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价值取向看高校自主招生数学笔试试题
2010-11-23舟山中学浙江舟山316000
● (舟山中学 浙江舟山 316000)
从价值取向看高校自主招生数学笔试试题
●谢建伟(舟山中学 浙江舟山 316000)
大学自主入学考试是对选拔优秀创新人才的一种新探索.自主招生是扩大了高校招生自主权、是深化高校招生录取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由于其实施主体是大学,教育理念必然有了微妙的不同,考试性质又有某种特殊性,考试环境也更为宽松,其命题自然就有了值得玩味的一些新变化.
近几年来,高校自主招生表现出4大特点:
(1)招生比例不再受限.
“高校自主招生比例不得超过5%”的规定将被打破.这让不少高校能放心地增加招生计划,同时对优秀考生给予了更多的政策优惠.
(2)自主招生门槛降低.
高校自主招生权在增强,各高校自主招生的“门槛”却在走低,报名要求呈现降低的趋势.
(3)纷纷增加笔试环节.
相对于2009年,高校自主招生更加重视笔试这一环节.面试容易掺杂更多的主观成分,弹性空间太大;用笔试加面试的方式,可以更全面地衡量学生的素质.
(4)更加偏爱特殊才能.
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不同,所需要的学生特点也不同,这也就决定了各大高校越来越青睐有特殊才能的学生.
从上可见,自主招生的地位及权重已逐渐提升,甚至堪与普通高考相提并论,因此也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
本文以“价值取向”为视角,对自主招生笔试数学试题作一些剖析,旨在抛砖引玉.
1 基础性价值取向
数学知识和思维方法是数学解题的基础,基础又是走向未来的桥梁,自主招生对基础性层面的要求高于、广于普通课程意义上的高考.
1.1 知识性
对三基知识的了解与理解,高校教师自有其独特的视野.
例1设平面上有3个点,任意2个点之间的距离不超过1.问:半径至少为多大的圆盘才能盖住这3个点.请证明你的结论.
(2004年复旦大学自主招生数学笔试试题)
解设3个点为A,B,C,分情形讨论如下:
图1
图2
(2)若点A,B,C不共线,则构成△ABC,不防设A≤B≤C.
于是
(2)自主招生笔试试题与高考试题相比,更注重知识变通性的考查.譬如,2006年复旦大学自主招生笔试试题中有一个求解三次方程的问题:
设k≥9,解方程:x3+2kx2+k2x+9k+27=0.
这道题目让那些只知道求根公式的高中学生望而怯步.表面上试题已超越中学生的知识范畴,实际上,只要将字母x与k的主客位置对换,化归为关于k的二次方程(视x为字母系数),就不难得到方程有3个实根:
这种主客对换类题型在奥数中屡见不鲜.
1.2 方法性
代数方法、算术方法、几何方法是中学数学中的基本方法,使用时要领悟其精髓.譬如代数中的列方程解应用题,不仅是列方程,设未知数有时也是很关键的.
例2有一个整数的首位是7,当7换至末位时,得到的数是原数的三分之一,则原数的最小值是________.
(2003年上海交通大学自主招生数学笔试试题)
解法1(代数法):暂时弃去7,得其余部分数值为A,共有k位,则有方程
7×10k+A=(10A+7)×3,
即
29A=7×(10k-3).
以下就是做若干个9最后一个7,使其能被29整除的除法.当k=28时,
(10k-3)÷29=999…997÷29=
34 482 758 620 689 655 172 413 793,
乘以7即得
A=241 379 310 344 827 586 206 896 551.
故原数的最小值为
7241 379 310 344 827 586 206 896 551.
解法2(算术法)记原数为A,将7换至末位时,所得的数记为B,则A=3B.利用小学里的竖式乘法,可从个位开始,依次一位一位倒序求:乘积求得个位后,即在十位写上这一个数字;……,即把得来的积中的数字,错一位地复制到被乘数上,直至首次出现单个数字7为止.算法如下所示:
2 413 793 103 448 275 862 068 965 517
× 3
7 241 379 310 344 827 586 206 896 551
因此原数的最小值是
7 241 379 310 344 827 586 206 896 551.
评注(1)本例如像下面那样做:
5 862 068 965 517
× 3
7 586 206 896 551
那么得出最小值是7 586 206 896 551,
只要一检查,明显就知道是错的.因为最后一步得到的是15,加2得17,而不是单个7.
(2)该试题列方程求解,不容易想到要这样去设未知数列方程,然后还要做若干个9最后一个7除以29的试除法;用算术的一步步做倒序乘法,又有如上所述的陷阱;即使是在奥数中训练过同类的题目的学生,但数位之长,计算量之大,又大大地超越绝大多数师生之预想,有几人能坚持到28位,也实在是不敢奢望的.
