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疆民俗文化旅游的开发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对策

2010-11-04阿不都外力阿吉买买提

财经理论研究 2010年4期
关键词:客源地民俗文化新疆

阿不都外力·阿吉买买提

(新疆财经大学 旅游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2)

新疆民俗文化旅游的开发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对策

阿不都外力·阿吉买买提

(新疆财经大学 旅游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2)

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拥有浓郁独特的少数民族民俗风情,构成了极富魅力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新疆旅游业对于促进新疆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本文结合实际系统地论述了新疆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对策。

新疆;民俗文化旅游;问题;对策

一、新疆民族文化旅游的开发现状

民俗文化旅游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旅游,由于它满足了旅游“求新、求异、求乐、求知”的心理需求,已经成为旅游行为和旅游开发的重要内容之一。国内一次抽样调查表明,来华美国游客中主要目标是欣赏名胜古迹的占26%,而对中国人的生活方式、风土人情最感兴趣的却达56.7%。如此看来,民俗文化旅游不仅仅成为政府部门发展经济、吸引外资的重要文化资源,而且也已经成为满足西方人想像、“了解”新疆生活方式的一种途径。实际上,民俗文化旅游体现了后现代时期文化的诸多特点,真实地实在转化为各种影像,时间碎化为一系列永恒的当下片段,用一种典型化的或者微缩的方式展示某一族群或者社区具有深厚历史意蕴的民俗文化,真实的生活物化为一堆了无生气的建筑、戏剧化地想像为一套千篇一律的仪式,这本身就已经将一个族群或者社会的历史与文化凝聚于当下的时空当中,历史与文化平面化、瞬间化了。旅游部门一再强调,民俗文化旅游的意义与价值在于体验异文化情调,而且是活生生的、真实的生活展现,旅游者将看到原汁原味的民俗文化,体验一次充满异域情调的旅游探险,种种煽情的语言激起旅游者的无限遐想。

新疆古城“西域”,与中原贸易文化往来密切,西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将西域特产葡萄、哈密瓜、胡萝卜等带到了中原,“传丝公主”将中国南方的蚕茧和丝绸生产技术带到了和田,发展了当地的丝绸业,和田丝绸独具民族和地域特色,在世界丝绸领域独树一帜。新疆的各族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各民族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也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新疆的维吾尔族是一个充满智慧的民族,他们拥有自己的语言文字,流传的阿凡提故事幽默风趣,充满智慧和哲理。

针对新疆民族文化旅游的市场需求,主要表现在对新疆产生民族文化旅游需求的地域空间上,目前已形成了比较稳定的新疆民族文化旅游客源地。根据新疆20多年的旅游发展统计数据分析,新疆旅游客源地主要分为两大类,国际旅游客源地和国内旅游客源地。国际旅游客源地主要包括以下区域:中亚独联体区域,主要国家为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俄罗斯等国;东亚区域,主要有日本、韩国;东南亚及港澳台地区,以中国香港、中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和中国台湾为主,东南亚主要是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国;西欧北美区域,有英、法、德、意大利、荷兰、美、加拿大等国。国内旅游客源地可以分为3个地理单元:一是空间距离最近的区域,主要有陕西、甘肃、四川、河南等省;二是国内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和城市化较高的地区,主要是珠江三角洲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和环渤海区域;2000年至今,新疆旅游业总收入有了明显提升,由原来的每年十几亿元提高到近百亿元,2008年旅游总收入达到207.4亿元。旅游业总收入由原来占国民经济GDP的1-1.5%提高到5%以上,2008年达到5.0%。旅游业总收入由原来占第三产业的3-4%提高到14%以上,2008年达到14.51%。从2000-2008年,新疆旅游业总收入年均增长31%,其中国内旅游业贡献最大,国内旅游者人数年均增长13.9%,旅游收入年均增长42.3%,入境旅游者人数年均增长4.4%,旅游收入年均增长4.2%,由表1可看出,近九年新疆旅游业在其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表1 新疆三大产业及旅游业站GDP比重一览表(单位:亿元)

二、新疆民俗文化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一)受封闭性的地理区位观制约,观念比较滞后、思想不够解放

传统的地理区位观认为新疆是遥远的边陲、路途遥远,难以招徕国际客源,实际上这是一种封闭观念。新疆距世界最大的客源市场——欧洲最近,从中、西欧至新疆的空中距离只不过5-6小时航程,有着明显的区位优势。正是由于观念落后,才导致目前通往欧洲主要客源地的空中桥梁尚未架设,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境外游客来新疆旅游的增长速度。

虽然新疆各地对自然旅游资源的开发很重视,也有比较切实的旅游规划方案,但对具有新疆民族特色的民俗文化旅游认识不够,对本地民俗文化旅游的开发和发展总体规划不足,对农民、个体户等旅游经营为主的旅游活动不能提供有效的专业指导,所以新疆的一些地方民俗文化旅游管理、服务设施不健全,经济效益不高。

(二)民俗文化旅游商品地方特色、民族特色不突出,缺乏文化内涵

民俗文化旅游商品只有反映当地旅游资源特点、带有浓郁地方特色、蕴含地方文化,才能激起旅游者强烈的购买欲望。新疆的民俗文化旅游商品千篇一律,除了玉器、地毯、丝绸、民族服饰等,许多铜制工艺品、瓷器和旅游小商品都来自内地,缺乏具有鲜明旅游目的地特征的文化旅游商品,缺乏文化含量。叫得响、口碑好的新、奇、特文化旅游商品太少。几乎所有旅游区售卖的民俗文化旅游商品都基本雷同,有来自内地的各种配饰挂件,或是西北地区普遍的羊、骆驼类动物刺绣制品,或是随处可见的各类“和田玉”。许多游客反映新疆民俗文化旅游商品就是“花帽、小刀、葡萄干”这老三样,对越来越具有文化品位的旅游者而言,产品魅力已明显下降。

