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烃分馏装置防腐对策探究
2010-10-26高洪亮大庆油田建设集团庆升实业公司庆生化工厂
高洪亮 大庆油田建设集团庆升实业公司庆生化工厂
轻烃分馏装置防腐对策探究
高洪亮 大庆油田建设集团庆升实业公司庆生化工厂
原稳轻烃中含有的水和硫化氢,对轻烃分馏生产装置腐蚀严重,影响了设备正常运行。采用对原料脱硫和脱水,可以控制腐蚀生成环境,确保设备长期、安全运行。
轻烃;分馏装置;腐蚀;脱硫;脱水
前言
对轻烃分馏装置来说,由于原稳中含有硫化氢(来自原油中硫化氢和硫化氢的分解)和水,而硫化氢在水环境下对设备和管线腐蚀严重。本文对分流装置的腐蚀问题寻找对策。
一、腐蚀分析
1、现场挂片试验
现场挂片试验最大限度地模拟了腐蚀发生的环境,连续测量其腐蚀电位进行原位动态检测。条件许可下,每隔一段时间取出试片观察腐蚀情况。挂片实验是采用1×4cm厚为2mm的铜片,用尼龙线吊挂在测量的部位,与气体的流动方向垂直,隔一段时间取出铜片试验观察,可以准确分析腐蚀发生的过程,进而确定腐蚀发生的机理。通过对腐蚀穿孔部位的金属材料、容器内腐蚀残留物、装置中游离水等可能引起腐蚀的物质进行分析,初步认为:主要腐蚀物是H2S腐蚀,其次CO2、H2O,一些硫酸盐类残渣等附着在管线、容器内壁引起腐蚀。找出了引起腐蚀的主要因素是H2S的存在。
2、理论依据H2O-H2S腐蚀
此反应持续进行,Fe基体不断遭受腐蚀
二、控制H2O-H2S腐蚀生成环境
1、脱水方案
采用液液聚结器,聚结机理为:小液滴被纤维束吸附,随流体流动,小液滴被送至纤维交叉点,2个液滴碰撞成为大液滴,重复上述过程,形成更大液滴。流体的拖曳力使液滴脱离纤维束,脱离纤维束的液滴在重力或浮力作用下聚集于聚结器底部。
2、原料脱硫方案
脱硫剂选用武汉科林精细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W702复合氧化物精脱硫剂和W201硫醇转化催化剂,原料油自下而上通过W702复合氧化物精脱硫剂,将H2S吸附转化为稳定的硫化物固定下来,脱除H2S后的油品在自下而上通过W201硫醇转化催化剂,将原料油中的硫醇转化为二烷基二硫化物 。由于原料油含液化气,不能连续补氧,因此在W201硫醇转化催化剂塔前预设补氧装置,用于系统运行一段时间后W201催化剂活性下降时补氧回复其活性。经此脱硫工艺,净化后的油品无机硫小于0.1ppm,RSH小于5ppm,可满足铜片实验通过,博士试验合格。
脱硫剂型号、用量
2.1 W702 复合氧化物精脱硫剂
性能特点及用途:针对炼油厂天然气、液化气、丙烯、石脑油、汽油等硫含量高,铜片腐蚀不合格情况,武汉科林精细化工有限公司与武汉工程大学合作,研究开发出了W702型复合氧化物精脱硫剂,其特点是:
1)、脱硫精度高:进口H2S 大于1000ppm时,出口H2S≤0.1ppm。
2)、反应速度快:LPG脱硫实验表明,在液空速高达20h-1的情况下,液化气铜片腐蚀仍可从3~4级降至0~1级。
3)、脱硫范围广,可脱除H2S、元素硫或硫醇等腐蚀性硫化物,仅需一种脱硫剂就可消除LPG、石脑油等铜片腐蚀。
4)、无氧条件下工作硫容大,一次性精脱H2S硫容大于20.0%。
5)、耐水性好:水煮24h或浸泡30天不粉化,强度不变;12MPa压力下急骤充压、卸压进行100次冲击试验后,强度无变化。
6)、适用温度范围广:0~100℃。
该精脱硫剂适用于LPG、石脑油、天然气、水煤气、焦炉气、变换气、食品CO2等各种无氧条件的精脱硫,也可与W504水解催化剂配套使用,运用于丙烯精脱硫。
主要理化性能及技术指标
反应原理
H2S、元素硫与脱硫剂中的活性金属氧化物作用生成硫化物或硫酸盐,达到脱硫防腐蚀的目的。
使用条件
1).空速:气空速500~2000h-1;液空速0.5~3h-1
2).温度:0~100℃
3).压力:常压~8.0MPa
2.2 W201 硫醇转化催化剂
性能特点及用途W201硫醇精脱硫剂是武汉科林精细化工有限公司开发的新型产品。可用于凝淅油、直馏石脑油、溶剂油、液态烃和各种化工原料中脱除硫醇,达到无碱、无空气脱硫除臭之目的。且W201可反复再生使用。
主要理化性能及技术指标
反应原理
原料油中的硫醇等在催化剂作用下被氧化成二烷基二硫化物,达到脱臭的目的。反应方程式为:
脱硫塔床层阻力:计算为:W702脱硫塔~359pa ; W201脱硫塔 ~127pa
注:系统阻力主要来自管道。
工艺图(见图1)。
效果
图1
通过对原料的脱硫和脱水,破坏了H2O-H2S腐蚀环境,脱硫塔出口含硫由200PPm以上降到40PPm以下,装置的腐蚀速度降低很多,容器、管线腐蚀速度由1.5mm/y减小到0.6mm/y,换热器、冷却器的更换周期也由1年延长到2年,部分换热器更换周期已延长到3年。由此产生的容器、管线更换费用、大修费用大大降低,每年的二次检修也改为一年一次,确保生产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1] 林世雄.石油炼制工程.石油化工出版社
[2] 孙家礼.石油化工装置设备与防护手册.中国石油出版社