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文物旅游资源与文物旅游开发研究
2010-11-06冯茂娥
冯茂娥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旅游系,山东济南 250014)
山东文物旅游资源与文物旅游开发研究
冯茂娥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旅游系,山东济南 250014)
文物是珍贵的旅游资源。山东是文物大省,文物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本文探讨了文物的基本特征及文物旅游开发原则,阐述了山东省文物资源赋存,提出了山东省文物旅游持续开发的基本策略。
文物;文物旅游资源;文物旅游开发;山东省①
一、文物与文物旅游
1.文物的基本特征
文物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由人类创造或者与人类活动有关的一切具有历史、科学、艺术价值的物质遗存。它具有以下特征:a)历史真实性:文物是在一定社会里与人类活动相关联的实物,它真实地记录和反映人类在一定社会的各种活动情况,没有任何虚构和歪曲。b)直观形象性:文物代表着各历史阶段人类文明的水平,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使有关的历史现象给人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体感。c)不可再生性:文物是其所出时代的某时、某地、某人、某事的客观资料,彼此不能取代,毁坏之后便不可复得。
2.文物是珍贵的旅游资源
历史文物古迹属于人文旅游资源范畴。由于地区不同、民族不同、历史发展不同。致使文物内容丰富多彩,融珍、稀、奇、特、古、美于一体,以其所具有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构成强大的旅游吸引力,强烈地吸引着众多的旅游者。文物还以其史料作用、科技文化艺术发展的借鉴作用和民族传统教育作用,为现代各类科学考察旅游和教育旅游等专项旅游提供了有效资源。文物旅游资源展示给人们的是综合性的美,给人以全方位的立体的美的享受。文物旅游资源是发展高层次旅游、深化旅游活动的重要资源。
3.文物旅游开发原则
(1)保护与利用并重原则。文物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决定其开发利用,必须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原则。有效保护是前提,依托文物资源的景区、景点,保护好其范围内的文物是经营管理者的天职;合理利用是发展文物事业的根本目的;加强管理是实现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的重要保障,三位一体,不可偏废。
(2)继承与发扬并举原则。要以对社会负责、对历史负责的态度,继承和发扬文物资源的精华,摒弃其糟粕。人文景观的开发建设,要深刻挖掘文化内涵,突出其历史、民族或地域特色,不可抛弃自己的优势、丢掉自己的特色,舍本逐末。
(3)经济与社会效益统一原则。文物旅游的开发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并以此为基础争取最佳的经济效益。文物景区、景点要充分挖掘文物中所蕴藏的优秀的民族传统和人文精神,积极创造发挥文物教育功能的环境和条件,增强人民群众的民族自豪感、凝聚力和感召力。保护文物原有环境风貌,改善和优化文物环境,形成社会、经济、环境三大效益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文物旅游良性运行机制。[1](P89)
二、山东文物旅游资源赋存
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旅游资源。山东是齐鲁文化的发源地,地理环境优越,地貌类型齐全,从有文字记载以来就一直处于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重心位置。数千年的历史,源远流长,在山东地区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显现出它的特点,因而也就形成了山东旅游资源的沃土。山东文物旅游资源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历史悠久,遗存丰富,奠定了山东文物大省的基础;二是礼仪之邦,名人荟萃,造就了独特的文物资源;三是文物资源种类繁多,品位较高,构成了丰富的旅游资源;四是文物旅游资源分布广泛,地域特色明显,形成了文物旅游的优势条件。据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证明,山东地上地下有着丰富的文化宝藏。截止到2004年底,山东已发现不可移动文物2万多处,馆藏文物70余万件。