宾结构的动词很少,动词一般都可以有宾语,所以学生遇到不及物动词是就容易出现错误。在这里“交往”的对象是“女孩儿”(他们认为未婚的女孩儿都可以称为小姐,这是不了解中国的民俗文化所造成的,因此改成“女孩儿”),要加上介词“与”组成介词结构放在“交往”的前面充当状语。教学中,要让学生重点了解一些常见的又容易发生错误的不及物动词,例如:“见面”、“说话”、“毕业”、“出去”、“回来”等,经常训练,反复使用,产生一定的语感,以尽量避免这种偏误。
(三)其他偏误
除了以上几种主要典型的偏误以外,在收集的语料当中,还发现一些其他类型的偏误,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遗漏回避偏误
在改正错句的练习中有这样一道题:她平常不怎样说笑。学生改成:
(34)*她平常不会这样说。
正:她平常不怎么说笑。
在(34)里,学生因为对“怎么”的语法规则不够熟悉,于是采取了回避的策略,没有使用“怎么”,把要表达的内容简化,甚至改变了原句要表达的意义。
还有一种值得注意的情况:
从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来看,偏误的句子146例,有19例选择了回避,没有回答,其中改错题占了绝大部分。学生对不太理解,没有掌握好的知识采取了回避策略,这是非常不利于提高汉语水平的。回避策略是第二语言习得的普遍现象,是偏误产生主要原因之一,但韩国学生特别容易出现这种偏误,论其原因,可能也是深受民族性格的影响。大部分韩国学生处世谨慎小心,性格内向,语言交流不主动,不敢尝试。所以,在课堂教学中不管是提问还是练习,要尽量照顾到每一个学生,还要鼓励他们不要担心出错,增强学习汉语的自信心。但与此同时也要注意尊重学生的民族习惯,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把握好交际场合,得体地运用疑问代词“怎么”。
第二种:句式杂糅。例如:
(35)*差不多一天的生活怎么安排就是下课以后回家,然后把我的作业把它做完。
正:我一天的生活是怎么安排的呢?差不多每天都是下课以后回家,然后做完作业。
第三种:“怎么”色彩搭配不当。韩国学生使用“怎么”的否定用法时,感情色彩容易出现问题,例如:
(36)*这小吃店不怎么坏。
正:这小吃店不错/不赖/不差。
“不怎么”+形容词/动词这种格式在前面有较多论述,这里只讨论“不怎么”后面所接的形容词的感情色彩问题。“不怎么”本来就有程度较低的意思,后面所接的形容词应该是带有褒义性质的,才能对其予以否定。例如:“不怎么好”、“不怎么舒服”、“不怎么漂亮”等。
最后需要指出,韩国语中保留至今的古汉语词汇比较多,加之韩国语本身具有复杂的敬语系统,所以在他们进行口语交际时,更习惯于使用正式、带有庄重意味的词语,致使口头交际过于郑重、拘谨、不自然。“怎么”在韩国的书面语总经常用到,在口语中较少用。因此,当中国人用“你怎么啦,好些了吗?”表示关心、问候时,韩国人回答得过于正式,让人有种太过于郑重、承受不起的感觉:“托您的福,好多了。/承蒙您的问候。”这样会影响留学生的口头交际向坦率、自然的方向发展。教学中要适当提醒这种现象,尽量减少这种语体色彩搭配方面的偏误。
三 结论和思考
本文归纳了韩国留学生习得汉语疑问代词“怎么”出现的常见的偏误类型,主要有:误代偏误(包括补语误代和状语误代)、错序偏误(包括宾语错序和状语错序)和遗漏回避偏误、句式杂糅、色彩搭配不当等其他类型的偏误。研究显示,韩国留学生汉语中介语中仅与“怎么”一词相关而出现的偏误就有很多种,几乎囊括了以往文献中学者们报道的主要偏误类型;同时“句式杂糅”、“色彩搭配不当”等偏误类型则是以往文献没有出现过的。以往的文献中不同的偏误类型出现在不同的语法项目中,本文集中研究“怎么”一词相关的中介语,同样概括出这些偏误类型,而且发现了一些新的偏误类型,说明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研究范围相对集中,同样可以取得系统、深入的研究成果。
偏误分析是在语言对比分析的基础上产生的。关于语言对比分析,学界有两种观点:一种是“强势说”,认为可以通过对比来预测学习者难点,又可以称为“预测的观点”;另一种是“弱势说”,认为语言对比只能解释部分偏误产生原因,又可以称为“解释的观点”(赵金铭,2004)。本文关于“怎么”一词的研究支持“解释的观点”,因为只有一部分偏误是语言负迁移而产生的,还有很多偏误是其它方面的原因产生的。语言对比只能对部分偏误的产生作出解释,不可能准确预测所有偏误的产生。
本文根据“怎么”一词相关偏误的研究,对改进对外汉语教学方法提出了若干设想。首先,要多运用比较的方法。比如,针对韩国留学生容易出现“怎么”、“什么”、“怎么样”、“怎样”互相误代的偏误,就要采用对近似的语法点进行比较的教学方法。其次,要加强固定格式的训练。比如,可以把“怎么”在否定句中作状语的句式概括为:“不+怎么+形容词/动词”这样一种固定格式,让学生记住,这样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第三,要加强自信心的培养。韩国学生特别容易出现回避偏误,教学中要特别加以鼓励,防止学生担心出错的心理。
通过对语料调查结果的分析,我们发现韩国学生离全面、熟练地使用疑问代词“怎么”还有一段距离,汉语教学与研究任重而道远。一方面,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要不断改进研究方法,为教学实践提供指导;另一方面,教学实践中要充分利用现有的第二语言习得方面的研究成果,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最好的汉语学习效果。
曹 莉.关于日韩留学生汉语课堂教学的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5).
崔永华,杨寄洲.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者疑问句早期习得的个案研究[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2).
杜艳青.韩国学生汉语词语偏误分析[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1).
方欣欣.中高级水平韩国学生的教学重点[J].汉语学习.2001,(5).
甘瑞媛.韩中同形异义汉字合成词的对比分析[J].广东社会科学.2002,(4).
金明淑.韩国学生汉语习得情况的调查与研究[D].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
金贞子.韩国留学生汉语学习中的偏误分析[J].延边大学学报.1999,(4).
李俊香.汉语的“怎么”在英语中的对应形式[D].延边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
林润宣.留学生语言偏误产生的原因分析[J].嘉兴学院学报.2006,(1).
刘 珣.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简论[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6,(2).
鲁健骥.外国人学习汉语的语法偏误分析,语言教学与研究.1994,(1).
陆俭明.“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法教学[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0,(3).
陆庆和.实用对外汉语教学语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朴正顺.外国人汉语学习中疑问句方面的错误分析[J].东疆学刊.2000,(3).
王建勤.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研究[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8.
王庆云.韩国语中的汉源词汇与对韩汉语教学[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2,(5).
肖奚强.韩国学生汉语语法偏误分析[J].世界汉语教学.2002,(2).
张尹琼.疑问代词的非疑问用法[D].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
赵金铭.对外汉语教学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周小兵.汉语第二语言教学语法的特点[J].中山大学学报.2002,(6).
朱德熙.语法讲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