2 应用性价值取向
加强应用意识,是新课程的一个重要导向.应用性也体现了数学学习的本意,其中包含有课程性和实践性这2个层面.
2.1 课程性
指课程上的基础知识的应用.
图3
(2010年清华大学等五校自主招生数学笔试试题)
即
b+c=2d.
于是
即△ABC为直角三角形.
评注(1)看解答,似乎简单明了:先证得kAB+kAC=0,立即可知AD平分∠CAB.但是,“为什么能想到先去试证kAB+kAC=0”恰恰是解题关键之所在.
(2)圆锥曲线是中学课程的内容.本题是以圆锥曲线的一个几何性质:“过圆锥曲线C上一个定点M,作2条倾斜角互补的直线,交C于点A,B,则直线AB有定向”为几何背景.这里,直线AB总与曲线上点M′处的切线平行(M′与M关于对称轴对称,M′位于直线MA与MB之间).
2.2 实践性
指知识应用到实际中.
例4为测量一工件内圆弧半径R,工人用3个半径均为r的圆柱形量棒O1,O2,O3放在如图4所示的与工件圆弧相切的位置上,通过深度卡尺测出卡尺水平面到中间量棒O2顶侧面的垂直深度(如图4).试写出R用h表示的函数关系式,并计算当r=10 mm,h=4 mm时,R的值.
(2007年上海交通大学自主招生数学笔试试题)
图4
图5
解取平面图思考,设AB为卡尺水平面位置,过点O1作O1H⊥OO2于点H,如图5.由条件知OO1=R-r=OO2,O1O2=2r,O1A=r,O2B=r+h,又ABHO1为矩形,得
BH=r,O2H=h,OH=R-r-h.
由勾股定理知
代入得
(R-r)2-(R-r-h)2=(2r)2-h2,
即
当r=10 mm,h=4 mm时,R=60 mm.
评注(1)早在上世纪30年代美国数学家克莱因就指出“数学为大家”.学习数学之根本目的在于研究并征服自然,笔试中不乏体现实用性价值的试题.
(2)本例要求学生能够实现从具体的感性事物到数学语言的抽象,从物体之间存在的位置关系到数量关系的转化.同时,这些事情本身又恰恰是建立于生活元素的观察、思考之上的(本例还可通过△OO1O2面积的2种求法求解).
3 发展性价值取向
高校自主招生对发展性的要求较高.主要表现在知识的前瞻性和解题的创造性层面上.求解这一类试题会让中学生感到相当棘手.
3.1 前瞻性
例5试构造函数f(x),其定义域为(0,1),值域为[0,1],且对于任意a∈[0,1],f(x)=a只有1个解.
(2006年复旦大学自主招生数学笔试试题)
解可以构造函数
图6
3.2 创造性
例6已知:
a1+a2+a3=b1+b2+b3;
(1)
a1a2+a2a3+a3a1=b1b2+b2b3+b3b1;
(2)
min{a1,a2,a3}≤min{b1,b2,b3},
(3)
求证:max{a1,a2,a3}≤max{b1,b2,b3}.
(2008年北京大学自主招生数学笔试试题)
证明不妨设a1≤a2≤a3,b1≤b2≤b3,则a1≤b1,下证a3≤b3即可.令
a1+a2+a3=b1+b2+b3=k,
利用均值代换,可设
其中p,q,r,s≥0,于是
代入式(2),得
由a1≤b1,得
由a1≤a2,得
由b1≤b2,得
式(6)+式(7),得
由式(4),式(5),式(8)得
因为
代入式(9),得
(1)若s+q=0,则
s=q=0,
代入式(4),得
r=p或3(r+p)-k=0.
由r=p,知a3=b3,即a3≤b3成立;由3(r+p)-k=0,知式(8)取到等号,因此
a1=a2=a3=b1=b2=b3,
即a3≤b3成立.
(2)若s+q>0,则由式(10)得
a3-b3≤0,
即a3≤b3也成立.
综上所述,命题得证.
评注(1)试题题干简约,题型或符号为中学生所熟悉,然而6个参量给出的条件之间的因果关系却一时难以看清,解答时又不知从何上手.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数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2)本例提供的解答过程构思巧妙,在发现对称性的基础上,对参量排序,再引入5个新参量k,p,q,r,s,借助均值代换,证明时多次实施逻辑推理、等价转换、分类讨论,可谓一环紧扣一环.
综上所述,自主招生笔试之价值取向,实际上要高于、深于、广于普通课程意义上的高考.但只要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对基础性、应用性、创造性给以足够的价值关注,付出更多的努力,就一定会收获更多的惊喜.
随着新课程的深化,许多自主招生类笔试试题与新课程理念相近,直接或稍加改编,便可引用为日常课堂教学的题例.
图7
图8
例如,2005年上海交通大学保送生关于表面展开图的试题:
(答案: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