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出口贸易整体技术水平的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35个国家2002-2006年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2010-11-21韩奉璋

关键词:四国技术水平分工

郑 义, 韩奉璋

(1. 东南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江苏 南京 211189; 2. 同济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上海 200092)

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 国际分工的演变也在悄然提速, 从产业间分工到产业内分工, 再发展到如今的产品内分工, 国家之间的综合竞争力水平也因为自身所处的价值链位置的移动变化而不断“洗牌”。显而易见, 教育和科技水平则直接决定了一个国家在出口贸易技术结构上的“脑体身份”。具有不同禀赋优势的国家以其工序分工的不同获取本国的增加值。发达国家自然嵌入高端位置专门从事研发、 设计、 营销以及核心部件生产等高附加值经济活动, 发展中国家由于科教水平、 政府效率较低等原因有可能被锁定在全球分工中的低端位置只能被迫从事原材料供应、 加工组装及简单部件生产等低附加值的专业化生产活动, 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面临着同样的境地。因此, 如何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 实现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 提高出口产品的技术附加值就成为摆在各国政府面前的首要任务。

一、 相关文献综述

研究一国出口商品的技术结构一直是国际贸易理论和实证研究中的核心任务之一, 亚当·斯密首先提出绝对优势理论, 接着大卫·李嘉图提出了相对优势理论, 在相对优势理论的基础上, 赫克歇尔和俄林提出要素禀赋理论, 即: 一国应当出口密集使用本国充裕要素生产的商品, 进口密集使用稀缺要素生产的产品。随着国际分工由产业间贸易演进到产业内贸易, 传统的要素禀赋学说无法解释这一现象。在假设报酬递增和不完全竞争的前提下, Paul R.Krugman(1979)提出了规模经济理论,[1]472-474该理论指出: 经济发展水平相似国家之间的贸易主要来源于报酬递增形成的国际分工, 而不是要素禀赋之间的差异。

在实证研究方面, Lall et al(2006)通过研究表明: 南亚地区的巴基斯坦、 孟加拉等国家由于过度依赖于纺织品出口, 在全球价值链中停留在低端环节, 和东亚新兴市场国家以及拉美地区发展中国家相比较, 他们的国际分工地位急剧下滑。[2]Salvatore、 Sdogati 和 Tajoli(2007)通过实证分析研究表明: 基于要素禀赋差异和生产率差异的比较优势和规模经济仍然是现代工序分工与贸易发生和发展的主要动因和条件。

国内学者主要围绕着中国的出口贸易技术结构去研究相关影响因素。林毅夫等(1999)认为要素禀赋与技术差异是决定国际分工方式与贸易结构的主要因素,[3]15-17杨小凯等(2001)认为正是由于分工和贸易促进了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和效率改进, 所以它们才是贸易发生和决定贸易结构的基础和动力。徐康宁和王剑(2006)采用双边贸易的引力模型研究表明: 要素禀赋和地理因素共同决定了新型国际分工的基本格局, 其中地理因素的影响力在上升, 要素禀赋对分工格局的影响力却有所下降。[4]70-72江小涓(2007)通过研究认为比较优势、 国内产业基础和市场结构、 参与全球分工程度是决定一国贸易增长和贸易结构的三类主要因素。[5]10-14唐海燕和张会清(2009)基于40个发展中国家(1998-2006年)的面板数据研究得出: 产品内国际分工对于价值链提升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 但主要来源于高层次分工合作的贡献, 并且这一作用的发挥要以人力资本、 服务质量以及制度环境等支持性条件的满足为前提。[6]85-88综合以上专家的观点, 即一个国家的国际分工地位决定了其出口贸易结构, 而技术、 要素禀赋、 地理位置、 外贸依存度是决定国际分工的重要因素。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各个国家都在提升自己的工序分工地位, 中国作为全球制造业大国, 对其国际分工地位进行科学的评判是非常重要的课题。到底有哪些因素影响了一国出口贸易的整体技术水平?这些因素对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是否有着异质影响?为此我们区分不同国家类型去研究。