近年来,城子崖龙山岳石文化城、章丘危山汉墓、临沂洗砚池晋墓的发掘意义重大,分别入选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山东文物旅游资源种类繁多,不仅有大汶口、龙山文化、城子崖等考古价值极高的古人类文明遗址,有以曲阜孔庙、泰安岱庙、蓬莱阁、济南灵岩寺、栖霞牟氏庄园、滨州魏氏庄园、聊城山陕会馆、潍坊十笏园、济南万竹园为代表的古代建筑及古典园林,有以孔林、淄博殉马坑、曹植墓、苏禄王墓这样的古墓葬,还有丰富的历代摩崖石刻、石窟造像、军事遗址、古城遗址、古长城、宗教寺庙、府宅、殿堂、楼阁、古塔、牌坊、碑碣、名人故居、陵寝陵园、古典院落、传统街区、古商城、古航运设施、革命纪念地等等,几乎涵盖了建筑古迹类人文旅游资源的所有种类。全省文化系统66家博物馆的馆藏文物中,收藏的历名上各时代的珍贵文物更是不胜枚举。这些文物不但价值高,而且观赏性强。济南、青岛、曲阜、聊城、邹城、临淄等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以及泰安、济宁、淄博、潍坊、临沂、青州、蓬莱、临清、莒县等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每一座名城都是文物古迹的集中地。目前,山东省依托独特的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大力发展旅游业,全省已基本形成了六大旅游区。由此构成了独特的旅游风景线,对国内外旅游者形成了较强的吸引力。[2](P140)
表1 山东文物旅游资源精品
三、山东文物旅游持续发展策略
山东省首先是作为一个文化目的地闻名全国的。在其六大类景点中,45%的景点与文化或历史有关。山东省委、省政府在《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山东省国民经济重要的主导产业”,要以“山水圣人”和“黄金海岸”两大旅游线路为主干,打造世界级旅游品牌。按照这个规划思路,结合山东省旅游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我们就山东文物旅游持续发展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1.正确认识文物旅游开发与文物资源保护的辨证关系
实践证明,凡是旅游业发展较好的地区同时也是文物保护较好的地区。(1)文物保护需要资金。开展文物旅游,可以带来大量的资金,既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文物保护的投入也有了保障。(2)文物旅游开发,使文物的价值得到了充分体现。文物具有很高的价值,通过旅游活动,认识它的人越多,它的价值越高,人们对它的保护意识也越强。(3)文物旅游开发使更多的人关心文物保护。文物保护处于全国甚至全世界的监督之下,游客在欣赏文物的同时,也非常关心文物的保护情况。这种监督,对文物保护有利。相反,越是旅游业不发达、游人很难到达的地方,即使文物很重要,也很难得到应有的保护。
2.认真编制切实可行的文物旅游发展规划
文物旅游发展规划是实施文物旅游开发与保护的基础。要对拟开展文物旅游的资源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估;对其市场开发的潜力进行调研,为文物旅游产品进行形象策划和市场定位;在此基础上,编制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明确开发与保护的重点。要开辟出文物保护区,划定文物保护的范围与建设控制地带,保护好文物古迹周围的生态环境。
3.整合文物资源,选择优势项目,打造文物旅游精品
近年来,山东旅游市场上虽然形成了种类较为丰富的旅游产品,但是高端产品稀缺,文物旅游产品存在小、散、弱的局面,难以吸引入境游客。因此要力求在整合资源的基础上选择优势项目重点发展,全力打造独具特色的山东文物旅游精品。比如围绕省内各地的齐鲁文化遗存推出一条齐鲁文化旅游线;以“三孔”文物旅游资源保护建设为核心,把曲阜建设成世界著名的儒家文化和文物古城;以世界文化遗产为中心,推动泰山文物旅游的发展;以刘公岛、戚继光纪念馆为核心,构建爱国教育旅游区;以水浒传说故事为着眼点,通过修复重建,构建鲁西南水浒文化系列产品;以临淄丰富的文物遗存为核心,推出聊斋系列产品,建立古色齐文化旅游区;配合全国红色旅游规划战略,挖掘红色文物旅游资源,建设鲁南、鲁东南红色旅游区;以灵岩寺、四门塔等宗教文物资源为核心,打造济南南部山区生态文化旅游区;整合青岛文物建筑、名人故居资源,推出海滨名人文化特色系列产品等等,整体提高文物景点在旅游中的作用与效能,发挥文物资源在文化旅游项目中的核心竞争作用。[2](P142)
4.把握旅游业区域合作趋势,加强与周边省份的合作