(三)开发深度不够

现在民俗文化旅游已逐渐成为旅游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但是旅游者常常对看到的一些文化现象不能理解或是道听途说,了解了一些不正确的知识,这些都是民俗文化旅游中存在的遗憾。他们只看到一些表面的现象,并不了解背后的故事,就好像很多人都知道红山有个塔,但大多数人都不知道为什么建这个塔一样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虽然新疆民俗文化旅游开发已有较好的效果,但是仍有许多或可开发的民俗事务尚未进入旅游开发者的视野,例如民俗交通旅游资源在乌鲁木齐的开发程度就不够,然而喀什等南疆旅游城市对其利用程度就较高。

三、新疆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对策

新疆各地州可以根据本地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状况,建立相关的民俗文化旅游管理机构,对本地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合理规划和开发,对旅游企业和个体经营户的旅游管理行为进行正确引导和监督,邀请旅游方面的专家对本地旅游业进行指导培训等,以提高当地民俗文化旅游业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一)要保持民俗文化的淳朴与特色

因为独特性才是最能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要善于发展自身的优势,使得这些民俗文化旅游资源更具浓郁的民族性、地方性和区域性,更好地展示给游客。我们可以搞一些有新意的民族特色活动,如邀请游客参与少数民族歌舞活动,民族过节时邀请游客去少数民族的家中做客等等。

(二)加大新疆民俗文化旅游宣传

新疆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历史文化价值、观赏艺术价值和科研价值都很高,“达瓦孜”、“阿凡提”等在国际上已有很高知名度,而新疆的民俗文化旅游却没有充分利用这些知名的民俗文化资源,因此新疆民俗旅游宣传可以借助这些知名品牌来扩大影响,新疆民俗文化旅游部门可以借助电视、报纸、广告牌、新闻发布会等多种发布方式,对所开发产品的新颖性、独特性和民族文化特色方面深入报道,使所宣传的民俗文化旅游产品能够让人耳目一新,能够充分展示当地的民俗文化魅力。

(三)在对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过程中要注重深层次的开发

开发民俗文化旅游主要是开发包括民俗风情、文化艺术、生活习俗、喜庆节日、风味食品、竞技活动的少数民族风情旅游产品,让民俗风情融于周边的环境。旅游者在观赏美景的同时,还能感受到当地浓郁的文化气息。对于产品,吃、住、行服务要进行星级化提升,注意与其他产品的组合搭配,重视开发民俗、民风的体验参与项目。例如乌鲁木齐二道桥民俗文化旅游区可谓是一级潜力区,它不仅旅游资源质量,而且市场和接待条件都相对比较成熟,在此基础上进行新兴旅游产品开发的潜力条件最好。

(四)鼓励帮助民族群众参与民俗文化的开发与保护

“民俗旅游”其实是一种体验异地文化的旅游,游客对民俗文化旅游充满兴趣,是因为他们想体验其他民族或其他地方的独具特色或地方特色的民俗风情或文化,而文化的承载体和继承者是人,因此要想很好发掘民俗文化旅游内涵,就要很好地发动当地的民族群众,鼓励他们投资民俗旅游业,保护他们的正当合法权益,引导他们参与民俗文化的开发工作,提高他们对本民族的优秀民俗文化的自豪感和保护意识。

(五)努力探寻民族文化资源的市场转化模式,以利于其保护性开发

目前,新疆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上还比较分散、零碎,缺乏系统性和独特性,甚至伪劣民族文化产品充斥市场,这对民族文化资源是一种破坏性开发,长此下去将损害新疆的长远利益和民族形象。在民族文化资源的市场转化模式上,采取“公司+农民+基地”的模式,只是在该模式中应补充民族文化研究机构,形成:“民族文化研究机构+资源地人民+公司+基地”的模式,这样,可以把研究机构的科研成果通过公司、资源地人民直接转化为文化产品,通过这种市场转化模式,使民间的手工艺作坊直接同国内外市场对接,正宗的民族传统文化形式直接与市场见面,使民族文化资源的保护性开发真正成为文化资源地人民、公司的共同自觉行为,把最民族化、最具特色的优秀文化产品奉献给市场;同时,也使资源地人民通过文化保护直接受益。

目前,新疆民俗文化旅游区的分布已逐步实现,在此基础上,大力发展新疆民俗文化旅游大有可为。

[1] 张滢.新疆旅游产业的竞争力研究[M].乌鲁木齐:新疆大学出版社,2008.

[2] 许韶立.当前民俗特色旅游的开发探究[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8,(11).

[3] 骆高远.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

[4] 阿不都外力·阿吉买买提,地力木拉提·吾守儿.新疆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 2007.21.

[5] 张岩,张滢.新疆旅游研究与探索[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9.

[责任编辑:张晓娟]

F590.3

A

1004-5295(2010)04-0110-03

2010-08-01

阿不都外力·阿吉买买提(1961-),男(维吾尔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霍城人,新疆财经大学旅游学院教授,学士,从事民俗旅游研究.

猜你喜欢

客源地民俗文化新疆
家乡的民俗文化街
建筑立向民俗文化泛谈
基于大数据的吉林省旅游国内客源地量化分析
我国邮轮游客满意度调查研究
旅游业二氧化碳排放碳税征收标准评估
——以山东省长岛县为例
两岸民俗文化荟萃福州
边缘地旅游客源地结构优化
新疆多怪
《诗经》宴饮诗中的民俗文化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