二、 出口贸易整体技术水平(ETC)指标的构建

(一)构建ETC指标

要准确衡量一国出口贸易整体技术水平, 是非常困难的, 因为不同产品的价值链属性存在差异, 而且研发、 设计等非生产性环节的价值链位置也难以量化。但是归根结底一国的整体贸易水平最终反映在其出口的分门别类的产品组合上。产品的技术层次与其工序阶段的位置息息相关, 发达国家倾向于占据价值链的两端, 中间的加工组装、 简单生产等环节则留给了发展中国家。在李嘉图优势理论的基础上, Michaely(1984)开创性提出了分析一国产品技术复杂度的指标, 在Michaely(1984)的基础上, 关志雄(2002)、 Lall(2006)、 樊纲等(2006)[7]75-80、 杜修立(2007)[8]145-148等分别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做了建设性的改进与完善。

根据资料数据的可获得性与技术可操作性, 本文综合Hausmann、 Jason 和 Rodrik(2006)、 樊纲、 关志雄、 姚枝仲(2006)对产品技术附加值的度量方法, 来计算一国家出口贸易整体技术水平。我们将产品的技术含量定义为:

(1)

TCj表示j产品的技术含量,n表示国家数目,Yi,t表示i国蕴含技术权重的人均国民收入,Wij为某种产品出口的比较优势进行标准化处理后的权重, 其中:

(2)

RCAij=(Xij/Xi)/(Xwj/Xw)

(3)

其中:RCAij即为i国j产品的显示性比较优势,Xij表示i国j产品的出口额,Xi为i国总出口额,Xwj表示世界上j商品的出口总额,Xw表示所有商品的世界出口总额。综合以上方程我们得出一国出口贸易的整体技术水平(ETC):

(4)

其中,ETC为一国出口贸易的整体技术水平,m为产品数量。

本文选取了包括亚洲四小龙、 东盟四国(印度尼西亚、 马来西亚、 菲律宾和泰国)、 金砖四国、 阿根廷、 土耳其、 墨西哥等15个最主要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 以及包括G7在内的20个全球主要的发达国家(2002-2006年)的相关数据。其中, 35个样本国家包括除阿联酋、 沙特以外的世界前33个主要的商品出口国, 35个国家出口额占全球比重90%左右(2007年比重为89.3%)。

(二)我国和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的ETC比较

由图1可以看出, 从ETC的数值上看, G7、 亚洲四小龙(Dragon4)、 东盟四国(Tiger4)、 金砖四国(BRICs)分属于3个层次, G7遥遥领先, 居最高位置、 亚洲四小龙次之、 东盟四国和金砖四国最低。

G7中的美国、 日本、 德国2006年出口的高技术和中高技术产品比重在60%左右, ETC达到27550美元, 而同期的亚洲四小龙、 东盟四国、 金砖四国的ETC分别是26760美元、 25432美元、 25353美元。

图1 中国和不同国家(2002-006年)ETC比较

图2 中国和不同国家ETC增长率比较

图3 金砖四国(2002-006年)ETC比较

图4 中国和东盟四国(2002-2006年)ETC比较

中国2006年的ETC是25280美元。亚洲四小龙在出口技术水平上已经充分体现了中间大、 两头小的格局(郑昭阳, 2009), 虽然同发达国家相比, 它们仍然缺乏核心技术, 属于追随国的地位, 但是这种差距在逐步缩小, 正逐步摆脱依靠加工贸易赚取低附加值的被动局面。特别是韩国、 新加坡、 台湾这三个地区发展更快, 它们充分利用产品内国际分工的良好机会, 通过实施三角制造战略(TMS), 一方面从欧美、 日本等家承接大量的订单, 另一方面将标准化生产环节转移至中国大陆沿海省份、 东盟四国等低工资地区, 以便于节约人员和资金用于承接更高技术含量和更高附加值的订单, 目前而亚洲四小龙正在向价值链的高端位置移动。

