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的真伪鉴别
2010-10-30郭淑珍高宾
文◎郭淑珍 高宾
▲蒲公英原植物
蒲公英为常用中药,具有清热解毒之功效,主治乳痈肿痛、咽痛、肠痈等病。唐《新修本草》曾收载本品,名蒲公草,谓:“蒲公草叶似苦苣,花黄,断有白汁,人皆啖之。”我国蒲公英属植物甚多,外形多有相似。《中国药典》明确收载为菊科植物蒲公英、碱地蒲公英或同属数种植物的蒲公英的干燥全草。
蒲公英的形态特征及采收加工
蒲公英原植物 为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长于山坡草地及田野间,主产于华东、东北、西南等地区。根深长,株高10 ~25cm。叶长圆状倒披针形或倒披针形,长6 ~15cm,宽2 ~4cm,先端尖或钝,基部狭窄成具叶柄状,边缘浅裂或作不规则的羽状分裂,裂片齿牙状或三角状,全缘或具疏齿,裂片间有细小锯齿,被白色蛛丝状毛。花葶数个,比叶片长或短,被蛛丝状毛;总苞淡绿色,外层总苞片卵状披针形,边缘膜质,被白色长柔毛,顶端具小角状突起。舌状花黄色,长1.5 ~1.7mm,外层舌片的外侧中央具红紫色宽带。瘦果褐色,倒披针形,长4mm,宽1.5mm,全部有刺状突起,喙长6 ~8mm,冠毛白色,长6 ~8mm。花期4 ~5 月,果期6 ~7 月。
碱地蒲公英原植物 为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长于稍潮湿的盐碱地上,主产于东北、西北、华北等地。株高5 ~20cm。根茎部有褐色残叶基。叶基生,倒卵状披针形或狭披针形,长4 ~12cm,宽6 ~20cm,无毛,外面的叶羽状浅裂或具波状牙齿,有时近全缘,里面的叶逆向羽状深裂,顶裂叶较大,长三角形,侧裂片3 ~7 对,叶柄或下面叶脉带紫色。花葶数个,头状花序下被蛛丝毛或无毛;总苞小,淡绿色;无角状突起,外层苞片披针状卵形或宽披针形,内层苞片长圆状线形;舌状花,黄色。瘦果淡褐色,上部有刺状突起,下部有短钝的小瘤,喙长4 ~5mm,冠毛白色,长5 ~6mm。
附表 蒲公英及其伪品性状鉴别
药典规定的可以作为药用的同属数种植物的蒲公英包括东北蒲公英、异苞蒲公英、红梗蒲公英等。
采收加工 春至秋季花开时采挖,除去杂质,洗净,晒干。以春季采收居多。
蒲公英的性状鉴别
蒲公英药材呈皱缩卷曲的团块。根呈圆锥状,多弯曲,长3 ~7cm,表面棕褐色,抽皱;根头部有棕褐色或黄白色绒毛,有的已脱落。叶基生,多皱缩破碎,完整叶片呈倒披针形,绿褐色或暗灰色,先端尖或钝,边缘浅裂或羽状分裂,基部渐狭,下延呈柄状,下表面主脉明显。花茎1 至数条,每条顶生头状花序,总苞片多层,内面1 层较长,花冠黄褐色或淡黄白色。瘦果长椭圆形,具白色冠毛。气微,味微苦。
蒲公英与易混品种的鉴别
蒲公英的易混品及伪品较常见,有的地方以“土公英”冒充蒲公英,大多数是以同科植物作为蒲公英使用,如菊科植物一点红、地胆草、滇苦菜等,在购进原料时应注意区别。由于蒲公英为春季开花的植物,叶形甚多变异,甚至同一株的不同叶子都有所不同,因此,在对蒲公英进行鉴别时,应主要从植物的器官如总苞片、花冠、根、果实等方面入手(见附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