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识网络交汇点设计试题
——2010年数学高考不等式试题评析
2010-11-23湖州中学浙江湖州313000
● (湖州中学 浙江湖州 313000)
不等式一直是中学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渗透到了中学数学课本的很多章节,在实际问题中被广泛应用,可以说是解决其他数学问题的一种有利工具.随着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高考命题越来越关注开放性、探索性等创新型问题,尤其是与函数、导数、数列、解析几何等综合的不等式证明问题以及涉及不等式的应用题等.
1 教学要求与大纲对比
2 命题特点和知识类型
2.1 命题特点
纵观2010年全国及各省市共37套文、理高考试卷,笔者发现对不等式重点考查的有4种题型:解不等式、证明不等式、不等式的应用、不等式的综合性问题(如含参问题、恒成立问题等).这些不等式问题主要体现了等价转化、函数与方程、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
2.2 知识类型
不等式的解法问题常常出现在选择题中,譬如求最值问题、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含参的不等式恒成立问题、不等式的证明问题.不等式知识在高考中很少单独成题,但作为工具解决问题的作用不会降低,即不等式的工具性;注重知识之间的交叉、渗透和综合,对考生在知识及思维方面的不断转化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有较强的综合性和一定的思维深度.
3 亮点扫描
( )
(2010年辽宁省数学高考理科试题)
分析本题将导数的几何意义、求导运算、三角函数和基本不等式知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因为
3.2 线性规划问题
( )
(2010年福建省数学高考理科试题)
图1
3.3 函数不等式中的高等背景
数学科《考试大纲》指出:“数学科考试,要发挥数学作为基础学科的作用,既重视考查中学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又注重考查进入高校继续学习的潜能”.
(2010年山东省数学高考理科试题)
分析本小题主要考查导数的概念以及利用导数研究函数性质的能力,考查分类讨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等价变化思想,以及综合运用知识解读新情境、新问题的能力.
①当a=0时,h(x)=-x+1,x∈(0,+∞),因此当x∈(0,1)时,h(x)>0,此时f′(x)<0,函数f(x)单调递增;当x∈(1,+∞)时,h(x)<0,此时f′(x)>0,函数f(x)单调递增.
②当a≠0时,由f′(x)=0,即
ax2-x+1-a=0,
解得
x1=1,x2=3∉(0,2),
①当b<1时,因为
[g(x)]min=g(1)=5-2b>0,
矛盾.
②当b∈[1,2]时,
[g(x)]min=4-b2≥0,
矛盾.
③当b∈(2,+∞)时,
[g(x)]min=g(2)=8-4b,
4 复习建议
4.1 改进教学方式
在教学方式的改进中,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有积极、独立地进行数学思考的空间.在具体细节上让学生自己多动手、多阅读、多思考、多交流,让学生多发表意见.教师可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去,多听少讲,在关键点上让学生有机会提出自己的见解.课堂教学应加强问题引导学习、教学重心前移、典型丰富例证、提供概括时机、保证思考力度、加强思想联系、使用变式训练、强调反思迁移.
4.2 追求有效教学
有效的课堂教学关键是要解决好让学生想学、能学、会学、学好这样一系列的问题,使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使教和学的各个环节紧密衔接,相互适应,并能取得最大效益和最佳效果.在当前客观的教学形势下,一问就会、一答就对的演示性课堂并不是我们的追求.结合自身的教学经历,笔者认为要提高高三数学复习的有效性,抓住“3个有效”是重点:教学理念有效、教学方式有效、教学过程有效.
通常复习课上有一个突出的矛盾,就是时间太紧,既要处理足量的题目,又要充分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二者似乎很难兼顾.我们可采用“焦点·感悟法”解决这个问题,大多数题目其解法是“入口宽,上手易”,但在连续探究的过程中,常在某一点或某几点上搁浅受阻,这些点被称为“焦点”,其余的则被称为“外围”.我们大可不必在外围处花精力和时间去进行浅表性的启发诱导,而只要在焦点处启发学生探寻突破口,通过感悟集中学生的智慧,让学生的思维在关键处闪光、能力在要害处增长、弱点在隐蔽处暴露、意志在细微处磨砺.
4.3 宜“广积粮”而非“深挖洞”
由《考试大纲》所提供的命题原则——“在知识网络交汇点设计试题”,考查能力的题目往往是几个重点和热点内容的有机组合,其实它们都来自于简单题.在备考过程中,不需要“深挖洞”——在各个考点上向深度、难度进军,而只需“广积粮”——系统掌握知识,再综合运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