如图2、 图3显示: 具体到中国和东盟四国、 印度、 俄罗斯、 巴西相比, ETC的差距还是十分明显的。马来西亚、 菲律宾、 泰国三个国家的ETC一直高于中国, 2006年这三个国家的ETC分别是25960美元、 25359美元、 25235美元。只有印尼略低于中国。主要原因是东盟四国更多在亚太的生产布局和国际分工更多地中生产技术含量较高的零部件, 而中国大陆则较多地出口技术含量较低的最终产品。

从金砖四国的比较来看, 俄罗斯居于领先位置, 中国、 印度、 巴西分属于一个层次, 印度进步最快, 虽然其出口数量略逊于中国, 但是印度出口的高技术产品比重大于中国, 低技术产品的出口比重小于中国(郑昭阳, 2009), 2006年俄罗斯、 中国、 印度、 巴西四国的ETC分别是27143美元、 25280美元、 24874美元、 24460美元。

通过比较中国和发达国家以及主要竞争对手的出口贸易整体技术水平后, 我们发现样本中的35个国家的ETC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发达国家几乎没有什么明显的交替排序的现象, 但是对比不同层次的国家ETC的增长情况来看, 中国、 亚洲四小龙的ETC增长速度最快, G7的ETC增幅最慢,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不同的增幅水平?有哪些因素导致了这种差异性?影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ETC的变量是否存在异质性?接下来的第三部分对此进行了说明。

三、 计量模型、 变量说明与计量结果分析

(一) 计量模型、 变量说明

本文借鉴Khan 和 Sokoloff(2004)、 Allen(2005)、 唐海燕和张会清(2009)等人的研究方法, 建立模型如下:

LNetci, t=C+β1LNcappi, t+β2LNcgdpi, t+β3LNeduci, t+β4LNrdppi, t+β5LNrgdpi, t+β6LNinsti, t+β7LNcneti, t+β8LNimexi, t+β8LNfdii, t+εi+vt

(5)

(二)变量说明

Etc表示一国出口贸易整体技术水平(美元), 数据来源(international trade centre: 35个国家97种商品分类, HS92); Capp表示资本-人口比(美元/人), 数据来源(FAQ: 联合国粮农组织, ILO: 国际

劳工组织); Cgdp表示资本-GDP比(%), 数据来源(FAQ: 联合国粮农组织); Educ表示一国大学生(5类和6类)数量占全部人口比重(%), 数据来源(UNESCO: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Rdpp表示一国每百万人研发人员数量(个人), 数据(中国科技统计年鉴); Rgdp表示一国科技研发经费占该国GDP比重(%), 数据(中国科技统计年鉴); Inst表示一国创办企业所需要的天数(天), 数据来源(WDI); Cnet表示每百人电话线条数(条), 数据来源(UNSD: 联合国统计司); Imex表示一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占GDP的百分比, (UNSD: 联合国统计司); Fdi表示一国累计利用外资总额(流入量减去流出量, 美元), 数据来源(WDI); εi、vt分别表示截面误差项、 时变误差项。

(三)计量结果分析

为了减少回归结果中可能出现的异方差, 模型中所有变量都是对原始数据取自然对数后的值, 本文采用35个样本国家(2002-2006)的Panel Data进行分析, 由于面板数据具有两维性, 因此首先要对模型的设定形式进行检验, 以防止模型设定不正确以及由此造成的参数估计方法不当。在实证研究上通常采用Hausman(1978)检验方法来判断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还是随机效应模型。通过检验, 本文采用固定效应模型, 篇幅所限, 没有列出检验过程。实证结果如表1:

表1 出口贸易整体技术水平(ETC)影响因素的估计结果(EGLS)

注: *、 **、 ***分别表示在10%、 5%和1%水平下显著; 括号内数字为t值。

通过表1, 可以看到发达国家的全部变量系数值均高于发展中国家的变量系数值, 发达国家的影响系数大约10倍于发展中国家的影响系数, 不同层次国家出现这样大的差异, 恰恰验证了H-O理论。H-O理论认为一个国家总是倾向于出口密集使用本国充裕要素的制成品, 相比较于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技术先进, 人才优势明显, 投入同样数量的资本和人力, 发达国家能够生产、 出口更多比重的技术密集型产品。FDI对于发达国家有着显著的积极影响, 但是对于发展中国家的影响不显著; Imex(进出口总量-GDP之比)在所有变量中影响系数最大。接下来我们就主要变量分述如下:

1. 资本-人口比(Capp)、 资本-GDP比(Cgdp)

资本-人口比(Capp)的系数显著为正, 此变量在发达国家(20)样本组中表现得更加明显, 影响系数为0.27, 而在发展中国家(15)样本组中该系数仅为0.025; 资本-GDP比(Cgdp)在发达国家样本组系数高达0.282, 在发展中国家样本组却表现出显著的负值, 资本系数的差异说明发展中国家由于人才短缺、 技术落后等原因不能发挥资本深化的作用, 物的因素最终要通过人的因素释放出来, 如果仅仅依靠资本的高度积累, 不注重人才的同步培养以及科技的发展, 不但不能带来出口贸易水平的提高以及经济的发展, 而且会出现明显的负向作用。部分发展中国家凭借自身较低的储蓄率高度积累资本片面地过度投资, 不注重人才的质量培养、 科技的投入以及产品的创新, 在这次金融危机中遭受重创就是最好的例证。

2. 研发人才(Rdpp)、 大学生比重(Educ)、 FDI

研发人才(Rdpp)系数显著为正, 发达国家样本组表现的更加突出; 大学生比重(Educ)在分组中的回归系数均不显著, 在全部样本组中却显著为正, 说明人才之于一国出口贸易整体技术水平的重要作用非常明显。R&D-GDP(Rgdp)系数在全部国家样本组(35)中显著为正, 在发展中国家样本组中显著为负。外商直接投资(FDI)对于发展中国家的作用不显著, 对于发达国家显著为正, 我们认为在发展中国家之所以会出现FDI和R&D-GDP的系数为负, 可能原因在于发展中国家教育水平落后、 科技人才短缺所至。片面高度积累资本、 过度投资只会起反作用。

3. 制度(inst)与通讯(cnet)

如表1显示, 制度(inst)对于发展中国家的影响系数显著为负, 对于发达国家影响不显著, 说明不同层次国家除了教育水平、 技术上的明显差异外, 政府行为之间的效率差异也不容小觑。本文中政府的行为效率和ETC之间有着显著的影响作用, 制度属于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 孰好孰坏争议很大, 但是“上层建筑要适应并服务于经济基础”的命题已经为大多数国家所接受, 制度的适宜性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其效率体现出来。例如, 根据WDI提供的参考数据, 在发达国家通常6-8天就能顺利地办完所有的开创公司所需手续, 然而在发展中国家却需要30-70天, 在中国需要48天, 在印度尼西亚甚至需要168天, 可见规范的商业制度、 快捷的审批制度、 透明的奖惩制度不仅会降低寻租的机会, 而且会吸引高质量的FDI、 增进上下游产业间的整合、 促进国际间的分工与合作, 市场机制的真正建立、 关税的降低、 国内税收的透明与合理以及政府适宜淡低效率低下的垄断领域都会吸引高附加值外资企业落户本国投资生产, 甚至将部门研发中心转移至发展中国。从全球的发展情况看, “小政府、 大社会”已是大势所趋, 只有更加充分地参与全球性的分工与合作, 发挥后发优势才能实现本国价值链的提升。

我们用通讯(Cnet)表示服务变量的水平, 发现该变量对于发达国家的ETC影响不显著, 对于发展中国家的ETC却有着显著的影响作用。现代化生产以及贸易需要现代化的服务水平, 包括便利的交通设施、 快捷化的物流服务、 企业融资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的可得性、 以及标准规范的财务、 审计、 法律提供的商业服务等。技术密集型的电子、 汽车、 机械、 化工等产品以及零部件等中间产品的生产、 贸易都需要现代化的物流服务作为保证, 零库存、 及时生产、 按时交货是现代企业的基本特征, 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求政府、 市场必需提供尽可能完备的公共产品、 现代化的商业服务等。例如, 引进新的专利技术、 新型生产线需要银行的贷款支持, 而完备的商业保险、 活跃的资本市场等金融服务则会有利于企业开展研发创新、 提高其专业化分工的技术含量等经济活动。