我国旅游业的区域合作发展趋势日益明显。然而,尽管区域合作规模不断扩大,但旅游业由行政区划分割所主导的区域障碍、市场障碍、交通障碍、制度障碍等远未消除,即便是市场开放程度较高的长三角、珠三角地区,这些症结也依然存在。所以目前的区域合作比较松散,仅限于业务层面。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和把握区域旅游合作对于发展文物旅游的重要意义和作用,进一步研究探讨加强与周边省份开展文物旅游合作的思路和途径。比如山东与河南、山西、河北同是文物大省,文化各具特色,资源差异互补,交通连贯通畅,如能联合推出文物旅游精品线路,一定会对文化型旅游者和学生旅游者产生较强的吸引力。
5.加大媒体宣传促销力度,充分展现地方文物资源魅力
文物旅游的推广和发展,离开目的地居民的了解和参与是难以持久的。目前,各地在对外宣传中,能够做到把当地文物资源放在重要位置,以此凸现当地的悠久历史与文化特色。但是在对当地人进行文化历史传统教育和文物知识教育方面却做得不够,在一些地方存在着当地人对当地文物“家底”知之甚少的现象,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文化资源的传播。做好文物旅游资源的宣传促销工作,需要政府和新闻界、文物界的通力合作,需要通过宣传媒体成规模、成系列地集中连贯介绍,大造声势,用通俗语言把历史辉煌的遗迹遗物变成百姓能够接受的知识,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提高目的地居民的文化素质,激发本地人的历史自豪感和对文物资源自觉的保护意识,从而形成地域文物旅游资源宣传促销的浓厚的群众基础,带动文物旅游事业的发展。
6.完善文物旅游法律体系,加强地方性法规的执法力度
文物旅游开发与保护必须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这是现代文物旅游事业的必然要求和产物。当前,除认真贯彻执行好国家《文物保护法》和已有的地方性法规外,还要从山东各地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文物旅游开发与保护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制定出相应地地方性法规。不断完善文物旅游法律体系,加强地方性法规的执法力度,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纠,确保文物旅游事业健康、持续地发展。
7.加强文物旅游人才培养
首先,要加强对文物旅游开发规划人才的培养。旅游规划是促进旅游业健康发展的基础。由于文物旅游资源的特殊性,在旅游规划中应特别强调对文物资源的重点保护与合理利用。鉴于一些地方在城市建设中文物资源被大量毁坏从而造成文化缺失的现实,加强对旅游规划者、城市规划者、文物资源管理者进行文物保护法律法规、文物管理等专业知识的培训已成为当务之急。其次,要加强对文物景区导游、解说员的培养。面对文物,除了专业人士外,普通的游客很难把握其内涵,这与欣赏自然景观有较大区别。因此,导游讲解就成为不可缺少甚至是极其重要的产品构成部分。培养高素质的导游讲解员应该是文物旅游发展的重点工作。可以通过定期举办全省文物旅游行业专业技能、服务技能、导游大赛、讲解比赛等方式,评选技术明星、服务明星、导游明星,讲解明星,以此推动山东文物旅游从业人员素质的不断提高。[3](P109)
8.调整门票价格,刺激游客需求
文物旅游资源与其他旅游景点一样,属于公共资源,具有经济效益和公共福利的双重属性,因而门票价格不宜过高。然而我们现在的旅游景点存在一个明显的问题就是:门票收入在整个收入中的比例过高,于是形成一个怪圈:只要出现经费困难,就要提高门票价格,形成“经费困难-提价-再困难-再提价”的循环。而在日本,旅游景点门票收入只占其全部收入的20%~30%,其他的收入主要来自特色产品的开发、基金会的捐助和政府必要的投入。
山东省多数文物景区属于温点、冷点旅游区,需求者本身就不是很多,而过高的门票价格却将一些虽有兴趣但经济上并不富裕的游客拒之门外,不仅使这类产品的经济效益得不到提高,社会效益也无法发挥。针对这种情况可以适当调整门票价格,比如采取浮动票价制,即淡旺季差价,或者降低门票价格甚至免费开放。从目前一些博物馆降价或免费的实际运营情况看,虽然门票收入下降了,但需求量增加了,同时在旅游交通、住宿、购物消费等方面增加服务品种,提高服务质量,刺激游客需求,从而增加了文物景区的收入,起到了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作用,这些方法值得深入研究和借鉴推广。
[1]杨洪,李蔚.湖南文物旅游资源与文物旅游开发研究[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9).
[2]张静,冯茂娥.山东文物旅游现状及其发展对策[J].山东社会科学,2006(8).
[3]张静,冯茂娥等.山东文物旅游发展战略研究.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J].2006,(1).
[责任编辑:张伯存]
F592.7
A
1004-7077(2010)03-0115-04
2010-04-20
冯茂娥(1979-),女,山东枣庄人,山东青年政治学院旅游系讲师,自然地理学硕士,主要从事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