4. 进出口比重(imex)

回归结果表明进出口贸易(Imex)的影响系数不仅显著, 而且数值最大,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都明显的从中受益。Paul R.Krugman(1979)构建的“南-北国际贸易模型”、 Grossman 和 Helpman(1991)构建的“内生增长模型”、 Connolly(1997)构建的“产品质量改进模型”都对贸易发生的技术溢出进行了研究, 归纳如下:

出口方面: 为了满足国外企业的产品采购要求, 本国供应商向国外企业提供中间产品时, 除了要求国外企业提供技术和生产方面的技术帮助或培训之外, 还会主动进行学习以提高技术和效率。

进口方面: 首先进口贸易增加了本国企业和外国企业之间的交流机会, 进口产品越多, 进口国获得的信息量也就越大, 进口国就越可能了解到发达先进技术而促进创新; 其次, 通过进口先进设备(由于技术知识物化在进口的先进设备中)模仿学习和逆向工程等途径进口国可以获得技术溢出; 最后, 国家间的自由贸易能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 进而加快世界知识积累的速度, 知识积累速度的加快意味着一国开发新产品的成本下降, 从而产生了国家间技术的溢出。

四、 结论

本文基于35个国家的面板数据分别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出口贸易整体技术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 主要结论总结如下:

5年来我国的出口贸易整体技术水平有着显著提高, 提升速度最快, 但是同其他国家的出口贸易技术水平仍有不小的差距。不仅同西方发达国家、 亚洲四小龙的出口贸易整体技术水平有着明显的差距, 而且低于俄罗斯、 东盟四国, 与印度、 巴西处在同一个水平上。

我们通过区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两个样本组研究发现, 在影响一国出口贸易整体技术水平的诸多变量中, 进出口贸易的影响作用最大, 资本-人口比、 研发人才比重对于全部样本国家有着显著的积极影响, 其中发达国家的影响系数明显高于发展中国家的影响系数, 这也间接验证了H-O理论。

FDI对于发达国家有着显著的积极影响, 对于发展中国家的影响不显著, 这说明发展中国家不能片面高度积累、 过度投资, 仅仅依靠资本的堆砌去实现出口贸易技术水平的提升, 必须要重视教育、 切实提高国民教育水平, 最终依靠科技来提升本国出口贸易整体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

[1] Krugman P R. Increasing Returns, Monopolistic Competition and International Ttrade [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1979(9): 469-479.

[2] Lall S, J Weiss, J Zhang. The “Sophistication” of exports: a new trademeasure [J]. World Development, 2006(2): 222-237.

[3] 林毅夫, 蔡昉, 李周. 比较优势与发展战略 [J]. 中国社会科学, 1999(5): 4-20.

[4] 徐康宁, 王剑. 要素禀赋、 地理因素与新国际分工 [J]. 中国社会科学, 2006(6): 65-77.

[5] 江小涓. 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决定因素和变化趋势 [J]. 经济研究, 2007(5): 4-16.

[6] 唐海燕, 张会清. 产品内国际分工与发展中国家的价值链提升 [J]. 经济研究, 2009(9): 81-93.

[7] 樊纲, 关志雄, 姚枝仲. 国际贸易结构分析: 贸易品的技术分布 [J]. 经济研究, 2006(8): 70-80.

[8] 杜修立, 王维国. 中国出口贸易的技术结构及其变迁: 1980-2003 [J]. 经济研究, 2007(7): 137-151.

猜你喜欢

四国技术水平分工
四国战记 第一季 ⑤“死去”的城
四国战记 第一季 ③ 别惹魔法师
四国战记 第一季 ② 生命卡
四国战记 第一季 ① 带猫的男人
“分工明确”等十四则
提高机械数控加工技术水平的策略
“家庭的幸福需要彼此分工共同努力”
全国首批具有世界先进技术水平的辽河化肥厂
传销案件查处认定存在部门分工
钢管倒棱机设备及专业技术水平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